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区块储层呈层状特征,储层厚度变化大,储层横向延伸主要受断层和砂体展布控制。随着A区块油田投产,为了进一步了解油藏规模,对油藏油水边界、砂体横向物性或厚度变化以及岩性或构造复杂边界等进行研究,以测试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测井资料,根据不同油藏边界的压力双对数图特征识别判断,总结出A区块主要油田油藏边界类型及距离,形成勘探初期油藏描述。  相似文献   

2.
高含水油田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在高含水油田有必要开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横向上要精确识别和预测对剩余油富集具有遮挡作用的小断层、微幅度构造、砂体边界和岩性隔挡(如废弃河道),纵向上要精细预测控制剩余油丰度的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参数,重点解决河道边界预测和薄互层储层单砂体厚度预测精度问题。并结合高含水油田开发的需求,提出了关于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大港油田港东一区一断块研究为例,说明了在高含水油田应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边缘检测技术砂体边界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后期的隐蔽性油气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由于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复杂,油藏分布特点不清楚。导致勘探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岩性油气藏的砂体的识别、描述方法尚不成熟.制约了勘探成功率的提高。特别是在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应用地震技术预测和识别砂体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识别存在不确定性。研究采用边缘检测技术对地震属性进行处理。确定砂体的位置及其边界.提高了三维地震成果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边缘检测技术在研究区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集及周缘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中部,该区断裂发育,储层受多物源控制,沉积相带变化快,砂体平面展布复杂,砂体与构造的匹配关系不明确,造成可供勘探开发的油藏越来越隐蔽,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油气藏转向隐蔽性的断层-岩性、岩性油藏。本文在精细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开展储层展布特征研究,纵向上细分单砂体,横向上精细描述有效储层及岩性封堵干带的展布边界,逐层梳理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为寻找岩性、复合油气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的矿场试验   总被引:67,自引:15,他引:52  
赵永胜 《石油学报》1999,20(6):43-46
通过大庆油田厚油层矿场试验研究,对储层流体流动单元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对于储层描述来说,基于L.A.Zaden复杂系统的“不相容原理”,随着沉积单元的变小,井间对比及砂体边界确定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以致于无能为力。广场试验目的层葡I1-4共划分为3个时间岩性单元,细分为7个韵律段,13个均质段。实际的油水井分时间岩性单元,韵律段、均质段测试资料以及指示剂验窜资料,有力说明了无论从油藏动态分析还是从油藏数值模拟角度出发,将时间岩性单元(即小层或单砂体)作为流体流动单元是基本可行的,进一步细分流动单元,试图实现“保砂体”模拟是很困难的。  相似文献   

6.
泌阳凹陷斜坡内带紧邻生油中心,多砂体交汇,具有形成岩性油藏的优越条件。在分析该区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近源聚集,联合控圈,叠合连片"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模式,即斜坡内带一系列雁列式断层与指状砂体配置,形成"悬挂式"断层-岩性圈闭模式;该区油藏规模小,油层厚度薄、平面变化快,常规手段难以识别。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叠后提频处理及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地层体切片技术来连续提取和动态解释储层空间变化的技术思路,理清了该区砂体演化特征,准确刻画了砂体边界。钻探证实了砂体边界与地震属性异常预测范围吻合,先后在该区发现多个富集的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E_3~1油藏为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藏,受控于河道砂体,储集砂体薄、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快,在以往三维地震处理资料无法满足岩性油藏勘探开发需求的情况下,进行了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适合本区地质情况的处理方法,通过详细的模块及参数搭配试验,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分辨率,达到"三高"处理要求,满足构造精细解释、岩性反演和储层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HN油田开发过程中,只用构造图和精细储层预测结果一次很难搞清楚M1岩性油藏的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为此采用高精度滚动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是时间序列的多次三维精细储层预测技术,针对HN油田M1层岩性油藏滚动开发.随着新完钻井的资料的不断补充和应用,三维精细储层预测技术的应用次数和精度不断增加,使得M1层的砂体空间分布预测结果就越合理和准确.通过该技术在HN砂岩岩性油藏的开发应用,先后部署的13口开发井砂体钻遇率达100%,从而也证实了该项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技术在车排子地区岩性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车排子地区岩性油藏砂体厚度较薄,横向变化快、规模小的难题,探讨了岩性油藏预测的研究思路和配套技术。以地震、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储层岩石物理特征的分析,利用模型正演分析技术,验证了油砂体的“类亮点”地震反射特征。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技术划分有利相带,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分频检测技术清晰地勾画出砂体边界,结合振幅-厚度半定量来识别油砂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镇原油田H45井区以长8为目的层滚动建产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小层对比、沉积微相、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气成藏特征等方面,深入认识H45区三叠系长8油藏。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油藏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超低渗储层,砂体南西—北东走向,H45井区附近砂体最厚。受断层影响,本区长8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油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储层物性不同造成含油性存在差异。结合开发井参数,明确了长8油藏的出油下限及油水界面。甩开井实施结果表明,本区东南部仍有扩边潜力,下一步将针对长8油层继续滚动实施。研究成果为后期建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储层预测技术是油藏评价的关键技术,特别在岩性油气藏评价时储层预测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提出了识别鼻状构造的储层预测技术,即联合应用地震属性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及神经网络储层参数预测技术对储层砂体及油气分布进行了预测,整个储层预测过程既有定性识别又有定量评价岩性油气藏。以准噶尔盆地腹部BC区块为例进行试验,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夏步余  林波  夏勇  胡敏 《复杂油气藏》2022,(1):58-63,7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已进入勘探的高成熟阶段,构造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隐蔽圈闭渐成为滚动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目标.针对高邮凹陷隐蔽油藏砂体薄、横向变化快的预测难点,以真武油田戴南组岩性油藏为例,通过地震相分析、砂体地震响应特征正演模拟、地震精细储层预测等技术开展了砂体识别和描述,提高了隐蔽岩性小砂体描述精度,并在后期滚动...  相似文献   

