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重RT-PCR方法同时检测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同时检测白血病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与MIC分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对191例儿童白血病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形成的融合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191例白血病患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86例(45.0%)具有14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SIL/TAL1、MLL/AF1q、E2A/PBX1、MLI/AF6、AML1/ETO、MLL/AF9、TEL/ABL、BCR/ABL、MLL/AF10、dupMLL、MLL/ENL、TEL/AML1、PML/RARα、CBFβ/MYH11。在31例患中检出HOX11原癌基因活化,其中15例(7.8%)伴有其它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16例(8.4%)只检出HOX11原癌基因的活化,未伴有其它融合基因。结论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可快速分析29种染色体结构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可同时筛选出29种急性白血病的常见染色体易位,帮助化疗和骨髓移植后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协助临床诊断。方法 联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Northem杂交和巢式RT—PCR技术。结果 在16例被检测的CML患中,有3例两种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经Northem杂交验证发现,RT—PCR较FISH更敏感,但存在假阳性;另外,FISH较容易检测到bcr/abl融合的少见类型,而巢式RT—PCR需要同时设计多对特殊引物,否则极易漏诊。结论 联合应用FISH和巢式RT—PCR技术检测CML bcr/abl融合基因可以优势互补,使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更适合于临床诊断、疗效判定以及对微量残留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检测Ph^ /bcr-ab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的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对84例初治ALL患和其中的缓解期患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PCR检测。结果表明,缓解期患骨髓中不存在Ph^ 染色体,巢式RT-PCR方法检测到1l/14例缓解期患存在MRD(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78.57%),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5/14的缓解期患阳性(阳性率35.71%)。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10^-6-10^-7水平,流式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达到10^-4-10^-5水平。结论:Ph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RD不够灵敏,而巢式RT—PCR检测MRD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灵敏度更高,且更易于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染色体结构易位所致的融合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表达。方法 采用多重套式RT PCR结合染色体R带或G带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对 64例儿童ALL进行分析。结果 64例ALL患儿中 23例(36. 0% )具有 13种染色体畸变产生的融合基因,包括E2A/PBX1,E2A/HLF,TEL/AML1,TLS/ERG,MLL/AF4,MLL/AF9,MLL/AF10,MLL/AFX,MLL/AF6,MLL/ELL,dupMLL,TAL1D,HOX11。ALL患儿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总畸变率为 67. 2%(43 /64)。结论 多重套式RT PCR结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是儿童ALL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情况,探讨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一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5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标本ber—abl融合基因。结果52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8例,其中be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7例缓解,CR率为38.9%;阴性者27例缓解,CR率为79.4%。对34例缓解患者进行短期随访,共有13例复发。7倒诊断时ber/abl(+)的缓解期患者,证实仍有6例存在bcr/abl残余克隆。此6例CR期有MRD存在的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全部复发。而27例缓解期不存在MRD的患者有7例复发。MRD阴性者复发率为25.9%,MRD阳性者复发率为100%,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有助于ALL病情观察;对于缓解期患者MRD的检测,增加了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重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法应用MLL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基因探针进行双色FISH,以13对引物行多重RT—PCR检测融合基冈,并联合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对298例儿童急性白血病中16例含有MLL基因重排患儿进行分析:结果MLL基因重排的白血病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占5.4%,而在婴幼儿白血病中占56.3%;对106例患进行多重RT—PCR,检测到涉及MLL基因重排11例,其中MLL/AF42例,MLL/AF61例,MLL/AF6、MLI/ELL合并MLL/AFX或HOX11各1例,MLL/AF92例,MLL/AF101例,MLI/ELL2例。串联重复dup11q231例,HOX活化1例;27例进行了FISH检测,发现9例有MLL重排,其阳性率为36.0%;16例MLL基因重排患儿中14例(87.5%)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其中11例累及11号染色体[t(4;11)2例,t(6;11)、t(8;11)、t(7;8;11)、t(9;11)各1例, 112例,11q-3例];16例MLL基因重排患儿中11例为B系ALL,以B祖细胞或前B细胞白血病为主,5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其中3例有CD7和CD2淋系抗原表达;16例MLL基因重排患儿中8例接受治疗,7例获得完全缓解。结论多重RT—PCR和FISH联合是检测MLL重排最精确和灵敏的方法,MLL基冈重排中包括易位、缺失和重复。MLL基因重排的检测对儿童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WHO分型将其单独列为11q23/MLL白血病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1例伴有ins(3;8)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例及其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结果。