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白内障术后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即大疱性角膜病变,是白内障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根本原因是角膜内皮受损失代偿。超声乳化术、现代囊外术、非超小术、针吸术都可以发生。引起角膜疱性病变的原因很多,如术前已出现角膜内皮病变或细胞密度低下;术中过度损伤角膜内皮;不良眼内灌注液;玻璃体、虹膜或晶体囊膜粘连于手术切口;术中使用高浓度的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所致的化学损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OK镜)致角膜损伤并继发感染的原因。方法 对1998-2002年以来接受角膜塑型术者778例1475眼中所发生的角膜损伤980眼及继发感染7眼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角膜塑型术1475眼中有角膜上皮不同程度损伤者987眼(历.92%)。其中980眼(66.44%)为单纯角膜上皮脱落;有7眼(0.48%)角膜浅层损伤继发细菌感染,停戴OK镜后经治疗2-7天痊愈,5眼遗留角膜斑翳。其中戴片15-36月发生角膜损伤并继发感染者6眼;另1眼戴片3月继发感染。5眼细菌培养为阳性;另2眼未作细菌培养。结论 角膜塑型术戴镜片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如有损伤角膜的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戴用镜片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方法使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2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35眼现代囊外摘除(均合并入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三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白内障超声乳化角膜内皮损失率均值为20.8%,现代囊外术组为29.6%,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细胞形态学仅表现为外形的扩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并不大于现代囊外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乙醇浸润制作角膜上皮瓣的安全性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以30只近交系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予15%、20%、30%、40%四种不同浓度的乙醇分别在大鼠角膜中央浸润1min,予20%乙醇在大鼠角膜中央分别浸润308、1min、2min,观察角膜各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并以20%乙醇浸润1min,制作角膜上皮瓣,对上皮瓣和去上皮角膜进行HE和PAS染色,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①不同浓度乙醇处理角膜1min:15%乙醇对角膜各层细胞形态未产生明显的影响;随浓度的增加,20%乙醇引起表层角膜上皮细胞核浓缩及细胞间连接疏松,此变化3d后即恢复;30%乙醇产生翼状细胞层核固缩,角膜上皮细胞间和上皮下有大泡,局限性上皮基底膜被破坏;40%乙醇引起角膜上皮细胞核固缩,累及基底细胞,并可见上皮细胞膜被破坏,上皮广泛与基质分离,但基质和内皮未见明显改变。②20%乙醇浸润角膜30s对各层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2min则可见上皮细胞间积水,翼状细胞层细胞核固缩,上皮基底膜被局限性破坏,基质和内皮无明显改变。③20%乙醇处理1min制作的上皮辩,见到完整的上皮细胞层以及和上皮相连的前部基底膜,剩余角膜基质和内皮无形态改变,电镜观察可见后部基底膜完整地保留在角膜基质前表面。结论①乙醇对角膜的损伤作用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低浓度短时间浸润仅对表层即将脱落的上皮造成轻度损伤,并易于愈合,可用于上皮瓣的制作。②上皮瓣与角膜分离的部位可能位于上皮下基底膜。  相似文献   

5.
