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同施肥模式对蔬菜生长、氮肥利用及菜地氮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通过一年三茬蔬菜(小白菜、空心菜和苋菜)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不施肥、化肥基施、化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化肥和双氰胺基追肥各半、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有机肥基施)对蔬菜株高、单株质量、产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菜地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化肥和有机肥基追肥各半、化肥和双氰胺基施2种施肥模式可改善蔬菜农艺性状,分别使蔬菜产量提高103%~219%和93%~22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153%~216%和231%~320%、氮肥利用率较高,与化肥基施处理相比,还可减少蔬菜种植期间菜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48.1%和46.5%,从而减少了菜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这两种施肥模式应在今后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煌平  张青  翁伯琦  张潘丹  罗涛 《生态学报》2013,33(15):4608-461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icyandiamide,缩写DCD)单次配施和连续配施的土壤氮素形态和蔬菜硝酸盐累积变化。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DCD单次配施的长期叶菜甘蓝生长过程中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幅为21.3%—33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为5.4%—80.2%和4.4%—58.3%;短期叶菜空心菜收获时土壤铵态氮含量增加了299.4%,土壤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26.2%和31.7%。DCD连续配施的"甘蓝-菠菜-空心菜-萝卜-大白菜"种植体系中,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菜体硝酸盐含量均呈累积的趋势,配施DC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从略高于化肥处理(44.0%)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392.5%,P<0.01),土壤硝态氮含量从极显著低于化肥处理(-68.2%,P<0.01)发展到显著高于化肥处理(146.6%,P<0.05),菜体硝酸盐含量从显著低于化肥处理(-30.2%,P<0.05)发展到极显著高于化肥处理(40.4%,P<0.01)。由此可见,DCD单次配施可显著降低菜体硝酸盐含量,而连续配施DCD的土壤能维持一定量的铵态氮水平,这些盈余的铵态氮会进一步转化为硝态氮残留在土壤中,并可能产生蔬菜硝酸盐累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氮转化过程, 该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生长季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 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整个生长季节, 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一直增加的趋势。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 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铵态氮含量, 而在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铵态氮含量, 说明该区域土壤氮转化过程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以硝化作用为主, 而在生长季末期以氨化作用为主。不同时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不同: 增温对硝态氮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 且因植物处理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使不去除植物样方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去除植物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仅表现在对照样方(不增温), 去除植物显著提高了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土壤硝态氮含量, 显著降低了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 同时去除植物显著降低了增温样方生长季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灌丛植被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可能主要吸收土壤硝态氮, 其吸收过程不受土壤增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灌丛土壤氮转化过程, 该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生长季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结果表明: 窄叶鲜卑花灌丛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整个生长季节, 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一直增加的趋势。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 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铵态氮含量, 而在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铵态氮含量, 说明该区域土壤氮转化过程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以硝化作用为主, 而在生长季末期以氨化作用为主。不同时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对增温和去除植物的响应不同: 增温对硝态氮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 且因植物处理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使不去除植物样方铵态氮含量显著升高。去除植物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仅表现在对照样方(不增温), 去除植物显著提高了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土壤硝态氮含量, 显著降低了生长季末期土壤硝态氮含量; 同时去除植物显著降低了增温样方生长季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灌丛植被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可能主要吸收土壤硝态氮, 其吸收过程不受土壤增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效碳酸氢铵缓效机理与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长效碳铵的光谱特征、理化特性及其对影响氨挥发的主要因子的分析 ,建立了土壤中氨挥发的数学模式 ,提出了长效碳铵中DCD与从碳铵中离解出来的游离态氨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新观点 ,这种弱相互作用力降低了土壤中氨的表观浓度 ,使土壤 pH在氨挥发期间降低了 0 .2~ 0 .4,延缓了NO-3 N形成时间 ,缓解了N损失 .长效碳铵能够调节N素供应的形态、时间与数量 ,减少施用化肥后引起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 .  相似文献   

6.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研究了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对黄瓜和西瓜连作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影响,以及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石灰碳铵及碳铵熏蒸后,连作土壤中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95.4%及71.4%,西瓜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分别下降87.2%及64.2%;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熏蒸、施用有机肥及作物种类均对土壤中尖孢菌数量、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及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与未熏蒸施用普通有机肥对照相比,石灰碳铵熏蒸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显著减少后茬黄瓜或西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的数量并显著降低枯萎病发病率,防控率高达91.9%及92.5%,同时显著增加了植株的株高、茎粗、SPAD值及干质量.表明石灰碳铵熏蒸及施用生物有机肥能够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有效防控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7.
