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与踝关节功能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踝关节功能的预后因素。方法:对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来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并得到随访的40例踝关节骨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7例,旋后内收型3例,旋前外展型2例,旋前外旋型6例,垂直压缩型(pilon骨折)2例。采用保守治疗1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估治疗结果。对患者年龄、性别、合并伤、受伤至治疗时间、骨折类型等5个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0例术后均获平均15个月(6~20个月)随访。按AOFAS评分平均97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骨折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后踝关节功能的主要预后因素是骨折类型,应主要根据这个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45例中,良好率48.9%;对照给45例中,良好率26.7%,治疗组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瞳孔散大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会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时的救治对患者术后的影响较大,所以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下颈椎骨折脱位在麻醉下闭合复位失败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我科于2006年1月~2011年1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病例85例。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颅骨牵引重量、颅骨牵引时间、骨折脱位节段、交锁、并发多颈椎骨折、关节突关节骨折、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麻醉下复位的情况,分析引起复位失败原因。结果影响复位失败的相关因素和顺序为关节突关节交锁;前纵韧带及椎间盘损伤;多发颈椎骨折。结论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交锁是麻醉下手法复位的适应症;单侧交锁或多发颈椎骨折受伤是相对禁忌症,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减少医源性损伤,简化手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发病特征。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08/2011-07广州市正骨医院就诊的1 8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病历资料(男877例,女998例),采集患者个人特征、受伤原因、受伤时间、骨折类型、治疗方式等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的分布特征描述。 结果与结论:①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50~59岁的患者最多,占21.28%。②致伤原因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摔倒最高,占53.7%。③骨折类型在不同性别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女性桡骨远端骨折分布较高(男女比例为0.89∶1)。④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占88.96%。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折就诊患者在个体特征、创伤原因、救治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
崔群建  原高明  张蕾 《医学信息》2008,21(2):129-130
目的分析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老年人颅脑外伤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资料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生存32例,其中恢复良好8例、轻中残10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20%。结论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死亡率高预后差,加强综合治疗和改善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随着颅脑损伤救治技术的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但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预后仍不令人满意,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老年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例(60岁以上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影响老年人DAI相关因素,为规范治疗老年DAI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术后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61例),详细记录其患者年龄及肺基础疾病等各项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肺基础疾病及急性肺损伤发生率、昏迷和卧床时间、年龄均较高,其GCS评分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两组患者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生素和抑酸剂、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间均具有差异(P0.05),然而两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会引起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需加强医疗管理,提高相关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提高其临床疗效,并改善其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160例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空腹血钠指标,按照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原因等因素分组,比较上述因素对低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不同颈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损伤原因各组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颈髓损伤患者是否并发低钠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合并感染、合并颅脑外伤、年龄、病程。损伤程度越重,节段越高,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合并有感染或者颅脑外伤的患者,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周蓉 《医学信息》2019,(7):104-106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时间、泌尿道插管、呼吸机形式、中心静脉插管、手术次数及鼻饲情况。结果 实验组男性、年龄>60岁、手术时间>4 h、颅脑损伤、超过15 d的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尿道插管、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无创呼吸、手术次数超过3次、使用鼻饲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显示,年龄、原发疾病、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时间、泌尿道插管、呼吸机形式、中心静脉插管、手术次数、鼻饲等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感染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手术时间、泌尿道插管、呼吸机形式、中心静脉插管、手术次数、鼻饲,因此需要采取合理措施来预防医院感染,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型脑损伤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死残率高,预后差。重型脑损伤大多病情急而危重,多发或合并伤多且复杂,易漏、误诊,治疗相对困难,因而快速准确地诊断和处置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科于1993年至2005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9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96例,男49例,女47例,年龄12~79岁,平均56.9岁。其中车祸伤63例,坠落伤19例,打击伤14例。损伤类型:闭合性64例,开放性32例。除颅脑损伤外,复合伤39例,其中并发胸部损伤11例,腹部脏器损伤9例,脊柱及骨盆骨折9例,四肢骨折10例。原有疾病:高血压12例,糖尿病9例,支气管哮喘1…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烧伤患者的病死率逐渐降低,但老年烧伤患者救治难度依然较大,病死率相对较高。