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贵州省织纳煤田煤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中西部织纳煤田煤层气资源丰富,但煤层气的系统评价工作比较薄弱,为全面分析、评价该区煤层气资源状况、赋存条件,以煤田地质钻孔、煤层气参数井获取的原始资料为基础,对织纳煤田煤层气地质条件,特别是储层含气特征及煤层渗透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采用体积法对煤层气资源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区煤层主要为中-薄层、中等灰分、低挥发分、相对富氢无烟煤,除了煤层气勘探主力煤层6号煤煤体结构较大程度地受到构造破坏外,其余煤层原生结构较完整;②虽然该区煤储层渗透性相对较低,但区内含煤面积大,煤层气资源丰度较高,含气量较高,煤储层厚度较大,可采性好,具备较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地质条件与可采性;③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 852.91×108 m3,其中埋深1 000 m以浅煤层气资源量为1 436.59×108 m3,大于15 m3/t含气带资源量为1 484.34×108 m3,潜在煤层气可采资源量为747.65×108 m3。结论认为:比德向斜化乐勘探区在煤层气资源丰度、平均含气量和试井渗透率3个方面优势相对明显,可作为煤层气勘探最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
大宁地区煤层气成藏控气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宁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石炭-二叠含煤层系的主要分布区,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8×1012m3。通过研究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主力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层吸附性、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大宁地区煤层气成藏控气条件有利,具有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煤储层孔裂隙发育、含气量高,煤层吸附饱和度高、顶底板封盖性能好、水动力条件优越等特点,是中煤阶煤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方法与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新一轮的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是迄今为止评价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资源系列最全的一次,其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详细介绍了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用的方法,并与我国历次煤层气资源评价进行了对比。新一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采用了以体积法为主的评价方法体系,以煤层含气量、可采系数、煤层气资源类别评价标准等为关键评价参数,系统评价了全国42个主要含煤层气盆地(群)、121个含气区带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全国埋深2 000 m以浅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36.81×1012 m3,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 m3;煤层气资源集中分布在鄂尔多斯、沁水、准噶尔等大型盆地,在层系、深度和地理环境的分布上具有很强的不均衡性,资源品质较好,以Ⅰ、Ⅱ类为主。  相似文献   

4.
鹤岗盆地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勘探开发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鹤岗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有3口煤层气参数井,对该区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区域构造特征、含煤地层特征、储层特征(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岩特征、煤变质程度、煤层气含气量)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结果显示:主要含煤地层为白垩系城子河组,含煤40余层,可采或局部可采36层,煤层累计厚度为30~70 m,主力煤层为15#、18#煤层,单层厚度超过10 m;煤质主要以气煤为主,受岩浆岩作用,煤变质程度由南往北逐渐增高。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分布在1 500 m以浅的范围内,煤炭储量有48.12×108 t,煤层气资源量为496.4×108 m3。其中南山-新一矿为鹤岗矿区的主要含气区,含气量介于7~16 m3/t,煤层气资源量为352.4×108 m3,占总资源量的70%,说明该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战略选择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中国煤层气资源丰富,资源量巨大。据最新资源评价成果,全国煤层埋深2000 m以浅的煤层气总资源量为36.81×1012m3,其中可采资源量为10.87×1012m3;同时在区域分布、埋藏深度上有利于规划开发。“西气东输”、陕京一线、二线等天然气输气管线经过多个煤层气富集区,这为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输送条件。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施工地面煤层气井607口,完成7个煤层气试验井组和一个示范工程项目,近年来中国煤层气对外合作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此,介绍了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中国煤层气发展的新机遇,明晰了中国煤层气发展面临的挑战,进而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层气产业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浅析六盘水亦资孔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六盘水亦资孔盆地上二叠统煤系可采煤层厚度20~40m,煤层含气量为10~20m3/t,煤阶主要为肥、焦、瘦煤,利于煤岩割理发育。煤体结构为块状、碎块状,煤层渗透率相对较高。煤层气资源量为35878×108m3,平均资源丰度429×108m3/km2,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经钻井评价,金竹坪区块为较有利区块,有继续勘探开发潜力;亮山区块为较差区块,不具备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织纳煤田是贵州重要的煤炭基地,煤炭资源量高达2.22×1010t,煤层变质程度高,以无烟煤为主,煤层气资源量为1.6×1012m3。基于保存较为完整的织金牛场向斜区域地质特征分析,剖析了煤层组成、煤层气含量及煤层气成分等分布差异,对主要煤层M13、M15、M21、M29、M32及M34的煤层特征、瓦斯含量及组成、煤层气资源量等进行估算,获得可采煤层的煤层气资源量为18.39×108m3,并认为向斜轴部含气量高于翼部。
