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作为大学组织建制、学科制度以及学术权力的有效载体,讲座制于特定历史时期在加强学术权力、确保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功效.但讲座教授集教学、科研、财物及人事工作于一体,私权过大,对有限学术资源实施高度垄断,遮蔽学术组织中的弱势个体,不利于学术权力公共性之构建.此外,研究领域狭窄,学科壁垒森严,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术自由,影响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授会"作为大学学术权力的基本载体,其"应然角色"即在于依据大学属性与教育规律,维护大学学术秩序、合理配置学术资源、有效制衡行政权力、推进民主管理。然而转型期的中国大学,因难于消解的文化惯性及大学行政权力过于强势等诸多因素之影响,教授会存在公共性孱弱、集体作为缺失、权力角色错位、合法性呈现危机等突出问题,致使"教授会"陷入"应然角色"与"实然结果"严重背离之尴尬境遇。为此,需进行角色回归。  相似文献   

3.
教授权力是高等教育系统权力结构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在其名著《权力与影响力》(PowerandInfluence)中就提出知识就是权力。教授作为大学的学术精英,其权力的基石就是知识。教授权力的核心是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政治权力都是从学术权力中衍生出来的。为了全面认识教授权力,下面从社会学角度和权力运作方式上对教授权力作进一步分析。一、教授权力形式的社会学分析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将权力的合法性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权力“适用”或者表现在一种制订为章程的(协议的或强加的)理性的规则体系中,这些规则作为…  相似文献   

4.
追求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内在品性,但当前对于学术自由的讨论多强调其理念属性,从而导致学术自由研究的简单化、抽象化倾向。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对学术自由采取普遍联系和整体性关照。从历史学的视角看,学术自由既是大学师生主动争取的结果,更是大学的使命、功能以及社会对此的确认和让渡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学术自由受大学经费来源模式的隐形控制;从组织文化学的视角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具有异步性;从管理学的视角看,"劳资关系"成为影响学术自由的重要因素;从政治学的视角看,学术自由往往是"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博弈的结果。总体而言,从多学科视角考察学术自由,不仅丰富了学术自由的内涵,也有利于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  相似文献   

5.
大学作为一种历史存在,其发展形态经历了三个阶段:教育共同体、学术共同体、“学术-教育”共同体.大学性质是探讨大学教学自由的逻辑起点.教学自由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随着大学性质变迁而变化.教学自由是教师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术自由并非教学自由的唯一合法性基础.现代大学是一个“学术-教育”共同体,学术性和教育性是其根本属性.大学教学活动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交集.大学的学术属性和教育属性是大学教学自由及其限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站在布迪厄场域视角分析,大学是一个充满着权力博弈、利益争夺和机制转换等资本运作的世俗战场,其焦点表现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争.这种权力博弈在我国大学场域就特指承载着政治资本又内循科层规范的行政管理权力和学科专业资本支撑下的学术权力之间的合法性与再生产建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法性之争主要表现为对大学教育话语权的垄断、行政职员和大学教师群体之间的彼此诋毁以及为了各自发展的合理性而采取妥协、共生的权力策略;其再生产机制既遵循各自相对独立、封闭的自主发展模式,又强化大学教育系统内绝对融合、开放的共生体系,从而确保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活力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7.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现代大学中的两种基本权力,在对美国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分校发生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的真实案例进行回溯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终身教职的制度设计是解决冲突的基本前提;大学教授的良知与责任感是解决冲突的必要条件;权力制衡的大学治理结构是解决冲突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中,教授权力经历了"萌芽—扩张—回缩—恢复—缺失—重建"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教授权力参与大学内部管理的价值取向从"教授治校"向"教授治学"转变。这种转变本质上是教授在大学内部管理中行使学术权力的权限范围和边界的合理限定,一方面是教授权力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正式确立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教授从全面参与大学管理转变为重点参与学术管理。从"教授治校"到"教授治学",这是由大学所处的内外客观环境背景和大学自身结构、职能和文化等因素的多元复杂化发展所决定的,是从构建理想模式到顺应现实情况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学术自由变迁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到来自宗教、政府、企业甚至大学内部的妨碍,学术自由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表现在: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并非总是一致的,而这种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对学术自由的压制;大学对学者的刚性管理以及学术资本主义的风行,使得学术研究往往为功利所左右;大学内部的专业化发展造成学术共同体的分裂以及学科壁垒的出现,阻碍了学者在学术领域中自由交流和研究权利的实现;享有学术自由和承担学术责任之间由于“度”的缺失而产生失衡的状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站在学术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的基点上,实现积极的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大学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基本权力之间的关系,是大学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大学校长必须认真研究的直接关系到大学运作模式及其效果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两种权力协调的理由、两种权力的协调模式、关于强化我国大学学术权力的建议等方面讨论了大学内部的两种基本权力形式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行政法的角度看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争是一个在逻辑上不存在 ,在现实中缺乏依据的“假问题”。大学内部的权力并不能简单地化约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如果说提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我国大学办学自主权问题 ,那么这种划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分析大学内部的权力结构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大学与政府权力关系的层面 ,一是大学内部权力关系层面。前者实际上是大学自治的问题 ,后者实际上就是权力在大学内部各组群之间的分配问题。组群大学的出现是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学术创新取决于学术自由的实现,学术自由能否实现的关键则在于教育行政与学术自由能否相互协调。学术自由的实现既需要限制教育行政的膨胀,同时又离不开教育行政的参与。教育行政的理论模式主要有控权论与管理论。控权论主张控制教育行政权力,保护学术自由与大学办学自主权;管理论强调维护教育行政特权,学术自由没有完全进入决策者的视野。教育行政的平衡论为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的整合提供了法理学基础,它为学术自由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学院制是当今国内外大学通行的大学内部管理形式.从理论上讲,学术地位应是学院地位的核心,行政权力只是为学院的学术地位服务的.但在现实中,学院的学术地位低、行政权力虚,且地位既不确定也不稳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责、权、利分离的现象.影响学院现实地位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也有学院的设置依据、重点职能及其完成情况,还有学院规模、特色、财力状况、人际关系、开放性、下设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这样的地位现状对大学使命和职能的完成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还对大学学院的未来地位做了方向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教师学术型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师的流动形式多种多样,大学教师流动的原因不乏金钱、职位、权力的诱惑。但是学术型流动的确存在,它发生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教师为了“学术”而不是为了“人生”而流动,主要原因是源院校的学术风气不及目标院校的学术风气,表现形式一般为由低向高和由高向低两种学术型流动,其实质体现了学术自由,它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不会造成大学教师的震荡不安或抑制学术发展。它的实现有赖于内部制度的认同和外部制度的完善。本文试图为之正名和辩护,引起政府官员和高校领导注意。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中最悠久的传统 ,也是最古老的命题。关于这一命题的论争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它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进程。与这一对概念相联系的是学术权力问题 ,这同样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值得给予充分关注的命题。一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是高等教育中颇为重要且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下面我们从联系与区别的角度首先对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这对概念进行辨析 ,然后对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的享有与限制进行探讨。(一 )学术自由与学术自治的辨析传统的学术自由指的是大学学者 (包括教师和学生 )可…  相似文献   

