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爆3号在不同密度下的冠层结构和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6个密度下研究沈爆3号的冠层结构、生理特征、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沈爆3号适合高密度种植且适应密度范围较大,密度在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分别比5.25万、6.00万、6.75万、7.50万、9.00万株/hm2增产21.96%、22.75%、11.50%、10.64%、7.92%,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高密度下穗长、穗粗、行粒数、穗粒数、粒重、秃尖变化较小,单株产量维持较高水平。在9.00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叶面积指数(6.55),保持较大的叶面积指数和较长的持续时间。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的速度较快,但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2差异不大,高密度下仍可维持较高水平。不同密度之间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存在微小差异,较低密度下最高叶绿素含量的出现时间较迟,而高密度下较早。增加密度使净光合速率下降,但较低密度下增密时下降幅度较大,3个高密度间下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地区夏播条件下,以沈爆3号为试验材料,在不同密度下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沈爆3号适合高密度种植且适应密度范围较大,密度在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3 915.17 kg/hm2;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绿素值分别出现在97 500株/hm2和52 500株/hm2密度处理;高密度条件下,最大叶面积指数出现的时期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叶绿素含量变化也较为平缓;高密条件下较大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因叶绿素含量下降而对产量造成的负效应,即降低了高密条件下源对于产量的限制;沈爆3号平均叶向值LOV为11.5,在品种改良上具有很大的上升潜力;建立产量和生理指标最优回归方程为:Y=490.280 6-7.836 0X2+7.505 5X3R2=0.999 9,X2为叶绿素SPAD值,X3为叶向值)。在夏播条件下,沈爆3号膨爆率、膨爆倍数分别为96.29%和23倍,分别比春播低1.07个百分点和27.97%。玉米花中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94%、10.30%、6.97%和0.24%。  相似文献   

3.
达龙珠 《玉米科学》2011,19(5):91-9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种植密度对高油玉米HE-2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油玉米HE-2在灌浆后期能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各荧光参数等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降低;子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先增加后下降,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时,高油玉米产量较高,最高为6 679.80kg/hm2。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沈爆3号爆裂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史振声  赵娜  吴玉群  王志斌 《玉米科学》2005,13(Z1):130-132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沈爆3号爆裂玉米的产量、品质和生理指标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单株叶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面积指数增大;生物产量和子粒产量的变化趋势则明显不同,在3 000~3 600株/667m2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3 600~4 500株/667m2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品质变化并不很大,表现出该品种适合密植并在高密度下有较强的自动调节能力.沈爆3号在3 600~4 500株/667 m2时,产量在408~415.5 kg/667 m2,膨胀倍数30以上,爆花率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对利民33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7万(T1)、8万(T2)、9万(T3)、10万(T4)和11万株/hm2(T5)5个处理,测定玉米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测定(Tr)和玉米产量,研究不同密度对利民33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吐丝期T4密度下LAI最高,在灌浆后期T2密度下LAI最高;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吐丝期和灌浆后期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均表现出T2密度下最高,玉米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密切相关.利民33在T2密度条件下光能利用率最高,产量最高,达12 124.64 kg/hm2.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比较研究超高产田(15 000 kg/hm2)和高产田夏玉米的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特性和灌浆速率等指标差异,探索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超高产田夏玉米较高产田增产15.6%,穗粒数多3.7%,百粒重增加8.9%,超高产主要依赖于百粒重的增加;吐丝后超高产田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总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高产夏玉米田,吐丝后10~40 d超高产夏玉米田子粒干物质阶段积累速率较高,吐丝50 d后,高产夏玉米田植株衰老,超高产夏玉米子粒仍维持一定的灌浆速率。超高产田夏玉米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多、叶绿素含量高和灌浆时期长等生长发育特性,有效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70%Opt,N2)、推荐施氮(Opt,N3)、130%推荐施氮量(130%Opt,N4)、高量施氮(N5)5个处理,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子粒产量。与不施氮相比较,施氮后玉米株高平均增幅8.5%,茎粗平均增幅8.5%,生物量增幅为16.8%~29.1%。N3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在处理间均最高。施氮显著提高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之间并不呈正比关系,当施氮量增加至330 kg/hm2后,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叶面积指数、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熟期不同夏玉米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3个种植密度(67 500、82 500、97 500株/hm2)对早熟品种登海618和中晚熟品种登海605的群体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单叶净光合速率下降,而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及冠层光合能力均增强,保证了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使玉米总产量提高。两个品种均在97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且在早收获10 d的情况下登海618产量高于登海605,分别为13 840 kg/hm2和13 080 kg/hm2。随密度增大,登海605倒伏率显著提高,使其产量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氮肥施用量对超高产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植株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够增加玉米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施用过量的氮肥会造成植株贪青徒长,使生育后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影响产量。施氮量300 kg/hm2为试验区最适施氮量。  相似文献   

