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改善露天开采对矿山周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扰动破坏,基于绿色开采理念,从矿山开采技术考虑,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概念,建立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应用该理论对准格尔矿区黑岱沟、哈尔乌素露天矿2006—2015年开采扰动效应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个露天矿近10年的开采扰动指数(SMDI)均大于零且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表明2个露天矿通过应用多项绿色开采技术,增强了开采扰动正效应,减弱了开采扰动负效应,2个露天矿正向着绿色、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表明绿色开采技术对露天矿山生产的扰动补偿效应是显著的,开采扰动效应评价理论可为大型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露天开采过程中必然伴随产生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的特点,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量化及评价的理念,全面阐述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是综合考虑生态破坏及修复、开采技术及工艺优化、耗能结构优化、采复一体化、污染物排放及治理、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应用多学科理论解决资源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地域、煤种、污染物种类等的差异性问题,最终以-100~+100之间的数值评价或预测露天矿开采扰动效应的时空变化情况的综合性指标。研究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共包括2大类23个评价指标,提出了露天矿开采扰动指数的综合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露天煤矿开采规模、地区分布特点,煤炭露天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提出了露天开采与生态环境一体化技术。建立露天矿绿色开采理论体系,引入"绿色因子"建立露天开采目标函数,以达到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铁矿西矿露天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战强 《矿业快报》2006,25(8):29-31
结合白云鄂博铁矿复杂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对西矿开采方法、露天开采境界及开采程序等方面提出了针对大型露天矿设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新疆宝明油页岩露天矿的开采条件复杂,综合了金属矿和煤矿露天开采的诸多特点,同时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首先分析了露天矿开采程序涉及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宝明油页岩露天矿地形、地质条件,分析了制约本露天矿开采程序确定的诸多因素,对本矿的开采程序进行了优化分析,力求做到"因矿制宜、区别对待、综合优化"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对其它露天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简要地介绍了无废开采的概念及特征,从露天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角度探讨了进行无废开采的重要意义,指出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煤炭生产才是可行的。最后探讨了露天矿进行无废开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分类的基础和原则露天矿的开采方法和采剥方法,随着露天开采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现代露天矿的开采方式和采剥方法,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已经由过去单一的发展成分门别类的多种方法。因而,出现了它的分类问题。在60年代末期,国外已开始提出露天矿采剥方法的一些分类。从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也进行了这方面  相似文献   

8.
由于露天开采的发展,边坡的变形破坏日益增加。本文根据我国露天开采的实践,概叙了目前我国露天开采的现状,总结了露天开采工业的特点,主要是各类露天矿开采的发展极不平衡;露天矿的规模及开采深度较小及边坡的变形破坏愈来愈多。边坡的变形破坏,其基本原因在于受露天矿的各种工程地质因素的影响。露天矿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矿区的地应力状态,特别是区域性地质构造应力场对露天边坡的稳定性具总体的控制作用;复杂的或比较复杂的岩体结构及岩层组合的介质结构特性,受地下开采影响的移动岩体上的露天开采问题及溶蚀岩体中的露天开采问题;以及显著影响露天坑边坡稳定性的地下水问题等。同时分析了由露天开采而引起的各种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些对露天开采及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露天开采的矿田地质、开采条件复杂,研究适用于此的综合开采工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研究露天矿开采工艺的基础上,分析了露天矿开采综合工艺的开拓运输系统的配合模式、开采参数的匹配,并对综合开采工艺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急倾斜矿床由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界限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在250~300m深度上开采急倾斜矿体的露天矿,准确地确定开采深度以便决定向地下开采过渡的界限是很重要的。此时必须区分两个概念,即“露天开采的最终深度”和“从露天开采过渡到地下开采的界限”。第二个概念是比较具体的,它说明矿床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顺序实施的联合开采。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2.