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合阳地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在该区进行煤层气赋存特征研究并预测煤层气资源量,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十分必要。 为此,从地质条件、储层特征(煤层分布、煤层埋藏深度、煤岩特征、煤储层吸附性、煤储层压力、煤储层渗透性及煤层含气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区煤层气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的保存条件优越;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层 11 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4 层,煤层累计厚度为 11 m 左右,主力煤层为 5 号煤层,单层厚度超过 3 m;煤质以中-高灰分、低挥发分的贫煤为主,受构造活动破坏的影响较小,煤岩的原生结构较完整,煤储层含气量高且吸附性强。煤层气资源量预测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主要分布在埋深小于 1 600 m 的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约为 442.72 亿 m3,其中埋藏深度小于 1 300 m 的煤层气资源量约为 335.01 亿 m3。 由此可见,合阳地区煤层气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乌审旗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区,也是近几年低煤阶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该区前期煤层气钻探总体效果并不理想,迫切需要认清该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开展煤层气勘探及开发利用。为此,对该区煤层分布特征、聚煤期沉积环境、煤岩特征及储层物性、煤层含气性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以低煤阶长焰煤为主,煤层厚5~30 m,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 000 m且分布稳定,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勘探潜力。但煤层气钻井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煤层含气量介于0.19~6.7 m3/t,部分地区煤层气组成中CH4含量小于25%,说明煤层早期成岩时生成吸附的甲烷已被破坏逸散。进一步分析影响该区煤层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后认为:在煤层直接盖层为砂岩、保存条件差的地区,煤层含气性差,反之,则含气性好,如果有后期生物气的补充,则可以富集成藏。最后指出:该区北部的乌审召区块和南部的纳林河区块,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可作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在新层系、新领域勘探获得一批重大突破,但新增储量品质下降,非常规进入储量序列,亟需明确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天然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为此,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78×1012m3,相比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增长8×1012m3;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包括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及天然气水合物4类,其中致密气地质资源量为21.86×1012m3(致密气评价范围不包括济阳、东濮、南襄、苏北等),页岩气地质资源量为80.21×1012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29.82×1012m3,天然气水合物地质资源量为153.06×1012m3。陆上常规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及复杂构造等四大重点领域,并且以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2个领域为主。海域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岩性地层、复杂构造和南海天然气资源量合计剩余59.83×1012m3,占全国剩余天然气资源量的94%。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现实有利目标区带10个,致密气有利目标区带4个、煤层气4个、页岩气6个。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是我国煤层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地区,开展本区煤层气聚集带的评价,对于优选有利目标区,加速该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系统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对华北地区煤层气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明确了主要勘探目的层及其含气量的分布规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建立适合于本区地质实际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14个聚集带进行了评价,优选出最有利的聚集带1个,有利的聚集带3个,并对四个聚集带进行了地质条件、勘探风险的系统分析,为本区下一步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沁水大型含气带是煤层气开发利用最现实的地区,其次为鄂尔多斯东缘大型富气带、太行山东麓中型富气带、徐淮中型富气带,豫北—鲁西、华北北缘等五个煤层气聚集带由于资源量小,含气丰度低、埋藏深度大及煤变质程度低等多种原因,目前不适宜于进行煤层气勘探。  相似文献   

12.
