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不利于生长的pH条件下蓝藻液泡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鱼腥藻sp.595(Anabaenasp.595)、织线藻246(Plectonema boryanum246)、伪枝藻248(Scytonema hofmanni248)、念珠藻sp.96(Nostocsp.96)、颤藻284(Oscillatoria animlis284)和极大螺旋藻438(Spirulina maxima438)等6种蓝藻进行异常pH条件下的液泡化诱导.在pH5.0,6.5,7.0条件下,鱼腥藻sp.595和织线藻246藻细胞均出现液泡化.其中,鱼腥藻sp.595变化明显,其藻细胞膨大,两端变圆甚至球形化,液泡化程度高,且细胞不均等分裂现象普遍,织线藻246藻细胞稍有膨大,液泡化程度较轻.伪枝藻248表现较弱的敏感性,藻细胞仅在pH6.5时诱导液泡化.念珠藻sp.96、颤藻284和极大螺旋藻438在各种pH条件下均不能发生液泡化,对诱导不敏感.采用压片法检查到鱼腥藻sp.595和织线藻246诱导形成的液泡,在相差显微镜下液泡显示为圆球形,基本透明.结果说明,不利于生长的pH也能诱导蓝藻形成液泡.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螺旋藻多形性变异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从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分离纯化获得了4种不同形态的藻丝体,分别是直线形藻丝体(spL)、低度螺旋形藻丝体(sps-L)、中度螺旋形藻丝体(sps-M)和高度螺旋形藻丝体(sps-H).对这4种不同形态螺旋藻的生长速率、光合作用、叶绿素a(Chl a)含量分别进行研究,发现这4种不同形态藻丝体在生长和光合生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总蛋白的SDS-PAGE分析也表明,不同形态藻丝体在蛋白的表达上也有差异,其中34 ku的蛋白只在直线形藻丝体spL中大量表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禁牧10年后自然恢复状况的调查和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放牧强度自然恢复过程中,样地维管植物明显呈现出由一年生植物组成向多年生植物组成过渡的特点,盖度表现为轻牧恢复区(L)、中牧恢复区(M)、重牧恢复区(H)的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恢复区(C)、未围封放牧区(N)(P<0.05);各处理样地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组成变化不大,但盖度表现为:苔藓结皮 L>M>H>C>N 区,藻结皮C>H>M>L>N区.(2)围封各恢复区(L、M、H)和未围封放牧区(N)藓结皮的含水量、结皮厚度及有机质含量方面显著高于藻结皮的(P<0.05),而pH值却低于藻结皮的.(3)围封各恢复区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封放牧区的(P<0.05),在围封各恢复区内不论是藻结皮还是藓结皮,细菌、自身固氮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中度放牧恢复区数值最大,重度放牧恢复区的数量最少,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4)藻结皮、藓结皮微生物数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3 cm层的与3~5、5~10、10~20 cm三层的有显著差异(P<0.05),藓结皮层及下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藻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  相似文献   

4.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进行了培 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20 ℃下,采用去除氮源的No.4基本培养液,起始pH值为8.0,(N H2)2CO为氮源,氮浓度为0.01 mol/ L时,对藻细胞的光合自养生长极为有利,培养10 d,其生物量达441 mg/L.过高的碳酸氢钠 浓度(>0.04 mol/L)易引起培养液pH值的过大改变而导致培养液中出现沉淀,在培养液中加 入葡萄糖有利于藻细胞的生长,光合自养生长生物量浓度较低,混合营养明显促进藻细胞的 生长,且培养液中同时含质量分数0.2%葡萄糖和0.04 mol/L碳酸氢钠后藻生物量达1 630 mg /L,因此光合异养生长明显促进藻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基、温度、光照及pH值对卵形隐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5种培养基中筛选到较适合卵形隐藻生长的改良BBM及FPW培养液,采用梯度法、正交试验法分别研究温度、光照强度、光照周期、pH值对卵形隐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5℃,光照强度6000lx,光照周期18(光照):16(黑暗),pH7.0较有利于卵形隐藻的生长.使用改良BBM培养液培养的卵形隐藻对高温有较强的耐受性;FPW培养液由于配方简单以及用池水配制的特点更适于隐藻的规模化培养。  相似文献   

6.
培养条件对紫球藻生长及代谢产物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接种量、装液量、光强和pH值等影响紫球藻生长及代谢产物产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5~9之间对藻生长无明显影响,当pH6.5时有利于代谢产物的产生;光照强度对藻生长影响较大,光强为2500lx有利于其生长,光强为3500lx有利于胞外多糖的积累;1.59×106/mL接种量有利于藻生长,也有利于胞外多糖和β-胡萝卜素的积累;低装液量对藻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都有利.  相似文献   

