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传统药物余甘子的民族药学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系统研究了余甘子的民族药学,介绍了余甘子的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格局,化学组成以及近年来所开展的药理研究成果,并介绍了17个国家及民族在其医疗实践中对余甘子的传统使用。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指出,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药物,余甘子与保肝、抗癌、健胃、抗诱变、抗衰老等35种功能有关,是一种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2.
李雪冬  潘烨华  田雨闪  杨烨  龚普阳 《中草药》2022,53(18):5873-5883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为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在我国中医药及多民族医药中具有广泛且悠久的应用历史。不同医药体系、民族、地域及时期对余甘子的药用方式及功效认识存在差异。通过对历代本草典籍考证,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余甘子的名称、基原、产地、用法及功效,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余甘子的鲜干差异、炮制工艺、道地品质与质量控制等现代研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余甘子的临床有效应用、功能产品开发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现代药理研究对余甘子传统藏医药理论进行分析,为余甘子研究及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查阅藏医药典籍、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总结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中的应用,探讨余甘子的藏医药理论基础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相关性。 结果: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临床实践中主要用于治疗血病、培根病、赤巴病、高血压、消化不良、腹胀、咳嗽、骨节不利等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呼吸道和关节骨骼疾病,各国学者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证实了余甘子对以上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现代药理研究从多方面、多层次阐释了余甘子在传统藏医药理论指导下临床应用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药食同源品种余甘子综合开发利用策略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是极具特色的传统药材及药食同源品种,具有丰富的品种资源和较高的开发价值,是目前我国扶贫重点品种。随着近年余甘子加工产业的逐渐兴盛,为充分开发和利用余甘子资源、促进产业升级,该文系统介绍了余甘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余甘子产业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从栽培选育、等级划分、品质评价到废弃物再生利用等方面提出了余甘子综合开发利用策略及产业模式,为推动我国余甘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余甘子提取物的醇溶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其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余甘子为原料选择最佳提取条件通过醇溶超声方法提取余甘子总黄酮,并测定其含量;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并于给药21d后以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和PGE2含量、血液常规检测及血液沉降率、类风湿因子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余甘子总黄酮干预关节炎疾病的药效学进行研究。结果经提取后得余甘子总黄酮5.56g,通过计算得总黄酮含量为59.07%,与模型组相比,余甘子黄酮高剂量组中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余甘子黄酮高、低剂量组血清中IL-6和PGE2含量显著降低。结论余甘子总黄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甘子(phyllanthusemblical)营养丰富,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本文中通过查阅近年来研究余甘子的文献报道综述了余甘子的特性、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开发利用前景,为余甘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余甘子挥发性成分进行富集分析,并评价其抗虫作用。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余甘子精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HS-SPMEGC-QQQ-MSMS)技术构建了余甘子气味成分谱(OCS)和气味强度特征谱(OICS),对比余甘子药材粉末与精油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差异。在封闭空间内研究余甘子药材及精油对药材甲、咖啡豆象、米象、印度谷蛾等仓储害虫死亡率、进食率和趋避作用的影响。结果:药材和精油成分基本一致,但药材中小分子酸类等成分含量更高。余甘子药材与精油均对进食率影响不大,但能提高昆虫死亡率,趋避作用明显,且余甘子精油驱虫效果更强。结论:余甘子药材和精油具有一定的驱虫作用,乙酸乙酯、芳樟醇、α-松油醇等可能是其抗虫主要物质基础。本文首次报道了余甘子的抗虫作用,为余甘子精油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亦称土橄榄、余甘、油甘子、余甘果、油柑子、滇橄榄等。余甘子含维生素c、鞣质、粘酸、亚麻酸等成分。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认为,余甘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生津止咳等功效,适应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高血压等病症。民间治咳嗽气喘:用余甘子15g、木半夏果实17g,水煎服。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为常用藏药,具有清热凉血、健胃消食、生津止咳等功效。余甘子与诃子、毛诃子组成的三果汤散常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藏药组成复方在藏医药临床中使用。本文分析余甘子在藏医药中的传统用法,并对余甘子在藏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余甘子的藏医药研究和现代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紫荆皮与余甘子皮的快速鉴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仪儒 《中草药》1997,28(4):239-241
通过对紫荆皮与余甘子皮药材的外形、组织、粉末特征及薄层层析等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快速、准确鉴别紫荆皮与余甘子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谭庆刍  黄浩洲  林俊芝  仇敏  李莞  谭鹏  樊三虎  韩丽  张定堃 《中草药》2022,53(11):3487-3495
目的 研究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药材表面白霜的化学组成及析霜对其生津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余甘子“析霜者佳”的传统认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余甘子药材表面形成的白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UPLC-Q-TOF-MS分析余甘子药材在贮藏过程中表面形成的白霜的化学成分;采用电子舌(E-tongue)结合志愿者的感官评定,研究药材表面析霜前后生津作用的变化;采用质谱成像技术对余甘子中化合物的含量和空间分布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其“析霜”代谢物的可能变化规律。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余甘子药材表面析出白霜主要由细小的团簇晶体结构组成,能谱仪分析表明白霜主要为有机物组成,主要含有R-COOH、C-C、C-O等官能团;UPLC-Q-TOF-MS研究发现,白霜的主要成分是小分子有机酸和多酚,如粘酸、柠檬酸、DL-(+)-苹果酸和没食子酸等。感官评价及E-tongue研究发现,表面析霜后,余甘子药材滤液的酸味、涩味和苦味均不同程度增加,生津作用更加明显;质谱成像结果发现随着余甘子的干燥,其内部的DL-(+)苹果酸、没食子酸等成分会发生表面迁移。结论 余甘子药材表面白...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藏药余甘子总鞣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藏药余甘子中总鞣质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磷钼钨酸为显色剂,检测波长760 nm,测定8个不同产地余甘子中总鞣质含量.结果:没食子酸在0.306~2.448 mg·L-1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9.27%,RSD 2.30%.不同产地余甘子药材总鞣质含量差别较大(6.72% ~ 11.95%),印度和尼泊尔产余甘子中总鞣质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余甘子中总鞣质含量.  相似文献   

13.
