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丹池成矿带中段最为典型的超大型矿床。本文对其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矿石中方解石进行了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锡多金属矿体方解石δ13C(δ13C=-8.9~0.12‰)、δ18O(δ18O=11.8-20.1‰),锌铜矿体方解石δ13C(δ13C=-6.7~-1‰)、δ18O(δ18O=10.3-15.9‰),空间上呈现规律性变化,表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有机联系。矿石中方解石δ13C低于围岩地层,高于岩浆流体,可能为岩浆热液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离岩体的距离增加,δ18O平均值不断降低,说明区内成矿是一个岩浆流体与围岩不断进行同位素交换而导致方解石δ18O值不断降低的过程,热液运移方向是从岩体→矽卡岩型锌铜矿→锡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泸水锑矿为笔者近年在该地区进行找矿勘探过程中新发现的矿点,其赋矿围岩为一套初糜棱岩,断裂控矿,辉锑矿与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共生。为确定其成因类型,对主成矿期石英和硫化矿进行了H-O-S同位素研究。结合野外矿体产出形态,可以将研究区划分出2期成矿作用:1)早期以浸染状为特征,顺糜棱岩片理就位,2)主成矿期为细脉状,产于与糜棱岩片理垂直的石英脉中。石英包裹体水δD值介于-95.4‰~-88.8‰,δ18 OH中,含矿热水溶液H-O同位素的投影点主要落于大气降水线附近。黄铁矿δ34S值≈4.1‰~4.9‰,辉锑矿样品的δ34S值≈1.2‰~1.3‰,总硫值为2.23‰,具有深部岩浆硫特征。前人对赋矿糜棱岩测年,得到其成岩年龄和变质年龄分别为42 Ma和38 Ma,研究区辉锑矿—石英脉构造控矿明显,说明其成矿年龄应该小于38Ma。喜山期青藏高原及其周边锑矿床多与斑岩体有关,研究区附近有斑岩体的存在,结合其H-O-S同位素特征,可以判断泸水锑矿可能经历了两次成矿事件,早期与斑岩体有关,后期受到了大气降水的改造。  相似文献   

3.
天堂山锡多金属矿位于南岭成矿带的东段,河源深断裂带与大东山—浰源—罗浮东西向深断裂带交汇处附近,中生代大长沙火山岩盆地中南部边缘。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其结果表明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 SΣS在3.0‰附近,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起车铅锌矿位于湘西—鄂西成矿带内,赋矿围岩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与红花园组灰岩,矿体严格受地层、构造控制,硅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强烈。对矿床中闪锌矿、方铅矿、方解石等矿物的S-Pb-C-O-H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测试结果表明,δ34S值为15.1‰~15.8‰,高于有机硫、地幔硫或岩浆硫;方解石中包裹体δ13 C值为-1.7‰~1.1‰,δ18 OV-SMOW值为12.3‰~19.0‰,与海相碳酸盐岩一致;其206 Pb/204 Pb为18.214~18.247,207Pb/204Pb为15.674~15.711,208Pb/204Pb为38.154~38.278,显示铀铅富集,钍铅微弱亏损。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成矿物质来源于容矿地层及下伏地层。尝试提出矿床成因类型属具层控特征的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铟富集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伴生分散元素铟的储量之大为世界所罕见。通过研究该矿田不同矿床、矿体中铟的含量变化特征来探讨矿田内铟的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田中铟的富集与锡的关系密切;铟的含量存在以龙箱盖岩体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随深度增加而提高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随县黄家沟—尖水田钼矿床处于东秦岭钼矿聚集区和西大别钼矿聚集区之间的桐柏造山带内,矿体赋存于随县北部桐柏山隆起带的桐柏杂岩中呈条带状、透镜状分布的表壳岩内。通过对钼矿石中的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及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内的C、H、O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认为硫同位素δ34S值变化范围在0.6‰~3.2‰,平均值为2.1‰,组成变化范围窄,接近"陨石硫";钼矿石中石英包裹体的δ~(13)C_(V-PDB)介于-25.2‰~-10.4‰,δ~(18)O_(V-SMOW)介于6.6‰~11.4‰,δD值介于-72.7‰~-59.1‰。表明钼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稳定同位素组成范围与东秦岭钼矿带中主要的斑岩型钼矿床、大别山北麓钼矿床来源基本一致,而矿区内出露的花岗岩体则与钼的成矿作用关系不大,推测成矿流体可能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7.
