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探讨p16INK4a和p14ARF基因变异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PCR甲基化分析法和RT-PCR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INK4a和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突变、CpG岛甲基化及mRNA表达状况.结果 (1)胃癌组织p16INK4a和p14ARF基因总缺失率为35.4%(17/48),癌旁组织均未见纯合性缺失.(2)31例无纯合性缺失的胃癌及癌旁组织均未见p16INK4a和p14ARF基因点突变.(3)胃癌组织p16INK4a和p14ARF基因总甲基化率为47.9%(23/48),癌旁组织仅2例甲基化,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4)胃癌组织p16INK4a mRNA缺失率为47.9%(23/48),其中E1α和E2共甲基化者p16INK4a mRNA缺失率(100%,6/6)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甲基化者(11.8%,2/17)(P<0.01);胃癌组织p14ARF mRNA缺失率为45.8%(22/48),其中E1β和E2共甲基化者p14ARF mRNA缺失率(100%,3/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甲基化者(15%,3/20)(P<0.05).(5)低未分化癌组p16INK4a和p14ARF mRNA共同缺失率(36.7%,11/30)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组(5.6%,1/18)(P<0.05).结论胃癌中p16INK4a和p14ARF基因失活多由纯合性缺失和5'CpG岛甲基化所致,其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p53和B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80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0例胃腺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COX-2阳性表达率分析,COX-2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0.025〈P〈0.05),COX-2在低分化的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类型的胃腺癌(0.01〈P〈0.025);(2)p53基因表达率在胃癌组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5),p53基因在低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类型的胃腺癌(O.01〈P〈0.025)。(3)Bcl-2基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05),Bcl-2基因表达率在低分化类型的胃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类型胃腺癌(P〈0.005)。结论COX-2、p53、Bcl-2与胃癌的发生相关,COX-2和Bcl-2在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53在低分化与高分化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可以用来判断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中p53、p16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为小细胞肺癌早期转移、预后评估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集的小细胞肺癌标本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25例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取小细胞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做免疫组化,观察分析阳性细胞比例。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p53与p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5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p16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p53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57%(32/46),主要表达于肿瘤组织浸润处。p5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仅有2例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00%(2/25)。46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为26.09%(12/46)。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浸润处均可见p16蛋白的表达。2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16的阳性表达率为84.00%(21/25)。结论 p53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转移及增殖密切相关,p16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3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p53、p16在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可能有互相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DLC-1、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6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的DLC-1、p16蛋白表达.结果 各病理类型胃癌组织DLC-1、p16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降低或缺失.结论 DLC-1、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DLC-1、p16蛋白表达可以作为辅助临床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推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小细胞肺癌(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Livin和p53在30例SCLC组织和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在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12.50%(P<0.01). Liv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0例SCLC组织中有14例(46.67%)p53表达,而16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无p53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SCLC组织中Livin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Livin在SCLC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SCLC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Livin与p53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CLC癌变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6.