16.
蔡元培校长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学术自由观念帮助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将北大发展为中国最好的大学.北京大学自此一直保留着学术自由的传统并且受益于此.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自由观念是建立在他的自由学术观念的基础之上的.他是中国大学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具有鲜明的自由学术和自由教育思想的校长之一.通过对他的自由学术以及自由教育思想的发掘,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由学术和自由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术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是大学存在的前提,是大学持久生命力的源泉.我国大学组织存在着学术性弱化倾向,表现为大学组织的学术功能弱化,大学组织内学术权力弱化,学术组织有异化现象,学术研究的目的有异化表现,学术性的弱化使大学面临着学术理想的失落,大学发展之根基遭到质疑,因此,本文认为强调以学术价值为核心的大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大学史上,教授治校与中世纪大学自治和近代大学学术自由相伴而生,在我国民国大学史上经蔡元培和梅贻琦等校长的努力得以实施。作为一种大学治理结构,教授治校在中外大学史上都依赖于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而确立,具有普适性。教授治学的概念最早见于蒋梦麟校长的教育思想,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倍受关注,作为一种大学观念,它并不能上升为一定的大学规章制度,而只是对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种伦理诉求。因此,当前中国大学制度设计的理论依据之一应当是教授治校而不是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19.
大学内部治理存在机械论与生命论两种哲学.前者认为大学是一架外在的、逻辑的、结构的、按照一定规则运转的机器,其内部治理具有权力集中、等级观念、层次分类等特征;后者认为大学是一个内部冲动的、历史的、境遇的、绵延的生命系统.其内部治理应该呈现敞开生命、尊重个性、释放潜能等特征.生命论认为,绩效主义、分割主义、官本位主义等是机械论的主要意识形态,是导致大学生命缺席的根本原因.生命论的大学内部治理策略是:倡导大学是一个“学术森林”的生命论隐喻;无为与自治;去权与分权.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体是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殊历史背景下被动适应和主动推动社会变革的产物。时代变革、制度变迁和知识人身份转变构成了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体形成的关键因素。在此时代背景影响下,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体呈现出数量少能量大、双重文化背景、自由独立人格等特征。近代中国大学教授群体的特征启示我们:时代使命是教授群体价值实现的前提、多元文化背景是教授群体学术创新的沃土、现代大学制度是教授群体独立人格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