异种角膜基质材料的制备和体外细胞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超  金岩  聂鑫  胡丹  刘源  雷娟  刘建明 《眼科研究》2006,24(2):177-179
目的研究异种角膜基质生物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体外种植兔角膜基质细胞后细胞在材料上的生长、增殖情况。方法将York猪全层角膜用去垢剂联合0.25%胰蛋白酶、DNA-RNA酶祛除猪角膜基质细胞并冻干制备成支架材料;将兔角膜组织块用胶原酶消化后,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液体外培养,并做波形丝蛋白,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将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的2~3代接种在材料上,培养5d后,做HE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猪角膜基质片经脱细胞处理后,细胞成分祛除干净并保留了角膜组织的三维网格状结构,网状间隙明显增大,利于细胞生长;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波形丝蛋白染色为阳性、角蛋白染色为阴性;HE染色、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兔角膜基质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结论异源性角膜经祛脱细胞处理而获得的生物支架材料利于异种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可进一步用于组织工程角膜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11眼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情况,分析角膜水肿原因并讨论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术后早期87.39%角膜水肿,其中内皮线状浑浊52.2%,内皮点片状浑浊15.32%,角膜基质弥漫水肿19.8%,结论:角膜水肿与多因素有关,避免角膜内皮损伤,主要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临床医师评估角膜内皮功能最常用的项目,但角膜内皮功能紊乱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近年来对各种眼部原发疾病、角膜移植术后等所致角膜内皮功能紊乱的临床数据有了更翔实的更新.眼部原发病中,各种类型的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的损伤程度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严重,青光眼不同的治疗方案对内皮的影响也各有特点.葡萄膜炎患者角膜内皮损伤的严重程度与炎症复发频数、炎症反应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剥脱综合征患者前房含氧量低、细胞外纤维物质在眼前段的堆积、细胞发生纤维化改变等因素均可降低角膜内皮的功能,导致剥脱综合征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损伤的耐受性差.对于角膜移植术后的患者,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手术方式、原发病、继发性晚期角膜内皮衰竭是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角膜内皮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储备能力下降的常见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细胞膜Na+/K+-ATP酶泵的功能降低、大量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生成、代谢应激作用增强等因素均可降低角膜内皮创伤修复及愈合能力.本文就角膜内皮功能紊乱的易患因素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师理解及重视该因素在内眼手术前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超声乳化术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中技术参数和患者眼解剖因素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评价42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测量眼解剖因素眼轴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核分级,术中记录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测量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0.1%、12.6%;并发现对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影响最强的因素均是核分级,其次为超声乳化时间,即核分级越高或超声乳化时间越长,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越多。浅前房也可能与3个月时角膜内皮损伤有关(P=0.056)。结论:核分级高及超声乳化时间长是角膜内皮损伤的最危险因素,因此提高手术技巧,将会缩短超声乳化时间,降低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超声能量可对晶状体周边组织产生损害,特别是对角膜内皮产生损伤,术后可发生房水混浊、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病变,严重影响视力恢复[1]。成熟期白内障患者由于晶状体核较硬,超声乳化时间较长,对角膜内皮产生的损伤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构建工程化角膜内皮细胞移植膜,置换病变或受损的角膜内皮,恢复角膜透明性已成为可能.正常压力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正向调控作用;高压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因重组人类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factor rh bF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国外许多学者将其用于刺激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增殖,达到加速角膜伤口的愈合和损伤的修复。在国内,尚未见到用rhbFGF刺激角膜内皮增殖的报道,故我们用rhbFGF观察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 将传2~6代培养的家兔内皮细胞用D-Hanks氏液冲洗两遍,加 0. 25%的胰蛋白酶,静置 2~ 3 min弃去胰酶,再置 37 ℃ …  相似文献   

12.
角膜内皮炎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2007,27(2):138-139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炎对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EM-1000型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10例单眼角膜内皮炎愈后4-12周的患者的双眼分别摄取中央角膜内皮像并对其图像进行电脑分析。患眼作为实验组。健眼作为对照组。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及异形性的变化。用计量资料配对设计的2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1为统计学有差异)。结果在10例临床诊断角膜内皮炎愈后的患者中,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实验组平均为(1981±181)/mm^2。对照组平均为(2284±315)/mm^2。六角形细胞比例实验组平均为34%,对照组平均为43%.变异系数实验组平均为53%,对照组平均为45%.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角膜内皮炎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严重的形态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应给予充分重视。[眼科新进展2007;27(2):138-139]  相似文献   

13.