p53基因在胃癌、胃炎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基因角度探讨胃癌、胃炎的发病机理的差别.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进展期胃癌、8例早期胃癌、17例萎缩性胃炎、15例浅表性胃炎及14例正常组织标本中抑癌基因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53基因的表达在进展期胃癌标本中最高,其次是早期胃癌和萎缩性胃炎,而浅表性胃炎和正常组织标本中,p53均无表达.高分化腺癌中p53的表达要低于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腺癌,有统计学差异(P=0.02和P=0.02),p53基因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7).结论p53基因异常与胃粘膜细胞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用于高危个体筛查或癌前病变危险的预测,从而在基因水平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wist、p53和E-钙黏附蛋白mRNA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初次就诊的30例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1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正常乳腺组织,分别应用RT-PCR的方法检测Twist、p53和E-钙黏附蛋白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Twist mRNA表达与分化程度[高中分化93.33%(14/15),低分化53.33%(8/15)]、淋巴管浸润[是93.75%(15/16),否50.00%(7/14)]和TNM分期[Ⅰ~Ⅱ期46.15%(6/13),III~Ⅳ期94.12%(16/17)]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肿瘤直径、外膜浸润、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Twist和p53 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明显升高[(112.36±12.53)%比(101.37±9.12)%和(98.03±9.04)%、(101.73±13.32)%比(91.43±7.43)%和(90.83±6.58)%,P<0.01],而E-钙黏附蛋白mRNA表达较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明显降低[(55.43±12.49)%比(69.39±5.63)%和(72.73±7.93)%,P<0.01],癌旁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wist mRNA表达与p53 mRNA呈正相关(r=0.526,P=0.004),而与E-钙黏附蛋白mRNA表达呈负相关(r=-0.500,P=0.000).结论 Twist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E-钙黏附蛋白呈低表达.Twist可能通过上调p53的表达,同时下调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并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角度对肝癌中抑癌基因p53和肿瘤志标志物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0例肝细胞(HCC)患癌组织连带部分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基因、AFP、CEA等。结果:p53基因癌内表达率为80%,癌旁组织为50%;AFP癌内表达率为87.5%,癌旁组织为80%;CEA癌内表达率为55%,癌旁组织表达不明显。结论:检测p53基因,并与其它肿瘤标志物和相关基因一起,在基因水平诊断肝癌,估计预后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等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Bmi-1和p16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mi-1和p16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mi-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242±0.129比0.031±0.011),而p16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0.059±0.021比0.165±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p16基因的表达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复发有相关性(P< 0.05或<0.01),而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量与Bmi-1基因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s=-0.714,P<0.05).结论 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p16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Bmi-1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下调p16的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及METTL-9基因在结肠的正常或炎症组织,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标本分为:正常或炎症组(5例正常和3例炎症结肠组织),癌组(22例)及癌旁组(22例).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学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各组织中P53和METTL-9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或炎症组中P53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和癌旁组(P<0.05),癌组中P53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P<0.05);正常或炎症组中METFL-9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组和癌旁组(P<0.05),癌组织中METTL-9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癌症组织中P53基因与METTL-9基因呈负相关(P<0.05).结论 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下游基因METTL-9在结肠癌中高表达,转录翻译生成的蛋白酶可能导致结肠癌中DNA高度甲基化,从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致癌剂与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真  金银龙 《卫生研究》2004,33(2):239-243
p5 3基因是至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它不仅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 ,还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与修复、基因转录及细胞凋亡等多个过程。肿瘤病因学的研究表明 ,6 0 %~ 90 %的人类肿瘤是由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引起。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或前致癌物可以造成p5 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改变 ,且p5 3的突变形式也随着致癌物和肿瘤的类型不同而具有特征性的差异 ,相关研究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苯并 [a]芘、烟草、亚硝胺、黄曲霉毒素和氯乙烯等几种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化学致癌物质的致癌效应以及对p5 3基因和P5 3蛋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石棉纤维在人恶性间皮瘤病因学中的作用,检查了青石棉污染区12例间皮瘤DNA样品的p53基因点突变。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p53基因5,6,7,8外显子的4个DNA片段,结果显示:4例有异常移动的单链DNA电泳带,其中2例位于外显子5,2例位于外显子6。提示:这些病例的p53基因存在点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氢醌(hydroquinone,HQ)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相关的调控机制。 [方法] 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人类淋巴母细胞(TK6 细胞)为对照组,20.0 μmol/L HQ为处理组,48 h 后通过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PTEN(抑癌基因)、p53 基因mRNA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Rb 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G1 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 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Q作用于TK6 细胞后上调了Rb 的表达,下调了p53 的表达,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对PTEN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结论] HQ可能通过上调Rb 的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1 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 A,BPA)对斑马鱼肝脏p53基因编码序列(CDS)的致突变作用。方法:试验设空白对照组与BPA暴露组,连续染毒30 d后,从斑马鱼肝脏组织中提取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有完整编码区序列的p53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斑马鱼P53基因编码区序列长1122 bp,编码373个氨基酸,与网上已经登陆的斑马鱼p53序列有99.9%的相似系数,而与其他生物的P53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在0.6 mg/L浓度下染毒30 d后,BPA暴露组斑马鱼p53基因序列发生了突变。直接测序证明,它们分别在135位、311位密码子发生GAG→GGG、AGG→CGG转变,使其编码的p53蛋白发生Glu→Gly变异。结论:试验结果表明BPA对斑马鱼p53基因CDS有致突变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BPA诱导p53基因突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 (NPC)中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p5 3基因突变、EB病毒感染的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 3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像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p5 3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EBV。结果  43例NPC中p5 3蛋白总的阳性表达率为 76 7%( 3 3 / 43 ) ,临床Ⅲ、Ⅳ期中p5 3阳性率为 80 6%( 2 5 / 3 1)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66 6%( 8/ 12 ) (P <0 0 5 ) ,且表达强度随肿瘤分期而增加 ;NPC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p5 3表达阳性率 88 9%( 2 2 / 2 6) ,明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p5 3表达阳性率 5 3 5 %( 11/ 17) (P <0 0 1) ;NPC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率为 4 7%( 2 / 43 ) ,鼻咽炎症组织中无突变 ;EBV阳性率为 93 %( 4 0 / 43 )。结论 NPC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与p5 3基因突变无关 ,与EB病毒的感染有关。p5 3阳性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 ,随着NPC病程的发展p5 3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抑癌基因p15低表达与苯血液毒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0名苯中毒工人和17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以及19名健康对照外周血抑癌基因p15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15 mRNA表达水平在苯中毒组及接苯组均显著下调(P<0.01)。随着苯中毒严重程度的增加,p15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并有趋势显著性(P<0.01)。p15 mRNA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02;r=0.44,P=0.002)。结论抑癌基因p15在慢性苯中毒者中低表达。p15转录抑制与苯的血液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900 MHz电磁辐射对人胚肺细胞DNA及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900 MHz电磁波辐照细胞.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分为1、2、5、8 mW/cm2 4个暴露组,并设阴性对照组(0mW/cm2)和阳性对照组(0.1 mmol/L重铬酸钾处理),每组2个平行样,暴露时间均为1 h,检测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Western Blot实验分为1、2、5、8 mW/cm2 4个暴露组,并设阴性对照组(0 mW/cm2)和阳性对照组(淋巴瘤细胞株Raji),暴露时间均为12 h,检测电磁辐射对p53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0 mW/cm2)比较,各暴露组的拖尾率和DNA迁移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组和阴性对照组(0 mW/cm2)的细胞中p53蛋白表达为阴性,而阳性对照组检测到了p53蛋白的表达.结论 本实验未观察到900 MHz电磁辐射对人胚肺细胞DNA及p53基因蛋白表达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地评价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Chochrane、Medline、CNKI、VIP 和 WanFang Data 数据库,搜集关于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包括病例组991例,对照组913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增加患复发性流产的风险相关(Pro/Pro 与 Arg/Pro +Arg/Arg 的OR =2.22,95% CI 为1.27~3.89;Pro/Pro 与 Arg/Arg 的 OR =2.23,95% CI 为1.05~4.73;Pro/Pro 与 Arg/Pro 的OR =1.89,95% CI 为1.36~2.64)。结论 p53基因 Arg72Pro 多态性与复发性流产发病风险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P63基因是P53同族基因,主要表达于上皮组织的基底层和基底细胞中,是外胚层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基因。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63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种类繁多并且生物学作用复杂。大量研究表明P63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胃癌中P16、Rb蛋白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16和Rb基因表达产物P16、Rb蛋白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分析胃癌组织中p16、Rb基因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16、RB蛋白的表达。结果:P16、Rb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正常胃粘膜96.25%(77/80)、98.75%(79/80),不典型增生92.00%(46/50)、80.00%(40/50);胃癌47.54%(58/122)、59.84%(73/122),胃癌组中P16、Rb蛋白表达低于正常胃粘膜及不典型增生(P<0.05);胃癌中P16、Rb蛋白的表达的相互关系;P16、Rb蛋白均为阳性15.56$(14/90),P16、Rb蛋白 均为阴性7.78%(7/90),P17蛋白阳性、Rb蛋白阴性33.33%(30/90),P16蛋白阴性、Rb蛋白阳性43.33%(39/90),P16、R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P16、Rb蛋白表达缺失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胃癌组织中P16蛋白与R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