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资源露天开采的发展状况,分析了露天采煤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并从开采工艺与设备选型合理化、煤炭资源回采率最大化、运输系统优化、矿山生产经营与管理数字化、资源综合利用化、露天采矿与生态环境修复一体化、粉尘烟尘净化等7个方面阐述了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的体系,对促进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肖进 《煤炭技术》2012,31(1):162-164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会扰动矿区地质环境,破坏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形成矿山地质灾害,污染矿区环境。文章以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开发频度比较大的川东重镇达州为实例,调查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区评价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类研究防治措施,为川东地区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矿井建设模式及其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部矿产资源开采是我国资源持续供给和保障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物质支撑,井巷工程作为进入深部开采的安全通道是进入深部开采的咽喉,因此,深部矿井建设关键技术是实现深部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深部矿产开采矿井工程设计与装备制造先行的理念,深部矿井建设模式、优化设计与理论、矿井建设技术与智能装备、智能监控技术体系、矿井建设与生态环境互馈等方面亟待取得突破。系统分析了矿井赋存地质条件探查、数据融合反演与透明化重构技术及其亟待攻克的科学问题;梳理了深部矿井井巷优化设计方法、建设模式、建井提运装备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难题;基于深部井巷围岩"应力调控-改性-支护"理念,提出了围岩应力调控技术,地面预注浆加固、抗渗、降-隔-保温技术等围岩改性技术,以及矿井工程支护结构等围岩控制理论与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深井智能掘进装备与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体系,梳理了机械破岩掘进装备制造与发展趋势,从高效破岩与排渣、装备构成与空间优化、精确智能钻井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上排渣竖井掘进机设计与制造亟需攻克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围绕破岩掘进复杂工序智能监控、围岩与井壁结构稳定智能监控、井筒内运行设备智能监控,提出了深部矿井全生命周期智能监控系统与关键技术体系。基于以上深部矿井开拓模式的优化设计、建井装备及其相应关键技术工艺的深入思考和分析,有望为深部矿井安全高效绿色建设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智慧煤矿2025情景目标和发展路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慧矿山是煤炭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的核心驱动力,是矿山技术发展的最高形式。基于数字矿山技术发展现状,结合生产系统智慧化特征及要求,给出了智慧矿山概念及内涵: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机器人化装备等与现代矿山开发技术融合,形成矿山感知、互联、分析、自学习、预测、决策、控制的完整智能系统;到2025年,实现煤矿单个系统智能化向多系统智慧化方向发展,建立智慧生产、智慧安全及智慧保障系统的基本运行框架,初步形成空间数字化、信息集成化、设备互联化、虚实一体化和控制网络化的智慧煤矿第二阶段目标。实现矿井开拓、采掘、运通、洗选、安全保障、生态保护、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智能化运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煤矿职业健康和工作环境根本改善,矿山生态恢复和保护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在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切实保护和利用各类矿产资源、减少矿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肃北县敖包沟金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实地调查、综合研究等方法,对矿山的开采规模、范围、工程等级、工程布置及矿山开采方式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易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对地表土地的占压和破坏。针对具体问题,通过危岩清理,平硐口采取支护、设立挡石墙、斜井回填、弃渣平复等工程手段,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达到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400余座露天煤矿煤炭产量达7.1亿t,占煤炭总产量的20.8%。针对露天煤矿开采对固体环境、水体环境、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综合性影响,提出,采用绿色开采技术是解决露天煤矿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界定。根据我国露天煤矿现状,认为,应加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理论研究,实施绿色开采一体化技术,对露天煤矿破坏生态环境的机理开展研究,建议露天煤矿应采取闭坑治理等系列绿色开采技术,提出露天煤矿5项绿色开采原则,建议用“土地置换原则”及“土地扰动系数”破解露天煤矿土地征地困局,建立露天煤矿“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充填开采是从源头防治地表沉陷,实现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的开采方法,但目前尚缺乏对充填开采环境保护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的方法。为系统评价煤矿充填开采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效果,量化环保绩效,以河北省邢东矿充填开采效果为研究对象,以AHP和FCE方法为基础,构建出符合地区特色的煤矿充填开采环境保护绩效测度,并采用“需求压力效果响应”思路,设立了含目标层、准则层、评价因素层和指标层4个级别的相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分析结果表明,邢东矿充填开采后的生态环境保护评价结果为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姚杰 《中州煤炭》2022,(2):47-53
通过对贺州市同乐石灰岩矿现状调查,矿区面积为24.15 hm2,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边坡总高度达140 m,总计损毁土地面积为24.80 hm2,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影响总面积为122.12 hm2。根据采场边坡、堆料场边坡、岩溶塌陷等易发地质灾害现象,以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水土污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利用采场边坡削整、采场底部开挖排水沟、表土场周边砌筑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提升历史遗留矿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荆宇 《中州煤炭》2023,(5):104-109
矿山开采对周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矿山建设之前有必要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评估,矿山生产及建设期间,因露天采场、排土场、生活办公、工业场地、道路修建等破坏土地,方式为挖损和压占,预测损毁土地面积合计11.24 hm2。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认为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为较轻—较严重;对土地的影响和破坏为较轻—中等—坏严重;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轻。针对上述问题,在矿山开采和闭坑后,结合矿山的施工工艺、时序,结合工程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对损毁的土地,采取建筑拆除、坡面清理、场地平整、覆土、种草等治理方案,实现防灾减灾和生态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