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调查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的影响、日间血压节律、脉压差、体质量变化及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新兵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体质量,同日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对入选新兵分别在集训前及集训结束时测量8:00、12:00、16:00、20:00四个时段的卧位血压,对比血压变化,并计算脉压差及观测日间血压节律。结果集训前与集训后相比四个时段的血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集训前8:00血压最高,集训后血压节律发生了变化,20:00血压最高。集训前后脉压差相比没有明显差异。体质量变化均值:(0.31±3.40)kg。体质量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明显下降,体质量未增加组集训后血压有下降趋势,但集训前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明显下降,改变了日间血压节律,但对脉压差无影响,集训前后体质量变化与血压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了解寒区冬季集训前后新兵体质量变化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2010年12月—2011年月2月我们对26名新兵集训前后的体质量变化及血压水平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地域阿勒泰地区(经度88.137 5°、纬度47.850 6°),地处大陆性寒温带,气候特征为无霜期短,春旱多风,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3~4℃,冬季平均气温-25~-28℃,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寒区冬季集训对新兵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寒区某部新兵26例,应用迈瑞MEC-2000型心电监护仪,分别在冬季集训前后测量8:00、12:00、16:00和20:00 4个时间节点卧位血压,比较集训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集训前血压总体水平为(110.2±9.8/64.9±7.9)mmHg,集训后为(104.5±8.3/59.5±6.1)mmHg;集训前后血压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集训后4个时间节点血压水平均分别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P<0.01)。(2)集训前平均动脉压总体水平为(79.9±7.9)mmHg,集训后为(74.5±6.1)mmHg;集训前后平均动脉压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集训后8:00平均动脉压水平非常显著低于集训前(P<0.01);12:00及16:00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集训后20:00平均动脉压水平虽有所下降,但与集训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寒区冬季集训可使新兵血压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素质训练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200名新兵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全程参加心理素质训练,对照组(n=100)在新兵集训期内未参加心理素质训练.采用SCL-90及应对方式量表对两组新兵在集训前后进行团体测量,并在集训结束后1个月时对干预组新兵心理素质训练效果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干预组在集训后除恐怖和精神病性无显著降低外,其他各SCL-90因子分均显著下降;对照组在集训前后除躯体化外各SCL-90因子分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除躯体化、恐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集训前后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中退避和合理化无显著改变,但更多地运用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自责、幻想则显著减少;对照组集训前后应对方式无显著变化.两组比较,除退避和合理化外各应对方式差值干预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改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可降低军事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寒区冬季集训对新兵寒冷性和人工性荨麻疹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集训前及集训后对所有进入研究的新兵分别行冰块试验及人工划痕试验,分别计算集训前后寒冷性和人工性荨麻疹的发生率及相关情况。结果新兵集训前寒冷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为28.9%,人工性荨麻疹的发生率为29.5%,寒冷性荨麻疹和人工性荨麻疹共存的发生率为10.6%,集训后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为10.2%(21/205),集训前后相比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集训包括耐寒训练后来自非寒区省份的新兵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明显减少。集训可使人工划痕试验阳性者程度减低,集训后人工划痕试验阴转率及寒冷性荨麻疹和人工性荨麻疹共存新兵的阴转率均较高。结论寒区新兵冬季集训可使新兵寒冷性荨麻疹及人工性荨麻疹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寒区冬季集训对新兵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部教导队集训的所有男性新兵207例,分别在集训前后进行冰块试验。放置冰块处皮肤呈红色隆起,界限清楚,伴或不伴痒感者为阳性;局部无显著改变者为阴性。比较集训前后新兵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以及不同入伍地新兵集训前后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结果:集训过程中因健康原因退伍2例,其余205例均完成本研究。集训前冰块试验阳性60例,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28.9%(60/207);集训后冰块试验阳性21例,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10.2%(21/205)。新兵集训后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集训前(P〈O.01)。