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 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 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 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基因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85.7%,高于肺癌组织的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蛋白表达阳性率肺癌Ⅰ、Ⅱ期高于Ⅲ、Ⅳ期,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MS-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良性疾病中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低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16基因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肺良性疾病中p16蛋白阳性率高于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07);p16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p16甲基化和p16蛋白表达缺失存在相关性(P=0.004).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及蛋白的表达情况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抑癌基因CDH13及DAPK基因CpG岛甲基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肺良性病变组)的抑癌基因CDH13及DAPK的CpG岛甲基化的情况。结果肺癌组织 CDH13、DAPK 基因 CpG 岛甲基化率分别为47.5%(19/40)、40.0%(16/40),癌旁组织分别为27.5%(11/40)、30.0%(12/40),肺良性病变组织均为0。癌组织、癌旁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与腺癌组织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存在CDH13、DAPK的CpG岛甲基化,其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学  张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338-1340,1344
目的 探讨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结果 4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分别为47.9%和37.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重度吸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AS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较小的肿瘤组织中的有较高的发生率(P<0.05).而且,重度吸烟患者的正常肺组织中亦可检测到AS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结论 ASC和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较高的发生率.ASC基因启动子的频繁甲基化可能与吸烟引起的非小细胞肺癌有关,并且ASC基因甲基化有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6.
李伟峰  徐虹  张莉 《广东医学》2006,27(6):855-856
目的 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浆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2例肺部手术患者的血浆和组织标本,其中49例为非小细胞肺癌,23例为良性肺部疾病,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方法 检测了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浆和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55.1%和63.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异常事件与肿瘤分期、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在23例良性肺部疾病,其血浆和手术切除标本均未检测出p16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存在.结论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情况有可能成为有价值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7.
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病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肺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47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和47例对应癌旁组织中DNA的p16基因甲基化状况,同时收集吸烟等环境暴露资料。结果肺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率44.7%,高于癌旁组织的17%(P〈0.01),p16基因甲基化好发于鳞癌(P〈0.05),在鳞癌中肺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p16甲基化和吸烟在鳞癌中高度相关(P〈0.01)。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鳞癌的形成,且与吸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NSCLC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和PTEN在78例NSCLC组织、46例癌旁组织和12例非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rvivin在非癌良性病变组织、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0、10.9%、67.9%.其蛋白表达逐渐增强(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的survivin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及非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PTEN在非癌良性病变组织、癌旁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91.3%、47.4%,其表达逐渐减弱(P〈0.05):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TEN表达低于癌旁肺组织及非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TEN在NSCLC中的异常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surviv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过度表达,PTE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降低,并且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二者可作为NSCLC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5,(5):618-620
目的:探讨p16基因在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26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肺良性疾病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100%,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率为47.6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发展阶段的p16蛋白表达情况也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的基因表达率与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组织类型有明显差异;p16的基因表达率会随着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HIT和P1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HIT和P16基因蛋白在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中FHIT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IT的表达阳性率在肺鳞癌中为37.93%(11/29),在肺腺癌中为70.96%(22/31)(P〈0.05);P16的表达阳性率在肺鳞癌中为31.03%(9/29),在肺腺癌中为70.96%(22/31)(P〈0.05)。FHIT蛋白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非小细胞肺癌中FHIT和P16蛋白表达相互关联。FHIT和P16在肺鳞癌发生中起了重大作用。FHIT可作为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 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癌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7例,采用改良巢式 MSP(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检测肺癌患者肿瘤标本以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 p14ARF基因外显子 CpG岛的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p14ARF甲基化在107例肺癌中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为33.6%;而在配对的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2.1%;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并且两者相关性极差。结论肺癌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p14ARF启动子甲基化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可提高肺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中鉴别鳞癌和腺癌有意义的免疫组化检测标记。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51例组织中p63、p40、CK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K7、天门冬氨酸蛋白酶(Napsin-A)的表达。结果:(1)p40、p63、CK5/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p40、p63、CK5/6在鳞状细胞癌20例中阳性表达为20例(100.0%),19例(95.0%),18例(90.0%),在腺癌31例组织中阳性表达为0例(0.0%)、6例(19.4%)、3例(9.7%)。p40在31例腺癌中无1例表达,特异性高于p63、CK5/6(χ2=6.424,P<0.05),而p63、CK5/6两组间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TTF-1、CK7、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非小细胞肺癌51例中,TTF-1、CK7、Napsin-A在肺腺癌31例中阳性为27例(87.1%)、25例(80.6%)、28例(90.3%),在鳞状细胞癌20例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5.0%)、7例(35.0%)、0例(0.0%),TTF-1和Napsin-A阳性表达特异性高于CK7(χ2=12.197,P<0.01)。结论:p40、NapsinA、TTF-1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鉴别诊断肺非小细胞癌,为临床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研究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基因异常的表遗传学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MSP)和SP法研究68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在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29%,且其甲基化与肿瘤组织分型、患者居住地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肿瘤患者绝经与否及组织分级无关(P>0.05);P16蛋白在所有肿瘤标本中的表达下降率为51%,在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下降与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居住地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绝经、组织分级和分型无关(P>0.05);在20例p16甲基化的癌组织标本中,P16蛋白表达下降率(95%),显著高于48例未发生甲基化的乳腺癌标本下降率(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组织p16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与P16蛋白表达下降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506),而p16未发生甲基化的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其蛋白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p16启动子甲基化改变会明显降低P16蛋白表达,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这种机制更倾向于农村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wip1、p38MAPK、p53表达水平,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中wip1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60例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wip1、p38MAPK、p53 mRNA表达,分析wip1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标本中wip1、p38MAPK、p53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和肿瘤组相比p38MAPK、p53的mRNA表达无差异。肿瘤组wip1 mRNA相对表达量为2.40±1.1,与正常组比较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4,P〈0.001)。wip1在肿瘤组和正常组中相对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8±0.11、1.09±0.32,肿瘤组较正常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1)。正常组与肿瘤组比较,正常组p38MAPK及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t=11.1,P〈0.01;后者t=17.80,P〈0.01)。wip1表达与肿瘤病理及分期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p1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对p53、p38MAPK蛋白表达起负反馈抑制作用,初步研究结果提示wip1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陆晓旻  彭春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91-92,115
目的:探讨Ezrin蛋白在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20例正常肺组织(NL)中Ezrin蛋白的表达。结果:Ezrin蛋白在鳞癌、腺癌、鳞腺癌、大细胞癌阳性率分别为63.64%(14/22),70.00%(7/10),71.43%(5/7),66.67%(4/6),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总的阳性率为66.67%(30/45),Ezrin蛋白在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00%(20/2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主要表达于胞浆,在正常肺组织主要表达于胞膜,Ezri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肺癌分期无关,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Ezr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下降且表达部位发生移位,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o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