11.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用于麦绿素生产的大麦种植提供依据,以苏啤3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0、187.5、375、562.5 kg/ha)和种植密度(150万、300万、450万、600万/ha)对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密度对苏啤3号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可提高苏啤3号大麦的鲜叶产量、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在施氮量37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获得了较高的鲜叶产量(21 126.7 kg/ha)和叶绿素含量(2.373 g/kg);在施氮量562.5 kg/ha、密度450万/ha下,苏啤3号鲜叶蛋白质含量最高(17.58%).苏啤3号鲜叶Ca、Mg、Zn、Cu的含量,在种植密度间和施氮水平间也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增加,其各元素的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密度300万/ha、施氮量375 kg/ha下,苏啤3号鲜叶Cu和Zn含量最高(10.24和26.96 μg/g),而Mg和Ca含量在施氮量187.5 kg/ha、密度300万/ha下最高(174.94和324.17 μg/g).综合来看,在375 kg/ha施氮量和450万/ha种植密度下,苏啤3号大麦鲜叶产量和品质最适宜于叶绿素生产.  相似文献   

12.
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开展半干旱区玉米密度对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半干旱区耐密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适宜播种密度在65000~75000株/hm2,稀植大穗型玉米品种吉单257、吉单137适宜播种密度在60000~65000株/hm2;郑单958、先玉335、吉单257、吉单137百粒重与密度呈负相关;4个品种的容重与密度关系呈二次抛物线,郑单958在50000株/hm2、先玉335、吉单257在57500株/hm2、吉单137在50000株/hm2时容重最高,商品等级最好;4个品种随播种密度增加,穗位叶叶绿素SPAD值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甘蔗新品种的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旱坡地探索不同甘蔗新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蔗农艺性状、工艺品质等方面的表现,为不同甘蔗品种在当地蔗区的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选用甘蔗新品种粤糖60,柳城05-136和福农39作为试验材料。每个品种设90000、120000、150000和180000芽/hm2四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出苗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有效茎数、蔗茎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分蘖率、成茎率、茎径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下降。在不同种植密度方面,90000芽/hm2种植密度的甘蔗分蘖率、成茎率、茎径最大;120000芽/hm2种植密度的甘蔗出苗率最大、生长速度最快;180000芽/hm2种植密度甘蔗的产量最高;不同品种方面,粤糖60产量最高、柳城05-136的生长速最快、蔗糖分最高;福农39的还原糖分最高。柳城05-136的最佳种植密度为180000芽/hm2、粤糖60及福农39的最佳种植密度都为120000芽/hm2。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周旭梅  高旭东  何晶 《玉米科学》2012,20(3):107-110
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研究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在60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下产量最低。株高、穗位高、茎粗、叶片数、棒三叶长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在60 000株/hm2密度下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最大;丹3363棒三叶宽、棒三叶面积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丹玉86和丹3363倒伏率和空秆率均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耐密型春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和3种行距配置方式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LAI)、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行距配置对产量构成3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多个作用大小不一的农艺性状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决定玉米产量。强盛51与大丰26分别在密度为82 500 株/hm2和“66.6+33.3”cm宽窄行配置模式下产量最高,大丰26在密度为82 500株/hm2采用“50+50” cm等行距种植产量可达15 000 kg/hm2以上,确定这3个组合为玉米超高产的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2比空、大垄双行和清种)和3种不同播种方式(双株定向种植、双株紧靠种植和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播种方式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较高,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20μmol/(m2.s);双株定向播种、清种种植形式下产量最高,为10 786.50 kg/hm2,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产量次之,为10 260.00 kg/hm2。大垄双行与双株定向组合较清种与双株定向组合的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更有益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