7.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于微藻细胞的生长和用途具有重要的影响.以1株葡萄藻、1株栅藻和2株小球藻为研究对象,考察氮源含量改变时微藻EPS中主要组分多糖和蛋白质的变化情况.选取长势最优的葡萄藻,研究pH值、温度和培养方式对EPS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的生长环境会引起EPS中蛋白质含量的减少,最多可减少56.0%;微藻EPS中最多的是胞外多糖,占总EPS组分的58.08%~80.78%,而胞外蛋白质含量则占5.73%~13.45%;相比葡萄藻和栅藻,小球藻胞外存在更多的多糖和蛋白质.对于葡萄藻,pH值为11时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按每克细胞计)与pH值为7时相比分别增加0.135和0.018g;降低温度使EPS多糖含量从0.014g急剧增加到0.600g;异养培养时EPS中多糖含量更高而自养培养时蛋白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8.
从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中分离得到A_(645)/A_(280)7的4种形式的藻蓝蛋白PC645,其相对分子质量相近,并呈现相似的吸收及荧光光谱特性.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研究了80%硫铵沉淀所得PC645的聚合状态与pH值和镁离子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纯pH值变化对纯化后PC645的聚合状态有一定的影响,pH值在4.92~8.67范围内,酸性条件下PC645倾向于进一步聚合;而碱性pH值范围时PC645的异二聚体结构会出现解聚.镁离子浓度为0~50 mmol/L时,PC645状态基本不变,以异二聚体的形式为主;镁离子浓度达到100 mmol/L以上,PC645随着镁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出现一定比例的解聚.证明隐藻藻蓝蛋白在水溶液中可形成聚合程度不同的多种形式,且高聚合状态的PC645很可能对应于光合作用活性状态.实验结果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隐藻藻胆蛋白的结构、性质和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测定了楸树叶面积指数(LAI)和冠层空隙度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29个楸树无性系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总趋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月,无性系间叶面积指数呈极显著的差异;楸树冠层空隙度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趋势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单峰曲线,最低峰值出现在9月。楸树是喜平型冠层,叶倾角的季节变化不大,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楸树冠层均匀性差异较大,生长较好的无性系冠层均匀性较好,生长较差的无性系冠层均匀性较差。分析发现,楸树叶面积指数和冠层空隙度相关极显著,并且呈指数回归的关系(R2>0.980),回归式为:y=ae-bx。  相似文献   

10.
以丘间种喙叶泥炭藓(Sphagnum fallax)和丘上种尖叶泥炭藓(S.capillifolium)与大泥炭藓(S.palustre)为材料,研究水位和竞争对泥炭地3种苔藓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单种群中,增加水位仅对尖叶泥炭藓生长不利,喙叶泥炭藓和大泥炭藓的高度生长和水平扩展均随水位增加而增加.在混合群中,喙叶泥炭藓的高度生长与盖度扩展主要受水位影响,邻体均未抑制其盖度增长,随着水位增高其盖度逐渐增大;水位影响大泥炭藓的高度生长,两种邻体均导致其盖度降低;除能降低大泥炭藓盖度外,尖叶泥炭藓对邻体和水位均无响应.由此反映出3种苔藓植物存在较为清晰的竞争等级:喙叶泥炭藓竞争能力强于两种丘上种,尖叶泥炭藓次之,大泥炭藓最弱.  相似文献   

11.
在塑料水箱(67cm51cm40cm)中分别构建风车草浮床和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比较研究两系统中风车草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在48月生长较快,912月生长较慢.整个实验过程中,植物浮床中风车草的分蘖数、一级侧根的数量和孔隙度大于人工湿地,而株高、基径、叶长和叶宽、一级侧根的长度和直径小于人工湿地.8月收获植物时,植物浮床风车草的生物量大于人工湿地,当12月收获植物时,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东灵山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和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林土壤为研究对象, 于2017年春季(5 月)、夏季(7 月)、秋季(9 月)和冬季(12 月)分别采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植物根叶功能性状、3种水解酶(BG, NAG 和 AP)及两种氧化酶(POX和PER)的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和矢量特征。结果表明, 白桦林和辽东栎林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和矢量角度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趋势, 且水解酶活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趋势与氧化酶相反; 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中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存在差异, 但季节变化趋势相同。温度是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季节动态的重要驱动因素, 土壤 pH、土壤养分含量、植物叶片养分含量及细根生物量、细根密度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温度敏感性及矢量特征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12种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草群地上生物量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植物在春季返青时生长速度较快,抽穗(孕蕾)期生长速度达最大值,随后牧草的生长速度减慢,9月初生长停止.草群地上生物量随牧草生长而增加,9月初生物量达最高值,随后又开始下降.牧草的生长规律除决定牧草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还受水热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幼龄阶段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研究表明,马尾松幼树顶芽大小和春梢长度呈正相关。计算得出估测高生长量的Logistic方程和Ⅱ型S型曲线方程。春梢生长速率和气温的关系最为密切,适于春梢生长的旬平均气温为10~30℃,20℃左右生长速率最大。直径月生长量的季节变化与月降雨量及日平均净光合率的季节波动相一致。一年生叶的日平均净光合率于5月底达一年中最大值,7~9月由于干旱而明显下降,10月达一年中的第二峰值。  相似文献   

