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前,我国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愈发紧缺,据IEA预测,到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3010亿m3,而产量仅将获1760 m3。与此背景下,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引起极高的关注度,并在商业化进程中不断迈进。该文主要论述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煤层气藏的非常规特点,并探讨煤层气的发展与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迫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能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吸取国外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煤层气资源特点与开发现状,提出了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原科技》2010,194(3):106-106
2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召开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产业规划和政策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到2015年要形成6500亿规模。其中,生物产业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成为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互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成为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发展的领先地区。新能源年总产值达到2500亿.成为国家新能源重要基地和低碳城市。  相似文献   

4.
抚顺矿区煤层气资源条件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抚顺矿区煤层气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及煤层气资源量的系统而深入分析,认为该区煤层气资源条件良好,主煤层巨厚而集中、煤阶相对较高、煤岩类型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主煤层顶板的巨厚油页岩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且含气量相对较高、渗透性好、12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还有41.65×108m3。同时对矿区井下瓦斯抽放利用和煤层气利用的下游市场进行了评述,指出抚顺矿区是使我国煤层气产业走出困境,寻求突破的最佳试验战场。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8,(2)
中国煤层气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1月8日与世界能源巨头美国德士古(TEXACO)公司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合同,共同开发安徽省境内2663平方公里的煤层气资源。勘探表明,中美两家企业即将共同开发的这个地区,煤层气资源量为600亿立方米以上,生产开发期内将钻井300口,单井日产平均5000立方米,年产煤层气5亿立方米,投资5亿美元。这是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它的签定对于缓解中国21世纪能源不足、改善能源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能源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煤层气,即人们熟知的煤矿瓦斯。它在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是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崛起的新型能源,对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较早开展了勘测开采研究。但在我国,煤层气的真正商业化开发利用却是刚刚起步,对于该产业的综合效益及行之有效的推动措施等问题都亟待明确。  相似文献   

7.
煤层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型能源,其开发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瓦斯事故防范水平,减排温室气体,产生良好的环保效应,商业化开采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煤层气产业中国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的检索与分析,可了解煤层气产业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为我国煤层气资源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简述福建新能源发展概况,指出新能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实践中尚存在着体制、成本、技术、信息、资源约束等障碍或问题。因此借鉴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提出福建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建议,即:发掘资源禀赋,完善产业体系;培育新能源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加强闽台交流合作;完善资金保障和经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古叙煤田大村煤层气生产试验井——DCMT-3井于近日试点火成功,在我国南方煤层气地面抽采开发利用方面首次取得了突破,熊熊的火焰在晨风中高高飘扬,古叙煤田大村煤层气点火成功,预示着四川省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光明前景。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作为建设单位在完成煤层气钻探工程施工后开展了储层评价研究、压裂方案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全世界即将面临"低碳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煤层气产业正处于能源结构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与挑战之中。该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实际工作经验,认识到我国煤层气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煤层气开发是一项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高风险产业。然而作为能源新兴产业,煤层气开发不仅能带动国家相关产业链的互动,还能有效地降低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因而对保护环境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快速复苏,美国和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均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美国新能源政策进行了探究,总结了我国新能源政策的不足之处,结合美国新能源政策的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制定新能源政策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古叙矿区煤层气富集,全区拥有煤层气资源量1001亿m3,占全省总量的28%,煤层气中甲烷平均浓度达93.94%,具有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大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层气产业目前已步入商业化生产的启动阶段,但产业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基础科学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为此,作者提出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目前所面临的6个科学问题,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认为煤层气原位赋存状态以及吸附/解吸效应、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规律预测、煤层气地质选区理论与方法基础、煤储层渗透率的构造采动控制效应、低渗煤层气藏有效失衡的叠加场效应是我国近期所应开展的主要基础研究方向,并认为煤层气开采诱发的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是指化石等传统能源之外的新型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及核能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力发展甘肃新能源产业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发挥甘肃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能源普遍紧张, 已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节能降耗、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渐为人们所关注。 发展新能源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已经被我国提上重要日程。 我国新能源产业如何才能早日驶上快车道, 探索在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6.
36.7万亿m~3煤层气应加速开发煤层气俗称煤矿瓦斯,是与煤伴生的以甲烷为主要成分(超过95%)的气体。我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6.7万亿m~3,居世界第三。但目前我国还存在一些制约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问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科技》2009,(3):14-14
一、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共识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都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不惜投入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新能源产量增加1倍。到2012年将新能源发电占总能源发电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5%;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最新计划,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等的发电量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德国也表示将来新能源领域就业人数要超过汽车领域就业人数。对于其它国家而言,发展新能源一方面是为了促使经济摆脱危机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提高自身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李娟 《科技资讯》2012,(19):134-134
国新能源致力于探索新能源、服务低碳经济。2009年初,率先在全省提出"四气合一"(天然气、煤层气、氢气、焦炉煤气)战略,开展燃气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山西省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形成了以山西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山西煤层气(天然气)集输有限公司、山西压缩天然气有限公司为两翼的产业格局,在气源落实和管网建设上领先起跑。  相似文献   

19.
杨明显 《科技信息》2011,(20):323-324
松藻矿区是渝南黔北地区的高瓦斯矿区,截止到2005年,煤炭资源量约16.89×108t,煤层气资源量为252×108m3,煤层气资源量非常巨大。多年来松藻矿区一直致力于瓦斯抽放工作,并有完好的瓦斯抽放系统,具有良好的煤层气开发的基础条件。通过对松藻矿区煤层气赋存状况、含气性、煤层物性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松藻矿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好,煤层渗透率较高,有良好的市场条件,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煤层气产业战略效益是指煤层气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整体贡献,本文从国家能源供需趋势和煤层气产业自身发展条件两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影响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及其战略效益的宏观因素包括经济状况、煤炭生产、洁净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三大方面,未来的经济状况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未来能源需求注定持续增长,发展新能源和低碳技术将刺激天然气(含煤层气)生产和消费大幅度增长.就细观层次而言,煤层气产量是产业战略效益的核心考量,受到煤层气资源条件及其探明程度、抽采方式与抽采技术、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探明程度低,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既有战略效益释放的巨大空间,又对开发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抽采技术发展水平决定着煤层气产业战略效益可实现的程度,研发重点在于围绕提高煤层气地面单井产量和矿井抽采率两个核心,发展适用于各类地质条件的开发技术.煤层气开发前期投资大,投资风险高,资金回收期长,需从国家层面完善鼓励政策,构建多元化投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