流行病学研究对烧伤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老年烧伤患者年龄构成、性别分布、受伤场所、受伤季节、烧伤原因、烧伤严重程度、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伤前基础疾病情况、院前急救情况、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就目前我国老年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了解老年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老年烧伤防治策略,进而降低老年烧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门冬胰岛素(CSII)治疗2型糖尿病(T2DM)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T2DM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小于8分)的患者87例,在颅脑损伤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胰岛素泵联合门冬胰岛素组(CSII组,n=42)和常规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组(MSII组,n=45),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平均随机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SII组较MSII组降低更明显(P〈0.05);CSII组较M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率、住院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T2DM重型颅脑损伤,能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而且能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SE、IL-8和C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对3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血清NSE、IL-8和CNP的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SE、IL-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而CNP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血清NSE水平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6188,P〈0.01),与C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78,P〈0.01)。结论:检测血清NSE、IL-8和CN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动态监测特征及与预后关系.方法 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量表评分和颅脑CT表现判定颅脑损伤程度,并将其分为三组:轻型(n=28)、中型(n=30)、重型(n=22).于伤后1、2、3、7d及14d采集三组血清标本测定COR水平,并进行预后评估,以Pearson相关系数来评价血清COR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各时点血清COR水平依次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3、7d及14d血清COR水平波动幅度显著高于轻型、中型患者(P<0.05),三组伤后7、14d血清COR水平均呈正常趋势.轻型、中型、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依次明显延长,格拉斯哥预后评价量表(GOS)评分依次显著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三组预后情况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重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最差.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4d血清COR水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OR水平明显升高,且损伤程度越严重COR水平升高越明显,动态监测变化幅度越大,且治疗期间COR水平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Cell suspension consisting of cells from immature nervous and hemopoietic tissues was transplanted subarachnoidally to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aftereffects. In some patients cell therapy led to immune sensitization to donor antigens, detected by the leukocyte migration inhibition test. No signs of tissue-destructive autoimmune reactions were detected in patients receiving cell therapy. Follow-up of 56 patients showed that cell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neurological statu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this treatment modality were observed. Presumably, cell therapy is a safe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injury aftereffec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letochnye Tekhnologii v Biologii i Meditsine, No. 1, pp. 12–14, January, 2006  相似文献   

15.
姜浩斌   《医学信息》2018,(14):116-117
目的 观察颅脑重型损伤患者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2017年1~12月入院的颅脑重型损伤患者80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小脑幕切开术辅助下的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颅脑损伤昏迷程度(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1周及4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小脑幕切开术配合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更优的新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机辅助高压氧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求提高患者愈后效果,减少致残率。方法将152例不同类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其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时的病程时间不同分为A组(72例)和B组(80例)。A组于伤后1个月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B组于伤后1个月后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意识的恢复、伤残程度的改善和临床治愈率、好转率、显效率、总有效率等方面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倡早期行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阳  李新萍  吴细建 《医学信息》2019,(22):103-104,111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余江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诊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脑苷肌肽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脑钠肽(BN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MDA、MPO、NSE、GFAP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SOD、GSH-Px、BNP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脑苷肌肽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抑制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促进神经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金保哲  张新中张超 《医学信息》2007,20(6):533-534,538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含量变化与损伤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以GCS评分分组,分别检测不同时段脑脊液中IL-6、IL-8的含量。结果急性颅脑损伤后第1天脑脊液中IL-6、IL-8含量显著升高,第3天降至最低(P〈0.01)。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中IL-6含量与重型颅脑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脑脊液中IL-8含量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脊液中IL-6、IL-8含量在存活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6、IL-8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对指导治疗、判断伤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肠内营养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颅脑损伤患者易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影响营养吸收。目前研究已经证实益生菌对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维护胃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性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益生菌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相关感染等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我院神经外科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经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照组管饲家庭自制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病人的胃肠道反应及GCS评分。结果实验组部分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有改善(P〈0.05),预后良好。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佳维体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效果优于家庭自制流质饮食,胃肠道并发症较低,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