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生产矿山应做好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确保矿山持续稳定发展.①强化现场技术管理,合理开发现有资源.做好地测采专业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探矿、掘进(剥离)、采矿和出矿等工作的顺利实施,查明并合理开采现有资源;组织科研攻关,优化、优选、改造采矿、选矿和冶炼方法,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②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增加后备资源.按照"先生产区,后边深部,再外围"的找矿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寻找矿山接替资源.③实施矿产资源组合,做大做强.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将同一矿区内小型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和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④"走出去",到省外、境外,开辟新的矿业基地,确保矿山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枯竭矿山地质工作及资源利用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凤林 《采矿技术》2005,5(3):146-148
矿山企业的生存依赖于地质储量,如何延长企业服务年限,促使矿山地质资源储量最有效地利用,是所有矿山都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结合符山铁矿十多年残矿回收的实践,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在矿山生产中的特殊作用,认真研究矿区成矿规律,拓展找矿视野,利用原有生产勘探工程和开拓工程,投入少量探矿工程,就矿找矿,发现原地质勘矿工作中没有发现的小盲矿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在系统安全、地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残留资源的赋存条件,充分合理地圈定和确认矿产资源的范围,采用不同回采方法,将残留矿量尽可能的回收,也是资源枯竭矿山充分利用地质资源、延长矿山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辽宁省老矿山找矿,通过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项目的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了矿山企业自主投资找矿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实践证明,500~2000m第二成矿空间的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加强老矿山深部、外围勘查是增加资源储量缓解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在今后找矿工作中应依靠成矿与勘查理论的指导作用,依靠地质勘查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依靠多元化投资,加大投资额度,促进老矿山找矿工作,实现老矿山找矿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刘如山 《矿业快报》2007,26(1):51-52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探讨了加强生产勘探,寻找新矿源;选择合理采矿方法.提高采矿回收率,降低贫化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金属回收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秋宏 《矿冶》2002,11(Z1):168-170
介绍了凡口铅锌矿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强生产探矿,坚持探矿先行,捕好综合勘探与评价,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打下良好基础;不断提高采、选矿技术水平,选用适合于凡口矿床特点的多种采矿工艺,并严格控制各种采矿工艺的采矿比例,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强化生产管理,矿山"三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采矿废石,选矿尾砂得到充分回收利用,目前利用价值不高的伴生矿种得以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波兰根据长年采矿实践经验拟制了矿山测量规程,其中包括矿山土建设计、生产管理和调整等方面的服务性业务。鉴于采矿本身的特点,地面矿井设施、井筒内以及井下回采工作面的各项测量均属于矿山测量的工作范围。矿山测量在波兰矿业中担负着制图和生产两大主要任务。法律规程波兰矿山法规定,矿山企业应具备地质——测量资料,这些资料由受权的专业人员编制,并按采矿进度作相应补充。从矿山法角度考虑,地质——测量资料应具有下述特点:  相似文献   

7.
《金属矿山》2006,(10):90-90
在矿产资源紧缺的形势下,作为矿山采矿业的“眼睛”,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近年来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与发展;在矿山储量管理,矿山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生产矿山深部、边部、外围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研究、找矿实践以及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在矿山地测工作的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很多经验,尤其是不少老矿山在深部、边部或外围获得了接替资源,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方面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为总结交流矿山地质与测量技术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金属矿山杂志社决定于2006年11月10~13号在广东汕头市召开“2006年全国金属矿山地质与测量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现将有关会议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国将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以改变当前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使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煤炭工程》2007,(2):75-75
我国将在200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矿产资源整合工作,以改变当前矿山企业“多、小、散”的局面,使矿山开发布局趋于合理,矿山企业结构不断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条件和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青岛石墨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把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列为矿山企业资源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的要求进行考核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严格的、行之有效的矿山“三率”管理制度 ,使矿山形成了一个少采矿、采好矿、剥离少的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11.
