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湿中药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证患者临床疗效与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将CHB湿证患者75例非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化湿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核苷类似物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 CHB患者外周血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CD8^+CD38^+T细胞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CD4^+CD28^+、CD8^+CD2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HB显效患者治疗后CD8^+CD28^+、CD4^+CD2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8^+CD38^+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非显效患者治疗前后CD8^+CD28^+、CD4^+CD28^+、CD8^+CD38^+、CD4^+CD25^+T细胞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化湿中药对CHB湿证患者激活和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盆炎康合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以盆炎康合剂(主要成分为丹参、毛冬青、金刚头、赤芍、蒲公英、黄芪、黄精、香附等)治疗,对照组以妇乐颗粒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另选30例正常女性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67,27%,对照组为29.09%,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72%,对照组为87.2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CD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及NK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8+值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及NK细胞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盆炎康合荆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湿证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化湿中药治疗,随机选取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8^+CD38^+细胞、CD4^+CD25^+T细胞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下降(P〈0.01,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症状明显改善,CD8^+CD38^+细胞水平升高(P〈0.05)。结论:湿证患者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降,化湿中药对湿证患者的激活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并且与症状的改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王品  刘维  刘晓亚 《吉林中医药》2010,30(5):406-407
目的:将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T细胞亚群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RA患者分为寒湿阻络型、湿热瘀阻型、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T细胞亚群各指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CD3^+T、CD4^+T细胞在中医各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CD8^+T细胞、CD4^+/CD8^+在中医辨证分型间有差异。寒湿阻络型与肝肾亏虚型,寒湿阻络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1,P=0.03),湿热瘀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湿热瘀阻型与痰瘀痹阻型间有显著差异(P=0.03,P=0.02),寒湿阻络型与湿热瘀阻型CD8^+T细胞、CD4^+/CD8^+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不同,则T细胞亚群实验室指标有差异,这些规律可为RA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文彬  栗双禺  叶翠芬  魏超容  黄彪 《河南中医》2010,30(12):1183-1184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采用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4d为1个疗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评价两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和8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56^+较治疗前上升(P〈0.01),CD8^+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40例术前胃癌患者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T细胞、CD4^+/CD8^+比值),组间比较采用τ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研究组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矿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两组间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及浆膜组CD3^+、CD4^+T细胞、CD_4^+/CD8^+比值明显低于未侵及浆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肿瘤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临床分期TNMⅢ、Ⅳ期组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TNM 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间CD3^+、CD4^+T细胞、CD4^+/CD8^+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不同组间外周血CD8^+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对评估胃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也为肿瘤的免疫增强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中医证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胃癌患者90例,辨证分型为肝胃不和型、瘀毒内阻型、痰湿凝结型、胃热伤阴型、脾胃虚寒型、气血双亏型、前三型为实证组,后三型为虚证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虚证组患者CD4^+、CD8^+T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实证组(P〈0.05),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纽(P<0.01):虚证组患音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气血双亏型组CD4^+、CD8^+T细胞亚群与肝胃不和型有明显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实证组(P〈0.01);气血双亏型NK细胞较肝胃不和型和瘀毒内阻型明显下降(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胃癌患者之间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由此提示胃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艾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艾迪注射液对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放疗前后检测各组外周血T+B+NK、CD3^+、CD4^+、CD8^+、CD4^+/CD8^+、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水平。结果:放疗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值、NK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而T+B+NK、CD8^+和B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I)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61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用AI加盐酸川芎嗪注射液(LH)治疗,对照组30例用LH治疗。用先进的流式细胞分析仪(FCM)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31例健康人组作对照。结果:ACI治疗前CD3^+、CD4^+、CD4^+/CD8%_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人组(P〈0.01),CD8^+、CD16+56则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显著(P〈0.05~0.01),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临床基本治愈率与显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发病后存在严重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AI治疗ACI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平衡失调、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所致炎症损伤等有关,此为AI的临床应用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妇炎清颗粒和金刚藤胶囊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清IL-2、CD4^+、CD8^+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31.4%和1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8^+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但治疗组CD4^+/CD8^+上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IL-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妇炎清颗粒可有效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盆腔局部炎症吸收,为临床治疗盆腔炎性疾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超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8):715-716
