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2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浆ET及NO水平。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ET水平升高(P<0.01),与IAI呈现负相关,而NO则明显下降,与IAI呈正相关,在伴有微血管病变中变化更明显(P<0.01),结论:两者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能够对重度抑郁症(MDD)进行高效神经调节的干预技术,但其抗抑郁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记录19例MDD患者在ECT前后的静息状态脑电(RS-EEG),从多角度分析了ECT对MD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的调制作用:利用Welch算法估算自发脑电活动功率谱密度(PSD);基于虚部相干(iCoh)构建脑功能网络并计算功能连通性;利用最小生成树理论探究脑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MDD患者多个节律PSD、功能连通性和拓扑结构在ECT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ECT对MDD患者大脑活动的作用,对MDD的临床治疗和机制解析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狼疮性肾炎(LN)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心钠素(ANP)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LN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硝酸还原法检测NO,放射免疫分析ET、ANP含量。结果:LN肾功能衰竭组NO、ET、AN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ET、NO及ANP水平升高的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严重性呈正比;透析后NO和ANP显著下降(P〈0.05),ET透析后有下降趋势,但与透析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因子ET、NO及ANP参与了LN发病并加重其病情,血浆ET、NO及ANP浓度可作为判断LN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血液透析后可以使LN肾功能衰竭组患者血浆NO及ANP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进行联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31人(男25,女6),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经我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肾病(DM2-N)患者,其中DN的诊断标准为:糖尿病患者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3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了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一氧化氮(N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3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中NO、TGF-β1和ET水平,并与30名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中NO、TGF-β1和ET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浆中NO、TGF-β1、ET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水平的测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小肠损伤的关系,以及缺血预适应(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 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每组6只,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NO/ET-1比值的含量变化及小肠组织的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双链百分率(ratio of DNA chain %)、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 结果: 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高于对照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少于对照组。IPC+IR组血浆和小肠组织NO、ET-1,血浆DAO及组织MPO均明显少于IR组,而 NO/ET-1的比值,组织DAO及DNA双链百分率却明显高于IR组;小肠粘膜iNOS的表达及总NOS活性少于IR组,cNOS(主要为eNOS)的表达高于IR组。 结论: 肢体I/R后小肠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粘膜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此时内皮源的NO产生增加,非内皮源的NO产生减少。  相似文献   

7.
次声作用后血浆NO、ET-1、SOD、MDA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8 Hz、130 dB次声不同时间暴露后大鼠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SOD、MDA水平的变化。方法:用8 Hz、130 dB的次声连续作用大鼠1、7、14、21和28 d,每天2 h,测定大鼠血浆NO、ET-1、SOD、MDA水平。结果:在暴露期间,7、14 d时大鼠血浆NO含量显著最低(P<0.01),1 d、21 d和28 d时正常(P>0.05);大鼠血浆ET-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7 d时升高最多,14 d时升高最少;大鼠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大鼠血浆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NO、ET-1、SOD、MDA水平的变化,发生的改变与次声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及一氧化氮(NO)在冠心病患者和冠脉造影正常者血浆中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对其的影响,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及介入治疗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冠心病组40例,造影正常组17例,采用硫敏感法测定术前血浆H2S含量并用Greiss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介入治疗后即刻、术后24h和72h血浆H2S、NO含量,分析冠心病组和造影正常组患者血浆H2S、NO含量的差异及介入治疗后血浆H2S和NO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2S、NO含量远低于造影正常组(P均〈0.01);冠脉双支和多支病变组血浆H2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和P〈0.01)。不同支数病变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血管有闭塞组其血浆H2S、NO含量明显低于单纯狭窄组(P均〈0.05);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狭窄者NO含量明显低于无狭窄者(P〈0.05),H2S含量也低于无狭窄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术对血浆H2S、NO含量无影响,但PCI治疗术后即刻H2S、NO含量显著降低;H2S含量术后24h恢复至术前水平,NO含量术后24h降至最低水平,72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H2S和NO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及介入治疗后急性血管闭塞及再狭窄的发生,血浆H2S含量的高低与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肉鸡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AA肉鸡40羽随机等分为A、B、C、D组,按常规条件饲养至44 d龄进行实验。A组为对照组,B、C、D组分别为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 1、2、4 h的3个实验组。应用右心导管技术逐羽测定肺动脉压,并采集血样作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1,ET-1)水平测定。结果:与A组相比,静注L-NAME 1-2 h后肉鸡血浆NO含量低于A组(P<0.05),肺动脉压高于A组 (P<0.05),血浆ET-1未见明显差异;静注4 h后血浆NO含量、肺动脉压与A组水平无明显差异但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A、B、C组(P<0.05)。结论:L-NAME可能通过抑制NO的合成从而促进了肉鸡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CGRP和血清NO、NOS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法对66例妊高征肾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浆ET、CGRP和血清NO、NOS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孕妇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而血浆CGRP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孕妇组(P〈0.01),经治疗后一个月则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妊高征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CGRP和血清NO、NOS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 I)在无抽搐电休克(M ECT)治疗期间的变化及测定内隐记忆,评价M ECT对AA I及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30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于清醒时、麻醉后、治疗中、出室前记录AA I值。