冶金矿山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科技发展战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王运敏 《金属矿山》2006,(1):19-25,60
从露天矿、地下矿采矿设备,露天矿、地下矿采矿工艺,无废开采技术,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采矿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采矿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了研究提高露天矿开采强度,完善无底柱崩落法,探索露天转地下开采技术,加强复杂难采矿床开采技术研究,建设数字矿山和生态矿山的矿产资源高效开采的发展模式,将对我国冶金矿产资源的开发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经过三十多年高强度的地质勘查开发,虽然勘查成果显著,但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从表面上看地质勘查问题主要表现为小矿山多、布局分散、露天开采比重大、资源转化率低、一些矿产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基础工作滞后、环境约束驱紧、勘查投入持续减少等,但从本质上看主要是结构性问题突出。当前经济发展常态下,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矿业发展的桎梏。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政策导向,从地质勘查环节入手,突破观念、思路、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束缚,对当下内蒙古的矿业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方园 《煤炭技术》2012,31(5):6-7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其应用到现代化矿井建设中,实现地质信息化和可视化,进而合理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矿山生产与矿山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使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低污染、安全的矿业生产新局面。为此,开展计算机技术数字矿山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西北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风险和资源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提出了5种主要的矿产资源风险规避策略。第一,走绿色矿业的道路,规避环境风险;第二,走企业集团化道路,规避市场风险;第三,走技术链条化道路,规避资源风险;第四,走城、矿耦合化道路,规避“矿枯城衰”风险;第五,加大矿产资源勘察力度,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区实测的隐患资源回收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形成的大量采空区不仅危及矿山的安全,而且对资源的充分回收造成严重的困难。因此,以先进的空区探测系统为手段,开展以空区精密探测为基础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我国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前沿研究课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现场探测、地质建模等方法,以空区激光探测系统、矿业软件Surpac为主要工具,针对铜坑矿隐患资源回收具体工程实际,开展基于空区实测的复杂边界矿柱回采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获得了准确的矿柱三维模型及爆破设计参数,为有效回收隐患资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锡根 《矿业快报》2003,19(5):11-13
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对提高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的认识,指导矿山设计、开发、生产等以及对矿区的深部、边部和外围盲矿体(床)的找寻延长矿山服务年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生产矿山的经验说明加强综合地质研究既可能老矿区找到新的矿种也可能找到与矿山正在开发的具有相同矿石类型及相似成因的矿种。  相似文献   

17.
周文略  连民杰 《金属矿山》2015,44(2):117-121
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增长,安全和环境要求更加严格,国内矿山企业需要从劳动密集型粗放管理方式向高效科学管理方式转变。生产控制与管理智能化是矿山实现高效科学管理的关键,需要紧贴矿山运行特点,选用合适的、性价比高的技术和设备来实现。总结了中钢矿业公司的智能矿山建设经验,分析了地下矿山的运行特点,以信息化、自动化为基础,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矿山智能生产控制与管理建设体系,提出了从地质、测量、采矿信息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生产运行智能化控制、安全生产智能化监测与预警和经营管理信息化四个方面进行矿山智能化建设,总结了关键实施技术和设备。按照此体系进行建设,矿山就能在生产和管理方面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决策与预警智能化,并为其他矿山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煤炭精准开采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亮  张平松 《煤炭学报》2019,44(8):2277-2284
我国绿色煤炭资源量有限,实施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是未来绿色采矿的必由之路,其中地质保障技术体系是重要的基础。从煤炭开采基础地质及其勘探、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地质钻探和矿井地质信息技术平台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矿井地质保障技术体系的现状,提出了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模式下矿井地质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平台,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物探、化探、GIS等多种地学参数信息,构筑基于天空、地面、井孔、地下、采煤工作面、长钻孔等全空间、全方位地质动态模型的保障技术体系,为煤炭精准智能开采提供所需的透明地质条件;研发三维和四维地球物理精细探测新方法、新技术,研制震、电、磁、核、声、光等物理参数主、被动源综合探测与成像智能化仪器设备,实现对开采地质条件的精准判识;发展由探测到监测,以及与掘进机械、采煤机械等一体化的监控预报识别体系,对影响开采的多灾源地质因素进行智能预测及监控,不断建设和完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保障技术体系;结合移动智能终端APP,逐步完成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井下图、景、物、人、设备等人机共享共管,实现高度信息化和智慧化,切实保障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通过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复合型地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开展大尺度模拟实验和技术攻关,做到创新发展和技术引领,着力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透明地质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工作面是目前智能化开采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实现无人化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记忆割煤应用效果较差、传感器精度低、大数据融合应用率低、无法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进行自主感知、决策和调整等问题,开展了基于透明地质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的研究与实践应用。通过钻探、巷道测量和槽波勘探等物探手段来构建较精准的透明工作面三维模型,提前规划截割模板,再联合应用惯性导航技术、雷达定位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来不断修正截割模板,最后通过井下精准控制中心来完成对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的精准控制。该技术将当前基于记忆截割的"智能开采1.0"阶段升级为基于透明地质规划截割的"智能开采3.0"阶段,实现由传统的记忆割煤向三维空间感知和自动截割的技术跨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彭师华 《现代矿业》2020,36(11):27-29
丫他金矿现目前正开展地下开采工作,其金矿体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由于金矿体与围岩没有明显界限、围岩破碎等客观因素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在矿山生产过程中,通过分析与研究成矿规律、生产探矿、探放水、巷道编录等地质手段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在优化采矿设计、安全生产指导、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