索拉克萨依铜金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缘地块红柳沟—拉配泉奥陶纪裂谷带西段[1],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断裂与红柳泉断裂夹持地段,矿体产于蚀变中基性熔岩夹石英闪长岩脉中,对铜、金矿石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δ34S主要介于2.5‰~6.2‰之间,最高达10.8‰,较为集中,说明硫的来源较为均一,矿床环境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稳定,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反映成矿流体为中—弱酸性环境,通过硫同位素结果及与自然界硫同位素变化对比,初步确定矿区硫同位素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成矿环境属于中低温中—弱酸性环境,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地层岩石及岩浆岩。  相似文献   

8.
李开文  张恺  郭君功  刘坤  方怀宾  张乾 《金属矿山》2018,47(10):138-145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多金属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银、锡、铅、锌储量达到了大型-超大型规模,同时伴生丰富的分散元素。由于该矿床成因争议较大,直接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根据新开采矿段矿石矿物的硫同位素数据,系统研究了白牛厂矿床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白牛厂矿床矿石矿物的δ34S值分布范围较小,黄铁矿δ34S值为2.5‰~4.0‰,磁黄铁矿δ34S值为2.7‰~3.9‰,闪锌矿δ34S值为2.9‰~4.3‰,方铅矿δ34S值为1.5‰~2.3‰,黄铜矿δ34S值为3.4‰~4.3‰。通过与赋矿地层中硫化物及与成因密切的花岗岩体的δ34S值进行对比,显示出白牛厂矿床的硫主要由岩浆作用提供,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结合个旧和都龙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认为,在滇东南地区围绕晚白垩世花岗岩体及外缘为寻找多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银厂铅锌矿床是滇东北会泽地区矿山厂—金牛厂构造带中部典型的灯影组铅锌矿床,矿体产出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明显,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矿石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次为少量黄铜矿和辉银矿,脉石矿物主要有重晶石、白云石和石英。本文通过对银厂铅锌矿床矿石主微量、REE和不同阶段单矿物S同位素组成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石微量元素Ge和Ti含量分别为(2.12~3.07)×10~(-6)(平均2.68×10~(-6))和(1.22~2.15)×10~(-6)(平均1.61×10~(-6)),稀土总量为(31.39~73.94)×10~(-6)(平均49.27×10~(-6)),变化范围较大,总体呈现比较平缓的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REE/HREE为(2.60~3.84)(平均3.02),LaN/YbN为2.63~3.84(平均3.02),具有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分异程度相对较低的特征。矿区重晶石的硫同位素以富δ~(34)S为特征,介于26.8‰~29.3‰,平均27.8‰,沉积期黄铁矿δ~(34)S值介于-7.2‰~5‰,变化范围较宽,平均-0.25‰;而热液改造期硫化物的δ~(34)S组成相对稳定,变化范围为8.4‰~13.2‰,平均10.76‰,该阶段同一手标本中δ~(34)S_(闪锌矿)δ~(34)S_(方铅矿),暗示S同位素分馏达到平衡,成矿流体的δ~(34)S∑S值相当于硫化物的平均δ~(34)S值(10.76‰)。根据矿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和与矿区不同时代地层和峨眉山玄武岩进行对比,认为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上震旦统灯影组围岩和峨眉山玄武岩,S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中的硫酸盐和早阶段形成的重晶石,生物还原作用(BSR)是沉积期还原硫形成的关键机制,而改造期的S则主要是硫酸盐矿物热化学还原(TSR)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特征,讨论了矿床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①矿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δ~(34)S为-3.9‰~4.0‰,平均为1.46‰,集中分布特征显著;②热液特征黄铁矿δ~(34)S为-5.1‰~4.2‰,平均值为-0.15‰,具有岩浆硫特征,沉积特征黄铁矿δ~(34)S为-27.4‰~6.9‰,平均为-9.8‰,属同生沉积成因;③结合栖霞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已有矿床成因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S源自深部岩浆、赋矿层位,总体属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④矿体严格受控于层位、纵向断裂及不整合面,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多因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的结果,矿床深部、侧伏方向及Ⅱ~#勘查区断裂构造附近为重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