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一般都是教师带,学生跟着做,很少考虑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其实,学生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以及将来从事身体锻炼,都要做准备活动。所以教会学生自己做准备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渴望成功.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努力,一种归属.成功就是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或者说健康地沿着目标一步一步地迈进.此次课改国家提出了六大改变,具体到我们体育学科,我认为成功的课改应该是观念的更新到点,行为的改变到位,学生的发展实现,文化的形成体现.这四个阶段也正是体育课改走向成功的曲折之路.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课是促进他们身心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的主要方式。所以体育课要重视学生的身体锻炼,利用一切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建康水平。为达到此目的,我们在体育课中增加了一种称为“炼身法”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汤劲光 《精武》2012,(13):43-44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要求达到教学目标,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主,体育教学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都在于学生,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是初中体育课的追求所在。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分别是:初中体育课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教学目的的要求;学生对于体育课不重视,忽视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的局限性阻碍了热爱体育的学生的自我锻炼行动;初中体育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相似文献   

5.
<正> 在体育教学中,我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体育课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对我说,不是说体育是为了增进健康吗?我身体很健康就应该给我打及格。此话虽是他一个说的,但有这种想法的人恐怕还不少。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师范院校体育课的任务是什么?诚然,增进健康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体育教学对于师范院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的“心理负荷”和“运动负荷”是当前体育课改革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心情愉快中掌握技术动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课运动负荷高峰出现时进行难度大、量大的练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与锻炼效果。本文就这两个问题谈一点体会。一、关于体育课心理负荷一位外国专家在谈到如何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时,曾形象地说过:学生有“笑声和汗水”就达到教学目的了.这一看法虽欠全面,但就实现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而言,还是可取的。什么是“笑声和汗水”呢?具体来说,“汗水”应指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的把握也日渐提高,同时对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育课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相应的运动技能,还能够使身体得到锻炼,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思想。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课,它具有一  相似文献   

8.
应该重视“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读罢贵刊今年第2期发表的真名同志的文章《从‘为什么要教滑步推铅球’谈起》,感触颇深。这里提出了一个长期困扰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即到底应该如何处理好竞技运动项目与体育教材的关系? 现实中常常见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强调体育课以锻炼学生身体为主,从田径运动中的走、跑、跳、投类项目中选择若干项进行教学与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可以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有损健康。当然,增进身心健康是我们的追求,但是在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保健知识技能做支撑,身心健康发展就会打折扣。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保健的知识技能,对学生来说,既是对运动中身体的保护,更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积蓄力量。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保健的知识技能呢?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应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锻炼内容和形式就应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安排体育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设计要多样化,但是如果一节课准备许多器材,特别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成功的体育课?这是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确定明确、具体、简明的成功体育课的标准,对于指导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体育课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简单地介绍日本、联邦德国、美国、中国学者所提出的成功体育课的标准。日本著名学者前川峰雄和江桥慎四郎在其主编的《体育科教育法》中,提出成功的体育课应从师生两个方面加以评价。就学生而言应该:1.能够使学生全力以赴地进行运动,或称愉快的运动。课的运动负  相似文献   

12.
目前,参加健美锻炼的青年人很多;但有很多人的锻炼带有盲目性。特别是一些初练健美的人,他们发现练了一段时间后,胖的更胖了,瘦的更瘦了,甚至变得精疲力尽,体质下降。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那么初练健美的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分五个方面谈一谈。  相似文献   

13.
<正> 整理活动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上、或在课余训练中,当课即将结束时,一般都由教师领着做整理活动。然而,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当锻炼结束时,却不做或不会做整理活动,这对放松肌肉,调节身体各器管的机能及消除疲劳都是不利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当重视整理活动的教学。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 贯彻落实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质和学习成绩,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从1979年6月开始,在三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跟综对照实验。实验班每周上四节体育课,每天安排半小时的早锻炼,对照班每周上两节体育课,不安排早锻炼,“两操、两活动”两个班均照常进行。实验班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一小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外研究的结果:要使身体锻炼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锻炼的频度每向应以3—5次间隔进行,如果停止锻炼2周,则需要10周至8个月的重新锻炼才能恢复至原有水平;停止锻炼4—12周,已改善的心肺功能要下降50%(摘自《体育学通讯》1988年第1期)。这一结论引起我的思考;在假期学生因停止上体育课和有组织的课外锻炼,自觉性和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基本上会停止锻炼,那么,他们在校期间所取得的锻炼效果必须会下降,同时,培养  相似文献   

16.
毛振明 《体育教学》2011,31(1):24-27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在体育课中如何渗透保健的知识技能;在体育课中如何形成锻炼身体的能力;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意志品质;在体育课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这些看似很平常的题目,在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在提高教学质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重要目标的今天,其实并不平常。  相似文献   

17.
谈谈体育课的运动负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体育课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是每个体育教师所关切的问题。一、什么是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学生在课上做练习时,负荷量和强度对学生机体作用的大小称为运动负荷。只有适宜的负荷刺激才能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五看”一要看是否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选的学习内容应是被判断具有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功能的那些内容,而且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和有身体锻炼价值的。二要看有没有健身效果和安全保证。所选的体育学习内容应是有利于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提高,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并在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是安全的。三要看是否有可行性。所选的体育学习内容应该符合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师能力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四要看有没有趣味性。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能被广大学…  相似文献   

19.
<正> 按照新体育大纲的要求,在每节体育课上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身体练习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平时能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显然仅靠体育课的教学时间是不能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的,弥补这一不足的较好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系统的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对学生的身体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运动习惯的重要教育手段。几年的实践表明了这项工作是可行的,但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复杂的问题。 1982年我们得到一本其他地区颁发的四年级学生家庭体育作业的练习手册,手册不大,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应该算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科目,但在目前情况下,出现了喜欢却不敢上的状况,原因就是怕受伤。大家都知道体育课就是通过活动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由于在活动过程中免不了身体接触、碰撞,以及场地器械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意外受伤,比如脚踝扭伤、肌肉拉伤,甚至出现一些骨折之类严重的伤害事故。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学生的身体上、心理上、行动上三个方面做起,让学生远离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