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玉米皮为原料,利用超微粉碎与酶解技术提取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皮超微粉粒径为38~45μm,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为2.5 h,酶添加量为0.8%,料液比为1∶23(g/mL)时,玉米皮水溶性膳食纤维得率最高,为13.69%。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为芯材,以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溶剂挥发法对玉米胚中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微胶囊化研究.选二氯甲烷为有机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得出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壁材质量分数为4.0%、壁材芯材比为15∶1、明胶质量分数2%、搅拌速度4 000 r/min微胶囊包埋率可达63.12%.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产黄纤维单孢菌、皮状丝孢酵母与纤维素酶处理玉米秸秆,采用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索产黄纤维单孢菌、皮状丝孢酵母与纤维素酶共酵玉米秸秆生产微生物油脂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维素酶添加量为1%,产黄纤维单孢菌与皮状丝孢酵母菌种配比为1∶1,混合菌接种量为9%,在35℃下发酵36h,每100ml玉米秸秆发酵液中可获微生物油脂0.116g。  相似文献   

4.
黑玉米果冻加工工艺及主要营养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玉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玉米果冻品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确定黑玉米果冻的最佳加工工艺及配方.结果显示:最佳配方各成分的添加量为黑玉米汁16%、蔗糖9.5%、柠檬酸0.2%、复配胶1.2%,按此配方制得的黑玉米果冻的组织状态、色泽、风味和口感都较为理想.经测定,黑玉米果冻中蛋白质的体积质量为...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米发糕的营养价值,试验将一定量的玉米粉添加到大米中制作玉米发糕.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玉米发糕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玉米粉和酵母添加量对感官评分影响显著.玉米发糕的最佳配方为:玉米粉添加量50%,酵母添加量0.5%,白糖添加量19%,加水量为75%(以大米和玉米粉总质量为基准).以此最佳配方制备的玉米发糕玉米风味浓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7.
以鲜奶、玉米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和脱脂乳粉为辅料,经巴氏杀菌后加入发酵剂发酵制作玉米乳酸奶。研究中以玉米汁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单因素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参数选择范围;再进行正交试验,以感官品质为指标,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玉米汁添加量为35%、发酵剂接种量为5%、白砂糖添加量为8%、发酵时间为6 h时,制得的玉米乳酸奶口感最佳;与普通酸奶的风味进行对比,玉米乳酸奶具有独特的玉米清香,口感细腻,符合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8.
邓军 《科技资讯》2007,(29):253-253
研究添加玉米膳食纤维(CDF)蛋糕的生产工艺、配方及玉米膳食纤维对蛋糕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膳食纤维添加量为面粉含量的5%时,加水量为8%及泡打粉用量为1%,生产出的蛋糕色、香、味和组织结构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以壳聚糖和玉米淀粉为主要基质,分别加入甘油、聚乙烯醇、明胶和气相二氧化硅,采用溶液共混后流延方法制备食品包装膜。分析了壳聚糖和玉米淀粉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添加剂的用量对包装膜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和玉米淀粉质量比为100:214,甘油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20%时,壳聚糖/玉米淀粉膜的综合性能较好;聚乙烯醇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60%、明胶固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10%、气态二氧化硅固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4%时,所得膜在各自系列膜中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4):590-595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玉米秸秆的热解规律进行研究,考察热解温度对玉米秸秆生物质炭燃料的发热量、质量得率、能源得率、粒度分布和可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40℃时制备的生物质炭燃料达到NY/T 1878—2010标准要求,空干基低位热值为18.08 MJ/kg,质量得率为77.7%,能源得率为92.18%,中值粒径D_(50)为1 721.50 nm,并具有较好的可磨性能和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玉米蛋白粉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玉米淀粉厂副产品(玉米蛋白粉)酶解,除臭处理后,可以提取食品级天然黄色素和广泛用于食品医药行业的辅料玉米醇溶蛋白,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易于工业化生产,并可显著提高玉米蛋白粉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2.
朝鲜野菊花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用甲醇、乙醇、丙酮、石油醚、氢仿、苯和水为溶剂、从朝鲜野菊(Chrysanthermumkoraiense)的花中提取黄色色素,并用721分光光度计对该色素在不同的PH值,不同的介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条件下,以水为溶剂提取的色素均为黄色,且在氯化钠和蔗糖两种介质中稳定性较好,色素的残存率最低为91.18%,在不同的温度下这种色素的稳定性较较好,但在不同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天然食用枸杞子黄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提取枸杞子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pH值、溶剂浓度、温度和浸泡时间等条件和方法,确定了最佳方案及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用研磨和浸提法处理玉米淀粉饼渣,回流色素浸提混合液,回收提取液,用不同比例的混合试剂提取以选择最佳方法。结果发现以石油:乙醇=3:2和丙:乙醇=3:2提取液效果最佳,色素产率高,色质好,提取液回收率亦高。  相似文献   

15.
对枸杞黄色素制取的理论依据及性质进行了探讨,并对所制取的色素样品的光谱性、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色价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该色素着色力较强,对光、热和酸碱等的稳定性良好,安全性高,是一种有前途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为枸杞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栝楼皮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色素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栝楼皮中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按料液比1∶30(质量g∶体积mL)加入体积分数40%的乙醇,在60℃用175 W超声辅助提取39 min.在此条件理,栝楼皮中黄色素提取率达到0.323,与预测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提取过程中萃取剂种类、用量、萃取次数对茶多酚收率的影响 ,得到了安全无毒的复配体系来去除色素及咖啡因。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表明 :用 80 %乙醇浸提 3次、用TPB2 83复配体系洗涤、乙酸乙酯萃取后茶多酚中儿茶素含量达 81 3 % ,咖啡因含量仅为 0 8%。所得产品经化妆品应用实验表明 :3 %茶多酚添加物可改善皮肤色素沉着 ,对黄褐斑的有效率达 40 % ,且可以有效改善化妆品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的茶皂素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报道了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的茶皂素提取方法,并从乙醇浓度、提取剂用量、回流时间、皂素沉淀剂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收率及纯度均较好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章主要介绍新疆凤仙花中的黄色素的提取并对其稳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除柠檬酸,明矾,碳酸氢纳,氯化纳对该色素增色作用外,其它各种添加荆对色素基本上没有影响,该色素耐光性很好。  相似文献   

20.
月见草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月见草花黄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比较了无水乙醇、95%乙醇、乙醚、丙酮、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月见草花黄色素的效果.结果显示:以95%乙醇为最佳溶剂,95%乙醇提取液的λmax为394 nm.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对提取月见草花黄色素的影响较大,而浸提时间和料液比影响较小.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为浸提剂,按每0.2 g月见草花粉末加浸提剂30 mL的比例投料,在温度60 ℃下,浸提时间为4 h.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