并于M ECT期间测定患者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后、治疗中AA I明显低于清醒时。治疗中所有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较清醒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患者意识消失、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消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能量饲料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罗格列酮4mg/(kg·d)。16周后定量测定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的血浆浓度。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内NO浓度、NO合酶(NOS)的活性及内皮型NO合酶(cNOS)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血糖及血浆中sEPCR、sTM、vWF显著低于未治疗组,但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与未治疗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组心肌组织中NO、结构型NOS(cNOS)含量增高,eNOS阳性反应产物量增多,而诱导型NOS(iNOS)含量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与改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时心肌微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检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和生化法对35例健康人和31例急性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血清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脑外伤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NO水平则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手术治疗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浆ET和血清NO、NOS水平的变化对观察急性颅脑损伤的病情和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过敏性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以及CGMP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结果:(1)过敏性哮喘豚鼠血浆NO2-/NO3-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水平显著升高(P<0.01);(2)哮喘组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GMP均明显升高(P分别<0.05、<0.01),循环血中CEC水平亦升高显著(P<0.05);(3)糖皮质激素可降低cGMP及CEC水平,减轻哮喘发作.提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水平与过敏性哮喘密切相关,NO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变化,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传统电休克和元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以及对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组和传统电体克(ECT)治疗组,每周治疗3次,9次为1疗程,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于首次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16周各评定1次,在首次治疗前的晨6时及第1、4、16周治疗后立即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ml,用酶法测定,血清CPK。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在第1周末开始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t=2.63~6.41,P均(0.01),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第16周末。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两组各时点PANSS和TE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PK测定结果显示,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与ECT相比,具有同样的疗效,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测定6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和30名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VEGF、NO和D-D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外周血VEGF、NO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而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随着病情加重,VEGF、NO均显著降低,而D-D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VEGF、NO和D-D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其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全球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和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的持续增加,高血压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的发生与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异常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ECT)对精神病人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1000次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率为68.2%,以窦性心动过速改变为主;心电图改变与年龄有关,45岁以下较45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x2=9.88,P<0.05);10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血浆ET含量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法对4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血浆ET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儿作比较。结果:治疗前血清NO、NOS和血浆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P〈0.01),治疗后的7d则与正常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NO、NOS和血浆ET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其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微血栓动物模型行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治疗,通过内皮细胞计数(CEC)、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三项指标观察分析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肝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8只wistar大鼠行尾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苷(高右),制成微血栓动物模型。其中12只在高右基础上分别予普通肝素(普肝组,n=6)和低分子量肝素(低肝组,n=6)治疗。其余6只不治疗。另以5只wistar大鼠行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5)。对上述各组作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测定。结果:高右组CEC、ET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NO则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治疗组的上述结果均有明显恢复至对照组的趋势。结论:微血栓大鼠有血管内皮损伤,普通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不仅能抗微血栓形成,且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其中以低分子量肝素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