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其中行胆总管一期缝合30例作为缝合组,T管引流30例作为引流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结果缝合组在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输液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避免了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微创术式之一,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三镜联合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作用及最优选择.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治疗,分析微创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2005年12月以前患者23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均放置T管引流.1例术后1 d T管脱出行腹腔镜T管放置术,另有1例术后3个月拔除T管时出现胆漏而行腹腔引流术.2006年1月以后患者29例,根据术前检查发现胆总管结石大小决定是否术前行十二指肠镜治疗.其中6例胆总管结石≥12 mm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检查取石,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行术前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mtomy,EST),成功取石16例(69.6%),随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7例取石失败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1例放置T管引流;未放置T管引流者共10例均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未出现胆漏、胆管狭窄以及胆总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①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联合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趋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的优点.②腹腔镜手术前是否行十二指肠镜取石应按胆总管结石大小来确定,对于胆总管结石超过12 mm或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的病例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③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安全的,并可避免T管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分析腹腔镜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分析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小结石患者共120例,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腹腔镜下取石法,即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并作T型管引流;治疗组60例,采用在腹腔镜手术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对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量、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无需放置T型管,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中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在对T型管管理能力较弱的高龄患者中应用,避免了T型管脱落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内支架管引流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46例患者,其中28例于探查后放置胆道内支架管引流一期缝合(研究组),18例探查后直接行一期缝合(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残余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及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残余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内支架管引流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13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12月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对135例胆总管结石进行胆总管探查、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或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中手术成功131例,中转开腹4例;113例取石后T管引流,8例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10例经胆囊管行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后残留结石1例,通过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结石。拔T管后胆漏2例,经再次腹腔镜置管引流治愈。无出血、腹腔感染、手术死亡等并发症。131例随访5—32个月,平均18个月,无结石残留、胆管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可行,且有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和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两种方法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以评价经胆囊管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按胆道探查途径不同将28例胆石症患者分为胆囊管组(n=8)和胆总管切开组(n=20)。患者经B超和术中胆道造影或加内窥镜逆行胆管造影(ERC)确诊。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全程跟踪随访。结果:胆总管切开组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费用明显长于或高于胆囊管组(P>0.05)。胆囊管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例(12.5%);胆总管切开组5例(25.0%),其中胆道并发症4例(20.0%),需要再次微创处理2例(10.0%),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严重并发症2例(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胆总管切开组明显高于胆囊管组(P<0.05)。随访两组患者均无胆管狭窄、急性胆管炎及急性胰腺炎发生和结石复发。结论:经胆囊管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优点,适于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其疗效优于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途径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管一期缝合与T 管引流两种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根据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的胆总管内是否放置T管引流,将85例因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的手术和住院时间、输液量、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一期缝合组较T管引流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正常工作更快、输液量和住院费用更少(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再次手术.结论 腹腔镜胆管探查取石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放置T 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体现出微创技术的优越性,治疗适合的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与置“T”管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02月~2010年05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自行脱落胆道支架内引流组(32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T管引流组(35例)比较观察两组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联合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5例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通过腹腔放置鼻胆管引流并行一期缝合(鼻胆管组),93例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放置T管引流(T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138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鼻胆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与T管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所用时间及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补液量、第2、3天胆汁引流量均低于T管组(均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鼻胆管组恶心、厌食、呕吐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发生率低于T管组(P0.05)。结论:鼻胆管引流补充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缩短了带管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水电解质紊乱,未增加胆汁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较T管有一定优势,但需掌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与T管引流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开腹组(32例)及腹腔镜组(20例),根据胆总管直径选择普通胆道镜(6.0 mm)行胆总管探查或超细胆道镜(2.7 mm)行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中采取顺逆结合法放置鼻胆管,一期缝合胆总管。观察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成功率、胆漏及带管出院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与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开腹(开腹对照组)或腹腔镜(腹腔镜对照组)普通胆道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一过性胆漏2例,开腹组发生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痊愈。一期缝合的患者经胆囊管探查率、术后胆汁引流量、拔管时间、带管出院率明显优于T管引流的患者(P<0.05);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4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胰腺炎、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复发。