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臭牡丹总黄酮对β-catenin过表达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力以及Wnt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构建β-catenin真核过表达载体并转染A549细胞,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未转染细胞、未转染细胞+臭牡丹总黄酮、空载组、空载+臭牡丹总黄酮、β-catenin过表达组、β-catenin过表达+臭牡丹总黄酮。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GSK-3β、P-GSK-3β、c-myc、CyclinD1的表达。结果: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侵袭力均明显增强(P0.05),并显著上调wnt通路相关因子β-catenin、C-Myc,CyclinD的蛋白表达,下调P-GSK-3β的蛋白表达(P0.05)。采用臭牡丹总黄酮干预后,能明显降低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的能力,减少侵袭小室穿过基膜的细胞数(P0.05)。并下调β-catenin、C-Myc、CyclinD1表达(P0.05),上调P-GSK-3β表达(P0.05)。臭牡丹总黄酮的干预作用对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细胞尤为明显。结论:转染β-catenin过表达的A549细胞其增殖、迁移、侵袭力均明显增强,能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臭牡丹总黄酮可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β-catenin的高表达从而调控下游的一系列因子而起到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臭牡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大孔树脂纯化方法,将臭牡丹苯乙醇苷类、黄酮类、萜类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并纯化。建立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小室经典的抗肿瘤药理模型,检测臭牡丹三大活性部位对人肺腺癌A549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通过建立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各组裸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蛋白(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苯乙醇苷部位以类叶升麻苷和异类叶升麻苷为对照,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苯乙醇含量为88.93%;黄酮类部位以芦丁为对照,紫外分光度法测得黄酮含量均值为60%;萜类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石油醚部位萜类成分含量为50.99%。CCK8法测得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的IC_(50)平均值分别为0.125、0.46、1.43 mg/ml。划痕试验测得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的24 h愈合率分别为14.6%、16.9%、19.9%; 48 h愈合率分别为22.4%、20.4%、29.7%,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显示各药物干预组的穿膜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0.4 mg/ml黄酮组与0.15 mg/ml苯乙醇苷组尤为显著。体内实验中,模型对照组瘤组织中的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强(P0.01),E-cadherin、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臭牡丹0.2 g/kg组能下调瘤组织中的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P0.05),上调GSK-3β、p-GSK-3β(P0.05)蛋白表达。结论: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均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乙醇苷部位、黄酮部位对A549细胞体外抑制作用均明显,且具量效关系。萜类部位显示出的抗肿瘤作用不突出,可能与其纯度有关。臭牡丹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瘤组织中β-catenin、Vimentin、E-cadherin、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从而阻断肿瘤局部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臭牡丹总黄酮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臭牡丹总黄酮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法检测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对β-catenin、Tcf-4、CD44v6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随着臭牡丹总黄酮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亦相应增加。PT-PCR结果显示不同剂量臭牡丹总黄酮作用下β-catenin、Tcf-4、CD44v6 mRNA的表达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牡丹总黄酮诱导HepG2凋亡,能下调β-catenin、Tcf-4、CD44v6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抑制其关键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
韩庆亮  张慧  郑慧军 《新中医》2023,55(24):112-118
目的:探讨大黄酚调控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脑 胶质瘤细胞U87,用不同浓度(0、50、100、200 μmol/L) 的大黄酚处理后,采用CCK-8 法检测U87 细胞增 殖能力;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 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 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 以及Wnt 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 相关蛋白β-catenin、 E-cadherin、vimentin、MMP-9 蛋白表达。结果:大黄酚能抑制U87 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诱导凋亡(P< 0.05),下调Bcl-2、β-catenin、vimentin 与MMP-9 的表达水平,上调Bax 与E-cadherin 的表达水平(P< 0.05),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大黄酚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87 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岩宁方调控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抑制A549肺癌细胞侵袭的机制。方法向A549细胞转染LV-vector、LV-over/MALAT1慢病毒载体,应用肺岩宁方(0~500μg/ml)干预细胞,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MALAT1表达情况;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肺岩宁方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肿瘤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EM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ALAT1可增强A549细胞的侵袭能力,与正常对照组和慢病毒载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岩宁方可抑制A549细胞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过表达MALAT1后可减弱肺岩宁抑制细胞侵袭的能力。MTT结果显示,肺岩宁方可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qRT-PCR结果显示,肺岩宁方可下调MALAT1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LAT1可下调E-cadherin蛋白,上调N-cadherin、Snail及细胞核中β-catenin的蛋白水平,肺岩宁方能上调E-cadherin蛋白,下调N-cadherin、Snail及细胞核中β-catenin的蛋白水平,但过表达MALAT1可削弱肺岩宁对这些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 MALAT1过表达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加速EMT进程促进A549肺癌细胞侵袭;肺岩宁方能够通过下调MALAT1,抑制Wnt/β-catenin/EMT信号轴,从而阻止A549肺癌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6.