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干燥成熟果实.对余甘子化学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对余甘子从传统药性、药效、药效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初步预测.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余甘子Q-...  相似文献   

14.
杨婷婷  王舒婷  刘佩华  徐炯  刘晓东  刘李 《中草药》2018,49(8):1860-1865
目的考察甘草与昆布配伍对大鼠肝肾功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分别ig给予甘草提取物2.8 g/kg(相当于甘草生药材10.0 g/kg)、昆布提取物3.8 g/kg(相当于昆布生药材10.0 g/kg)、甘草-昆布合煎提取物6.8 g/kg(相当于甘草和昆布生药材各10.0 g/kg)和空白溶媒(对照)。连续ig给药17周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生化指标、肝切片病理变化以及甘草次酸血药浓度。结果甘草或昆布单用组较对照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甘草-昆布合用可逆转两药单用对AST、ALP、CHE、TBA、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降低作用;甘草-昆布合用组大鼠体内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和暴露量显著高于甘草单用组。甘草、昆布单用或合用还导致大鼠体内电解质水平失衡,表现为血清中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或昆布单用均具有保肝作用,甘草-昆布合用导致两药单用时的保肝作用减弱可能是其配伍"相反"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两药合用时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钟晴柔  尤雅  朱琳  姜玉丽  徐子金  林素素  王平 《中草药》2021,52(14):4386-4397
西红花Crocus sativus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传统药食两用物质,已有大量研究报道其可以预防和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结果表明,西红花主要通过其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和调节脂质代谢等药理作用对各种肝脏疾病产生治疗效果。对西红花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西红花在临床上发挥更广泛的治疗作用及其抗肝脏疾病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余甘子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的干燥成熟果实,是颇具特色的中藏药特色药材、药食同源品种,具有大品种培育潜力与开发价值。我国余甘子专利数量多,近年来申请活跃,在食品与饮品方面占有优势,下游产品开发较为丰富,但产业链上游专利保护薄弱,专利转化率低且专利申请基础研究薄弱。因此,应加强产业链上、中游的技术突破与技术保护,同时提高专利质量,提升余甘子品种地位,产学研协同,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运用专利分析方法与SWOT分析方法相结合模型,分析余甘子产业链国内外专利申请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余甘子在新时代的开发利用、产业链专利布局及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杜仲叶所含4种主要成分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活性。方法 首先用UPLC-MS检测杜仲叶提取物中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车叶草苷含量;以HepG2细胞为载体,建立NAFLD细胞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绿原酸组、杜仲苷组、京尼平苷酸组、车叶草苷组;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微量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微量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结果 杜仲叶提取物主要含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和车叶草苷,其中京尼平苷酸的含量最高;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G、TC、LDL-C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为显著;绿原酸、杜仲苷,京尼平苷酸可显著降低细胞培养液中AST、ALT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最好。结论 杜仲叶提取物所含四种主要成分可不同程度降低HepG2细胞内脂质含量,其中京尼平苷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菊花、叶和茎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菊花、叶、茎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绿原酸为对照组(CHA),分为菊花水提物组(JH-S),菊花醇提物组(JH-C),菊叶水提物组(JY-S),菊叶醇提物组(JY-C),菊花茎水提物组(JJ-S),菊花茎醇提物组(JJ-C),分别测定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及对羟基自由基(·OH),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脂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花,叶,茎提取物和绿原酸的抗氧化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菊花、叶、茎的水、醇提取物(0.20 g·L-1)和绿原酸相比,还原能力分别为2.260,2.270,2.261,2.260,2.261,2.272,2.256均无差异,且各醇提物和水提物之间也无差异;对·OH,O-2·均具较强的清除作用,且水提物的作用均好于其醇提物,尤其抗O-2·作用明显强于绿原酸清除DPPH·,脂自由基方面效果均优于水提物,菊茎醇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略高于绿原酸,相同浓度下菊叶清除脂自由基作用胜于菊花。结论:菊花、叶和茎提取物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菊叶抗氧化作用与菊花相当。菊叶和茎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人肝癌SMMC-7721细胞移植裸鼠,研究包载人参3种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人参皂苷Rg3,OUR)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纳米脂质载体(HA-OUR-NLC)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FITC和DiR为荧光探针,采用荧光内窥式共聚焦成像和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动态监测HA-OUR-NLC靶向到各组织器官的行为过程。结果 HA-OUR-NLC可明显提高齐墩果酸、熊果酸、人参皂苷Rg3在肿瘤中的相对摄取率(RUE),分别达到2.51±1.23、2.27±1.43和2.77±0.25,表明经过HA修饰的纳米粒可增强药物在肿瘤中的摄取。Di R-HA-OUR-NLC组荷瘤裸鼠肿瘤区域可以明显观察到较强的荧光信号,显著高于DiR-OUR-NLC组。结论 HA-OUR-NLC能够在肝肿瘤部位富集,可明显提高给药系统的肿瘤靶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