15.
以在青海湖收集的寄生于青海湖裸鲤的湟鱼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4个季节的样本研究湟鱼棘头虫种群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种群的平均丰度,感染强度和感染率都没有明显季节变化。这与湟鱼棘头虫温度依赖死亡、中间宿主的季节数量动态,宿主食性的季改变有关。湟鱼棘头虫种群在宿主种群的分布在各季度中都是聚集性的,这与宿主食性的分化及第一中间宿主(钩虾)的分布不均匀性有关。雄虫体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三沙湾饵料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饵料浮游动物是海洋经济水产动物直接或者间接的饵料,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根据2007年2、5、8、11月福建省三沙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三沙湾饵料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共鉴定饵料浮游动物82种(类);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均值为94.52 mg/m~3,占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90.21%,生物量季节分布呈典型双峰型:春、秋两季高于夏、冬两季,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平面分布特点;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平面分布特点与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分析结果显示,水温和不同流系是影响三沙湾饵料浮游动物季节变化与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三沙湾饵料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均匀度均较高,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是三沙湾的主要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17.
北京什刹海地区的物候季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什刹海地区13年的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植物物候期频率分布型法进行物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什刹海地区四季的分配具有春、秋短,冬、夏长的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季段,各个季段到来的植物物候现象指示明显,季段的季相特征显著,反映了什刹海地区季节变化的时序之美.  相似文献   

18.
中街山列岛海域增养殖区表层营养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2010年春、夏、秋季中街山列岛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水质指标及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结果表明,海水温度、盐度、pH、溶解氧、COD、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月平均值均呈季节性显著差异。COD平均值较低,均低于一类海水标准;就DIN而言大多数站位为劣四类海水,而DIP表现为大多数站位属于二或三类海水。E值表明海水基本处于高富营养状态,且富营养化状态指数中COD占优势,其次为DIN,这两者起到绝对性作用;N:P值表明调查海区的海水基本处于P限制潜在性营养;有机污染指数A值表明所调查海域海水基本处于轻度有机物污染。营养盐与盐度和pH都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与磷酸盐的负相关最为显著,且各营养盐之间大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A number of specimens recently collected from the Early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of Wuda, Inner Mongolia demonstrate that the leafy shoot and strobilus of Tingia unita sp. nov. are both sprouting from a common stem, and consequentl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plant mor- phology of this enigmatic taxon of the Cathaysian flora. The strobili are cylinder-like, 1.7-2.5 cm in diameter and over 20 cm in length, with a basal stalk 7―8 mm in width and about 7 cm long. Sporophylls are verticillate, with approximately 8-10 in a whorl. On the adaxial side of each sporophyll a sporangium is attached. The strobilus is heterosporous and the microspores are of the Punctatisporites type. Large leaves vary from linear to oblong with entire lateral margins but are slightly lobed at the apex. Small leaves are generally the same as the large leaves but much narrower. The whole plant is probably a small arborescent tree with leafy shoots and strobili forming a crown, rather than a water plant with larger leaves floating on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as previously understood. Features of the new species are in favor of the close affinity between Tingia Halle and Noeg- gerathiales, and accordingly the affinity of Noeg- gerathiales to Progymnospermophyta.  相似文献   

20.
刈割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刈割频率与品种对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混播种群生长动态及种间相容性的影响,刈割频率效应主要表现在夏季,高频率刈割明显提高了草群中白三叶组分比例,而对黑麦草具有抑制作用,尽管3个白三叶供试品种对高频率刈割的反应存在着差异,虽然春,秋季刈割频率效应不显著,但其变化趋势仍是,高频率刈割白三叶组分比例高于低频率刈割。白三叶品种对春,夏,秋各季混播草地组分种群生长动态部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两种刈割频率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