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比电鍉针罐与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疗效,为临床应用电鍉针罐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提供依据,并阐述电鍉针罐治疗本病的机理。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电鍉针罐组和针刺组,两组均选取阿是穴、肾俞(双)、大肠俞(双)、髀关、伏兔、阴市、风市、中渎、血海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电鍉针罐组、针刺组在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并分别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后分析。结果:电鍉针罐组总有效率90.0%,针刺组总有效率73.3%;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1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两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鍉针罐较针刺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效果明显,且这种治疗效果具有累积效应,而于2周后更为明显,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镇痛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中选择合适的疗法提供依据。方法: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针刺组(A组)、电鍉针罐组(B组),两组均取阿是穴、循经验穴(背部膀胱经穴、肩井、大椎、委中、委阳、悬钟、秩边等),A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B组采用电鍉针罐、SDZ--Ⅱ型电子针疗仪,治疗时间约为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观察4周。通过目测类比定级法(VAS)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平均疼痛分数,并根据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体征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电鍉针罐组(B组)较针刺组(A组)更能降低疼痛评分(P0.05),提示两组均能有效缓解肌筋膜炎性疼痛程度,电鍉针罐组(B组)治疗肌筋膜炎性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针刺组(A组);A组总有效率为70%,B组总有效率为93.33%,说明两组对肌筋膜炎性均有良好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组的临床效果优于A组。结论:电鍉针罐治疗肌筋膜炎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电针配合针罐疗法,对照组予电针配合拔罐疗法。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M-JOA评分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JOA评分均升高(P0.05),VAS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电针配合针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齿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齿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症状及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症状及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齿钩针组评分显著低于单纯针刺组(P0.01)。结论:齿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齿钩针具有不留针、见效快、提高门诊病人疗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3组取穴相同,A组采用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治疗,B组采用电针治疗,C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90.0%,C组为80.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电鍉针罐是一种治疗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络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日照市中医医院针灸一科门诊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络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率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腰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的变化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夹脊穴温针斜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在综合疗效和缓解疼痛方面较常规针刺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针刺组各60例,分别采用针刺推拿结合疗法和单纯针刺法,以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JOA腰痛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均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且针推组明显优于针刺组(P0.001);两种疗法均能明显降低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提高JOA评分,与针刺组相比,VAS、JOA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针刺、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针刺推拿结合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尤其在矫正腰椎的生理弧度、使突出的椎间盘部分或彻底复位、松解神经根粘连、改善腰椎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朱洁  王雪梅 《新中医》2016,48(11):93-9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2组以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25%,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M-JOA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0.
刘军桥 《河南中医》2016,(2):297-29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在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发现,观察组的VAS(目测类比评分法)、PPI(总体现有疼痛强度)、PRI总分(疼痛分级指数)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0139,P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VAS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两者结合具有良好的协同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并对比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与单纯体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体穴主穴取夹脊穴、环跳、秩边,配穴随证取穴;耳穴主穴取双侧腰椎区,根据临床症状选取相应配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及疗法与治疗组中针刺疗法相同。两组共治疗两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表(VAS)和腰椎疾患综合评分(JOA)进行疗效评估,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的VAS和JOA评分,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针沿皮透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导气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先导气行气再电针留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进行VAS、JOA评分及分级,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5%,对照组为9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JOA评分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AS评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气针法联合电针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麻木、酸胀等部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从心胆肾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2例,分别给予常规针刺与针灸从心胆肾论治,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直观模拟量表(VAS)、日本顾客学会(JOA)量表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VA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JOA量表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VAS、JO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7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5.4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从心胆肾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以超短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银质针治疗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临床疗效观察,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0月31日期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本研究要求的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简单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银质针疗法,对照组采用毫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用VAS评分量表、JOA腰痛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评估银质针疗法治疗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JO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试验组治疗后的JOA、VAS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银质针及毫针针刺治疗皆能缓解瘀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选用银质针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且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42/46),对照组为76.1%(35/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董氏奇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少,疗效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针刺夹脊穴结合脊柱推拿和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短期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结合脊柱推拿,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夹脊穴,观察两组RMDQ量表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MDQ、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RMDQ、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结合脊柱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时疗效较单纯针刺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田伟平 《光明中医》2023,(3):503-506
目的 观察黄帝内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2020年9月—2021年8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黄帝内针疗法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通过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量表(JOA)评分的差异,判断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帝内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操作简便、患者配合度高,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针刺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30例。2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行日本青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JOA、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配合针刺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