滇东北地区镇雄—威信煤田上二叠统赋存丰富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加快对该区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步伐,通过调研前期煤田勘查及煤层气地质勘探资料,从含气性、煤层分布、煤岩煤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等方面研究了煤层含气量、甲烷浓度与煤层厚度、埋藏深度、煤岩煤质及顶底板岩性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次模糊数学的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并对该区进行了煤层气有利区评价。结果表明:(1)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和顶底板保存条件;(2)优选出资源潜力、储层性能、保存条件和开发条件等4个方面共计11项三级评价参数作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的指标;(3)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显示,新庄矿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为最好,洛旺、牛场—以古、马河次之。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为滇东北地区下一步的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低煤阶煤层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低煤阶煤层气的勘探,但已有的资料表明,目前对低煤阶煤层气藏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以我国典型的低煤阶煤层气区——二连盆地霍林河地区为例,对该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和煤岩煤质及煤岩演化程度、煤储层渗透性、煤层含气性等煤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构造条件、封盖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3个方面研究了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及保存条件。结论认为:霍林河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有利,具有煤层厚度大、煤层埋深较浅、煤储层渗透性好、含气量较高、封闭保存条件好等特点;保存条件是该区煤层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且封闭条件好的浅部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甜点区”地震预测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层气"甜点区"系指煤层埋藏深度适中、厚度较大、热演化程度合适、含气量相对较高、孔渗性相对较好、单井产量高且稳产的煤层气富集区带。寻找和优选煤层气富集的"甜点"区带,对于煤层气开发井位的部署和优化、提高煤层气井产量、促进煤层气藏的有效开发都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影响煤层气富集的7项关键地质要素为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热演化程度、煤层含气量、断裂及裂缝、圈闭条件、煤层脆性。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震资料来预测煤层气富集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即多种属性相结合的精细构造解释、AVO反演预测裂缝发育特征、多种反演方法相结合预测煤层厚度特征、叠前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含气性和脆性特征,然后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各要素均为有利的区域确定其为"甜点区"。应用这一技术思路预测出了HC地区煤层气的分布范围,"甜点区"面积达到21.64km2,在区内部署的2口开发井目前排采效果良好,产气量远高于"甜点区"外的井,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为类似"甜点区"的地震预测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储层特征及富集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气的富集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并受地质条件的制约。在详细研究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机制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北端煤层气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初步评价。煤岩、煤质、煤体结构及孔渗性、吸附性的观察和测试显示,该区煤层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局部发育构造煤,裂隙较发育,吸附性能力强,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偏低,适合煤层气的开发。该区煤层气的富集主要受控于热演化史和埋藏史。在区域变质的背景上,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生气强度大。另外,煤层的埋深、顶底板封闭性及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影响煤层含气量的大小,煤层气富集是多因素有效配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优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阶段中国煤层气探明储量及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沁水盆地南部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几个煤层气产业基地,急需寻找一批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为此,基于对我国煤层气资源、生储、保存、开发基础等条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影响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8个普遍因素(资源丰度、煤层厚度、含气量、原始渗透率、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煤系沉积环境和地形地貌)和4个关键因素(成因类型、稳定性、后期储层改造和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低煤阶区、东北中低煤阶老工业区和西南中高煤阶构造复杂区,是我国继华北地区之后煤层气产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区;上述3个重点区的煤层气赋存主控因素分别是成因类型+煤层稳定性、成因类型+岩浆侵入对煤储层改造、煤层稳定性+煤体结构破坏程度,并以此建立了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战略接替区的优选评价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数学的方法对上述3个重点区的15个区块进行了评价,共优选出了8个有利接替区和7个较有利接替区,预测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达1.8×10~(13)m~3;8个有利区分别为西北的准东煤田五彩湾—大井地区、吐哈煤田哈密—大南湖地区和陇东煤田,东北的依兰煤田、鹤岗煤田和珲春煤田,西南的川南煤田和水城煤田,它们是近期可以进行煤层气勘探和试验开发的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煤层气成藏机理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拉尔盆地是中生代白垩系含煤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约2×1012m3。为确定该盆地煤层气勘探潜力,通过研究该区煤层厚度、埋深、煤岩煤质特征及演化程度、煤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煤层气保存条件和资源分布等因素,弄清了该盆地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结果认为,海拉尔盆地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条件,其中尤以盆地东部呼和湖凹陷的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为最好。该凹陷具有煤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储层孔隙发育、顶底板封盖性能好的特点,煤层气资源量达1.25×1012m3,占全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的62%,是今后首选的煤层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安阳矿区双全井田煤层气可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兆彪  秦勇  陈润  王国玲 《天然气工业》2009,29(10):121-123
河南省安阳矿区双全井田有望成为豫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理想靶区。在分析双全井田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重点系统计算、分析了影响该区煤层气可采潜力的煤层气可采资源量,储层能势和渗流能力3个因素。结果显示:①双全井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为为35×108 m3,可采资源量为19×108 m3,可采资源丰度为0.89×108 m3/km2,具有资源量大的特点;②煤层气压力状态接近正常,煤层气含气饱和度高,平均为86.26%,有望成为高产气田;③渗透率极差是制约该区煤层气开采的最为不利因素,但该区具有成煤时代多,煤层分布范围广,厚度大,含气量高等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煤层渗透率低的缺陷。结论认为:双全井田具有很好的煤层气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