13.
高邮凹陷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高邮凹陷地震资料品质受构造破碎、野外地表复杂等因素影响,且目标砂体厚度往往小于地震垂向分辨率,从地震剖面上无法直接识别单砂体,利用现有地震资料提高储层预测精度难度很大。通过对高邮凹陷地质背景的分析和戴南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沉积背景分析、沉积砂体发育特征与控砂机制研究,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地震资料,建立了一套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方法:按照定性到半定量—定量化储层预测思路,利用叠前地震反演、地震AVO正演及属性分析等特色技术判断砂体发育区,开展定量储层厚度预测,最终综合定性、定量研究成果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有利钻探目标。勘探实践的高成功率充分说明该方法在断层—岩性油气藏勘探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中央坳陷区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储层主要为薄层河道砂,岩性圈闭的有效识别是勘探部署的瓶颈。为了解决扶余油层薄砂岩储层岩性圈闭识别难题,应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形成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细分层沉积微相划分、地震资料保幅处理、精细地震解释、大比例尺沉积微相制图、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等6项关键技术。通过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划分沉积微相,井震结合砂体预测,研究大比例尺沉积微相,认清了扶余油层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有效地识别了岩性圈闭,大幅提升了钻探成功率,新发现石油储量1亿吨。应用实践证明,地震沉积学是薄砂岩储层岩性油藏勘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米涧地区位于较有利生油区内,长6砂体发育,长2及延安组储层良好,具有形成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的圈闭条件,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本文主要对杨米涧地区长6储层进行了分析,认为长6砂体连片,面积大,含油显示普遍,但储层较致密,非均质性强,主要原因是浊沸石充填严重,浊沸石溶蚀程度低。但低渗中也存在高渗区;通过对该区长2、延8、延9储层特征分析认为,杨米涧地区延8、延9、长2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油层埋深浅,产量高,开发效益好,仍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16.
姬塬地区长4+5 油层组发育交错叠置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其内部接触关系复杂,严重影响该区油藏分布规律及水驱开发效果。开展长4+5 油藏单砂体界面识别划分、剖析砂体接触关系及其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影响的精细研究,有利于姬塬地区长4+5 油藏的持续稳产及高效开发。基于单砂体界面的识别划分标志,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精细刻画 砂体内部接触关系,进而厘清砂体横向交错与垂向叠置关系对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4+5 油藏砂体垂向叠置关系有切叠式、叠加式和分离式3 类,其中切叠式砂体较均质,含油性好,水驱动用程度高,其次是叠加式砂体;单砂体的侧向接触关系可分为侧切式、对接式和孤立式3 类,不同接触关系反映了河道砂体井间连通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油井注水见效周期,其中侧切式接触关系对应的油井注水见效时间短,其次为对接式、孤立式单砂体所对应的油井见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昆北油田切12区块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砂砾岩储层厚度大,内部砂体多期叠置,非均质性极强。对影响储层质量的主控因素认识不清导致了油藏动用状况和生产效果不佳。基于取心井岩心观察,并结合薄片鉴定、压汞分析、核磁共振及物性等资料,从岩石学、物性及孔隙结构方面分析厚层块状砂砾岩的储层特征及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建立了切12区块砂砾岩"甜点"储层识别标准。研究表明:切12区块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储层质量受岩石粒度分选、泥质体积分数、成岩作用等主控因素影响。根据岩性、物性指数、排驱压力、日产液能力等参数建立"甜点"储层识别标准,并提出寻找油井"甜点"储层段补孔、注水井"甜点"储层水窜段封堵调剖等油藏开发调整措施,为厚层块状砂砾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该研究方法对其他类型的储层质量主控因素研究有一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切六区E1+2储层物性横向差异大,连片分布的砂体在不同部位物性、含油性不同,为一构造背景上的岩性油藏。油水关系分布受断层、砂体形态、物性、岩性等多重因素控制,边界类型多。构造东、北、南以物性边界为主,东南以试油含油水层井为边界,西部以断层为边界,无统一油水界面。采用天然能量方式开发产量递减快,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开采效果差。为改善储层渗透率,提高单井产量,对油藏的部分油井进行压裂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代丽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4,36(10):122-126,8
由于深层低渗透油藏储层渗透能力低且储层发育复杂,开发难度大,为使该类低渗油藏达到经济有效开发,水平井目的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研究和各项地质参数设计的优化研究。主要通过储层精细对比与划分、精细刻画砂体分布,落实岩性油藏的非均质特征,确定各目的层含油砂体的分布特征。在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数模和压裂软件优化设计了低渗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各项地质参数:水平井段方位、井段长以及水平井分段压裂条数、裂缝长、裂缝间隔距离和缝网优化等,最终准确设计了水平井轨迹剖面。实际水平井的成功实施证实了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岩性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非常规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严重、岩性识别困难,砂体横向上分布不稳定,成藏控制因素不清等情况,在收集了大量的岩心分析资料、录井、成像测井新技术资料、试油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测井曲线进行了标准化,建立了一系列精细描述储层岩性的地质参数;利用成像测井新技术和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进行岩性识别,建立了适合本地区储层的岩性判断标准和方法。为砂砾岩储层复杂岩性识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储层识别和油水层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