鲍敏  杨文龙  虞茜  万子矜  陈帅  史宏灿 《中草药》2018,49(7):1634-1639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IVS)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β-HIVS组。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小室法检测β-HIVS对A549细胞增殖、周期、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β-HIVS处理后A549细胞p53、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β-HIVS能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诱导A549细胞凋亡;阻滞细胞由G_0/G_1期向S期的发展;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5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论β-HIVS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53的表达和下调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观察新疆紫草中乙酰阿卡宁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同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设空白组以及乙酰阿卡宁低、中、高剂量组(0.5、1.0、2.0μmol·L-1)分别作用于A375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迁移侵袭相关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相关Wnt1、轴蛋白2(Axin2)、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21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评价西黄丸对三阴乳腺癌细胞4T1的增殖及干性成球能力的影响.方法 制备西黄丸浸提液,采用CCK8的方法,筛选最佳给药浓度,检测其对4T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其对4T1细胞干性成球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4T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的相关mRNA的表达.结果 西黄丸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干细胞成球能力和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RT-PCR结果显示E-cadherin相对上调,Vimentin、β-catenin表达下调,且西黄丸可协同Wnt/β-catenin通路活性抑制剂XAV939抑制细胞的增殖、干细胞成球能力和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结论 西黄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的EMT,干预肿瘤细胞的"干性",从而防治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通过环氧化酶-2(COX-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人肠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PGE2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上调及抑制LoVo细胞COX-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X-2对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丹参酮ⅡA、PGE2和/或GSK-3β选择性抑制剂SB-216763作用人肠癌HCT-116细胞24h,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2能够显著上调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同时显著上调β-catenin在细胞总蛋白、浆蛋白和核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反之,COX-2抑制剂NS-398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COX-2和β-catenin蛋白在人肠癌LoVo细胞中表达水平,并且能够显著下调PGE2诱导的COX-2和β-catenin蛋白的高表达;同时,丹参酮ⅡA能够显著下调人肠癌LoVo细胞VEGF表达水平,并且能够下调PGE2和GSK-3β抑制剂SB-216763诱导的VEGF高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人肠癌细胞中COX-2的表达,阻止细胞中β-catenin的累积,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VEGF表达,这可能是丹参酮ⅡA抗大肠癌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宫颈癌细胞株Caski细胞侵袭迁移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检测Caski细胞侵袭迁移情况;采用qPCR方法检测Caski细胞GSK-3β、Wnt2B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Caski细胞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含量。结果:紫草素可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浓度依赖性,并可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增加Caski细胞GSK-3β mRNA和p-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减少Caski细胞Wnt mRNA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量。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Caski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Caski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肺解毒汤对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并探讨该方对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肺癌A549细胞,Co Cl2化学模拟肺癌A549细胞缺氧微环境,设空白组,以150μmol·L~(-1)Co Cl2,150μmol·L~(-1)Co Cl2+15 g·L~(-1)益肺解毒汤,15 g·L~(-1)益肺解毒汤处理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测细胞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A549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转录因子Snail蛋白表达,信号分子β-链蛋白(β-caten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表达。结果:缺氧可诱导A549细胞发生形态改变,益肺解毒汤可抑制缺氧诱导的形态改变。