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效果。方法选取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鲑鱼降钙素(密盖息)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1周、1月、3月、1年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脊柱后凸Cobb's角,以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月、治疗后半年、治疗后1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C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矫正后凸畸形并帮助恢复椎体高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X线及CT检查,分析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椎椎体高度变化、Cobbˊs角、椎管占位情况比及腰背部疼痛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个月~3年,未发现断钉及内固定物松动,椎体高度和后凸角无明显再丢失,神经功能及腰背疼痛明显改善.结论: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稳定性爆裂性骨折,因可早期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于后柱,防止晚期矫正角度及椎体高度的再丢失,是目前较为合理的处理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腰骶臀区疼痛症状,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T12~L1椎体)32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分为两组:A组为压缩比≤1/4;B组为1/4<压缩比<1/2;观察有无骨折局部痛与腰骶臀区痛症状,对比两组骨折局部疼痛发生率;并对出现腰骶臀区痛症状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确诊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16例,出现漏诊为9例,漏诊率2.8%。有腰骶臀区痛症状的179例(56.6%),有骨折局部疼痛症状的213例(67.4%),二者均有者76例(24.1%),B组患者骨折局部痛和腰骶臀区痛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腰骶部、臀区疼痛可能与胸腰部脊神经后支皮节支配区域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腰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1岁.腰痛30 a余,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无力20 d,于2011-10-24入院.患者30 a前无诱因感觉腰部疼痛,不伴双下肢放射痛,经休息可缓解.患者未予在意.此后腰痛反复出现,20 d前伴有左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于当地医院行腰椎MRI平扫示腰3椎体后上缘信号异常改变,局部骨质破坏,腰2/3椎间盘疝入椎体多考虑Modic改变,不除外肿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76岁,反复腰痛8年,伴有下肢疼痛、麻木2个月,于休息后可缓解,故未予系统诊治。此后患者腰痛反复发作,3年前行X线片检查示腰2、3、5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5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给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术后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辅以腰背肌康复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2周及4周时对腰背部疼痛、临床疗效及治疗满意度进行跟踪评定;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期间每隔3个月检查椎体骨折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腰背部疼痛、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及相邻椎体骨折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腰背肌康复训练对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还能明显降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作者运用改良Dick器械[1]治疗腰椎滑脱 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8~68岁.滑脱部位:腰4椎体6例,腰5椎体22例;滑脱类型Ⅱ°18例,Ⅲ°10例,术前椎体平均滑脱率50.3%(38%~76%).腰部斜位片可见滑脱椎体双侧峡部断裂椎体前移,椎管造影显示滑脱椎体平面硬膜囊受压呈"S"形.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腰部倦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或麻木感.术后对28例患者随访9月~3年,平均22月.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男,76岁。主因胸部、两侧季肋疼痛3月余,乏力、活动后胸闷、气短4 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两侧季肋疼痛,就诊于我科,行胸腰段脊柱MRI检查示:多发胸腰骶椎椎体、附件及椎旁软组织病变,胸8~9椎体压缩性骨折。查血红蛋白102 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示:异常浆细胞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云儿 《护理与康复》2006,5(4):262-263
总结35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重点是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并进行相应的体位训练;术后加强观察骨水泥外渗及胸、腰、背疼痛情况,并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吴欣桐  赖晓晖 《华西医学》2007,22(1):174-17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双上肢疼痛1 月,四肢麻木20 天,双下肢无力半月"入院于2006年10月11日.1 月前,患者出现双上肢持续性的针刺痛,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处理,患者的疼痛感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月作者收治的7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37例。手术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治疗,非手术组保守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BP评分、GH评分、PF评分及RP评分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效果均比较理想,都能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可早日下床活动,避免了长期卧床,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院骨科于2006-08成功的抢救了1例急性颈髓损伤术后并发喉水肿的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1病历摘要 男,32岁。因颈部被重物砸伤后,颈部肿痛伴四肢麻木无力针刺样疼痛,活动受限2h于2006—08—10T19:00入院,当时患者神志清楚,心肺腹未见异常,自颈5椎体平面以下感觉麻木、针刺样疼痛以双上肢为重,双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58例,58个椎体.病变位于T_6-L_4椎体,以T_(10)~L_2胸腰段发生多见.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麻方法,患者俯卧于脊柱外科手术架上,在C臂透视下行单侧或双侧椎弓根穿刺,注入骨水泥.结果:发生骨水泥渗漏8例,骨水泥沿后纵韧带渗漏至邻近椎体后缘1例,椎体外边缘6例,皮下1例,但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治疗后脊柱X射线片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率100%,视觉模拟评分、后凸角度、活动能力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随访结束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能够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导致的疼痛,并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脊柱后凸畸形,有利于改善脊柱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朱华 《临床医学》2012,32(8):11-13,128
目的 分析腰背肌锻炼仪辅助训练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卧床期的作用.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对151例65岁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并观察患者在卧床期使用腰背肌锻炼仪辅助训练(实验组)与"五点支撑法"腰背肌锻炼(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腰背肌群后伸肌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周的运动功能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侧位X线片骨小梁数目的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自行设计的腰背肌锻炼仪辅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卧床期进行训练,有阻力可调的优点,更易被接受,锻炼更为有效,在促进肌力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透视下经皮穿刺向椎体内注射骨水泥,治疗脊柱溶骨性破坏及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近年兴起的微创治疗新技术。可强化病变椎体,迅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9月—2005年2月采用PVP治疗15例病人,疗效良好。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病人,男6例,女9例;年龄62岁~79岁,平均67岁。1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为新鲜骨折,3例溶骨性椎体转移瘤,其中2例肺癌,1例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胸腰背疼痛,站立、行走困难,病椎部位多数位于胸腰段,其中胸102例,胸114例,胸124例,腰13例,腰42例。椎体被压缩程…  相似文献   

16.
崔文平  冯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35-3035
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在骨伤科门诊比较常见,大部分是因跌倒屈曲压缩所致.伤后因疼痛逐渐减轻常不被重视,容易导致误诊、漏诊.笔者自2003-01-2009-01收治的胸腰段椎体单纯压缩骨折中,其中有9例患者伤后早期在外院和我院被误诊,为吸收教训,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椎体高度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佩戴支具下地活动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估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对比术后两组椎体高度矫正率、复位丢失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佩戴支具下地活动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矫正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复位丢失率4. 76%(2/42)较对照组21. 43%(9/4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椎体高度矫正率,减少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婷  刘连寅 《临床荟萃》2005,20(19):1123-1123
患者,男,62岁.因腰背部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加重伴间断发热2周,于1998年8月19日第一次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可,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结膜无黄染.肋骨广泛压痛,无固定压痛点,双肺呼吸音清楚,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腹部未见异常.腰3~5椎体压痛阳性.双下肢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主要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PVP是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以恢复其高度,增加病变椎体抗压程度,防止椎体进一步坍塌和变形,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1〕。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共对20例腰  相似文献   

20.
蓝桂森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7):3335-3335
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20例采取药物及理疗为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措施上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治疗组。疼痛基本缓解时间、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腰背肌功能锻炼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