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Pim-1基因及其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方法和免疫组化学法,检测46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Pim-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Pim-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宫颈正常组织(P0.05);Pim-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原癌基因Pim-1及其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hosphoinositide-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1, PIK3R1)及其编码蛋白p85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8例宫颈鳞癌组织和39例良性宫颈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鳞癌宫颈和良性宫颈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85α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鳞癌组织中p85α的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选取19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9例良性宫颈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PIK3R1和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gene of 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 PTEN)的表达,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良性宫颈组织相比,p85α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病理分期越高,p85α的表达越低(P<0.01),有远处转移的肿瘤组织中p85α的表达较无远处转移的肿瘤组织表达低(P<0.05)。与良性宫颈组织相比,PIK3R1和PTE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相关分析表明,PIK3R1和PTEN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呈中度相关(r=0.567,P=0.011)。 结论: PIK3R1及编码蛋白p85α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均下调,二者在宫颈鳞癌中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立甫  赵瑾  王英红 《农垦医学》2009,31(2):123-125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病变CIN组织,30例宫颈鳞癌组织,应用TUNEL法检测组织AI。结果: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0%;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及化疗前宫颈鳞癌组织中的A1分别为2.55±0.64、14.00±3.16和7.13±1.27(F=127.6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A1分别为7.13±1.27和17.88±4.39(t=-1.7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AI变化值分别为12.21±4.38和4.95±2.69(t=3.8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能诱导宫颈鳞癌细胞凋亡,AI增高预示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病理确诊的265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CCA水平。结果血清SCCA对于宫颈鳞癌的敏感性为65.28%。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P<0.001)、组织分化(P<0.005)、肿瘤大小(P<0.001)及盆腔淋巴结转移(P<0.005)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5例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61例无复发患者与57例复发的宫颈鳞癌患者血清SCCA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78.95%复发患者血清SCCA水平在复发前3个月升高。结论 SCCA是宫颈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辅助诊断、临床分期、疗后随访、监测复发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宫颈组织、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1、2、3期鳞癌6个梯度中端粒酶(Telo)的表达,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elo活性的变化,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提供理论帮助。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12例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20例宫颈原位鳞癌、16例1期鳞癌、22例2期鳞癌、12例3期鳞癌中Telo的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期别的关系。结果:Telo在宫颈癌中体现高表达,且随着病理分期的降低而升高。结论:检测Telo活性有助于对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相关生长因子胸苷酸合酶(TS)和胸苷磷酸化酶(TP)在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前后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介入化疗前后40例宫颈鳞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S、TP表达,并分析介入化疗前后TS、TP表达与临床有效性的关系。结果介入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TS、TP的表达较介入化疗前显著下降(χ2=4.377、7.200,P<0.05);TS、TP在介入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500、-0.449,P<0.05)。结论 TS、TP的表达变化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临床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龙晓丹  李博  赵硕  李辉  高志安 《广东医学》2012,33(6):811-813
目的探讨LKB1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62例、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51例及宫颈炎症组织20例中LKB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KB1在宫颈炎症组100%(20/20)阳性表达,宫颈不典型增生组中CINⅠ、Ⅱ及Ⅲ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6/11)、50.0%(7/14)和42.31%(11/26),宫颈鳞癌组中25.8%(16/62)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279,P<0.05)。结论宫颈鳞癌中LKB1基因的缺失使其阳性表达率降低。考虑为LKB1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LKB1缺失使宫颈鳞癌发生。它的检测可为宫颈鳞癌的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肿瘤增殖相关分子(TSPA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正常宫颈(NCE)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NCE组织,30例高级别CIN组织及45例SCC组织中TSPAN-1和VEGF-C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各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TSPAN-1和VEGF-C在正常宫颈组织中均不表达;在CINI I+CINI I级、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两者的表达明显升高.TSPAN-1在宫颈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和宫颈浸润深度有关(P<0.05).VEGF-C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无关,而与宫颈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TSPAN-1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r=0.851,P<0.05).结论 TSPAN-1和VEGF-C在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鳞癌组中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组中TSPAN-1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与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在宫颈鳞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年龄、FIGO分期无关,而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SPAN-1及VEGF-C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说明两者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Aurora-A、MCM7和HPV16 E7的表达及病理学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2月~2015年4月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中医院病理科收集的手术切除宫颈新鲜标本90例的病理学情况,依据宫颈病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正常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20例)、CINⅡ组(15例)、CINⅢ组(15例)、宫颈鳞癌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在宫颈不同病变、临床分期、病理情况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观察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a~Ⅱb期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a~Ⅰb期宫颈鳞癌组织,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中分化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305、0.306、0.304,均P<0.05)。结论 Aurora-A、MCM7和HPV16 E7蛋白在宫颈癌、癌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各蛋白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第 1 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PTEN)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6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宫颈鳞癌中 ,PTEN表达阳性 40例 (66 .67% ) ,其中弱阳性 2 2例 (36 .67% ) ,阳性 1 0例 (1 6 .67% ) ,强阳性 8例 (1 3 .33 % )。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组织中 ,低分化中PTEN蛋白表达 1 3例 (46 .43 % ) ,明显低于高分化 2 7例 (84.37% ) ,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PTEN与宫颈鳞癌及其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静脉补充L-丙氨酰-L-谷胺酰胺 (L-Alanyl-L-Glutamine)对宫颈癌术后行盆腔体外放疗引起急性放射性肠炎( acute radiation enteritis, ARE )的保护作用。 方法 70例Ib-IIb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用适型调强放射治疗,DT5000cGy/25F。治疗组采取放疗开始就静脉补充等渗葡萄糖 L-Ala-L-Gln注射液(力肽),每周5天,对照组采取放疗开始就静脉补充等渗葡萄糖,每周5天;依据RTOG 标准将放疗过程中出现的急性肠损伤进行分级。 结果 治疗组急性放射性肠炎总发病率和1级以上放射性肠炎发病率分别为27.0%和5.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6%和24.2%;治疗组放射性肠炎的发病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 宫颈癌术后盆腔体外放疗开始后静脉补充L-Ala-L-Gln对放疗引起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有保护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7-H4及SccAg在宫颈癌中的变化及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40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B7-H4及SccAg的水平,再检测治疗3个月后的水平,与50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水平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的血清B7-H4水平(43.71±8.62)μg/L,显著高于子宫肌瘤患者的(31.61±9.84)μg/L;治疗后B7-H4(34.48±8.16)μg/L,宫颈癌患者术前血清B7-H4水平显著高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91,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与SccAg的检测水平呈正相关。