几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通过田间试验,对湖南长沙地区的红菜园土和冲积菜园土两种土壤条件下氢醌 (HQ)、双氰胺 (DCD)和硫脲 (TU) 3种硝化抑制剂对土壤和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小白菜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硝化抑制剂在试验的各个时期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和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但不同供试土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不完全一致.3种硝化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小白菜产量,其中双氰胺效果最好,且在红菜园土的增产效果比冲积菜园土显著.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无机氮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Xu Y  Zhang JH  Han SJ  Wang ST  Wang CG  Wang SQ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7):1627-1634
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土壤表层(0~10cm)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内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半方差函数可用球状模型或高斯模型拟合.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结构比范围分别在0.70%~41.47%和32.26%~52.66%;铵态氮的空间自相关尺度小于硝态氮,变程分别为8.87和9.76m.土壤表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铵态氮的空间异质性程度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与土壤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43,P0.05),而铵态氮与土壤水分无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Chen LX  Duan WB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8):2005-2012
通过室内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经过氮沉降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均呈增长的趋势,增加的程度取决于森林类型、土层、氮处理类型和氮处理的持续时间.氮沉降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不同,氮沉降对混交林的影响弱于阔叶林,强于针叶人工纯林;土壤A层对氮沉降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B层;铵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大,而硝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大,混合形态的氮沉降对二者均有促进作用,且增加幅度更高;氮沉降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0.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立新  段文标 《生态学杂志》2011,22(8):2005-2012
通过室内模拟氮沉降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对温带典型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经过氮沉降处理的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有效氮均呈增长的趋势,增加的程度取决于森林类型、土层、氮处理类型和氮处理的持续时间.氮沉降对不同林型土壤有效氮形态和含量的影响不同,氮沉降对混交林的影响弱于阔叶林,强于针叶人工纯林;土壤A层对氮沉降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B层;铵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大,而硝态氮形态沉降对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比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大,混合形态的氮沉降对二者均有促进作用,且增加幅度更高;氮沉降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1.
长效碳酸氢铵对土壤硝化-反硝化过程和NO与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mpared with ammonium bicarbonate(AB), the effect of modified ammonium bicarbonate (MAB) on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processes and NO and N2O emissions in a clay soil (C soil) and a loam soil (L soil)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25 degrees C and 50% WFPS).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DCD from MAB on nitrification was relatively small in C soil, but considerably great in L soil. Compared with AB, MAB extended 7 days and 33 days for retaining NH4+. During 15 days, the NO emission from C soil and L soil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0.60% and 1.06% of applied N under AB application (100 micrograms N.g-1), which were as 30 and 12 times as the N2O emission from corresponding soils. After applying MAB, the emission of NO from C soil and L soil decreased by 67% and 95%, and the emission of N2O decreased by 64% and 95%, respectively. After 39 days of aerobic incubation, then anaerobically flooded incubation with nitrate addition (200 micrograms KNO3-N.g-1) for 7 days, the total loss of denitrification in MAB in L soil was 50% less, and N2O emission was 113% more than in AB in same soil.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华北平原典型土壤潮褐土中转化的调控效果及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施入土壤后的2周内,土壤无机氮的供应强度差别较大,2周以后则基本相似.2种氮源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在生育前期(播种后34 d)差异显著,但最终达到商品生物量收获时,氮源之间差异不大.DCD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潮褐土中的转化表现出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和有效抑制时间随DCD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以对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的硝化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DCD用量以占肥料纯氮量的1.0% ~1.5%相对较佳,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叶色,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纳米碳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铵氧化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且可以显著刺激油菜前期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华北平原典型土壤潮褐土中转化的调控效果及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施入土壤后的2周内,土壤无机氮的供应强度差别较大,2周以后则基本相似.2种氮源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在生育前期(播种后34 d)差异显著,但最终达到商品生物量收获时,氮源之间差异不大.DCD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潮褐土中的转化表现出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和有效抑制时间随DCD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以对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的硝化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DCD用量以占肥料纯氮量的1.0%~1.5%相对较佳,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叶色,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纳米碳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铵氧化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且可以显著刺激油菜前期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4.
