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桂华  韩秋梅 《海峡药学》2010,22(10):41-44
目的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聚合体菁类探针I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探索吲哚探针I-BSA的静态荧光猝灭机制和静电相互作用,系统考察了吲哚探针I与BSA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热力学函数。结果确定了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72×10^5(293K)、3.59×10^5(298K)、3.40×10^5(303K);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2、0.99、0.98,吲哚探针I和BSA结合作用的ΔH,ΔS和ΔG分别为-2.242kJ.mol^-1,98.80kJ.mol^-1和-31.69kJ.mol^-1(298K)。结论吲哚探针I与牛血清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忍冬瞢与牛血清白费白(BSA)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忍冬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且296K下结合常数Ka为3.82×10^-5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16;热力学分析表明二者主要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竞争实验则显示忍冬苷主要通过Site I与BSA相结合;最后还考察了几种常见的共存离子对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7,(8):1065-1068
目的研究4种黄酮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探究黄酮化合物结构差异对其与体内大分子蛋白质结合的影响。方法用荧光光谱法研究4种黄酮化合物与HSA的结合反应,判断其荧光猝灭类型,计算得到猝灭常数、结合位点与相关热力学参数等。结果 4种黄酮化合物均可引起HSA荧光不同程度的猝灭;随着温度升高,猝灭常数与结合常数均降低;结合位点数在1左右;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结论 4种化合物对HSA的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与HSA之间的结合反应均可自发进行;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推测黄酮类化合物主要通过羟基与HSA相互作用,而甲氧基与HSA的结合力略小于羟基。  相似文献   

4.
He WY  Sun ZF  Yao XJ  Chen GY 《药学学报》2010,45(5):608-614
本文利用荧光增敏光谱法及紫外吸收光谱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了模拟生理条件下文多灵碱的光谱特征及它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的键合作用。同步荧光及紫外光谱图的信息表明文多灵碱对蛋白微环境有影响。荧光光谱表明文多灵碱对HSA有较强的荧光增敏作用,根据荧光滴定的数据求得不同温度下(303、310和317K)药物与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分子模拟的结果显示了文多灵碱与HSA的键合模式和键合机制,表明药物与蛋白有较强的键合作用,维持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兼有4个氢键(位于氨基酸残基Arg218、Lys195、Arg222和Ala291位)。位点竞争实验显示文多灵碱键合在HSA的siteII区。通过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依据范德霍夫公式计算得ΔH0与ΔS0的值分别为-10.30kJ·mol-1和79.98J·mol-1·K-1)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兼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昂丹司琼(ON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结果在296K和310K时OND与H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24×104L/mol,4.68×104L/mol,热力学参数ΔH为20.08kJ/mol。结论 OND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二者有一个结合位点,其作用力类型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盐酸哌唑嗪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荧光光谱法。结果荧光光谱法测定盐酸哌唑嗪与BSA在25℃和37℃反应的结合常数K均是2.0×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19,1.14,热力学参数为(37℃)ΔH=0,ΔG=-25.52kJ.mol-1,ΔS=0.082kJ.mol-1.K-1,盐酸哌唑嗪的加入影响了BSA的构象;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盐酸哌唑嗪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分别为r=4.69nm,E=0.078。结论盐酸哌唑嗪与BSA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且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方法:分析咪达唑仑与HSA结合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的间距(Δλ)分别为15nm和60nm);由Stern-Volmer方程确定咪达唑仑对HSA17℃和37℃时的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及机制,Lineweaver-Burk双对数方程确定17℃和37℃时猝灭反应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根据反应前后的焓变ΔH和熵变ΔS的相对大小判断咪达唑仑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果:荧光猝灭光谱显示咪达唑仑与HSA有荧光猝灭作用,Δλ=15nm波长的同步荧光光谱显示咪达唑仑对酪氨酸残基发生作用,未对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在17℃和37℃时的Kq分别为5.0246×1011和4.757×1011L·mol-1·s-1;17℃和37℃时猝灭反应KA和n分别为2.1717×104、8.7438×103mol·L-1,1.1895、1.0769个;反应前后的ΔH和ΔS均<0。结论:咪达唑仑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咪达唑仑与HSA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或者氢键作用力。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以光谱技术研究阿司匹林分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间结合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确定阿司匹林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由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反应的解离常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合同步荧光技术考察阿司匹林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HSA的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在37℃和25℃时阿司匹林与HSA的解离常数分别为KD37=1.44×10-3mol.L-1,KD25=1.96×10-3mol.L-1。结合反应热力学参数为ΔH=-19.73kJ.mol-1,△G=-16.21kJ.mol-1,ΔS=-11.77kJ.mol-1。结论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范德华力。阿司匹林与白蛋白结合后使蛋白质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在ca^2+存在下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生理条件(pH=7.4,37℃)下,根据Stem—Volmer方程和荧光淬灭双倒数图,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1.46×10^5L·mol^-1,结合位点n=1.1,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在ca^2+存在条件下,淬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不变,结合常数K=2.38×10^4L·mol^-1,结合位点n:1.02。