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就诊于本院的120例AECOPD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正压通气组及联合组,每组60例。正压通气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BiPAP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无创呼吸机BiPAP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在入组时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PaO_2及SaO_2均呈升高趋势,PaCO_2及SGRQ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PaO_2及SaO_2均高于正压通气组,PaCO_2及SGRQ评分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PA、PCT、WBC及N均低于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正压通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BiPAP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AECOPD,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3-146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早期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RDS患者,均在各种常规体位通气基础上再辅助俯卧位通气方式。统计分析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排痰情况。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患者p H值无变化(P0.05),PaO_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_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_2/FiO_2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引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肺通气,并促进呼吸排痰,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5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比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1/FVC、Pa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状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避免患者因治疗无效而中转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不同的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患儿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仰卧位通气,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在呼吸机治疗1、2、3、4h的氧合状态、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PaO_2、PaCO_2、pH值等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患儿改变为俯卧位通气后,Fi O2显著降低,而PaO_2/FiO_2升高,经4h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iO_2、IBP、PaCO_2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aO_2、PaO_2/Fi O2、pH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通气辅助呼吸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状态,降低血氧及二氧化碳分压,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是否对主动脉夹层手术后严重低氧血症的患者有效。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本科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治疗336例,将术后动脉血氧合指数(OI)≤100的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继续应用呼吸机治疗,29例;另一组实施呼吸机治疗+俯卧位通气治疗,30例。结果在开始治疗后第2 h、6 h、12 h分别做血气分析,俯卧位组动脉气分压(PaO2)、OI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0.05),且高于仰卧位组(P 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俯卧位比仰卧位组的呼吸机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改善主动脉夹层手术后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雾化剂对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及安全性情况。方法将31例使用呼吸机的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9例(在雾化器中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ml+特布他林雾化液2 ml+异丙托溴铵雾化液2 ml),低剂量组11例(布地奈德雾化液2 ml+特布他林雾化液2 ml+异丙托溴铵雾化液2 ml),高剂量组11例(布地奈德雾化液4 ml+特布他林雾化液2 ml+异丙托溴铵雾化液2 ml),利用雾化操作键和雾化装置行呼吸机驱动雾化吸入,比较3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及呼吸机相关肺炎情况。结果高剂量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和住ICU时间较对照组短(均〈0.05);较低剂量组使用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3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经呼吸机驱动雾化吸入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仰、俯卧位对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将38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儿分成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别置于仰卧位和俯卧位,呼吸机参数恒定,分别测定两种体位时的心率(HR)、经皮氧饱和度(TcS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两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患儿俯卧位时的PaO2、PaO2/FiO2及PaO2/PAO2均明显高于仰卧位(P<0.05),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结论:俯卧位可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儿的氧合,气管内吸痰后取俯卧位可改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儿经皮氧饱和度(TcSO2),并可减少肺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0°与45°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床旁血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因ARDS在该院实施床旁血滤并行俯卧位机械通气的89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儿分为甲组与乙组,其中甲组44例患儿俯卧位机械通气时抬高床头角度为45°,乙组45例患儿抬高床头30°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后6、12 h的氧合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统计压疮、胃内容物反流(GER)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乙组患儿机械通气后6、12 h PaO_2及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甲组(P0.05);乙组的GER发生率较甲组低(P0.05);两组机械通气后6、12 h的MAP与HR水平及压疮、VAP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提高ARDS床旁血滤患儿的氧合能力,降低压疮及GER发生的风险,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阿米卡星雾化治疗高龄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高龄重症V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阿米卡星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水平,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T、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O_(2)、PaO_(2)/FiO_(2)、S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阿米卡星雾化治疗高龄重症VAP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提高T细胞亚群指标水平,改善血气指标水平,缓解机体炎症反应,其效果优于单纯阿米卡星治疗。  相似文献   

10.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528-530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ICU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ICU收治的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入院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合度(Sa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变化,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h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PaO_2(kPa)、pH值、PaCO_2(kPa)、SaO_2(%)及PaO_2/Fi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aO_2、pH值、SaO_2及PaO_2/FiO_2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pH值、SaO_2及PaO_2/FiO_2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aCO_2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 BNP、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2、24h时NT-pro BNP、cTnI水平比较较治疗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h时NT-pro BNP、cTnI水平比较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NT-pro BNP及cTnI水平,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频震荡排痰机在ICU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衢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2例ICU重症肺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传统手工扣背排痰,观察组应用多频震荡排痰机排痰。治疗后,比较2组日均排痰量、体温(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及28 d病死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77.05%,χ2=8.296,P=0.016)。治疗后,2组PCT、CRP、WBC、PaCO2、T、CPIS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 <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PaO2水平升高(均P <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日均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 0.05);2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均P <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28 d病死率(1.64%)低于对照组(8.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8,P=0.209)。  结论  应用多频震荡排痰机治疗ICU重症肺炎,可明显缩短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排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气水平,治疗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3.
