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20例,与同期非老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作比较。结果:老年SAP患者以胆石症为主要病因,多伴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最多见,部分为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结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因以胆源性疾病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伴发病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诊疗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2.
重症胆管炎高龄患者护理特点膝贵芳,莫玲重症胆管炎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并发症多,老年患者更是如此,而且病死率高。现将我科1990年~1994年收治的24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老年人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且自理能力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积极给予护理干预,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7年-2009年收治的老年重症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分析、评估,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 多数老年重症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结论 老年重症患者在生理、心理、认知能力及住院后...  相似文献   

4.
ICU老年脓毒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综合ICU392例脓毒症患者资料,比较老年脓毒症和非老年脓毒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治疗率、基础疾病发生率、病情严重程度、APACHEII评分值、医院感染率及病死率均较非老年脓毒症患者高(P<0.01);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基础病、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评分及医院感染率与其病死率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具有基础疾病及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病情严重、预后差的特点,对于老年脓毒症患者应早期有效控制感染,减少重症脓毒症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保持各项生理指标的正常。  相似文献   

5.
老年重症胆管炎治疗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5例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治疗方法与愈后情况。结果:痊愈出院19例,死亡6例。2例死于术前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术中,2例死于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有病情重,发展快,中毒性休克出现早,多合并症等特点,在抗休克同时应积极手术治疗,尽早解除胆道梗阻,去除病因,这样才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的特点。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18例,普通脓毒症组60例(34例老年患者和26例中青年对照人群);重症脓毒症组58例(28例老年患者和30例中青年对照人群)。两组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和IL-10,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率,分别比较TNF-α水平、IL-10水平、IL-10/TNF-α和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率在老年患者和中青年对照人群之间的差异。结果在普通脓毒症组和(或)重症脓毒症组,老年患者血浆IL-10水平、IL-10/TNF-α比值、和外周血T、B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中青年对照人群,而血浆TNF-α水平显著低于中青年对照人群。结论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以免疫抑制为特点。  相似文献   

7.
叶柳青  庄紫燕  蓝彩英 《吉林医学》2012,(10):2201-220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腹腔镜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治疗的老年重症胆管炎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患者均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33例成功,7例死亡,死亡率12%。结论:老年重症胆管炎病情凶险、发展快、合并症多、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57例老年重症肺结核并低血钾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措施。认为老年重症肺结核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应注意钾的补充。护理人员应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和发病特点,才能做好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9.
文青松 《广西医学》2006,28(10):1613-1614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逐渐增多,已成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我院1995~2005年收治老年ARF患者98例,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ARF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老年ARF的病因特点,以提高老年ARF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68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唐庆余  王茂信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9):2961-2962,2965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时机.方法 结合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与ACST的关系,对6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52例,治愈48例,死亡4例;非手术治疗16例:12例好转,死亡4例;总病死率11.77%.结论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治疗关键,要将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与重症急性胆管炎临床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Reynold五联征出现之前及时手术,对出现休克者应适当保守治疗;待病情基本稳定后立即手术.贻误手术时机,严重的并发症及高年龄是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死亡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22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在上海爆发了大流行。合并各类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疫苗接种率较低,是本次流行的主要易感人群,且易进展为危重症。因此救治老年危重患者成为目前临床诊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难点之一。本报道是1例超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病程由轻症进展为重症,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笔者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和临床特征,分享基层医院诊疗高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的经验与得失,为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延长输注时间和缩短用药间隔在老年重症感染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c组为对照组,常规用法,将单次剂量为lg的关罗培南溶于50ml生理盐水以微量泵输注治疗,泵注时间为30min,Q8h;B组延长输注时间并缩短用药间隔(单次剂量750mg),输注时间改为60min,Q6h;A组仅延长输注时间,输注时间改为60rain,Q8h。三组用药剂量均为3g。结果:三组患者中B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对c组,其无效率显著低于后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罗培南在保证给药剂量不变的前提下,缩短用药间隔和延长输注时间能提高重症医学科(ICU)老年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控制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苏立红 《当代医学》2010,16(20):125-12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预警护理干预在预防轻症甲型H1N1流感向重症、危重症转化中的作用。方法以本院传染病科2009年11月1日~12月18日收治的所有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共178例作为预警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加用中西医结合预警护理措施;选取2009年10月1日~10月30日的所有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共150例作为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常规护理组150例患者中发生重症、危重症为9例,发生率为6%;中西医结合预警护理干预组178例患者发生重症、危重症为3例,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警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当代医学》2010,16(1):96-9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1例高龄胆道疾病患者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等。结果本组病例治愈89例,好转11例,死亡1例,死于重度感染性休克。结论70岁以上高龄胆道疾病患者手术风险大,建立完善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关键所在,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预防和治疗老年人NCP,减少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对战胜此次疫情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CP的疗效已经显现,但是中医药的预防作用与康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作者研究团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证明老年人"肾精"明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机体出现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下降,而"补肾填精法"可以通过调节这种状态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人NCP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补肾填精法"调节"肾精"状态,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作用。对于尚未感染病毒老年人或处于隔离期尚未发病的老年人,可以补肾扶正以预防发病;对于普通型老年患者,应以祛邪为主,如果症状不能控制,"疫邪"易"伏少阴",应补肾扶正祛邪共用,中西医结合防止传变以"截断扭转"病势;对于恢复期老年患者,"疫邪"已去,应以补肾扶正康复为主;但是,对于重症和危重症老年患者,则需要在辨证论治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下慎重运用。  相似文献   

16.
侯德文  罗雪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77-3178
目的:探讨中医药早期参与治疗地震后老年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汶川大地震后1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同时,早期给予中医药治疗。结果:14例中重型颅脑损伤老年病例,按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10例。结论: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辅以中医药参与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张宏勇  路珺 《中外医疗》2016,(22):87-88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哮喘呼吸内科治疗具体措施。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随着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策略,观察组采用多方面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气体峰流速以及动脉血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哮喘呼吸疾病,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中风患者的辨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三平  张晓燕 《当代医学》2009,15(12):122-122
笔者在近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多发病“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便秘,采用中西医结合以中医辨证施护为主,针对不同之辨证分型和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18日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现住址为湖北省的COVID-19确诊病例数据,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重症或危重症,把患者分成两组:轻型/普通型患者及重型/危重型患者。描述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暴露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COVID-19患者发生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确诊病例48 814例,其中轻型/普通型患者38 73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10 084例。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4(41,65)岁。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高浓度PM2.5/PM10/SO2/O3暴露增加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风险。 结论 高龄、男性、离退休人员/居家办公者、武汉市民、外来人口、发病到诊断更长的时间间隔、低温、大气污染暴露是COVID-19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危险因素,应重视具有这些特征人群的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急诊内科的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病患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按照随即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