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系统动态方块图与传递函数之间存在着的必然性联系这一事实出发,推导出两者之间规律性联系的关系式——“W—4H”公式。利用此公式,即可以根据系统动态方块图直接求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又可以根据传递函数直接推导出该传递函数所描述的系统的动态方块图来。本文除举例说明了“W—4H”公式的具体应用之外,还对此公式给予了数学上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含水率和流速变化对土壤吸附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铬酸钾溶液的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吸附实验分别研究了含水量变化及流速变化对土壤中吸附作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饱和土壤的吸附量大于非饱和土壤中的吸附量,且具有土壤含水量越低,吸附量越小的趋势;②动态流场中溶质的吸附量比在静态不动水体中溶质的吸附量要大  相似文献   

3.
在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对熵定价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熵定价公式的套期保值参数的求解公式;并利用套期保值参数,对在熵定价模型下的动态对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状黄土具有大孔隙的特点,对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原状黄土的可行性及加固效果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注浆试验,探究了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原状黄土的可行性并初步确定了加固影响范围.通过强度及水稳性试验,发现经自渗注浆加固后的原状黄土强度高、水稳性好.通过室内自渗注浆模型试验,发现自渗注浆半径随土体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随土体孔隙比的增大而增大.对密度、含水量相同的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分别进行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原状黄土强度远大于重塑土,说明原状土原有的结构及贯通的大孔隙有利于提高自渗注浆效果.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经水玻璃自渗注浆加固后其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均大幅提高.运用渗流力学推导出自渗注浆柱形扩散公式,在可接受范围内,注浆半径和注浆量其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分别约为25%和40%.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履带拖拉机在松软土壤上行驶时接地压力动态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确定土壤剪切变形模量K的方法的研究修正了Janosi-Hanamoto公式,建立了以接地压力动态分布和接地履带板下土壤水平变形成等差级数变化条件下的推力数学模型;并在松散干砂上进行了履带拖拉机整车牵引试验。接地压力动态分布和履带推力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比较,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运用含有固有频率的动态形函数矩阵的动态有限单元法进行结构动力分析,可改善其精度,提出了一种隐含形式的公式推导方法,建立和推导了二维动态任意四边形单元和三维动态六面体单元,通过算例分析显示了动态有限单元法结构动力分析的合理性和所做理论工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铀在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铀在某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中的吸附性能.用动态法测定了铀在该土壤中的平衡吸附量,研究了水相pH值、流量、土壤粒度和铀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土壤吸附铀的影响:水相pH值接近中性时,平衡吸附量较大;流量为60 mL/h时的平衡吸附量比90和120mL/h时大;土壤粒度小的平衡吸附量较大;铀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大.用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其中E lovich方程的拟合度最好.实验结果表明,该放射性废物处置预选场址土壤对铀的最大吸附率为54.75%,吸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简化抽水蓄能电站埋藏式钢管经济直径计算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动态经济效益,推导了按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埋藏式钢管经济直径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简化抽水蓄能水电站明钢管经济直径计算工作,提高工程建设的动态经济效益,推导了按动态经济分析方法确定抽水蓄能电站压力明钢管经济直径的公式,并以实例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随机个随机变量和的数学模型与概率论中条件期望的全期望公式,以推导纱条极限不匀率公式,得到了一个比现有公式更具广泛意义的公式,并提高了公式推导过程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1.
