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来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的变化规律,揭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否可做为病理条件下系膜细胞增生程度评判的一项指标。方法应用链霉素抗卵白素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正常肾组织、42例轻至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组织标本肾小球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相对面积的变化。利用HPIAS—1000采集的图像对肾小球区的阳性表达区域所占相对面积进行测算。结果在正常肾组织切片中,仅部分肾小球内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灶件炎细胞浸润区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阳性表达,绝大多数没有表达,染色阴性。不同程度增生肾小球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相对面积不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阳性表达的相对面积随系膜增生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肾小球区的表达随系膜增生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在不同病变程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管、间质存在强、弱不等的表达。正常肾组织中,仅有少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在儿童IgA肾病(IgAN)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方法:46例IgAN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3组:孤立性血尿组14例,血尿蛋白尿组17例,肾病综合征组15例;按病理分级分为3组:病理Ⅰ+Ⅱ级组23例,Ⅲ级组14例,Ⅳ级组9例。设肾活检正常对照组4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例组与对照组肾组织CD4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肾组织仅有少量CD44表达。②IgAN患儿肾组织中CD44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不同临床表现组中肾病综合征组最高,孤立性血尿组最低,且与IgAN患儿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③IgAN患儿肾组织CD44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CD44参与了儿童IgAN的发病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IgAN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活检肾组织(MsPGN)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剂P16^INK4a在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固有细胞增生、硬化的关系,结合临床参数分析,为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开辟新的途径。方法采用非生物素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36例MsPGN患者肾活检组织和6例外伤肾切除石蜡包埋肾组织中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P16^INK4a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MsPGN组肾小球和小管间质P16^INK4a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中15例硬化、新月体形成组肾小球上高表达,而非硬化、非新月体形成组肾小球上仅部分表达,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管间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6例MsPGN组中肾小球P16^INK4a表达与未使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未使用ACEI/ARB正相关(r=0.774、0.497,P〈0.01),BP、Scr水平与P16^INK4a呈正相关(r=0.64、0.473,P〈0.01),Ccr、TMP与P16^INK4a呈负相关(r=-0.487、-0.694,P〈0.01),而小管间质表达与临床资料不相关。结论P16^INK4a可能起促进异常增殖的肾固有细胞消退作用,并诱导肾脏衰老导致肾小球硬化、新月体形成;P16^INK4a表达不仅反映肾功能损伤程度,也间接反映BP和蛋白尿水平;药物干预可影响P16^INK4a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肾动态显像在指导治疗临床-病理分离的IgA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为IgA肾病而临床表现轻微患者62例,对其肾小球、肾小管间质和血管损害程度进行LEE氏分级。全部患者均接受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计算出灌注指数(PI)、肾小球滤过率(GFR)、20m in清除率(C20)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之间显像指标与病理积分间的关系。结果 PI与血管损害积分正相关(P<0.01)GFR与肾小球损害(P<0.01)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5)呈负相关,C20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P<0.01)呈负相关。结论肾动态显像结果与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相关、能较好地反映病理损伤的进程,对指导治疗临床-病理分离的IgA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程劲 《健康研究》2009,29(1):20-24,F0003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方法5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利用足细胞的标记蛋白Podocalyxin(PCX)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采集IgAN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肾活检光镜结果,其中光镜参照Hass分级,各项病理指标参照Fofi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程度,电镜观察足细胞足突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平均动脉压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降低(P〈0.05);②光镜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N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P〈0.05),而两组比较,系膜增生、基质增多、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血管硬化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肾组织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显示:肾小球节段硬化和球性硬化处足细胞PCX抗体荧光表达缺失;④电镜观察提示,无论是否伴足细胞尿,其足细胞足突均可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IgA肾炎(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和C3沉积为主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急进性新月体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预后相差甚远,4%-2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每年有1%~2%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  相似文献   

7.
黄永华 《临床医学工程》2015,(12):1595-1596
目的分析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进行阿魏酸钠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重度MsPGN患者6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抗凝、细胞毒药物、激素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胆固醇、血肌酐、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等临床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肌酐、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行阿魏酸钠疗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肾功能及血液高凝状态,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尿及蛋白尿三种类型。探讨原发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CD11a、CD11b、CD62L的表达,探讨原发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CD11a、CD11b、CD62L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MsPGN患者外周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肾组织CD11a、CD11b、CD62L的表达情况。结果MsPGN患者外周血CD11a、CD11b明显低于正常,而CD62L显著升高。CD11b降低程度与CD11a相一致,且CD11b降低程度与CD62L呈负相关关系(r=-0.263,P〈0.05)。肾组织CD11a、CD11b、CD62L呈阳性表达。结论MsPGN患者外周血及肾组织的CD11a、CD11b、CD62L存在异常,提示CD11a、CD11b、CD62L在MsPGN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HBV抗原(HBAg),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肾组织HBV DNA。结果 100例IgA肾病患者中,血清HBsAg阳性18例(18%);肾组织HBAg阳性31例(31%),HBAg在肾小球中阳性率为65%(20/31),其中HBsAg为32%(10/31),HBcAg为32%(10/31);除肾小球外,HBcAg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亦有阳性沉积,分别为14例(45%)和2例(6%);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6例患者中5例肾组织有整合型HBV DNA;原位分子杂交证实肾小管和肾小球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0%(8/8)和75%(6/8);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细胞和肾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中。结论 HBV感染与IgA肾病密切相关,HBV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IgA系膜增生性肾炎(IgA MsPGN)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non IgAMsPGN)的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异常.方法随机选取47例IgA MsPGN患者,40例non IgA MsOGN患者以及55%正常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病人B细胞、CD4细胞、CD4/CD8比率均有升高(P<0.05),而NK细胞有所下降(P<0.01).