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以单一制造商、单一零售商和消费者组成的闭环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新产品和再制造品的价格差异及消费者低碳偏好,分别构建了在碳配额交易政策下制造商进行减排技术投入、回收再制造、同时进行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三种模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了减排成本系数、再制造减排系数、低碳价值系数等对供应链节点企业利润和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配额交易价格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与制造商的减排技术投入呈正相关;当再制造减排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碳配额交易政策会激励制造商进行回收再制造;制造商同时采用减排技术投入与回收再制造模式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但是不能保证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陈伟达  刘碧玉 《管理科学》2015,18(12):36-46
研究需求和再制造率不确定下整个再制造系统的综合协调问题,帮助再制造商制定各环节批量决策以实现整体最优. 首先,考虑对应其拆卸后不同质量状况的差异再制造成本,构建能反映质量成本的拆卸和再制造总成本模型; 接着,考虑新零部件采购提前期,利用两阶段利润函数的思想,构建包括拆卸、再制造和重新装配3个子系统中所有成本因素、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 然后,求解最优再制造/拆卸比率、拆卸批量、再制造/采购批量和重新装配批量; 最后,通过算例验证并讨论平均再制造零部件获取成本对再制造批量、采购批量、拆卸和再制造总成本以及总利润的影响,再制造/拆卸比率和单位拆卸成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碳交易配额分配方式多样化和需求分布信息不确定的现象,研究历史法和基准线碳配额分配方式下企业的鲁棒减排运作策略。通过构建和求解两种碳配额政策下企业减排运作决策的鲁棒优化模型,本文给出不同碳配额政策下企业进行减排投资的必要条件。不同碳配额政策下最优减排运作决策、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两种碳配额分配方法对最差分布下企业利润和碳排放量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实验发现,相同减排水平下,基准线法碳配额下的最优生产量高于历史法碳配额下的最优生产量;虽然基准线法碳配额下的碳排放总量高于历史法碳配额下的值,但单位产品碳排放量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低于历史法碳配额下的值。用基准线法设定碳配额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基准线法碳配额的数值使企业实现高利润低排放,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交易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制造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考虑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与否两种情形,构建了集中式决策、分散式决策和供应链成员协同决策的博弈模型,探讨了消费者碳足迹敏感系数、碳限额及碳减排成本系数对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及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价格与碳限额呈线性关系时,供应链及制造商的利润与碳限额并不是线性递增的关系,政府合理的制定碳限额能够促使供应链企业有效减少碳排放;当消费者支付意愿依赖于产品碳足迹时,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碳减排技术在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获取更大的利润,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渠道协作共同决策碳减排水平时,供应链碳排放总量比分散决策情形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行业健康发展,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受到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针对制造商、电商平台、第三方回收商等多个主体构成的逆向回收供应链,探讨碳限额政策与政府补贴奖惩机制并行下对逆向供应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量、回收价格、碳排放量、碳减排努力的影响,构建四种不同回收模式利润模型,得到不同回收模式下的最优回收价格和减排率,分析碳限额、消费者回收渠道偏好、拆解成本、碳交易价格、产品再制造比率对回收价格和碳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渠道偏好会影响回收价格和制造商碳减排率;针对污染型产品,政府应采取高的碳价格对制造商进行惩罚;此外政府政策是把双刃剑,政府补贴既可以提高企业碳减排率,同时也增加了逆向供应链总的碳排放量,且政府补贴对双渠道回收模式有更明显的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6.