孙岩秀  郝燕生  王薇 《眼科研究》2006,24(4):418-420
目的探讨微脉冲超声乳化技术的术后效果。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2例(141眼)随机分为微脉冲超声乳化组59例(68眼)和普通超声乳化组63例(73眼),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变化,对两组间内皮参数进行配对及成组t检验。结果微脉冲超声乳化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丢失率为7.0%,普通超声乳化组为10.8%(P〈0.05);前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变化P〉0.05,后者P〈0.05。结论与普通超声乳化技术相比,微脉冲超声技术对角膜组织的损伤更少,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羊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以羊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并形成单层组织,为以后内皮细胞层移植提供方法和材料来源。方法 胰酶消化去除羊膜上皮细胞,保留其底膜作为载体,种植兔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形成单层内皮层,并进行形态,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角膜内皮细胞在羊膜上黏附生长并增殖,体外培养6-7d即融合成单层,其形态及生长密度优于单纯培养皿上培养的内皮细胞。复合角膜内皮组织由羊膜基底膜和单层扁平内皮细胞组成,与生理状态下的角膜内皮组织相近。结论 以羊膜为载体培养角膜内皮细胞可形成单层细胞层,有望成为角膜内皮移植良好的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术和联合鸡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移植)术治疗兔全角膜表层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兔39只分为3组,每组13只。对照组,将角膜及角膜缘外3mm的表层组织去除;羊膜移植组,在去除表层组织的创面上移植羊膜;联合移植组,在羊膜移植片表面角膜缘区移植鸡角膜缘上皮。手术当天各组处死1只兔,7、28、90、105天各组处死3只兔,摘除眼球分别进行光镜、免疫组化,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对照组:角膜紊乱,表面不平,上皮表面微绒毛稀少,基质纤维血管化。羊膜移植组及联合移植组:羊膜结构逐渐被基质胶元纤维取代和改建,基质纤维平行排列,角膜表面光滑,上皮表面微绒毛丰富,细胞之间可见桥粒连接。结论:羊膜移植术和联合鸡角膜缘移植术治疗兔角膜广泛损伤,能抑制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向角膜生长,较快促进眼表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Nd:YAG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以及后囊膜切开术的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结果 所有患者激光术后14d,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4d,中央部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周边部5点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百分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后7d及14d中央部位及5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眼中央部位与周边5点处角膜内皮各项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2.6~3.2mj能量的Nd:YAG激光治疗后发障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α—b对兔眼角膜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干扰素α-2b预防和治疗滤过道的纤维疤痕化对眼组织的毒性作用,我们对兔眼前房内直接注入干扰素α2b以及免眼行巩膜咬切术后滤过区旁结膜下注射药物后进行角膜组织的检查:角膜上皮用1%荧光素钠染色,角膜内皮用锥兰和茜素红进行内皮活性 色,并全层角膜组织结构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18.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眼外科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案,使大泡性角膜病变获得增视或解除痛苦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角膜表面羊膜贴敷、角膜基质热凝 羊膜贴敷、角膜层间羊膜植入、角膜层间晶状体后囊膜植入、角膜层间前囊膜植入、角膜内皮板层移植等6种术式共40只眼作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角膜表面羊膜贴敷术中58%(7/12)、角膜层间羊膜植入75%(3/4)刺激症状消失或减轻;角膜基质热凝 羊膜贴敷100%(8/8)大泡消失,但视力无改善;角膜层间晶状体后囊膜植入100%(10/10)和前囊膜植入100%(4/4)大泡消失伴视力轻微改善;角膜内皮板层移植100%(2/2)大泡消失,角膜恢复透明并获得0.3以上视力。结论:单纯的羊膜贴敷不足以阻止角膜基质水肿和上皮大泡形成;角膜基质热凝造成的瘢痕能阻止上皮大泡形成。但无助于视力的改善;晶状体前/后囊膜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屏障作用,能够减轻角膜基质水肿和阻止上皮大泡形成,但仍难获得有用视力;带有活性内皮的内皮板层移植,帮助受体重获内皮的物理性屏障功能和代谢性泵功能,角膜透明的生理属性得以恢复,是一种安全的增视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超声乳化致恒河猴角膜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健康成年恒河猴4只,右眼用于实验.术中超声头斜面向角膜内表面,负压150 mmHg(1 kPa=7.5 mm-Hg)、流量25 mL·min-1、能量80%、距离角膜内表面0.1 ~0.2 mm的条件下持续5 min,并不断摆动超声头破坏角膜内表面,位置为角膜中央直径7 ~9 mm处.用I/A吸出透明晶状体皮质.术后当时、1周、2周、3周、4周行术眼前段照相后分别摘除术眼角膜,行扫描电镜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果 超声乳化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后,角膜透明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术后4周时出现明显角膜混浊水肿.扫描电镜下可见随着时间推移,受损角膜内皮细胞逐渐水肿,并从后弹力层脱落,术后4周时角膜内皮细胞已基本脱落,见裸露的后弹力层.结论 本实验通过超声乳化仪建立了恒河猴角膜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并且本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对内皮以外组织损伤小及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用1mol/LNaOH溶液造成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对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基质层角膜小体(CC)及其周边粘多糖(MP)变化进行了形态学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1)烧伤后CC胞浆增多,其周边MP明显减少;(2)第7天时,CC全部转化为纤维母细胞,周边MP超过正常角膜组织;(3)14天时,轻度烧伤中基质层有极少CC出现,周边MP亦趋下正常,(4)这种变化与烧伤程度呈平行关系,与创伤的恢复呈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