而且IgA MsPGN组患者的NK细胞明显比non IgAMsPGN组的NK细胞水平低(P<0.05).结论 IgA MsPGN和non IgA MsPGN病人均有周围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这说明这两种肾小球的发病与可能免疫异常相关,而IgA MsPGN组病人NK细胞显著低于non IgAMsPGN,提示NK细胞在这两种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中起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及TLR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自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300例接受肾活检的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作为观察组,按照病例分型可分为MCD型(78例)、MN型(72例)、MsPGN型(75例)及FSGS型(75例),另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两组肾组织中TLR4及TLR7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CD型肾小管组织中TLR4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sPGN型及FSGS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6~9.23,均P<0.05).观察组中的不同病理类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MsPGN型肾小管组织中TLR7的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组,依次是MN型、MCD型及FSGS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82~10.25,均P<0.05).结论 TLR4及TLR7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组织中呈现较高的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L-13、IL-8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38例经明确诊断的UC患者,及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13和IL-8的水平。结果 UC组患者血清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患者IL-13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的血清中,IL-8的浓度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而IL-13的浓度水平相反。三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IL-8和IL-13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35,P<0.01)。结论 IL-8和IL-13参与了UC的炎症过程;两者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13与IL-8的平衡失调可能是导致UC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抑制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丹参组,每组10只.HE染色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并分类,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丹参组较哮喘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丹参组BALF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和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率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组织IL-13和Eotaxi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丹参组IL-13和Eotaxin表达较哮喘组明显减少(P<0.05).IL-13和Eotaxin表达呈正相关(r=0.90,P<0.01).结论 丹参注射液可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哮喘大鼠肺内IL-13和Eotax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RIA检测8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L-13、IL-18和leptin含量,并与8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清leptin、IL-13及IL-1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患者leptin无差异(P〉0.05),而IL-13、IL~18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逐步升高(P〈0.05);血清leptin水平与血清IL-13、IL—18水平呈正相关(r=0.527,r=-0.489;均P〈0.05),IL-13与IL-18也呈显著正相关(r=0.731,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leptin、IL-13及IL-18水平升高,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L—13和IL—18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myc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肾脏病理的表达以及与肾病理损害的相关性,说明C-myc再表达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C-myc在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不同病理的表达,并与肾病理积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所有肾病理切片均存在不同程度C-myc阳性显色,正常对照组无阳性表达。肾小球区主要在足细胞表达,个别内皮细胞有表达;肾小管区表达较为强烈,主要部位在近端肾小管,远端肾小管表达较少,集合管及肾小管间质、血管部位未见阳性表达。(2)不同肾脏病理类型间C-myc表达在足细胞和远端肾小管部位差异不明显,近端肾小管的表达FSGS与MsPGN、MCD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3)C-myc表达与肾小球和肾小管病理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myc再表达参与了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发生,可能与损伤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耐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钙敏感受体(CaSR)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钙磷代谢紊乱、肾小管间质周围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人选的36例PNS患儿按是否糖皮质激素耐药分两组,激素敏感组(16例),激素耐药组(20例),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对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磷(P)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CaSR表达与肾小管间质周围微血管密度。结果激素耐药组患儿血清P水平[(2.26±0.15)mmol/L]高于激素敏感组[(1.90±0.12)mmol/L,P〈0.05];激素敏感组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CaSR表达(4.63±0.78)低于激素耐药组(6.56±1.22,P〈0.05),微血管密度高于激素耐药组(2.98±0.35VS2.02±0.24,P〈0.05);肾小管间质轻度损害时,激素敏感组肾小管上皮细胞CaSR表达(4.15±0.58)低于耐药组(4.264-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密度则高于耐药组(3.12±0.33,3.01±0.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间质中度损害时,激素敏感组(5.35±0.64)肾小管上皮细胞CaSR表达低于耐药组(7.37±0.81,P〈0.01),微血管密度则明显高于耐药组(2.81±0.16,2.02±0.14,P〈0.05);与轻、中度。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激素耐药患儿相比,重度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激素耐药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CaSR表达(11.46±1.38)显著增高,微血管密度(1.15±0.11)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耐药型PNS患儿肾小管上皮细胞CaSR表达增高与肾小管周围微血管密度下降,可能是由于GC的细胞毒作用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后,继发钙磷代谢异常与血管内皮损害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8、IL-10、IL-13水平。结果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 05)。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儿(均P<0. 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症组患儿(均P<0. 05)。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无脱水组患儿(均P<0. 05),中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发病后第4天,未转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转阴组患儿(P<0. 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急性期显著升高,恢复期明显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评估患儿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86例成人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明  张浩  季迎  刘俊  徐果 《实用预防医学》2004,11(4):702-704
目的研究成人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相关性. 方法将我科于1996年8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成人IgAN186例按照年龄分成2组,根据各年龄组的临床及其组织学特点进行临床与病理分型的分析. 结果 186例成人IgAN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占122例(65.6%),其次是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分别占28例(15.1%)和25例(13.4%).老年组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青壮年组.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占67例(36%),其次是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轻微病变肾小球肾炎,分别为47例(25.3%)和35例(18.8%). 结论成人IgAN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且有一定特点.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最常见,病理类型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最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