尽管再制造可以重新获得产品的附加价值,但是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厂商在各期应该采用何种生产策略?本文选取单一制造厂商,首先讨论无偏好市场下两期再制造最优生产策略,建立厂商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优化模型;然后给出了再制造成本节约临界值,以便厂商在不同的再制造成本区域内采取合适的价格和产量决策策略;进而将模型拓展,研究无限期的最优产量和定价策略。由于不同产品的再制造成本节约s的比例并不相同,本文通过优化所得的结论进行数据模拟,研究产品回收率和降级率对s*的影响,s对厂商的产量、定价决策及利润的影响,进而分析降级率对产量和价格的影响,为厂商制定产品设计、生产和回收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政府奖惩机制和税收-补贴机制对于提高逆向供应链回收率的有效性,运用动态博弈论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的三个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即无政府介入、奖惩机制下以及税收-补贴机制下逆向供应链的决策,并比较了三种情形下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三种情形下回收率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奖惩机制下的回收率最高;制造商和回收商的利润都随着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增加,其中奖惩机制下利润提高的幅度较大;制造商的回购价格随着奖惩力度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单位补贴和再制造成本优势的提高而下降。通过对两种机制决策结果的比较发现,奖惩机制对引导逆向供应链成员积极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比税收-补贴机制更有效。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实现我国"十二五"期间减排目标的现实背景,构建了一个省际排放权交易模型,重点探讨了在实现各省减排目标的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发挥的成本节约效应。研究设置了无碳交易市场(NETS)、仅包含北京等六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碳交易市场(PETS)和全国范围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CETS)三种政策情景。通过模型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为实现"十二五"碳强度减排目标,扣除自然下降率,全国二氧化碳排放需要减少约6.39亿吨,占当年总碳排放的6.65%;无碳排放交易时全国需要付出约157.62亿元的减排成本,占当年GDP的0.04%;六省市参与碳交易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50.66亿元,节约减排成本4.42%,碳交易量为0.22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3.39%,均衡碳价约为70.55元/吨CO2;全国碳市场情景下,全国总的减排成本约为120.68亿元,相比于无碳排放交易情景节约减排成本23.44%,碳交易量为1.21亿吨CO2,占总减排量的18.98%,均衡碳价约为38.17元/吨CO2;(2)碳交易市场对参与交易的省份的成本节约效应各不相同,总的来看,东、西部地区成本节约较为明显,部分西部地区能够在完成自身减排目标前提下,通过加入碳交易市场而获取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奖惩机制下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模型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为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设计了一个奖惩机制。建立了制造商回收再制造的三个决策模型并分别比较了三种情形下制造商的决策结果。研究表明:只有回收再制造具有成本优势时制造商才自愿回收废旧产品;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降低、新产品需求量增加;当回收再制造废旧产品不具有成本优势时,该奖惩机制导致回收率提高、新产品销售价格提高、新产品需求量减少;针对有无回收再制造成本优势情形,分别给出了奖惩机制下制造商利润大于无奖惩机制情形下制造商利润的奖惩力度和最低回收率的临界值;本文结论能够为政府引导制造商回收再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令荣  王健  彭博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145-154
供应链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是碳配额政策下供应链协调碳配额的重要途径,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单供应商和单制造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在完善的碳配额交易市场情况下,通过构建供应链外部碳交易路径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路径共存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配额政策下内外部碳配额交易条件、企业减排策略和利润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外部碳交易路径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减排决策相互影响,且当单位碳排放量和碳减排成本系数相等时,上游企业碳减排率是下游企业的两倍;同时进行内外部碳配额交易能降低中间产品批发价格,提高供应链成员企业碳减排率、增加企业利润。算例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发现企业碳配额和内部碳交易价格在一定区间内才能使内部碳交易达成,此时制造商会分担供应商的碳减排费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g-h分布的上证指数收益率分布拟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讨论上证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分布特征,通过对上证指数1997年1月2日至2008年4月30日总计2700多个交易日的实证研究,发现上证指数收益率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有偏、尖峰、厚尾的特性。本文将g -h分布引入收益率序列的分布拟合中,结果表明,这种分布能很好的解决收益率序列具有的有偏、尖峰、厚尾特性,拟合效果比用Logistic分布和t分布更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业创新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工业创新分布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U-A模式在解释我国工业创新分布上存在一些缺陷,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创新踉随状态企业工业创新分布存在的独特性,即"二次创新模式"的成因及其与"U-A模式"之间的转换条件.  相似文献   

13.