目的:探讨虎参痛风胶囊(Hus)对高尿酸血症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小鼠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空白组、别嘌呤醇组、模型组及5%,2.5%,1.25%虎参痛风胶囊组,灌胃给药6d后,采用腹腔注射黄嘌呤一次造模,30min后摘眼球取血,尿酸酶比色法测定血尿酸;处死小鼠,取脾脏,剪碎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单色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结果:模型组血尿酸明显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5),而别嘌呤醇组和5%,2.5%,1.25%虎参痛风胶囊组能明显降低血尿酸(与模型组比较,P〈0.05)。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分型结果显示:模型组、别嘌呤醇组和空白组CD3^+,CD4^+,CD8^+百分比及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且5%虎参痛风胶囊组与模型组、空白组、别嘌呤醇组相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us具有明显的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的作用,优于剐嘌呤醇。急性高尿酸血症和Hus对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益气健脾法干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脾虚证的影响。方法:30例女性乳腺癌化疗病人随机分单纯化疗、化疗前中药和化疗后中药3组,用益气健脾法中药干预,研究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脾虚证积分、血象及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3组化疗后脾虚积分均有升高,以单纯化疗组最明显(P〈0.05),中药干预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单纯化疗组60%(6/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化疗后中药组10%(1/10)出现Ⅲ度血液毒性而化疗后中药组未出现Ⅲ度血液毒性病例;T细胞亚群:化疗前后辅助性T细胞(CD4^+)及CD4^+/CD8^+比值单纯化疗组有明显下降(P〈0.05);中药干预两组反有上升(P〈0.05)。结论:抗肿瘤化疗药物可影响中医证侯,使肿瘤患者出现或加重脾虚证,益气健脾中药干预可减轻或改善患者脾虚证,减轻化疗毒副反应。使CD4^+/CD87^+比值向CD4^+方向漂移,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其与肿瘤进展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67例,于术前3d,抽取外周血1mL,肝素抗凝,作T细胞及亚群测定。选择13例健康人作时照组,检测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与时照组相比,肿瘤位于肌层以下患者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侵犯浆膜层以外患者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减少(P〈0.01),而CD8^+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结肠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肿瘤侵犯程度明显相关,T淋巴细胞亚群高低可协助临床医师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加减对特应性皮炎(AD)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符合中医脾虚湿蕴证的AD患者作为治疗组,另设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以内服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前CD3+、CD4+、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NK细胞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D3+、NK细胞构成比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D8+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A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玉屏风散加减可显著改善A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脾虚湿蕴证AD患者不失为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慢性HBV感染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1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16+CD56+细胞(NK细胞)以及CD3-CD19+细胞(B细胞)进行检测,并与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CD3+CD4+细胞fCD4+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B细胞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患者CD3+T细胞、CD3+D4+细胞(CD4+T细胞)、CD3+CD8+细胞(CD8+T细胞)及NK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下降(P〈0.05),B细胞百分比及CD4+/CD8+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判定病情发展阶段以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益肝方配合美国氩氦刀冷冻消融对60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经病理证实,Ⅱ-Ⅲ期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氩氦刀治疗组)30例,治疗组(益肝方合氩氦刀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变化及生存质量(KPS评分)变化,两组治疗后AFP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水平及生存质量KPS评分值均比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治疗后比较,CD4^+,CD4^+/CD8^+和NK细胞值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AFP转阴率分别为治疗组61.90%、对照组30.00%,两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及KPS评分的差异以及AFP转阴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肝方治疗可以提高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其配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和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80-220g Wistar大鼠73只,13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60只行链脲左茼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胰俞”针刺治疗组(C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D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E组),治疗2个疗程后,用血糖仪检测血糖,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胰岛素,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CD4^+/CD3^+、CD8^+/CD3^+)。结果:C组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D4^+T和CD8^+T细胞比例无显著性影响(P〉0.05);D组和E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对降低的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O.05);D组和E组均可使糖尿病大鼠降低的CD4^+T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升高的CD8^+T细胞比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使CD4^+T/CD8^+T细胞比值不同程度趋于正常水平,组间比较,以D组对T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最好。结论:“双固一通”针法降糖作用确切,其作用可能不是通过升高血浆胰岛素水平实现的;“双固一通”针法对糖尿病大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可能是其对神经内分泌网络进行调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消岩汤不同时段给药联合化疗对气虚毒瘀证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中药治疗的最佳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优化的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方法以1:1:1:1比例分成4组,4组予NP或TP方案化疗治疗,A组在化疗前7天开始加用消岩汤治疗,B组在化疗前3天开始加用消岩汤治疗,C组在化疗同时加用消岩汤治疗,D组单纯予化疗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Karnorfsv(卡氏)评分、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等。结果:治疗后4组卡氏评分改善率(显效+有效)分别为:A组:73.3%,B组:50.o%,C组:33-3%,D组:14.2%。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A组明显优于D组护〈0.05)。在免疫功能方面,A组、B组、c组3组免疫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后A组、B组、C组3组NK细胞活性及CD3+、CD4+、CD4+/CD8+均有提高,CD8+均下降。D组CD3+、CD4+、CD4+/CD8+、NK均有下降。4组患者治疗后CD3+、CD8+、CD4+/CD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A组明显优于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提前运用消岩汤联合化疗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更好地完成化疗。结论:消岩汤不同时段给药联合TP、NP化疗方案治疗气虚毒瘀证非小细胞肺癌与单纯化疗治疗比较,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以化疗前7天开始使用消岩汤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对流感病毒感染湿热证模型进行治疗,比较用药前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平衡的变化,初步探讨两种中药方法各自对改善小鼠免疫功能的特点,为两者更深一层差异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75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蒿芩清胆汤组和玉屏风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浓度,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酶标仪测定IL-4/IFN-rOD值,并通过换算得出其浓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组中药方剂均能升高CD3+CD4+/CD3+CD8+(P=0.001,0.04),且玉屏风散比蒿芩清胆汤效果略明显;而在Th1/Th2细胞平衡中,两种中药方剂均能降低IL-4/IFN-r浓度(P=0.006;P=0.03),蒿芩清胆汤较玉屏风散作用显著。结论:两种中药方法均能改善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Th1/Th2细胞平衡,但效果有所不同,初步认为两者可能在对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Th1/Th2细胞平衡的信号转导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且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连休蜈蚣地龙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炎症细胞因子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连休蜈蚣地龙汤(由黄连、细辛、重楼、地龙、法夏、苦杏仁、羚羊角、桑白皮、地骨皮、蜈蚣、麻黄、丹参等组成)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另选择同期体健检健康2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主要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等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第3、5周,对照组IgG、IgM、CD4^+、CD8+和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除第3周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接近(P〉0.05)。治疗第3、5周对照组TNF—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第3周IL-6、IL-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节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是连休蜈蚣地龙汤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重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