吴邯  魏敏  王静 《实用全科医学》2009,7(2):148-14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取半坐卧位、平卧位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关系。方法将11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和半坐卧位组各56例,观察两组通气后1h、24h、48h、72h的动脉血气分析、痰培养及VAP发生率。结果半坐卧位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平卧位组(P〈0.05),PaO2和PaO2/FiO2明显高于平卧位组(P〈0.05;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取半坐卧位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提高呼吸通气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BiPAP及nCPAP两种无创通气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随机对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NICU接受治疗的85例RDS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nCPAP),研究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BiPAP)。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呼吸机参数(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PEEP/EPAP、PaO2/FiO2值)及动脉血气分析参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两组治疗前FiO2、PEEP/EPAP、PaO2/FiO2、pH值、PaCO2、PaO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4h后,研究组FiO2、PEEP/EPA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而PaO2/FiO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后,研究组pH值、PaO2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而PaCO2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较nCPAP在改善RDS早产儿短期预后方面更具优势,可改善患儿肺换气功能,促进氧合,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研究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ICU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168例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84例,均给予吸氧、抗炎、祛痰等治疗,治疗组使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照组采用吸痰管吸痰,观察2组患者吸痰后氧和的变化,治疗后CRP(超敏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及IL-6(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PaO2(动脉氧分压)及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RP、PCT及IL-6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及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能够改善氧合,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仰卧位、俯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流动力学、氧合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肺复张组、俯卧位肺复张组、仰卧位肺复张+俯卧位肺复张组。监测肺复张前、肺复张后5 min、复张后1 h血流动力学和氧合的变化。结果:两种体位下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5 min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肺复张后1 h血流动力学指标已接近肺复张前;两种体位肺复张前后氧合指数( PaO2/FiO2)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后1h氧合改善程度较仰卧位肺复张后1h明显。结论: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后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肺复张前,俯卧位比仰卧位肺复张更能改善患者氧合,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呼吸机波形监测改善人机协调性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rce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ed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无创通气疗效的作用。方法65例需无创通气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无创通气时仅按规范设置呼吸机参数;处理组在此基础上通过监测呼吸机波形调节呼吸机设置,改善人机协调性。观察2组患者在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呼吸机耐受程度、无创通气时间及插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处理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pH改善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治疗后2~6h呼吸机耐受程度好于对照组,无创通气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患者呼吸频率与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插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监测呼吸机波形来改善人机协调性,可以使无创通气AECOPD患者尽早改善阻塞性通气状态,更好地耐受无创通气,并缩短无刨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23-25,29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io Ilin,PCT)、白细胞总数(leukocyte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及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于我院呼吸科诊治的AECOPD患者36例,其中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16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分析其与AECOPD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ECOPD患者治疗前CRP、PCT、WBC、Neu%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水平组间无差异(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u%和ES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前后CRP、PCT、WBC、Neu%及ES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PCT、WBC、Neu%及ESR联合检测是判断AECOPD患者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同时也为AECOP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俯卧位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纳入42例ARDS患者,早期给予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仰卧位、俯卧位1h、2h、3h、4h以及治疗后8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气道阻力(Raw)的变化。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有效率为66.7%。俯卧位1h后FiO2及PaO2/FiO2增加至峰值,其后略有下降,但直至治疗后8h,患者的FiO2及PaO2/FiO2仍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h RR下降,低于治疗前(P<0.05),而后又有所回升;治疗后1h Raw显著升高(P<0.05),而后又有所下降,而PaCO2、pH值、C和HR、MAP、CVP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