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外阴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1993~2006年收治的73例经手术治疗的外阴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外阴扩大切除或广泛性切除13例,外阴广泛性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55例,外阴广泛性切除+腹股沟淋巴结及盆腔淋巴结清扫5例。结果:73例手术病人中Ⅱ期47例,3种手术方式的Ⅱ期外阴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13例,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其3年生存率为11%,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例,其3年生存率为0%,广泛外阴切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广泛性外阴切除+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临床分期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情况对预后影响明显。临床分期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差别,Ⅱ期病人应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Ⅲ期病人对以外阴广泛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早期子宫颈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及预后。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314.24±65.76)min,术中出血量(320.15±280.26)mL,淋巴结切除个数(18.23±5.15),术中无重要脏器损伤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癌手术切除前行介入化疗栓塞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至2005年8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43例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0例宫颈癌行2~3次介入化疗栓塞+广泛子宫全切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在其不同年龄、临床分期进行比较手术情况及5年生存率。结果:介入化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97.5%,而静脉化疗后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69.77%。结论:手术切除前行介入化疗栓塞明显降低宫颈癌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手术方式以及影响其预后和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其治疗方法并进行随访,计算其生存率,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30例,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颈清扫15例,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90.6%和92.8%,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4例Ⅳ期甲状腺癌患者复发,无远处转移病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癌肿的生存及复发与性别、年龄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清扫术。其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易出现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影响盆腔淋巴结 ,在患者许可的情况下 ,系统地同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是必要的 [1 ]。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妇科大手术 ,我科自 1996年 11月至 1999年 2月对 3例患者采用此手术方法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例 ,年龄 5 1~ 5 8岁 ,平均 5 5岁 ,均为子宫内膜癌 期 ,合并子宫颈癌 2例 ,病史均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个月至 1年余。手术方法均为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均行留尿管和置阴道引流管。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子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效果,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经腹腔镜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清扫淋巴数量等,并与国内外开腹手术比较.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1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96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4h,平均清除23个淋巴结.结论:腹腔镜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可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彻底性,对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和化疗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对24例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转院放疗和化疗患者跟踪随访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数、细胞类型和肿瘤分期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2年生存率91.66%。合理放化疗显著延长生存期,其中有高危因素术后行放化疗者2年生存率100%,有高危因素术后未行放化疗者生存率仅71.42%。结论:淋巴结转移、腺癌、术后切端阳性、有宫旁浸润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在术后复发及转移率较高,应及时补充放疗和(或)化疗,延长生存期,控制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文亚玲 《重庆医学》2006,35(17):1595-1597
目的 探讨宫颈癌的临床分期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规范化治疗。方法 收集2003~2005年期间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年轻化;淋巴结转移随临床期别、宫颈间质浸润的增加而增加;术前放化疗者均无淋巴结转移。结论 Ⅰa期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即可,Ⅰb1期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Ⅰb2期及以后期别先化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李蓉  娄四龙  周琦 《重庆医学》2003,32(7):907-90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不同术式范围的选择。方法 对本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有18例,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或筋膜外子宫切除加盆腹腔淋巴结选择性摘除有19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3例,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分级、肌层侵犯深度、宫颈是否受累、宫旁情况及盆腹腔淋巴结是否转移,采取术后补充放疗及孕激素治疗。4例复发,其中2例已死亡。结论 手术范围的大小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和化疗的适应症。方法:对我院1990年至2000年收治的98例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转移,细胞类型和肿瘤级别为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所有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88.78%,仅有淋巴转移时5年生存率为69.39%,而淋巴结阴性组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95.92%(P〈0.01),宫颈肿瘤最大径≥4cm病人5年生存率为65.31%。结论:对高危因素的宫颈癌病人存术后应及时补充放疔和/或化疗,可提高盆腔控制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月手术治疗的乳腺癌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91.8%(90/98);病理分型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5.31%(64/98);肿瘤〈3.0cm67例,〉3.0cm31例;均行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手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为67.35%(66/98)。结论本组乳腺癌病例有中晚期多见的特点,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生存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早期手术治疗、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以成都某三甲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8例宫颈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5年生存率为74.14%,Ⅰ期患者生存率为87.50%,Ⅱ期患者为57.69%。Log-Rank 分析显示,影响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包括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结论宫颈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盆腔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类型,手术切除治疗对早期宫颈腺癌患者,特别是Ⅰ期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索宫颈癌的预防及完善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4年7月间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8例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98例患者,其年龄为(42.89±9.04)岁,发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5~50岁。