对土壤中原油的解吸动力学及土壤粒径、pH值和温度3个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原油的解吸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原油污染土壤粒径越小,解吸的原油量越多;在pH值2~12范围内土壤中原油的解吸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的解吸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吸附水中罗丹明B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对水中罗丹明B吸附的影响,并对活性炭再生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活性炭处理罗丹明B,具有处理效果好、再生容易等特点.运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对其吸附进行了描述,表明吸附属于化学吸附;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和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罗丹明B在活性炭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土壤对F^-离子的吸附问题,通过模拟实验探讨了土壤对F^-离子的吸附规律、吸附动力学及吸附机理,并确定了等温吸附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平衡溶液中F^-浓度的增大,土壤对F^-离子吸附量的增加速度先快后慢,当平衡液质量浓度约为0.16131g/L时吸附量趋于饱和.土壤对F^-离子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用NFLS法拟合出了土壤对F^-离子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土壤对矿井水中的F^-离子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且能较快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纤维吸附甲烷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理想狭缝孔模型,微孔容积填充理论和分段吸附机理,用Langmuir公式计算活性炭纤维理想的甲烷吸附等温线,并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对Langmuir公式进行了修正,引入与微孔孔径分布有关的修正系数k,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孔径小于1nm的微孔,活性炭纤维1-2nm微孔对吸附量影响较大,用修正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采用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来表征原状黏性土的相对完整状态,将三剪统一强度准则与修正剑桥模型相结合来表征原状黏性土的完全调整状态,提出了饱和原状黏性土结构性本构模型。通过坐标平移法确定的破坏应力比使所提出模型能够反映全应力状态变化下的强度区间效应和拉压差,也能够描述黏聚力在土体受力过程中的作用。为验证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以江西原状饱和红黏土为试验土样,做了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江西原状饱和红黏土的力学和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6.
The adsorption of Ca(Ⅱ) i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hitosan α-ketoglutaric acid(KCTS) and hydroxamated chitosan α-ketoglutaric acid(HKCTS) was studied in a batch adsorption system.The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adsorpt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equilibrium isotherms,and isotherm constants were determined.The kinetics of the adsorp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initial Ca(Ⅱ) ions concentration,temperature and pH was investigated.The pseudo-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were used to des...  相似文献   

17.
在10~25℃条件下,研究废报纸对浓度为100~250 mg/L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过程,分别采用5种吸附动力学模型和5种平衡吸附等温线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通过7种误差分析方程进行了吸附模型拟合效果的综合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用于比较的模型中,Lagergren二阶-1模型和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分别是最佳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平衡吸附等温线模型,适用于描述废报纸对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送电线路工程大量采用掏挖基础及人工挖孔桩基础,原状土基础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对同样深度的掏挖基础和挖孔桩基础设计原则规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对掏挖基础与周围土体的耦合数值计算,探讨原状土基础的受力机理及土体抗力分布,从而更直观地反映掏挖基础与土体的相互作用.利用ANSYS平台建立参数化数值模型,得到相同地质条件不同柱长基础在考虑土抗力时的结果.对该类结果进行数学统计分析,并对不同的受力机制进行比较,总结得出露头、柱长和土抗力的关系,获得较为准确的基础受力分析数据,为规范的制定和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methylene blue (MB) adsorption onto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have been studied.The effects of variou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the initial MB concentration and the ACF mass, on the adsorption rate were investigated. Equilibrium data were fit well by a Freundlich isotherm equation.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is very fast. The adsorption data were modeled using first- and second-order kinetic equations and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could best describ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found to be complex and controlled by both surface and pore diffusion with surface diffusion at the earlier stages, followed by pore diffusion at the later stages.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G0, △S0 and △H0, have been calculated. The thermodynamics of the MB-ACF system indicate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s spontaneous.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实验法研究了D001树脂吸附铁离子的反应机理,在实验条件下分别用朗格缪尔(Langmiur)和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分析了D001树脂对铁离子的吸附热力学过程.结果显示:Langmuir方程有更高的相关性,能够更好地拟合树脂吸附铁离子的过程.热力学函数ΔG<0表明D001树脂吸附铁离子过程能够自发进行;ΔH>0表明离子交换过程为吸热过程,ΔS>0表明吸附过程的熵变是增大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拟合D001树脂吸附铁离子的过程并且其相关系数在0.99以上,树脂对铁离子的吸附过程主要速率控制过程为颗粒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