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ZP)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好气培养法,以双氰胺(DCD)为参比对象研究了新型吡唑类硝化抑制剂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ZP)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DMPZP对土壤中的铵氧化作用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在施用量为1.0%(纯N含量)时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NH4+-N浓度,降低NO3--N浓度.DMPZP的硝化抑制效应随用量的增加而增强,相同质量的DMPZP的硝化抑制效果不及DCD,而DCD又不及2倍质量的DMPZP,但等摩尔数(物质量)的DMPZP硝化抑制效果明显优于DCD. DMPZP在施用后的第7天至第14天的硝化抑制作用最强,与不添加抑制剂的处理相比,DMPZP添加量为1.0%和2.0%(纯N含量)时的表观硝化率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别降低了29.3%、41.7%和18.6%、34.3%;在此期间,添加DMPZP处理的硝化抑制率均高于30%.DMPZP的施用还可减缓土壤pH的降低速率,但施用DMPZP和DCD对土壤pH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15N库稀释-原位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华北盐碱性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种植玉米的盐碱性土壤上进行,设单施尿素、尿素+DCD、尿素+DMPP 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后2周,DCD、DMPP分别使氮总矿化速率和氮总硝化速率减少了25.5%、7.3%和60.3%、59.1%,DCD对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DMPP,两者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后7周,不同硝化抑制剂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施肥后2周,3个处理的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7.2 ~10.0倍和5.5 ~21.5倍;NH4+和NO3-消耗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9.1 ~12.2倍和5.1 ~8.4倍,这是由氮肥对土壤的激发效应所致.硝化抑制剂使氮肥更多地以NH4+形式保持在土壤中,减少了NO3-的积累.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受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是N2O减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室内实验(25℃和50%WFPS)比较研究了碳酸氢铵(普碳)和长效碳酸氢铵(长碳)对粘质土壤(粘土)和壤质土壤(壤土)硝化反硝化过程和NO与N2O排放的影响.长碳中的DCD在粘土中的硝化抑制作用很弱,在壤土中显著,与普碳处理相比,NH4+持续时间分别延长7d和33d.15d内,施普碳(100μgN·g-1)情况下,粘土和壤土NO排放量分别占施N量的0.60%和1.06%,分别是相应土壤N2O排放量的30和12倍.施长碳后,粘土和壤土NO排放量分别减少67%和95%,N2O排放量分别减少64%和55%.有氧培养39d后,外加硝酸盐(200μgKNO3-N·g-1),接着淹水厌氧培养7d,壤土长碳处理较普碳处理反硝化总损失减少50%,但N2O排放量增加113%.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脲酶抑制剂(NBPT)、硝化抑制剂(DCD)及二者组合在草甸棕壤上施用对尿素态N转化及土壤总有效态N、微生物量N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配施NBPT、DCD及抑制剂组合能够增加尿素水解后土壤NH4^+含量2%-53%。显著降低了氧化态N的浓度,抑制了土壤中铵态N的氧化,增加土壤总有效N34%-44%,小麦吸N量增加0.26%-6.79%。其中以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组合的效果最明显.抑制剂施用增加了微生物在小麦生长初期对有效态N固持,有利于后期土壤有效态N的矿化.  相似文献   

18.
章燕    徐慧  夏宗伟  郭彦玲   《生态学杂志》2012,23(1):166-172
采用15N库稀释-原位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DCD、DMPP对华北盐碱性褐土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的影响.试验在山西省运城市种植玉米的盐碱性土壤上进行,设单施尿素、尿素+DCD、尿素+DMPP 3个处理.结果表明:施肥后2周,DCD、DMPP分别使氮总矿化速率和氮总硝化速率减少了25.5%、7.3%和60.3%、59.1%,DCD对氮总矿化速率的影响显著高于DMPP,两者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在施肥后7周,不同硝化抑制剂对氮总硝化速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施肥后2周,3个处理的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7.2~10.0倍和5.5~21.5倍;NH4+和NO3-消耗速率分别是施肥前的9.1~12.2倍和5.1~8.4倍,这是由氮肥对土壤的激发效应所致.硝化抑制剂使氮肥更多地以NH4+形式保持在土壤中,减少了NO3-的积累.土壤氮总矿化速率和总硝化速率受硝化抑制剂的抑制是N2O减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以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为参比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新型吡唑类化合物DL-1的硝化抑制效应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DL-1对土壤中铵的氧化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前3周的硝化抑制率可达70%以上,且硝化抑制能力在第14天至28天最强.与等量DCD相比,施用量为(NH4)2SO4氮量1.0%的DL-1在14、21和28 d使土壤中的NO3--N含量分别下降 26.23%、33.27%和23.31%;与不加抑制剂的对照处理相比,土壤NO3--N含量则分别下降了71.12%、69.10%和55.14%.当DL-1用量为(NH4)2SO4氮量的2。0%时,土壤的硝化作用受到了更强烈的抑制,到培养第90天试验结束,土壤中的NO3--N含量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元素硫和双氰胺对蔬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温室盆栽淋洗试验,以NH4HCO3为氮肥源,研究了元素硫(S0)和双氰胺(DCD)对种葱和不种作物土壤NO3--N淋失量和NO3--N、NH4+-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周试验期间,与对照相比,S0+DCD和S0处理NO3--N淋失量分别低83%~86%和83%;NH4+-N淋失量分别高16.8~21.0 mg·盆-1和20.4~25.0 mg·盆-1;而同期无机氮(NO3--N、NH4+-N)淋失量则低60%.试验结束后,,S0+DCD和S0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分别比对照高79.9%~85.4%和74.9%~82.6%,以NH4+-N为主.S0+DCD处理无机氮淋失量比S0和DCD处理分别低4.6%~14.4%和15.4%~30.1%;试验结束后土壤无机氮分别高6.1%和16.8~36.0%.在Na2S2O3+DCD、Na2S2O3和DCD处理中也发现类似结果.可见S0施入土壤具有与DCD同样的氨稳定和硝化抑制作用.S0与DCD配合施用可使DCD的硝化抑制性增强,其作用机理是S0氧化中间体S2O32-、S4O62-,具有抑制硝化和DCD降解作用,延缓DCD硝化抑制效果.S0与DCD配合施用可用于延缓太湖流域蔬菜地土壤NH4+-N向NO3--N转化,减少氮向水体迁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