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技巧。方法对24例患者行16排MDCT冠脉造影检查,然后将图像进行期相重建后传至AW4.2工作站进行后重建,以显示冠脉主支及各分支,并对它进行评定。评定的标准为:1)Ⅰ级图像质量为优质,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无横断伪影,无双边影,完全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2)Ⅱ级图像质量良好,图像清晰,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完整,有轻度横断伪影,无双边影,能够满足影像学诊断3)Ⅲ级图像质量一般,图像清晰,冠脉分支显示欠完整,有横断伪影,基本满足影像学诊断.4)Ⅳ级图像质量较差,图像显示欠清,冠脉主干及分支显示欠完整,横断伪影明显,且血管有移位,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结果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患者16例(6例未用药,10例用药),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Ⅰ级,5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1例患者图像质量为Ⅳ级,用药后心率控制在66-75次/分患者4例,其中2例图像质量为Ⅱ级,2例图像质量为Ⅳ级.心率控制在76-85次/分患者4例,图像质量为Ⅳ级。结论影响MDCT冠脉造影的主要因素是心率、呼吸、峰值时间的测定,次要因素是对比剂的注射速率、剂量、病人的情绪及着...  相似文献   

2.
VCT冠状动脉成像: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率对64排CT(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21例患者作VCT冠状动脉成像,并对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1级:各段图像清晰,无伪影。2级:图像稍模糊,或有运动伪影,但至少不影响主干血管评价。3级:至少有1段主干图像模糊或严重运动伪影,影响冠脉评价。结果:扫描时心率〈65次,分者65例,1级62例,2级2例,3级1例;65~75次/分者40例,1级26例,2级12例,3级2例;心率〉76次/分者16例,1级5例,2组7例,3级4例。随着心率增加,图像质量依次下降。结论:心率影响图像质量,为获得优质图像,应将心率控制在65次份以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因素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436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将图像行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 心率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理想心率在55次/分~75次/分,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率为80.3%达到诊断要求;选择重建相位窗为75%可提高工作效率;使用注射速率为3.5ml/s,显示冠状动脉清晰且受腔静脉伪影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按图像是否清晰,冠脉显示完整性,冠脉根部和降主动脉造影剂CT值,有无横断伪影、有无上腔静脉和右心房造影剂伪影等,分四级标准评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DSCT图像质量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与扫描有关,扫描参数、扫描范围、造影剂的使用等;另一类与患者有关,有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脉支架伪影及冠脉钙化伪影等。结论优选CT扫描参数,准确计算造影剂用量,应用有效的控制呼吸方式,消除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对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对600例冠脉造影的图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优、良、差三个等级,分析操作环节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600例冠脉造影图像中,图像质量:优240例(40%),细节显示清楚,无伪影;良312例(52%),正常及病变部位显示清楚,但腔内细节显示一般,轻度伪影;差48例(8%),正常及病变部位显示不清,细节不能显示,有重度伪影。冠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造影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操作技术熟练是获得优质图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高图像质量?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对照组,提出质量评价标准,按优到差评估分为Ⅰ~Ⅳ级,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抽取2011年2月~8月通过改良措施后进行检查的300例患者的图像作为改良组进行质量对比?结果:两组图像质量分级,对照组:Ⅰ级:232例(77.3%);Ⅱ级:48例(16.0%);Ⅲ级:16例(5.3%);Ⅳ级:4例(1.3%);影响因素依次为:冠脉严重钙化?呼吸伪影?严重心律失常伪影?上腔静脉及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监测层面触发点选择不当?重建时相选择不当?改良组:Ⅰ级:263例(87.7%);Ⅱ级:26例(8.7%);Ⅲ级:10例(3.3%);Ⅳ级:1例(0.3%)?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优化CT扫描参数,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对提高冠脉成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组84例患者,临床诊断或疑是冠心病,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在心电门控下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61例患者2周内行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作为阳性标准比较,敏感性达91%,特异性为98%,上述结果是在排除图像质量受运动伪影(如心率快、心律不齐所致的搏动伪影,未屏住气所致的呼吸伪影等)的影响,产生的不良图像,不同程度的冠脉钙化,对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SCTA检查的225例患者,总结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和体会.结果 218例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检查效果,重建图像均能显示目的 冠状动脉的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达到诊断要求.5例患者因扫描过程中心率过快,而出现运动伪影,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韩立海 《中外医疗》2009,28(6):151-151
目的探讨64层VCT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脑血管病的能力和优势。方法对25例头疼患者进行头部血管造影检查,将获得图象重建进行减影,利用重建技术获得三维动脉影像。结果25例减影均能显示椎动脉、颅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图像清晰,只有5例病人因头部轻微运动,有部分伪影,但主要动脉仍能清晰显示,完全满足诊断的需要。结论GELightSpeedVCT血管造影重建时间短,对病人无创伤,比传统血管造影更受临床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起搏器置入患者行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和伪影,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和适用性。方法 24例拟行CT冠状动脉造影的起搏器置入病例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分为A组(640层CT组)与B组(64层CT组)两组,请两位有经验的评价者双盲评价冠脉15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及各种伪影对冠脉节段的影响,同时记录辐射剂量和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之间的身高、体重等一般影响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尽管A组的心率显著高于B组(A组的心率:71±16次/分;B组的心率:61±4次/分;P<0.001),但A组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B组(A组的ED:13.8±1.53 mSv;B组的ED:9.14±5.65 mSv;P<0.001)。在起搏器置入患者冠状动脉图像可诊断率(1级+2级)的比较上,A组与B组间有统计差异(A组:99.06%,B组:93.27%,连续校正χ2=6.572,P<0.05)。影响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伪影有运动伪影、阶梯伪影、金属伪影、数据缺失等,各种伪影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程度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连续校正χ2=5.009,P<0.05)。