不同入伍地新兵集训前后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寒区冬季集训可使新兵寒冷性荨麻疹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新兵入伍集训期间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某部新兵126人,按照训练大纲集中2个月体能训练,进行跟踪式定期检查。以入伍集训开始、3 d、1周、2周、1个月、2个月为6个检测时间点,清晨起床后测脉搏、血压、身高、体重,空腹抽取静脉血,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肝功能、肾功能、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声心动图检查。1 km跑步后立即测心率及脉搏。结果 新兵集训后基础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最高心率升高、平均心率下降、1 km跑成绩提升;集训后新兵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cTn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数值在生理值范围内升高,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明显升高并远高于生理值,BNP轻度升高后恢复生理水平,CRP无变化;超声检测见EF值无明显改变,左室每搏输出量明显提升,室间隔厚度虽轻度下降但仍处于正常生理值范围内。结论 新兵集训后心肺功能明显提升,集训质量达标;集训可导致部分心肌酶增高,但并未出现器质性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寒区集训对新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某部1000名新兵寒区集训前和集训期睡眠质量。结果:与集训前比较,新兵寒区集训期PSQI、睡眠干扰因素和白天功能障碍分值增加,睡眠效率提高,应用催眠药物减少;睡眠干扰因素中的夜间易醒或早醒、夜间去厕所、感觉冷和感觉疼痛分值增加,但其他影响事件分值减少;睡眠质量自我评价中的实际睡眠时间及床上时间缩短,睡眠效率提高;5项他评项目中的夜间腿部抽动或痉挛的分值增加。结论:寒区集训对新兵睡眠质量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原新兵集训期间高发阑尾炎的特点、发病原因、治疗及预后,并提出预防新兵集训期阑尾炎的可行性建议。方法:采集2004~2007年新兵训练期间收治的新兵急性阑尾炎病1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9例新兵集训期阑尾炎,均经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治愈,有并发症者经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的治疗而痊愈。结论:集训新兵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由于高强度训练及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加上饮食习惯改变、诊治不及时,使集训新兵急性阑尾炎呈现高发及病情急、病情重的特点。可通过高原科学适应性训练、逐步改变饮食习惯,及时诊治等措施,减少集训新兵急性阑尾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及检测新兵3km运动的功能及其效果,为新兵运动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测两个建制连新兵3km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数、心房钠尿肽(ANF)、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结果:运动前及运动后4h心率、血压、心功能指数均无明显变化;运动后即刻血浆ATⅡ水平较运动前及运动后4h明显升高,运动后4h的血浆ATⅡ水平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4h血浆ANF含量较运动前明显升高,二者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新兵3km运动可增强心脏的应激能力,并不会造成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1.
新兵胫骨骨膜炎是新兵集训过程中胫骨骨膜的急性损伤性炎症。近年来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加,兵源素质变化及训练过程中卫生防护不足,胫骨骨膜炎已成为部队训练的常见病。我院3年来共诊治新兵胫骨骨膜炎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集训期新兵状态特质焦虑、应对和个性的影响,为制定新兵心理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某部集训期新兵436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军事训练,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8 w.分别在集训第15、75 d对两组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特质应对方式(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估,进行组间前后对照和组内平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 (1)集训第75 d组内前后对照,两组积极应对显著高于集训前,状态焦虑、精神质、掩饰性显著低于集训前,干预组特质焦虑、神经质显著低于集训前(P<0.05或P<0.01);组间平行对照,干预组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状态焦虑、神经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干预组状态-特质焦虑因子分与积极应对、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内外向、掩饰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低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对新兵焦虑情绪和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缓解新兵焦虑情绪,完善个性,促进新兵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更快适应部队环境,但干预时也应注重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苏强  杨其和 《武警医学》1999,10(2):115-116
搞好新兵集训卫生防病工作对保障以v;D练为主的新兵集训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支队sa来新训卫生工作实践,浅谈几点体会。1做好新兵到达前的准备Xi作部队的新兵集训工作多在冬季进行,兵员来自不同地区,由于环境变化,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强体力的军事till练,这个特点决定了此期兵员发病率高,新兵集训卫生防病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应选配业务素质好,有责任心的医生和卫生员组成卫生所。新兵来到前应配齐药品。器材,备好预防接种的疫苗,办好新兵复检培训班,研究制定抢救危重病人的预案,对新兵集训骨于进行一次预防…  相似文献   

14.