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顺、逆法放置鼻胆管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一期缝合胆总管技术设备要求低,可显著提高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成功率,减少胆汁丢失,缩短带管时间与住院时间,尤其适于胆总管无明显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适合在基础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内支架引流或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LCBDE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行LCBDE+内支架引流(支架引流组)22例,LCBDE+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46例。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支架引流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短于或少于T管引流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LCBDE+内支架引流和T管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LCBDE+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LCBDE+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不留置T管引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目的探讨免T管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 175例试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临床结果。结果 175例中成功施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 16 9例 ,因结石嵌顿探查 (取石 )失败 6例 ,其中 2例中转开腹 ,另 4例行术中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并取石 ,1例EST失败后中转开腹。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 10 4例不放置T管 ,平均住院时间 2 7d ,其中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 6 8例 ,平均手术时间 135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3d ;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 36例 ,平均手术时间 14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2d。 16 9例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中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 6 5例 ,平均手术时间 15 0min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 4d ,T管平均拔管时间为术后 38d ,1例于术后拔T管后出现腹痛 ,经保守治疗后痊愈 ;残留结石 1例 ,术后经EST取净结石。术后无死亡病例 ,术后未发生出血或胆漏 ,4例术后 (无症状 )出现尿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随访时间 1~ 10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无胆管狭窄。结论在有选择的病例中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可以不放置T管引流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避免放置T管所致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优越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间,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微创中心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两组,即LCBDE组和EST(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组,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该组225例,其中LCBDE 106例,EST 119例.术后随访1~6年,平均(3.2±0.8)年.LCBDE组结石复发率为3.77%(4/106),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2.83%(3/106),无乳头狭窄;EST组结石复发率为11.76%(14/119),乳头狭窄的发生率为7.56%(9/119),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为12.61%(15/119).全组病例无胆管癌发生.术后结石复发率、乳头狭窄和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方面,LCBDE的远期疗效优于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经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7年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患者41例(一期缝合组)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资料,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患者43例(T管引流组)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资料。结果一期缝合组在住院天数,排气时间少于T管引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胆漏率,伤口感染率,胆道狭窄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有1例和2例胆瘘发生,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基础上,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但应该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常直径胆总管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盛京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0日收治的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12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4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7.2(22.0~88.0)岁。根据胆总管直径大小将患者分为扩张组(>8 mm)和正常组(≤8 mm)。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扩张组纳入76例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51例,中位年龄62.5岁;正常组纳入4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7.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正常组106.0(87.3,146.3)min比扩张组112.0(90.5,134.5)min]、术中出血量[正常组20(10,30)ml比扩张组20(10,20)ml]、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7.0(5.3,9.0)d比扩张组7.0(5.0,7.0)d]、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正常组6(4,7)d比扩张组5(4,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漏、胆道狭窄、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直径(≤8 mm)胆总管的患者中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联合一期缝合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并一期缝合与LCBDE并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年龄≥60 岁)胆总管结石患者158 例,所有患者均行LCBDE术,其中130 例术后行一期缝合(一期缝合组),28 例行T管引流(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的术前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等资料。结果 两组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年龄≥60岁)并不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的绝对禁忌。正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对于合适的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一期缝合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中置入捆绑式鼻胆管支架用于全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39例(LE组)行术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36例(LT组)行LC+LCBDE+T管引流,37例(LES组)于LC+LCBDE术中置入捆绑式鼻胆管支架,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胆漏、胆管残留结石)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组手术时间长于LES、LT两组(P0.05),LE组与LES组住院时间短于LT组(P0.05)。LE组、LT组日均补液量多于LES组(P0.05)。LT组住院费用最低,LE组住院费用最高,LES组满意度最高,LT组最低,三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BDE术中置入捆绑式鼻胆管支架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共行8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老年组(≥70岁)40例,年轻组(<70岁)46例。对比两组临床特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率,残石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表现出较高的麻醉评分(P=0.003)及基础疾病患病率(P<0.01),而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中转开放手术率,残石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不仅对年轻胆总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对老年患者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置T管引流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两院2002年6月—2007年1月因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61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2例(引流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和腹腔引流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补液量少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在术后胆漏(4/61),结石残留(2/61)和结石复发(5/61)等并发症方面与引流组的(分别为2/52,3/52,4/5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胆管狭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腹腔镜与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CNKI数据库,筛选出有效数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