结婚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9~24岁。98例患者5年总的生存率为85.7%。结论: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其发病与过早性生活有关;强调早防早治的重要性;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实施个体化综合性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黄岸坤  黄少波  廖艳萍 《海南医学》2016,(12):1965-1967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PLR)治疗喉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8例喉癌患者,从手术日起通过电话、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5年,统计患者5年生存率,以年龄、病理分级、切除术式、TNM分期等临床指标作为影响因素,以喉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随访5年,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8%(124/128)、75.00%(96/128)、66.41%(85/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原发部位、颈部淋巴结清扫、吸烟史、病理分级对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手术预后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疗效的高危因素是TNM分期、吸烟史、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工作者应对喉癌患者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根治性宫颈癌手术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癌Ⅰa~Ⅱb期手术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 225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54例,转移率为24.0%。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者(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7%。年龄 ≥ 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110 g/L、FIGO分期Ⅱ期、肌层浸润深度 ≥ 1/2、有宫旁浸润、有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 ≥ 4 cm、非鳞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年龄<45岁、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 ≥ 110 g/L、FIGO分期Ⅰ期、肌层浸润深度<1/2、无宫旁浸润、无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4 cm、鳞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P<0.05)。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FIGO分期、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隙侵犯、肿瘤直径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淋巴血管间隙侵犯、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是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初诊且未见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及其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初诊非小细胞肺癌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初诊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淋巴结清扫数量与1年、3年、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5年生存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淋巴结清扫数量、清扫站数、T分期是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T分期相同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越多,其5年生存率越高;T1-T2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0枚的患者(P〈0.05);T3期淋巴结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其预后显著不如清扫数量〉15枚的患者(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初诊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其远期疗效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第二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c蛋白在17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4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Ⅰ、Ⅱ和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56.4%和36.5%。Smac蛋白主要定位于癌细胞浆,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17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87例表达阳性。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期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7.2%和35.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c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分别为23.8%和57.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mac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82-85
目的探讨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6月~2013年1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0例宫颈癌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70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7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法检测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分析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年龄、肿瘤大小、颈深部间质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及肿瘤分级程度)的关系及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 MSP检测发现宫颈癌组织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为38.6%,未甲基化为43例(61.4%),而正常宫颈组织未见甲基化;宫颈癌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年龄、肿瘤大小、颈深部间质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FIGO分期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70例宫颈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与年龄、肿瘤大小及颈深部间质侵犯无关,但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及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有关,其中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者5年生存率为66.7%,未甲基化者的5年生存率为8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和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为本组宫颈癌患者预后独立因素。结论 RASSF1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癌中高表达,且与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有关,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青年乳腺癌(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6-01手术治疗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病程晚,平均10.8个月;临床Ⅱ、Ⅲ期患者占80.0%(48/60);病理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腋淋巴结转移率60.2%(37/60);肿瘤〈3.0 cm 40例,〉3.0 cm 20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青年乳腺癌临床上有其特点,中晚期多见,恶性程度高,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强调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方法:对5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48.1%)胃镜下为隆起型;34例(63.0%)浸及黏膜下层,20例(37.0%)浸及黏膜内;高、中分化腺癌所占比例较高为68.5%(37/54);7例发生淋巴结转移。54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90.7%,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57.1%(4/7)低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45/47,95.7%)。结论:早期胃癌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高;重视病理分析,便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