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长期血液透析(HD),由于透析系统的生物不相容性激活了中性粒细胞,产生呼吸爆发,造成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机体抗氧化系统严重破坏,出现了氧化应激。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在氧化应激产生中的作用、氧化应激促HD病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以及相应防治措施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揭示干细胞微囊改善Leydig细胞急性氧化应激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组采用单侧睾丸切除的SD大鼠5例建立睾丸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尾静脉注射干细胞微囊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单侧睾丸切除的SD大鼠5例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再灌注2 h后HE染色检测睾丸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TUNEL和caspase 3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ydig细胞凋亡,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eydig细胞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睾丸间质血管中中性粒细胞黏附明显少于对照组,且TUNEL及caspase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eydig细胞的凋亡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Leydig细胞增殖数量多于对照组。结论:干细胞微囊可减少中性粒细胞在急性期的黏附,通过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来源改善Leydig细胞的急性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3.
背景 现已明确,炎症过程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中性粒细胞是炎症反应的核心介导者.针对中性粒细胞的这种致病作用,部分研究者提出了抗中性粒细胞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却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更有研究者指出,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尚发挥着一定的有益作用.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此将中性粒细胞与心肌I/RI作一综述. 目的 评价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探索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方向.内容 包括中性粒细胞对心肌I/RI的致病作用,抗中性粒细胞治疗的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矛盾之处. 趋向 通过全面理解中性粒细胞在心肌I/RI中的作用,为今后进行适度的抗中性粒细胞治疗提供参考,并为今后发展多靶向联合措施治疗心肌I/RI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热损伤后局部产生化学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在创伤和炎症部位聚集。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是否由局部产生的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引起,成为当前研究的方向。本实验通过检测雄性B_6D_2F_1小鼠14%~17%TBSAⅢ  相似文献   

5.
器官移植免疫学的研究重点一直集中在获得性免疫系统,然而近年来病原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使我们对于固有免疫系统开始了再认识的过程,对其在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和耐受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中性粒细胞是最早进入移植物的白细胞,其早期浸润与移植免疫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专职吞噬细胞,在微生物感染以及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直接和树突状细胞接触将其激活、直接提呈抗原等途径启动获得性免疫反应,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募集移植物中活化的T淋巴细胞,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关于中性粒细胞在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所做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腹主动脉瘤(AAA)是成年人主动脉破裂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切实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首要防线,中性粒细胞在循环系统白细胞中占据70%的比例。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吞噬、脱颗粒、产生活性氧以及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等机制,参与炎症反应。多项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参与无菌性炎症和血栓形成,且过度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也可杀伤正常组织和细胞,造成疾病发生,与AA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结合AAA细胞外基质降解、炎性浸润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丧失三大病理特征,深入探讨了中性粒细胞在AAA病程中的多重角色。中性粒细胞通过炎症因子等机制被募集至病变部位,造成炎性浸润,活化后释放杀伤酶类、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分子,促进AAA的发展;中性粒细胞通过细胞沉积及相关炎性分子的累积,参与AAA腔内血栓形成,加重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性粒细胞杀伤形式,已有文献报道NETs从多角度协同加重炎症,且可能通过激活凝血级联、促进血小板聚集等方式形成腔内血栓,导致AAA的病变加剧,对该疾病进展有重要作用。由于相关研究尚处起步,且多数研究结论尚处表层,...  相似文献   

7.
背景 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多种功能分子的表型发生变化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存在潜在联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功能分子表型的生物学效应及意义. 内容 研究中性粒细胞3大主要功能,黏附、趋化和吞噬.研究相关的多种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变化现状. 趋向 随着对中性粒细胞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变化的相关机制研究地不断深入,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脓毒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背景 严重脓毒症时机体中性粒细胞不能及时从血液循环中到达受感染的炎症部位,有效清除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目的 探讨严重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迁移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提高脓毒症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内容 从细胞因子、气体分子、细胞表面受体和核受体等多方面对中性粒细胞迁移障碍的机制加以分析.趋向 随着对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迁移能力改变相关机制研究不断深入,有可能找到新的治疗方式纠正严重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趋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烧伤后肺功能不全与氧自由基损伤密切相关。烧伤后应激所致的血流重新分布和逐渐加重的低灌流状态为氧自由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通过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D_(11)/CD_(18)复合物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在肺部聚积,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氧自由基又可“放大”氧自由基效应,与内皮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共同对组织细胞造成损伤。烧伤后存在着“氧自由基-补体-中性粒细胞-肺损伤”的机理,氧自由基则在此机理中起着“扳机”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麻醉药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的临床问题。挥发性麻醉药可能通过抑制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肝细胞外的氧自由基,减轻中性粒细胞和肝细胞内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提高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能量贮备,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胰腺炎早期就有氧化应激发生 ,后者与胰腺炎的严重度相关。当氧自由基压倒内源性氧化防卫时 ,即出现氧化应激。抗坏血酸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 ,其他氧化应激的标记物有 :血浆蛋白碳酰 (PPC) ,蛋白氧化的标记物 ;硫巴比妥酸反应物 (TBARS) ,类脂过氧化的标记物 ;髓过氧化酶 (MPO) ,产生氧化剂的中性粒细胞酶。作者分析这些氧化应激标记物和急性胰腺炎 Glasgow指标 (Gut1984 ,2 5:1340~ 1346 )的相关性 ,并用多变量分析它们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的价值。取 18个月连续收治的 85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分析 ,计男 4 4例 ,女 4 1例…  相似文献   