与空白组比较,Co Cl2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P0.05);与Co Cl2组比较,Co Cl2+益肺解毒汤组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迁移能力亦减弱(P0.05)。与空白组比较,Co Cl2组细胞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Snail表达上调(P0.05),说明缺氧使细胞发生了EMT;与Co Cl2组比较,Co Cl2+益肺解毒汤组可上调Ecadherin,p-gsk-3β,下调Vimentin,Snail,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结论:益肺解毒汤能抑制缺氧诱导的A549细胞的形态变化、侵袭及迁移能力,还能抑制缺氧诱导的EMT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人胃癌细胞MKN-45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并探讨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10 ng/m L诱导MKN-45细胞构建EMT模型;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能够明显增强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诱导MKN-45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上调;同时,TGF-β1能诱导MKN-45细胞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均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侵袭迁移及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 L)还可下调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且上述结果中化痰通瘀解毒方在10、20、40μg/m L剂量组间存在剂量依赖性;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与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均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EMT和侵袭迁移,且XAV939可协同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 L抑制TGF-β1诱导的EMT和侵袭迁移。结论:化痰通瘀解毒方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进而降低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2016,(7)
目的:观察益气除痰方是否能通过干预TGF-β信号途径,逆转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通过暴露于TGF-β_1环境中,诱导肺腺癌细胞株A549发生EMT,并以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EMT相关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蛋白Smad2/3的表达。结果:镜下可见经TGF-β_1孵育的A549细胞呈现明显的间质细胞形态,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作用24 h后细胞A549细胞出现凋亡且间质化程度较低;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血清组比较,TGF-β_1+空白血清组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升高,益气除痰方可降低TGF-β_1所升高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显示TGF-β_1可以激活Smad2/3通路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上调Vimentin的表达,而益气除痰方含药血清可抑制该过程。结论:益气除痰方可能通过干预TGF-β/Smad信号通路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从而逆转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对HepG2细胞作用后产生的效应及其具体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AS-IV(25、50、100 nmoL/L)干预HepG2细胞,采用Trans-well法、细胞划痕实验和免疫荧光法分析HepG2细胞系的侵袭和迁移情况。Weste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VEGF、MMP-14、E-cadherin、N-cadherin、Wnt、β-catenin和TCF-4等蛋白的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法检测显示AS-IV刺激HepG2细胞时可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实验显示AS-IV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AS-IV干预HepG2细胞后,VEGF和MMP-14蛋白水平、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降低(P<0.05),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上升。同时,AS-IV还可抑制HepG2细胞的Wnt、β-catenin和TCF-4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影响HepG-2细胞的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藏红花素通过调控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3 (Dickkopf3,DKK3)对Aβ25-35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Aβ25-35诱导小鼠海马神经细胞系HT22细胞模拟细胞损伤,CCK8增殖实验检测藏红花素最佳干预浓度。qPCR检测DKK3沉默质粒(DKK3 siRNA)以及DKK3过表达质粒(DKK3-OE)的DKK3 mRNA表达,随后进行细胞转染。细胞分为正常组、Aβ25-35组、Aβ25-35+藏红花素组(1.0μmol/L)、Aβ25-35+DKK3 siRNA组、Aβ25-35+siRNA对照组、DKK3-OE组、空白质粒对照组、DKK3-OE+藏红花素组(1.0μmol/L)组。采用流式细胞数检测细胞凋亡,Tubulin β染色观察细胞神经突触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β、DKK3、β-catenin、GSK-3β、p-GSK-3β、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0.5~2.0μmol/L藏红花素可显著上调HT22细胞活力(P<0.05)。与正常组相比,Aβ25-35组和DKK3-OE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控CXCR4对A549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iRNA技术将A549细胞CXCR4基因沉默后,设立实验分组,为A549对照组、A549+臭牡丹黄酮组、A549-CXCR4沉默组、A549-CXCR4沉默+臭牡丹黄酮组。