其中,A组的冠状动脉图像伪影以不影响诊断的轻度伪影为主,占94.3%,中重度伪影节段仅占伪影节段总数的5.78%,而B组的冠状动脉中重度伪影节段占伪影总数的31.8%。结论起搏器置入患者行CT冠状动脉造影时,640层容积CT与64层螺旋CT均能提供优秀的图像质量,但640层容积CT以较高的图像可诊断率和较轻的伪影干扰而比64层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6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记录扫描时间、心率、心率变化,后处理重建冠状动脉各分支的显示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显示情况;将66例患者按心率≤60次为Ⅰ组,心率61~70次为Ⅱ组,心率71~80次为Ⅲ组,心率〉80次为Ⅳ组,比较各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心率变化小,对冠状动脉三四级分支的显示优,对病变显示清晰;比较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Ⅳ组(心率〉80次)明显低于Ⅰ、Ⅱ、Ⅲ组(P〈0.05),Ⅰ、Ⅱ、Ⅲ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但心率〉80次对图像质量仍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冲云  刘志 《重庆医学》2004,33(11):1721-17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条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SCT对18例患者(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并行CT冠状动脉成像,有3例CT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黄桂香 《中外医疗》2016,(23):185-187
目的:探析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采取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使用Leonard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3D成像软件进行重建,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62例患者,50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70次/min,其中图像1级有38例,10例图像2级,图像3级和4级各为1例;8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在70~80次/min,其中图像2级5例,图像3级3例;4例患者在CT扫描期间,其心率﹥80次/min,图像质量比较差,不能满足临床影像诊断。结论对于冠状动脉的诊断,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同时在检查过程应严格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方可获得满意的图像效果,此外,该检查成功与否的首要关键在于患者心率的快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19例受检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层厚为1.25mm或0.625mm,pitch值0.325,注射速度3ml/s~5ml/s,所得的原始轴位图像传到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通常采用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现(VR)和模拟血管内窥镜(VE)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结果:心率的快慢、心率的波动及后期重建的时相都会对心脏的最终图像质量产生影响,心率波动产生较多阶梯状伪影;心率平稳,心率在55次/min~75次/min,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主干主要分支85%以上达到诊断要求;心率>75次/min时,选取40%~50%时相图像质量最好;心率>90次/min时,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显示欠清。结论:心率平稳且<75次/min,使用合适的重建相位窗、对比剂及扫描参数,MSCT可得到满意冠状动脉影像。  相似文献   

15.
健康成年雄性滇南小耳猪12头,行经皮球囊堵闭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分组分别取仰卧位及侧卧位,于术前及术后6h行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结果显示:①双源CT心肌灌注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猪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及其主要分支,90.9%血管可用于诊断.②采取仰卧位动物模型显示节段76个,1级图像58个;侧卧位动物模型显示节段94个,1级图像85个.③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心率及呼吸伪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探测器CT(64MD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临床拟诊冠心痛者行64排冠状动脉成像(CTCA)检查,采用多种重建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观察64MD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起源、冠脉内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分析影响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因素,并对桥血管和支架通畅性进行观察。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重建的最佳时相为75%R-R时相,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为65%R—R时相。以75%的相位窗重建得到容积再现的图像为最佳。64排CTCA对冠状动脉1~3级分支和部分4级分支显示清晰,对变异血管及心肌显示较佳;对冠状动脉内斑块、冠脉狭窄显示较佳;对桥血管及支架通畅和有无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排探测器CTCA可作为冠心病、壁冠状动脉、血管变异及心肌病变的筛选手段及对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复查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图像质量。方法 32例患者行心电门控MSCTA检查,所得数据于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评价2mm以上冠脉树主耍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 总共有102个节段(79.7%)能满足管腔评价,而26个节段(20.3%)由于屏气不良(8个)、移动伪影(7个)、心律失常(6个)和严重钙化或金属影(5个)等无法满足管腔的评估。结论 扫描时心律失常和心率明显波动、心脏的运动伪影、闭气不良及严重钙化或金属支架是影响图像评价的主要因素,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和选择最佳重建图像相位可提高冠脉重建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对15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双源CT冠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方法本研究包括接受双源CT冠脉检查的患者共150例,其中男98例,女52例,平均年龄58.3岁。冠脉图像评价共分为5级,Ⅰ级-Ⅲ级为合格诊断图像,Ⅳ、Ⅴ级为不合格图像。对于心率波动〉10次/分患者采用小螺距扫描,造影剂注射速率4.5—5.5ml/s。结果15O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心率波动幅度9.3±7.1次/分(房颤l例除外)。150例中共计142例为合格图像,8例为不合格图像。8例图像中有5例(窦性心率不齐2例,室性早搏2例,心脏起搏二联律1例)经心电编辑后达到合格,其余3例(呼吸伪影2例,房颤1例)经后处理图像仍未达标。结论采用小螺距扫描可在一定程度降低心率不齐对双源CT冠脉图像的影响;熟练应用心电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图像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50例经临床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50例中,48例清晰显示冠状动脉钙化或非钙化斑块86处,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8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13处;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扫描伪影多,图像显示欠佳。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各分支管壁钙化、非钙化斑块及相应管腔狭窄程度,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1例(其中5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人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其中6例行MSCTA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