12.
挥发性麻醉药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重要临床问题。挥发性麻醉药可能通过抑制枯否氏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上的氧自由基,减轻中性粒细胞和肝细胞内钙超载,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提高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能量贮备,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体外诱导和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方法,旨在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产生和调节的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通过内毒素(LPS)和白细胞介素-8(IL-8)体外诱导NET产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定性评价NET生成;采用Pico Green染料定量检测细胞上清游离DNA,反映NET生成量。结果 LPS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3 h后,与对照组相比,产生大量胞外网状结构(NET),该结构包含DNA、组蛋白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成分;同时细胞上清中游离DNA(NET)含量显著升高(P0.01)。采用IL-8体外刺激中性粒细胞3 h,与上述结果相似(P0.05)。结论建立了体外诱导和定性、定量检测NET的方法,二者结合能更好地评价NET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手术获得的前列腺标本,经病理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即中性粒细胞比例小于70%组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组,并进一步探讨两组间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前列腺体积(β=4.68;95% CI 0.35,9.01;P=0.03)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β=1.21;95% CI 0.42,1.98;P=0.003)正相关.中性粒细胞小于70%组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小于中性粒细胞大于70%组的前列腺体积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2.00mL vs 69.71mL,t =3.73,P<0.05),(5.22ng/mL vs 9.30ng/mL,t =8.23,P<0.05).结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的程度,研究中性粒细胞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氧化程度与冠心病类型和程度的关系.方法分离冠心病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测定其化学发光程度的变化,对其发光强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发光的峰值和积分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中性粒细胞的发光强度与磷酸肌酸激酶(CPK)的峰值呈明显的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增强,反应其氧化能力增强,其程度与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坏死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菌功能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占重要地位。过敏毒素C_5~a及某些血小板因子不仅是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同时也是其激活因子。中性粒细胞被激活后,其胞膜上CR_1及CR_3表达的增加,增进了其吞噬功能。中性粒细胞的杀菌作用依赖于两大系统,分别通过呼吸爆炸和脱颗粒杀灭细菌。呼吸爆炸过程中起杀菌作用的是氧自由基,而其脱颗粒释放的杀菌因子均与嗜天青颗粒有关。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由不同功能的亚群所组成。各亚群间在趋化性、吞噬性和杀菌性方面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是一类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是其最常受累的器官之一,进展迅速,预后凶险,ANCA是其特异性的血清学标志物。AAV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ANCA、中性粒细胞、补体三者的相互作用是其中的核心。中性粒细胞在补体C5a等炎症因子的作用下,其表面表达ANCA靶抗原水平增加,在ANCA的作用下,中性粒细胞发生呼吸爆发和脱颗粒,并形成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罗网,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中性粒细胞活化还可以进一步激活补体旁路途经,促使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产生更多的补体活化产物C5a,从而进一步放大炎症效应,导致AAV的发生。此外,淋巴细胞和抗内皮细胞抗体在AAV的发病机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性粒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体在严重感染或遭受创伤应激后的高炎症反应与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及体内众多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参与密切相关,而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介导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来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从目的论看 ,中性粒细胞激活和移走提供宿主抵抗脓毒性挑衅 ,并有效地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趋化剂诱使中性粒细胞至微生物侵入处 (如TNF α,IL 1 β)而伴发整合素表达上调 ,增强粘附潜能、移走和渗出 ,膜接合受体与致病原表面特异性配基的相互作用引起了吞噬微生物的作用 ,中性粒细胞脱颗粒的杀伤结果使释放了蛋白水解酶和生成了反应性氧 (ROS)。高渗盐水对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已倍受关注 ,升高的钠水平抑制增强的中性粒细胞反应 ,引起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减少受体介导的呼吸爆炸 ,以及粘附分子的流出。作者研究高渗盐水输注是否会影响宿主…  相似文献   

20.
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中性粒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调控,阐明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腹部制备3 cm×6 cm 岛状皮瓣,分成3组(n=10).A组正常皮瓣组;B组阻断静脉8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C组阻断静脉8 h,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 mg/kg,作为治疗组.术后7 d观察皮瓣成活面积;以Annexin V及Propidium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坏死水平;电镜观察凋亡、坏死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并于术后1 d,从各组大鼠皮瓣中央取材,电镜观察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形态.阻断血管前,再灌注损伤后0、 3、6、12 及 24 h,以双夹心ELISA法测量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浓度. 结果皮瓣成活面积A、C组大于B组(P<0.05),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B组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含量明显低于A、C组, 6 d高于A、C组.术后1、3、6 d,中性粒细胞坏死水平B组高于A、C组.术后1 d,皮瓣中吞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数量C组明显高于B组(P<0.05).B组血浆TNF-α于再灌注1 h达到高峰,IL-10于再灌注3 h达到最低.C组TNF-α峰值明显低于B组,6 h即明显下降;IL-10再灌注1h达最低,3 h时明显上升,其浓度明显高于B组. 结论地塞米松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在于调理了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水平,减少了中性粒细胞的坏死数量,平衡了中性粒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