结论:B7-H4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可能是宫颈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宫颈癌患者的B7-H4与SccAg的血清水平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B7-H4与SccAg,能够更好地辅助诊断宫颈癌,并用于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虎地肠溶胶囊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虎地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放射治疗前后采用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MRE)检查肠损伤程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30条目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unt 30, EORTC QLQ C30)评估两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肠损伤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两组放射性肠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E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放射治疗后小肠黏膜均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肠黏膜厚度增加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 C30显示虎地肠溶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放射治疗致急性肠损伤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虎地肠溶胶囊可有效延缓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改善放射治疗后肠壁的水肿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超声在宫颈癌诊治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超声检查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22例住院作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应用超声进行了检查观察。结果显示:宫颈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及宫颈肿块为宫颈癌的声像图表现的主要特征。认为:宫颈癌的声像图表现均具有显著的特征性。经腹超声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宫颈癌的原发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超声检查还可判断肿瘤的大小和部位,对决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疗效具有重要的价值。宫颈应作为常规子宫超声检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It is not clear how much genetic factor is responsible for causing cervical cancer, but certainly there has some mutation abnormality in the suppressive p53 gene which is to be proved beyond doubt. In addition to this, there are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make insults on cervical epithelium. Immunology of cancer cervix is well represented by (1) immunology of cancer, (2) immunology of virally controlled antigen and (3) cancer cervix antigen markers. The cancer is an example of 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 changes in the surface of tumour cells during replication.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has been sh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predictive value in cancer cervix.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 causes monocytic cells aggregation in neoplastic area and plays as initiators of the sequence of inflammation up to neoplasia.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讨抗肿瘤药物对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组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4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TOG/EORTC评分标准对49例患者的放射性肠损伤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和无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紫杉类药物化疗组和无紫杉类药物化疗组。采用病理学半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的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程度,分别比较对应亚组间微血管计数、狭窄血管计数、狭窄血管比例、病理总分、溃疡、炎症、水肿、坏死和纤维化指标的差异。并使用Cox分析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的狭窄血管计数、狭窄血管比例、溃疡和炎症程度均高于无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的微血管计数和纤维化程度均低于无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紫杉类药物化疗组与无紫杉类药物化疗组间的病理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不是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抗血管生成药物加重了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组织的血管狭窄、溃疡和炎症,但减轻了纤维化。紫杉类药物对宫颈癌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组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佳  崔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893-1897
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 lung toxicity,RILT)是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包括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由于肺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当其接受一定的放疗剂量时就可能发生放射性损伤。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和治疗措施,不仅限制了肿瘤的放疗剂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及生活质量,成为提高胸部肿瘤放疗疗效的瓶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放射性肺损伤不仅与肺的受照剂量和体积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如炎症细胞浸润、炎性细胞因子失衡、氧化损伤等均参与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此外,患者的体能状况也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等应用来对症处理肺的放射性炎症,总体效果欠佳,更缺少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确切有效的防治办法,因此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及临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人们对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临床防治方面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如应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基因治疗、中西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本文就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临床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防治研究进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膜杂交多重检测技术对1080例宫颈可疑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并与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080例宫颈可疑标本经HPV基因分型诊断筛查出372例阳性,HPV感染率为34.44%,经组织病理学确诊197例为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病变率达18.24%。197例不同程度病变宫颈中感染HPV154例,其中87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感染HPV59例、9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感染HPV83例、12例宫颈癌感染HPV12例。结论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基因分型诊断在宫颈癌筛查及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锦露  王阁  王东  雷新  张绍祥  谭立文 《重庆医学》2007,36(19):1935-1937,2023
目的 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所包含的解剖学范围进行详细观察.方法 结合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CVH2)断层解剖学图像,分别模拟宫颈癌放射治疗常用的盆腔四野照射和调强照射(IMRT)两种方式,对两种照射方式的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解剖学范围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在CVH2断层图像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种照射方式的各个等剂量曲线所包含的详细盆腔组织.四野箱式放疗中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明显高于IMRT照射,IMRT受照射体积较四野箱式照射均下降达15%以上.结论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可良好显示盆腔细微结构,在TPS系统上对宫颈癌的放疗区域及方式进行精细解剖学研究有重要帮助,也为放射治疗的深入研究和培训教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锎252中子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009年间收住我院的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ⅡB-ⅢB期患者80例.其中42例接受了外照射加锎252中子后装治疗为单纯放疗组;38例放疗同时接受每周一次顺铂同步化疗为同步放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作用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同步放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为92.10%(35/38),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的71.42% (30/42) (P< 0.05);同步放化疗组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84.2%,高于单纯放疗组90.47%、71.4%;同步放化疗组的毒副反应和放射性损伤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但经治疗后均能耐受.结论:对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法比单纯放疗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发生率高于后者,而放射性肠炎和膀胱炎的发生率无差异;二者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