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对「……が+自動詞ている」句型和「……が+他動詞てある」「……を+他動詞てある」「……ておく」以及」……「……が+自動詞られている」「……が+他動詞られてある」,日语学习者常感困惑.通过对它们的辨析,能够使日语学习者明了并掌握这些句型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日本語の自動詞と他動詞の意味と違いは、日本語の文法についての研究に対して、とても重要な部分である。日本語の自動詞と他動詞は文法から見れば、「ヲ格成分」と関係がある。「ヲ格成分」をとらないのは自動詞と見られて、「ヲ格成分」をとるのは他動詞であると認められる。でも、こういう区別する方法は適切だとは言えない。意味からいえば、自動詞は無意識の行為を表して、動作の結果を強調するに対して、他動詞は動作の過程も結果も強調する。  相似文献   

3.
日语的「ラレテイル」是由被动形「ラレ」加上体「テイル」组成的,这种表现表达的语法意义是"结果继续"。在形式上,与日语「ラレテイル」对应的汉语表现为"存在句""自然被动句""被字句",对应的韩语表现为"被动形 "。通过实例调查可以得知日语的「ラレテイル」在汉韩语言中如何表现。研究发现,日中韩3语形成了"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被动形 "的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在这组稳定对应表现中,它们都存在着表示"结果继续"的要素。另一方面,"ラレテイル—自然被动句"的对应率与"ラレテイル—被动形 "的对应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应该是缘于汉语、韩语与日语的语言类型相似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多义动词「出る」搭配的名词句主要有「に」格,「から」格,「を」格,「が」格。「出る」的语义有表示重视「着点」—位置变化,「出現」,「出席·出場」,「空間的―離脱·退去」,「起点的—位置変化」,「境界」·「出口」,「由来」,「離脱·脱出」,「卒業」,「発生·生まれる」,「惯用」等11大特征。  相似文献   

5.
「Vテモラウ」的意义与其先行动词的意义和モラウ的意义这两个因素有关。本文首先综合先行研究的观点分析提取独立动词「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然后,从「Vテモラウ」的先行动词的特征和「モラウ」的语义特征两方面分析「Vテモラウ」的句义和用法,确定具有事先请求的情况的「Vテモラウ」句的意义下位分类存在请求义、指示义、表达愿望义、许可义。  相似文献   

6.
冯运娇 《考试周刊》2011,(80):114-115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语料,考察了「~壁に」、「~壁の上」各自的适用范围、意义,以及和汉语"~墙(壁)上"对应关系,认为「~壁の上」适用范围较小,其中的「~上」在汉语中空间位置是物体的上方或表面。「~壁に」当与不同的动词搭配时,根据接触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表面"、"并行空间"、"内部空间"三个分类。同时,发生转义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7.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在日语「Xする、Xをする」句中当「X」是汉语词汇时,普遍认为「X」作为サ变动词和名词具有两种词性,并且其名词必须是带有动词性质的名词。而当「X」是英语语源的外来语时,其词性因为受到原语词汇的影响,在使用搭配上又略有区别。本文以英语语源的外来语为例对日语外来语句「Xする、Xをする」句中外来语「X」的词性进行分析与考察。  相似文献   

9.
「とる」类动词是日语动词中一个频繁使用的小类。其基本含义表示手的活动动作。由于手的活动动作不仅仅在于"取",所以「とる」的语义涵盖面远远大于汉语动词"取"。本动词和汉语中大量存在的表示手部活动的动词之间相互对应,形成了上位概念范畴和下位概念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日语动词「とる」的多义构造,使初学者能够对本动词的语义特征与用法特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田硕 《林区教学》2010,(10):43-44
日语中存在大量惯用句,其中与人体部位有关的惯用句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从应用移动动词角度来分析的前例还为数不多。把移动动词「おちる」的移动过程按性质特点分类,同时结合日语身体部位惯用句的用例,以明析移动动词「おちる」丰富多彩的引申含义。期待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陈春雷 《海外英语》2011,(10):310-311
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V+V」型复合动词又是复合动词的重点,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写的『複合動詞資料集』(1987)记载,日语中的复合动词有7500个之多。目前,关于复合动词的研究,国内外日语学界已有很多。该文以《天声人语》[1]刊登的文章中出现的部分「V+V」型复合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V+V」型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日语的比喻分为「直喩、隐喩、換喩、提喩」四种。本文对汉语的"明喻"与日语的「直喩」、汉语的"暗喻"与日语的「隐喩」、汉语的"借喻"与日语的「換喩「」提喩」用法的异同之处进行了比较。希望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的比喻时能够注意到这些不同,正确地使用日语的比喻。  相似文献   

13.
「~テクル」是日语中一个重要的动补结构,是移动动词「クル」语法化的结果。这一结构使用频率极高,同时也是汉译时的一个难点。以往的研究多从「クル」到「~テクル」的语义变化路径为中心展开,拟从汉译角度对其进行考查,分析探讨将其翻译成汉语时的最佳措辞。  相似文献   

14.
これまでの「ゼロ助詞」や助詞の省略の研究は圧倒的に主格(が格)に集中している。しかし、格助詞の「に」は用法による「ゼロ助詞」の分布の差がはっきりしているので、やや詳しく見ておく必要がある。  相似文献   

15.
评价语气复合形式「してもいい」主要存在九种用法。从统语论和语用论的角度来看,「してもいい」不能出现在祈使句中。另外,「してもいい」可以出现在疑问句中,但是不能用第二人称作主语。可以接在「してもいい」前的动词的种类很广,只是状态动词很少出现。「してもいい」句有消极地接受某事态的语感。表达"给予许可"和"提案"这两种意义的「してもいい」不适宜对长辈或上司使用。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17.
"着"的范畴意义是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持续的体标记,它的功能意义是可以和持续性动词组合。"本、朝、依"等单音节词不是持续性动词,验证标准是后面不能跟"了+时量宾语",因此跟在它们后面的"着"就不是体标记,而是无意义成分,在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影响下,后附有意义的"本、朝、依"等完成词汇化,"着"就相应变成了词内成分。  相似文献   

18.
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祖國的文字,寫出通順的文章,我除號召同學加緊學習外,又規定:在文章作好以後,可以兩人(能多更好)互相校正一下,力求減少錯別字和語法、作法上的錯誤。我試行這種方法、原只希望他們能改正錯別字,就認為得益下少;哪知後來竟有人把對方不通的詞句和不完滿的意思,甚至次序顛倒的段落也有所改正。如某篇的原句是「白人壓迫黑人」。校正人認為意思不完滿,就改成「白人的統治階級壓迫黑人」。又一篇的原句是「後來終於被逮捕人民法院」,校正人認為詞句不通,於是就改為「後來終於被人民法院逮捕」。又如在「我的家庭」一篇文章裏,作者在記述「房舍」的一段後,接著就記述人口,但在這段末尾,他又孤零零地加上一句「草房瓦房共十二間」,校正人認為這句太  相似文献   

19.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范畴理论对日语「お」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说明「お」类常用动词的范畴化、家族相似性以及模糊语义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探讨「お」类常用动词原始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お」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模糊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库调查了日语里的「漢語状態副詞」的使用情况,并对其正用和偏误进行分析考察。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学习者受到汉语的影响,出现了汉语同形或同义「漢語状態副詞」高频使用的倾向。而偏误的类型主要有错序、近义词误代、词性混淆、词形类推等。偏误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部分同形的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负迁移,二是日语副词内部的不稳定性、不匀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