纪巍  徐艳玲  宫月  张颖 《人民军医》2005,48(4):193-195
目的:探讨寒区新兵集训对女新兵月经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东北地区当年集训437名女新兵,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集训前、集训中、集训结束后6个月,对其月经状况及月经疾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结果:寒区集训中女新兵月经周期异常率、经期异常率和月经疾患发病率均明显高于集训前,差异显著(P<0.05);但集训结束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5)。结论:寒区集训对女兵月经的影响是功能性、暂时性和可逆性的,无器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部集训新兵的生活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健康状况简表(SF-36)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某部新兵517例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集训新兵躯体疼痛维度分值非常显著低于地方居民常模(P〈0.01),SF-36总分及其余7个维度分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地方居民常模(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进入以SF-36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饮酒。结论:某部集训新兵生活质量总体较好,但仍需科学施训、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兵集训期间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2003年12月,我们对某部120例新兵进行了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N(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监测武警部队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的变化,了解应力性骨损伤在武警部队新兵中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部男性新兵50名作为调研对象,双侧胫骨前内侧各设定20个测量点,分别于开训前及集训期间各周,应用高频超声仪器逐一测量骨膜厚度.结果 开训后1~5周,胫骨骨膜呈现逐渐增厚趋势,第6~9周骨膜厚度维持在一个高平台期,10~12周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与开训前相比,集训第2周起骨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训前及集训第1~4周,右侧胫骨骨膜厚度大于左侧,第5~9周左侧大于右侧,第10~12周时恢复至右侧大于左侧,其中集训第6周双侧胫骨骨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训前比较,集训中、后期第5~15测量点的骨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新兵集训阶段下肢应力性骨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武警新兵集训期间胫骨骨膜厚度变化分为上升期、高平台期及稳定期;左下肢发生应力性骨损伤的风险可能高于右侧;胫骨中段、中下1/3段为应力性骨损伤的高发部位.  相似文献   

18.
新兵集训期间的卫生防病工作阮浩,戴甫春针对新兵来源地域广、疫源性疾病复杂的特点,狠抓新兵卫生检疫工作,同时把新兵的健康教育、卫生整顿、体格复查和训练伤预防作为新兵集训期间的主要内容来抓,可以杜绝传染病在部队的流行和地方性疫源性疾病带入部队。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新老伞兵跳伞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跳伞训练时空降兵新、老兵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比较新老兵对跳伞应激的适应能力。方法:选择空降兵新兵40人(新兵组)、老兵30人(老兵组),一起进行跳伞训练,并完成10次跳伞任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跳伞前、后及休整10天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并同时记录心电图和血压变化。结果:跳伞后新、老兵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浓度均明显升高,新兵组血压、心率升高。休整10天后老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回落至跳伞前水平,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新兵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回落,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仍高于跳伞前水平,且明显高于老兵组。结论:跳伞训练中新兵较老兵处于更强烈的应激状态,严重的跳伞应激可通过一定的跳伞训练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战争中,军人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引发了人们对新兵筛选及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监测的重视[1].对新兵进行心理健康监测的目的就是发现心理问题现症患者或新兵精神疾病病史,避免新兵带病入伍;同时对集训期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新兵进行跟踪监测,确定哪些新兵需要进行心理干预,哪些人可能对干预效果好;也有助于对新兵集训结束后军兵种或工种安排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