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或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3号、8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进行FISH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及其拷贝数。结果骨髓细胞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除t(9;22)外,所有细胞伴ins(3;8);全染色体涂染证实3号染色体上插入一段8号来源的染色体片段;双色FISH检测到bcr/abl基因重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b3a2)转录本。结论ins(3;8)是CML患者罕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全染色体涂染是明确染色体插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bcr/abl融合基因的检出率约占2%~6%、我们在2001年至2003年应用RT—PCR法从263例ALL患儿中共检测出15例bcr/abl^ ALL病例,并对MIC分型和远期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bcr/abl^ ALL患儿的临床、免疫学、生物学及预后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在骨髓增殖性疾病(MPD)PDGFRB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利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技术对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进行与PDGFRB基因重排相关的融合基因定性检测。结果显示,146例MPD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有8例出现PDGFRB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5%。其中3例为TEL-PDGFRB融合基因,2例为HI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GIT2-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TP53BP1-PDGFRB融合基因,1例为WDR48-PDGFRB融合基因。结论:运用逆转录-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MPD患者PDGFRB基因重排检测,对于疾病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且可以为药物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巢式RT-PCR)动态检测白血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在白血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法对231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bcr/abl、PML/RARa及AML/ETO融合基因作检测,同时结合患者细胞形态学及临床转归予以分析。结果:9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79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4.0%;5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0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36.4%;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29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58.0%;3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患者中,9例AML/ETO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28.2%。结论:巢式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为白血病患者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依据,并可作为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探究STR PCR联合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RT PCR定性检测技术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对接受allo HSCT的 2 4例CML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检测 ,对供体细胞嵌合率 (DC)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移植后长期处于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FDC)即DC≥ 95 %的患者bcr/abl均转为阴性 ,MRD消失 ;稳定混合嵌合状态 (MC)即 90 %≤DC <95 % ,并且bcr/abl阴性的患者 ,也可达到分子水平的缓解并长期生存 ;但是bcr/abl的阳性结果并不总是与复发相关 ,只有当DC进行性下降 (DC <90 % ) ,而同时bcr/abl阳性时 ,才有复发或植入失败的可能 ,对该类患者应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性治疗。本研究中有 5例患者出现DC下降和MRD阳性 ,其中 3例为分子水平复发 ,1例为细胞遗传学水平复发 ,1例为植入失败。结论 :STR PCR在敏感范围内 ,其结果与RT PCR的结果符合率高 ,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MRD高度敏感的手段 ,可检出allo HSCT后发生分子生物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讨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在检测具有正常核型的急性白血痛(AL)患者的易位相关融合基因中的价值,应用包括19种染色体易位特异性引物对的逆转录多重PCR方法对37例经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揭示为正常核型的AL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有8例(21.6%)AL患者分别检测出有PML/RARA、AML1/ETO、CBFB/MYH11和BCR/ABL等4种融合基因的存在。结论:逆转录多重PCR可在核型正常的AL患者中检出隐匿的染色体易位,故凡常规细胞遗传学显示为核型正常的AL患者,均应对其进行逆转录多重PCR检测。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bcl/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2例CGL患者作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22例CGL患者中21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5.5%。结论:筑巢式K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DC-DF-FISH)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常规R-显带技术、DC-DF-FISH、RT—PCR技术检测41例C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及bcr/abl融合基因。结果表明,对于初诊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94.4%(17/18),DC—DF—FISH阳性检出率也为94.4%(17/18),对于治疗后CML的18例患者,R-显带显示14例有可分析分裂相,其中有ll例存在Ph染色体,阳性检出率为78.6%(11/14);而用DC—DF—FISH检测治疗后患者的阳性率为94.4%(17/18);移植后的5例患者R-显带均未检出Ph染色体,而FISH检测出1例bcr/abl基因阳性,RT-PCR证实了FISH的检测结论,但在移植患者中,RT-PCR无阳性发现。结论:双色双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可靠性,是检测CML患者bcr/abl基因重排的可靠方法,适用于CML的诊断、疗效判定及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