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Fe—Si—C合金熔体的活度解析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三元碳饱和合金熔体的碳饱和数据以及其二元子系的精选活度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导出了计算三元合金熔体整个液态均相区内务组元活度的解析计算新方法,并用之于Fe-Si-C合金熔体在1873K温度下的活度计算和预测,取得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锰基Mn—Fe—P—C系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00℃碳溶解度平衡实验测得:锰基Mn-Fe-C系碳的溶解度计算式为,Nc=0.2719-0.0940NFe-1.1954Np;整个 铁熔体浓度范围,即从纯锰到纯铁范围,碳的溶解度计算式有,Nc=0.2719-0.0945NFe和Nc=0.1959+0.1044NMn,通过热力学的推导和计算,得到下一些热力学数据:(1)铁基体系,N^bc=0.1959,lnYc=-0.670,e^3cc=0.2  相似文献   

3.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状态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0.5mol/LH2SO4中测定了Fe-Cr,Fe-Al,Fe-Cr-Al和Fe-Mn-Al-Cr合金的极化曲线,用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仪对它们的钝化膜的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合金的钝化膜中,均出现了Cr,Al的富集,但要Fe-Cr-Al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受到抑制,而在Fe-Mn-Al-Cr合金的钝化膜中Cr富集未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根据混合自由能有最小值,过剩自由能有最大值(或最小值),激冷条件下产生化合物状亚稳相及共晶,分层等现象,针对Cd-Bi,Ge-Al,Bi-Sn,Cd-Sn,Ag-Cu,Al-Ga;Si-Ag,Pb-Sn和Al-Sn金属熔体推导了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从而证明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符合本类熔体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Fe—j—C系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碳溶解度计算式是xc=x^bc+b.xj的Fe-j-C系的热力学数据,可用于以下方法求得,1)j是V,Cr,Mn的Fe-j-C系,用迭代法求得e^cc,e^jc,εcc,γ0c等热力学性质。2)其它Fe-j-C系的ejc用(y-ecc)对X线性回归求得,其中y=-lgxc.γ0c/(%C),x=(%)/(%C).3)cjc和Pjc的计算式分别是εjc=-(b/x^bc)pjc=1/2.(b/x^b  相似文献   

7.
在LCAO近似下,提出一种拟合参数的方法,以确定Fe-N化合物能量积分的可调参数,从而计算结构较为复杂的Fe3N、Fe2N物理性质(如态密度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特殊的C-内标技术对TN12M10合金的SHS反应结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包裹C-粒的包覆熔体中含有杂质与合金元素,随着温度升高,Ca,Si,Fe,Ni的含量减少,直至消失,Ti,Mo含量则随之增加;BFT最后流到就近的Ti(Mo)C晶粒上结晶。因之,作者提出了TN12M10合金SHS反应结晶过程的顺序:(1)Ca,Si,Ni,Fe,Ti,Mo等杂质及合金元素随着加热温度铁升高,依次先后熔  相似文献   

9.
磷在CaO—CaF2渣和Fe—C—P熔体间的平衡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磷在1450℃的CaO-CaF2熔渣和Fe-C饱和-P铁液间的平衡分配比进行了测定,进而对该渣的磷容量和渣中磷氧化物的活度系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0.
锌二元系气—液成份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锌二元系;Fe-Zn,Pb-Zn,Cu-Zn,Al-Zn,Cu-Zn的气-液成份并绘制气-成份图,为锌二元系合金分离提供了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固相烧结和熔浸工艺制备Ag(Cu)-WC35和Ag(Cu)-WC65触头材料,研究添加元素Co、Fe,Ni和制备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WC粉愈细,烧结收缩愈小,硬度愈高,湿混合方式优地干混合,添加Co,Fe,Ni能促进Ag(Cu)-WC烧结。由于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改善了液态铜对WC颗粒表面的润湿性,WC颗粒在液态铜中的重排列更容易进行,X射线衍射和SEM分析表明,WC颗粒表面生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元烧结剂Ni-Fe-Cu在低温下进行了钨合金的液相烧结研究。通过加入2wt%Cu,在1573K-30MPa-90min的热压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几乎完全致密并具有较高抗弯强度的93W-3.5Ni-1.5Fe-2.0Cu合金,详细探讨了W-Ni-Fe-Cu体系钨合金的低温密致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0.5mol/LH2SO4中测定了Fe-Cr、Fe-Al、Fe-Cr-Al和Fe-Mn-Al-Cr合金的极化曲线,用透射电镜和光电子能谱仪对它们的钝化膜的组成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合金的钝化膜中,均出现Cr、Al的富集,但在Fe-Cr-Al合金的钝化膜中,Cr的富集受到抑制,而在Fe-Mn-Al-Cr合金的钝化膜中Cr富集未受到抑制.Fe-Mn-Al-Cr的Cr、Al复合钝化膜的钝性优于同等含Cr量的Fe-Cr合金,更优于同等Cr、Al含量的Fe-Cr-Al合金.本文认为,锰使得膜中的硫含量降低,致使钝化膜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根据Cd-Sn合金相图、电阻率、热容量、偏摩尔熵和粘度,确定该合金熔体的结构单元为Cd原子,Sb原子以及Cd3Sb2,Cd4Sb3和CdSb化合物。基于以上结构单元,并依据含化合物金属熔体的共存理论,推导了Cd-Sb合金熔体的作用浓度计算模型。理论计算的Ncd,与实测的Cd的活度值a(cd),完全一致。同时也计算出了以上3种化合物的标准自由能。  相似文献   

15.
在水溶液中周期换向脉冲电流电镀Fe—Cr—Ni合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周期换向脉冲电流在含CrCl2,6H2O.FeCl24H2O'NiCl26H2O,H3BO3,抗坏血酸的混合羧酸的水溶液中,镀出了Fe0.60-0.77Cr0.07-0.18Ni0.15-0.27合金,镀层光亮,结合力好,镀层厚度可达9μm,组成为Fe0.62Cr0.18Ni0.20的镀层,其相结构为显著的γ相区域中有非晶态,镀层表面有微裂纹,且深入至基体。  相似文献   

16.
利用SELF-SReM4模型解析了C-Cr-Fe-Ni四元系中各组元活度,在此基础上,对铁浴熔融还原冶炼不锈钢母液过程进行了理论预测。提出了在复吹条件下应考虑熔池中CO2对Cr和氧化作用,并计算了该选择氧化反应的转化温度。  相似文献   

17.
对氧化物体系Cu-As-O,Fe-As-O和硫化物体系Cu-As-S的热力学分析表明,热力学稳定的砷化物的Cu3As,Cu3(AsO4)2,FeAs2,FeAsO4。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金相分析,研究了在Fe-S-O熔体中用氢气、石墨还原出金属铁在坩埚中的分布,发现还原出的铁与熔体有完全分离的可能。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还原金属铁的分离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选用CSD状态方程,合适的混合法测及其相互作用系数,对替代HCFC-22的三元混合工质HFC-32/HFC-125/HFC-134a进行了热力性质计算,误差分析表明计算结果达到一定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循环计算、分析和比较,所有计算均编制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  相似文献   

20.
烧结Fe基—TiCp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Fe基与Ti-C直接反应制备Fe-TiCp复合材料的工艺复合强化机制,初步优化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一定的TiCp含量有其对应的最佳烧结温度;而烧结保温时间对材料的性能无显著影响。流传火处理后能显著提高Fe基-T复合材料的硬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