Counterfactual distributions are important ingredients for policy analysis and decomposition analysis in empirical economics. In this article, we develop modeling and inference tools for counterfactual distributions based on regression methods. The counterfactual scenarios that we consider consist of ceteris paribus changes in either the distribution of covariates related to the outcome of interest or th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he outcome given covariates. For either of these scenarios, we derive joint functional central limit theorems and bootstrap validity results for regression‐based estimators of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factual outcome distributions. These results allow us to construct simultaneous confidence sets for function‐valued effects of the counterfactual change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n the entire distribution and quantile functions of the outcome as well as on related functionals. These confidence sets can be used to test functional hypotheses such as no‐effect, positive effect, or stochastic dominance. Our theory applies to general counterfactual changes and covers the main regression methods including classical, quantile, duration, and distribution regressions. We illustrate the results with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to wage decompositions using data for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art of developing the main results, we introduce distribution regression as a comprehensive and flexible tool for modeling and estimating the entire conditional distribution. We show that distribution regression encompasses the Cox duration regression and represents a useful alternative to quantile regression. We establish functional central limit theorems and bootstrap validity results for the empirical distribution regression process and various related functionals.  相似文献   

14.
基于碳税价格对废弃产品回收运营决策的影响考虑,本文从整个社会的视角,把顾客、回收站点、回收总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分析碳税价格对回收站点数量和成本的影响。首先,将顾客、回收站点和回收处理中心作为整体,考虑能源成本、运营成本和碳排放费用,建立废弃产品回收站点分布的社会总成本模型。接着,对碳税价格为零和碳税价格无穷大两种极端情况,分析了回收站点的数量、碳税价格、社会总成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前碳税价格下,同时考虑碳税成本和运营费用或仅考虑运营费用这两种情况计算出来的回收站点数量相等,单位总成本区别不显著,即碳税价格对运营影响不大;若仅考虑碳税成本,则回收站点数量变化较大,即合理的碳税价格对运营影响显著;碳税价格理想的定价应该在40.03至66.46之间;回收站点数量为66时,碳排放量最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技术开发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组建虚拟企业的关键,是合作各方绩效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利益分配混合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技术开发项目的虚拟企业利益分配模型,以此确定合作各方协议中和实施中的利益分配系数,从而激发各方合作在工作努力水平和资源投入方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变位置参数贝叶斯预测银行内部欺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欺诈事件类型是中国商业银行最严重的操作风险类型。但由于操作风险本质特征和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损失数据收集年度较短,数据匮乏,为了在小样本数据下进行更准确的度量,本文采用贝叶斯后验预测分布方法,其中,假设损失频率服从泊松-伽马分布,而损失强度服从广义帕累托-混合伽马分布,分析后验分布的形式。由于在广义帕累托分布的参数估计中,位置参数的确定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本文采用变位置参数线性趋势的贝叶斯分析以增强参数预测稳定性,降低位置参数选择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获得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损失频率和损失强度的后验预测分布和边际分布,进而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联合损失频率分布和损失强度的预测分布获得内部欺诈的风险联合分布。与传统Poisson-GPD极值分析法相比,在险值和预期超额损失明显降低,有利于银行降低内部欺诈操作风险资本。利用贝叶斯分析获得的后验分布可以作为未来的先验分布,有利于在较小样本下获得较真实的参数估计。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show that an optimal solution can be derived without complicated mathematical derivation, an improvement on the paper [Yang, G.K., et al., 2011. Note on inventory models with Weibull distribution deterioration.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22 (4), 437–444] that was recently published in 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 We extend their inventory model with a generalised deterioration and backlog rates. Our findings will allow researchers to consider inventory models directly from the view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instead of complex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当汇率回报呈多元t-分布时,对于外汇期权非线性头寸的VaR(Value at Risk)度量的问题.在推导出多个外汇期权的投资组合的二次近拟的矩母函数表达式基础上,本文使用傅里叶变换、切比雪夫不等式、数值转换计算求出投资组合的VaR的值,并和基于多元正态分布Comish-Fisher模型以及基于Delta-正态模型计算所得的VaR值了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克服了厚尾分布的VaR计算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刘耀  倪涛 《中国管理科学》2009,17(1):107-1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展同业税负研究测算的意义也愈显重要.传统行业税负计算方法没有考虑非正常样本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所得到的税负平均值往往低于行业税负的正常值.本文首次将C4.5数据挖掘算法引入到行业税负测算过程中,有效避免了传统测算方法中的不足,并结合税收领域知识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应用;通过对算法测算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利用该算法选出的企业样本代表了真实的行业税负水平,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转轨的成败,但20多年的改革,国企尚未摆脱困境,这其中固然有政府转变职能和配套改革滞后的原因,但就企业而言也有其自身创新的不足。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创新,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就一种新的分配制度--薪点股权分配制的设计与运作做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