每组加入100ng/ml的SDF-1处理48h后,Transwell检测各组A549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XCR4、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A549对照组相比,加入臭牡丹黄酮后A549其体外侵袭能力下降,沉默CXCR4后,A549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与A549对照组相比,A549+臭牡丹黄酮组能降低CXCR4和MMP-9的表达,A549-CXCR4沉默组与A549-CXCR4沉默+臭牡丹黄酮组CXCR4和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臭牡丹黄酮类化合物通过下调CXCR4表达,降低MMP-9蛋白表达,进而降低A549侵袭能力可能是其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百合总皂苷(TSLL)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潜在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Ed U染色检测TSLL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荧光显微镜观察TSLL对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TSLL对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TSLL对肿瘤细胞内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TSLL干预肺癌A549细胞24,48或72 h均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其IC50分别约为229,173,71 mg·L~(-1); TSLL可显著降低A549细胞克隆形成率; TSLL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549细胞DNA合成率; TSLL可明显诱导A549细胞凋亡; TSLL可减少A549细胞迁移行为; TSLL可减少A549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TSLL可显著下调肺癌A549细胞内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比值,同时促进procaspase 3的激活,此外TSLL对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均无明显的影响。以上结果表明TSLL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对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TSLL可通过下调PCNA的表达抑制肺癌细胞DNA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TSLL对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其对Bcl-2,Bax蛋白的表达调控有关。此外,TSLL抗肺癌细胞侵袭转移作用与EMT无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左旋紫草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影响。方法?设置左旋紫草素浓度梯度为0、0.5、1、2、4、8 μmol/L,干预HeLa细胞,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并筛选最佳干预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后续实验中分为对照组、左旋紫草素 0.5、1、2 μmol/L组。划痕实验检测HeLa细胞24、48 h后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左旋紫草素作用HeLa细胞24 h后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左旋紫草素作用HeLa细胞24 h后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Wnt5a、β-catenin、p-LRP、LRP的表达。结果?左旋紫草素1、2、4、8 μmol/L在24 h可明显抑制HeLa细胞增殖(P<0.05,P<0.01),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左旋紫草素0.5、1、2 μmol/L组细胞穿过率明显降低,细胞穿过基质胶的能力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而降低(P<0.01),同时Wnt5a、β-catenin、p-LRP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结论?左旋紫草素可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79例患者近端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的GSK-3β、DKK-1、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GSK-3β在近端胃癌组织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量明显降低(P均0.05),GSK-3β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DKK-1在近端胃癌的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DKK-1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程度显著相关(P均0.05)。β-catenin在近端胃癌中细胞质及细胞核的异常表达比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的异常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GSK-3β的表达与DKK-1的表达及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GSK-3β、DKK-1、β-catenin在近端胃癌的发展、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近端胃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肺腺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549/DDP)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干预作用。方法:以SD大鼠制备高、中、低剂量(65,32.5,16.25 g·kg-1,10 m L·kg-1)的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生理盐水10 m L·kg-1)。培养细胞分为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和空白血清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50%抑制浓度(IC50),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p-GSK-3βser9,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浓度的升高,顺铂(DDP)对A549/DDP细胞的IC50逐渐降低,以中、高剂量组最显著(P0.01);十全大补汤含药血清对A549/DDP细胞浆GSK-3β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但可显著下调胞浆p-GSK-3βser9蛋白的表达及细胞总β-catenin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中、高剂量组最明显(P0.01)。结论:十全大补汤可通过降低A549/DDP细胞浆p-GSK-3βser9蛋白及细胞总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进而发挥对顺铂耐药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