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胶印机着墨辊位于下串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中,下串墨辊和印版滚筒的转动依靠一系列的传动装置从外界获得动力。但是着墨辊的转动就不一样了,着墨辊是依靠其本身与下串墨辊以及印版滚筒的摩擦来转动的。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下串墨  相似文献   

2.
<正> 在胶印印刷中,油墨从墨斗经墨斗辊、传墨辊、串墨辊、匀墨辊、重辊、着墨辊到达印版,再从印版转移到橡皮滚筒表面,而后转移到压印滚筒表面的承印材料上。全部行程包括3个单位行程,即给墨行程、分配行程和转移行程,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着墨机构的结构 YPA2A型印刷机着墨机构如图1所示,1为着墨辊座,座上连杆1'与串墨辊的轴承衔接在一起.着墨辊3用座盖2加以紧固,每个辊座上具有两套蜗杆蜗轮(也可用斜齿轮代替)调节机构,即图中4,5,其中,4调节着墨辊对串墨辊的接触压力,5调节着墨辊对印版滚筒的接触压力.其优点是两个偏心套在各自的极限范围内转动时,只需改变一方的中心距而不必改变另一方中心距.  相似文献   

4.
在单张纸胶印机中,着墨辊向印版供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由于滚筒空当的影响以及着墨辊上油墨的周期性不均匀变化,导致印品印迹产生前深后浅的现象。本文通过研究着墨辊的动态着墨过程,为改进着墨辊的着墨性能、提高印品质量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鬼影产生的原因 胶印过程中,从墨斗输出的油墨,经过周向和轴向匀墨,最终由着墨辊转移到印版图文部分,理想情况下,印版图文部分得到的油墨.不管沿周向还是轴向都应是完全均匀的。但对于一般印品来说,由于印版图文分布不均匀,着墨辊向印版输墨.只是向图文部位局部输墨.输墨后着墨辊残留的墨层厚度必然不均匀,如图1所示。由于着墨辊的直径远小于印版滚筒,第一圈残留的不均匀痕迹,在第二圈输墨前如果没有及时补足,便会形成鬼影。  相似文献   

6.
刘亚平 《印刷世界》2000,(2):27-27,12
1.印张状况某型单张纸胶印机在进行实地满版印刷中,以咬口白过为始,0-150mm左右区间墨色较深;150-200mm左右区间墨色较淡且不平整,时有软墨杠,约3~4条;220mm以后区间,墨色较淡且平整。在进行网线满版印刷时也时有前部分深后部分淡现象,严重时,产生阴阳版,分界面在150—220mm间。2、印机几项参数2.1原始数据印版滚筒直径(加包村):小250.4mm;印版滚筒缺口角度:100o串墨辊根数:4着墨辊根数:4匀墨辊根数:92.2扩展数据印版滚筒缺口弧长L—100/7t180x125.2。218.5四根着墨辊周长如表一。四根着辊在印版滚筒缺口部位能转…  相似文献   

7.
齐福斌 《印刷世界》2006,(6):29-31,33
1 由墨辊引起的墨杠 由墨辊引起的墨杠总是与墨辊平行.在印刷过程中,可能出现单个或多个杠子,间距相等或无一定规律,但不是齿轮杠子. 原因(1):一根或多根着墨辊与印版压力太大,当它经过版滚筒缺口时,就会撞击印版的前边缘并产生回跳,这种振动使着墨辊上的墨膜断裂而产生墨杠,并在着墨辊转一圈后传到印版上.  相似文献   

8.
印刷中,发现靠近左边的一侧有糊版现象。我们立即停机检查,发现润版液没有问题;传水辊、匀水辊接触良好;着水辊和着墨辊的靠版压力都适宜;滚筒之间的压力也合适。那么,问题是不是出在印版上呢?重新换上一块印版,试车还是出现糊版现象。再次检查,发现糊版一侧着墨辊上有少许润滑机油,可能是操作人员在加注润滑机  相似文献   

9.
在胶印过程中,由于润版液和油墨同时存在于印版上,虽然油墨与水互不相容,但在着墨辊、着水辊以及橡皮滚筒的高速剪切作用下,油相与水相间发生相互作用,其结果是油墨被乳化.  相似文献   

10.
1.印刷品的印迹前深后淡问题的产生单张纸胶印机为什么会出现印品前深后淡的现象? 道理很简单,因为印版滚筒上存在空档,墨路在连续供墨过程中,滚筒空档部分不耗墨,积聚在着墨辊上的墨在第二印刷周期之初就较多施于印版,随着印版旋转,不断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