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网络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互动教学模式。从问卷调查来看,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虽然其知晓度和认知度并不是很高,但学生对其支持态度的倾向性非常高,其应用前景也非常乐观。在市场营销教学中,这种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表现在市场营销教学数据库开发、市场营销虚拟教学情景设计、市场营销慕课教学开发及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多角色协作学习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了目前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即"渐进体验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际项目设计与开发过程的演示,让学生逐步地、由浅入深地对C语言语法规则及程序设计思想进行最真实的体验。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春林  李新平 《大众科技》2009,(9):163-163,155
设计的本质在于创新,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作能力,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创造性思维开发的基本思路、课堂及课题中的训练方式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彦凯  姜珊 《科技风》2024,(10):115-117
针对传统灌输授课模式时学生上课整体状态不佳、主动参与性差、前学后忘、难以应用及创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和自主设计构建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中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在各个环节中,以学生为教学环节中的主体,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在课后的环节中将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应用于仿真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以集成运算放大器为例,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展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和步骤,并通过教学实践表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为学生应用电工电子学知识自主设计以及开发电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3D计算机游戏是融合了技术、艺术、商业的文化产品,更是软件产品。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如何让技术开发与艺术创造在冲突的理念中相互包容,让学生理解3D游戏开发的理念,掌握游戏开发的关键知识点与技术细节,并在实践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游戏开发的专长,就此类问题具体阐述了笔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形式以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游戏不仅是人们娱乐的一种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游戏教学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关注。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前教学手段是比较单一的、呆板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新时期,学校应该采取积极的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来改变当前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合理使用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高涨学习热情、开拓研究思维。以游戏为载体的机器人教学研究拟寻找贴近学生实际的游戏元素,探究出一种进阶式的游戏教学模式。游戏是载体,知识学习是根本,游戏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游戏设计应遵循适度利用、合理选择的原则,并且在游戏设置时应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三多三少”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而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合理把握。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发式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华锋 《科教文汇》2011,(24):97-97,130
创新的能力是人的所有能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这是在智力的发展之上而形成的综合能力的显现。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而课堂教学的基本工作也有相应的改变,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要培养学生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需要在数学的教学之中不断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给予学生一些质疑的时间以及空间,鼓励高中学生能够大胆提问,引导高中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来进行析疑和解疑,让他们能在充分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想象,提高这些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将对高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建文 《科教文汇》2020,(10):134-135
构建新型高效的化学课堂,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与传统化学课堂相比,高效课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教学环节分析,高效课堂能够更好地展现当代教育的特点;从教学对象分析,高效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从教学内容分析,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视远大于对直接讲授知识的重视,与知识的积累相比,更加重视知识的应用;从教学的全过程分析,高效课堂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本文将围绕创新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朱婧 《科教文汇》2012,(20):149-149,15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职英语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途径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巧用课堂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是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的一大创举,是通识教育背景下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它顺应了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因材施教地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推进了高校教学的深化变革,有利于促进高校创新和健康发展。该文基于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基本内涵,结合通识教育的研究背景,试图深入剖析与探究大类招生这一新型模式对于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性,并针对其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张秀武 《科教文汇》2011,(27):105-105,109
数学课向来以严谨枯燥困难而让许多学生胆寒。如何把数学课上活.让每一个学生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乐于接受.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是所有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介绍了考试模式、换位模式、实验模式、游戏模式、竞赛模式等一系列让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上课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李景萱  雷辉 《科教文汇》2020,(10):159-160
“对分课堂”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效的教学过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研究将基于“对分课堂”模式探索高等教育传统教学的改革,并以认知心理学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为例,实践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提升认知心理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学目标的关键。本文以原核生物DNA复制为例,介绍了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设计,即按照经典实验→问题引入→多媒体展示→自学讨论→回答问题→总结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并对具体教学实施过程进行说明,展示教学效果并分析探讨这种课堂设计的优缺点,为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仲伟庆 《科教文汇》2012,(16):108-108,112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兴趣和学习成绩。本文将立足于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提出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分组教学是现今课堂上较常出现的一个教学模式,相比其他三个教学模式,分组教学模式在对学习目标的清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学生积极性和自主能力的调动以及创新性上等更具优势,而且它与职业教育倡导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的教学改革和课堂创新的宗旨不谋而合。然而这种相对稳固的教学模式在现在的课堂实践中却遇到了不少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张晓锋 《科教文汇》2012,(15):55-56
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工单元操作这门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问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发散性思维,联系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创造参观实习条件,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