结论:在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淬灭减弱,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变小。为研究左氧氟沙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左氧氟沙星和Ca^2+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浓度顺铂对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结果 顺铂与阿霉素对人血清白蛋白都有猝灭作用。顺铂对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动态猝灭,而阿霉素对白蛋白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结论 温度为17℃和37℃时,阿霉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13×104,2.76×10^4 L.mol l,2者的结合位点数为1。当加入不同浓度的顺铂后,阿霉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有所变化,而结合位点数仍然为1。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柚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根据295、303、310、315K温度下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 mer方程及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柚皮苷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柚皮苷与BSA间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5.79×105L(295 K)、2.74×108(303 K)、2.48×106(310 K)、1.28×108(315 K),柚皮苷与BSA结合的热力学参数△rHm>0、△rSm>0和△rGm<0。结论柚皮苷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以静态猝灭为主,两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结合过程为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表柔比星与人血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点。方法用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测定在不同温度下表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规律。结果表柔比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呈规律性猝灭,17℃时的n为1.113,K为5.87×10~4,37℃时的n为1.128,K为6.85×10~4。表柔比星使白蛋白的同步光谱中最大发射峰红移。结论表柔比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只有1个结合位点,表现为疏水作用,两者结合使白蛋白的极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荧光猝灭法快速测定芦荟大黄素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学。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荧光剂,芦荟大黄素为荧光猝灭剂,研究激发波长280nm下的荧光光谱。结果:芦荟大黄素和BSA的荧光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K30℃=6.024×104 L.mol-1和K37℃=5.104×104 L.mol-1;结合分子数n30℃=0.9776和n37℃=1.0548;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同时建立了预测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芦荟大黄素浓度与BSA浓度动态变化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全程规律。结论:不同蛋白质浓度与药物浓度条件下血浆蛋白结合率处于动态变化中,血浆蛋白结合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5-羟甲基糠醛(5-HMF)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特征。方法: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取一定浓度的BSA与不同浓度的5-HMF溶液反应(27、37℃下),测定荧光强度和吸光度,再以此通过S理te,r测n-V定ol了m其er公相式互计结算合结时合5-常HM数F和与结B合SA位作点用数距,通离过。计结算果热:2力7、学37数℃据下探5讨-H5M-HFM与FB与SAB的SA结的合相常互数作K用分机别制为;运1.4用×1F0?3rsLt.erm能ol量-1转和移7.9原×103L.mo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61和0.78;根据基本热力学参数判断二者主要通过典型的疏水作用力发生相互作用,作用距离为5.6nm。结论:5-HMF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该过程为静态猝灭,二者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形成了复合物,从而使5-HMF可以BSA为载体进行贮存和运输。  相似文献   

15.
荧光光谱法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灯盏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pH 7.4)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固定BSA浓度,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溶液,在激发波长为280 nm下,290~500 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扫描。结果灯盏花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在温度288 K和310 K时,二者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8.295×105和3.302×105L.mol 1;二者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39 3和1.177 0。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31.080kJ.mol 1)小于零和熵变(S=5.392 J.mol 1.K 1)大于零,确定灯盏花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生成自由能变(G)为负值,表明灯盏花素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此外,应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了灯盏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结论经过荧光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灯盏花素与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其开发成治疗心血管疾病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恩曲他滨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结果恩曲他滨是通过嵌插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结论恩曲他滨与DN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淬灭过程,其淬灭速率常数Kq=7.8×1010L/(mol.s),结合常数K=1.01×103L/mol,结合位点数n=1.02。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与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生理条件(pH=7.4,37 ℃)下,根据Stem Volmer方程和荧光淬灭双倒数图,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常数K=1.46×105 L&#8226;mol-1,结合位点n=1.11,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结合常数K=4.31×104 L&#8226;mol-1,结合位点n=1.04,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作用力类型均为疏水作用力。结论与左氧氟沙星比较,氧氟沙星对人血清清蛋白的荧光淬灭减弱,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变小,结合位置也有明显区别;这些数据给研究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效应,以及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