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帖,要求先“入帖”,然后“出帖”。“入”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形神兼备;“出”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入帖”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掌握书法艺术技巧所必经的途径,“出”帖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临碑帖是入门 临帖,要求先"入帖",然后"出帖"."入"就是把所临碑帖的书法,真正学到手,达到形神兼备;"出"就是从原学碑帖中脱化而出,创立自己的独特风格.作为一个书法家来说,"入帖"并不是目的,这只是一种掌握书法艺术技巧所必经的途径,"出"帖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如果你想学好书法,那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选帖。帖是什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学书法可以不拜师,但不能不临帖。帖就是不说话的老师。择(zé)师不可不慎,选帖也非常重要。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之一,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属于中国本土的文化现象,而且已日益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之一。在书法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与书写兴趣,让其从“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而养成他们热爱书法,苦练书法的良好习惯是摆在每一位书法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我以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一、读帖与临帖相结合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每一位新学书者,首先必须要继承,也就是要临帖,要临帖,就要先读帖。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临帖之前,先不急于动手写,而是先读,即先察用笔,再看笔画的笔势…  相似文献   

5.
谈临帖     
正书法学习初始阶段,常有人问"你看我临什么帖好",或问"我学哪一体好",或问"为什么要临帖",更常有人问"我怎么总临不像"……问题很多。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此试做探讨。"帖",在这里做样本、范本的代称。临学范本,不是为了和它完全一样,不是要写成自己手边帖上字的复印本,而是以范本为谱子,练熟自己手下的技巧。譬如练钢琴,每天对着名曲的谱  相似文献   

6.
一、临帖一般初学写字的人都要经过临帖这个过程,所谓临帖,即是照着选定好的范本进行临写,有的也称临摹。但严格的说,临与摹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摹是把透明的白纸蒙在范本字帖上,进行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的描写。初学写字时都要采用先摹后临的习字方法,因为先摹后临是练好基本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手段,这个过程尤如婴儿学步,欲想会走,必先学爬,而后再学跑。这对初学书法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论读帖     
读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读帖是临帖的前提。通过同一碑帖之内的比较、不同碑帖之间的比较、读帖与临帖的比较 ,可以较好地把握碑帖的形式。通过与作品的形式相联系、与创作主体相联系、与作品的社会背景相联系 ,可以较好地感受碑帖的神采  相似文献   

8.
论读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帖是一项综合性活动。读帖是临帖的前提。通过同一碑帖之内的比较、不同碑帖之间的比较、读帖与临帖的比较,可以较好地把握碑帖的形式。通过与作品的形式相联系、与创作主体相联系、与作品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可以较好地感受碑帖的神采。  相似文献   

9.
临帖是写好毛笔字的起步训练,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认真指导学生临帖。是学生写好毛笔字的基础工程。在多年的实践中,我摸索出指导学生临帖的四步做法,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一、赏帖——悟其神韵不同的字帖有不同的用笔特征和结体特征,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的特征,学生才能被它们的不同神韵所感染,产生临摹的意念。也才能依据不同神韵。写出不同字帖的不同特点。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这三种字帖对初习书法者来说是最好的范本。但  相似文献   

10.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11):F0002-F0002
所谓读帖,实际上就是看帖,即对所学的法帖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书写的方法与规律。 学习书法,历来都十分强调读帖。宋代大书家黄庭坚说:“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宋书家姜蔓也说过,学习书法,一定要选名碑名帖,放在书案上,挂在墙壁上,朝夕凝视,揣摩其运笔之理。可见,读帖,是为临帖作好准备,是学习书法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学习书法者无不从临贴开始。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基础,也是通向书法殿堂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帖中的字临像呢? 一、读帖。即通过眼看目睹,由外而内地积累字的“信息”。有些人认为学书法无非是写,写多了就能“熟能生巧”,就能把字写好,其实不然。在选定一本字帖后,我们首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师基本功训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学生刚刚由中学升入师范学校,对教学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各项基本功练习还未入门,因而产生枯燥、厌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向学生讲清基本功训练对人生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笔字”在基本功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就“三笔字”训练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供学书者参考。 首先,应选好碑帖初学书法应根据书法老师或精通书法的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喜好和客观条件,先选一种唐楷碑帖,但不能一蹴而就。学书法讲基础应以“行…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模仿训练。模仿,简单地说,就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根据我多年的实践,我将这种训练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一、读帖阶段学书法一般要经过读帖、临帖(描红)、背帖等阶段,这里不妨借用一下。作文也一样,首先须读帖,教师选出范文后,分发给学生(也可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认真地读。这个时候,学生可做简单的摘要或提纲,认真揣摩作品的语言风格、思想脉络,做到烂熟于胸。在这个阶段有几个要点要处理好,首先,所选文章必须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实际,能引起学生…  相似文献   

14.
让学生喜欢写字、喜欢书法、热爱书法文化,从而有效、扎实地开展书法教育,是每位书法教师的教学追求。在书法课堂上,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读帖——临帖——评改"的书写习惯,引导学生趣学、爱学、乐学书法,在看看、比比、说说、写写、评评的过程中,把字写好、写端正、写美观。  相似文献   

15.
临帖与读帖是学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临中有读,读中有临,二者相辅相成,也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各有侧重,书艺才会有较快的长进。临帖即是面对范本,依着范本中点画的笔势和字形去写,目的是为取其形神。而欲取其形神,绝不是提笔即书所能奏效的。古人云:“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察之当精”、“意在笔先”,就是告诉我们下笔之前,要对所临写的范本的用笔、点画、笔势、意趣、结构形态、神韵等作一番分析研究,静观默察,反复体味,然后以目导心,以心运手去取得范本的效果。这样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如果不作分析,一味地盲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的《面向 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 :“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 ,促进智力开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书法 ,不但属语文实践活动 ,而且也属美育活动。可见 ,书法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独特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习书法与学习其他文化一样 ,先继承 ,后创新。学习书法 ,首先要选择历代艺术水平较高的碑帖为范本 ,然后进行认真临习 ,达到一定的程度后 ,再脱离原帖进行创作。临摹碑帖要注重理解与思考 ,再加上临习者的年龄、个性、学识、悟性等各不相同 ,尽管众多的人…  相似文献   

17.
第三步,出帖求变的跳板。学习书法不外乎继承和创新,也就是入帖和出帖的问题。所谓创新,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书法作品。就隶书而言,怎样求新求变而形成个人风格呢?这就像过河要有船和桥一样,要出帖和创新,也必须有方法有步骤。  相似文献   

18.
进入二十世纪,碑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传统帖学开始走向边缘化,很少受到书家的关注。然而沈曾植却另辟蹊径,创出一种碑帖结合的书法风格。他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关于碑帖结合的书学理论。本文主要阐述了沈曾植的碑帖兼重、南北汇通、笔法、墨法等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多年老年书法教学经验和自身学习书法的深刻体会,我认为学好书法,应在读帖和临帖上多下功夫。首先,要认真读帖。实践证明,认真读帖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常言道:"读帖胜于临帖。""字,一半是看会的",由此可见读帖的重要性。唐代书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强  相似文献   

20.
正唐弢曾说,学习的基础常常开端于模仿。比如我们练书法时,总是先描帖、临帖,吸取成功者的经验,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后才脱帖,直至挥洒自如。我认为学生习作也不例外,也需要一本好"帖",供学生模仿,而最好、最实用的"帖"莫过于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例,谈谈以课文为"帖"练作文的具体做法。一、从微观入手,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