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为了探究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的可行性,在分析水资源双控行动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浦口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浦口区水资源承载能力2016年为一般,2020年为较好,2025年为较好。这与浦口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说明在研究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时,可建立基于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疆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参照全国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指标体系,结合干旱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点,选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利用率、耕地灌溉率、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用水定额和生态用水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各区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已达一定规模,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应加快建设社会化的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统筹水资源与其他规划的关系,结合榆林市供水现状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建立基于配置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分析榆林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对评价因素的分析探讨和水资源配置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榆林市2020年取用水总量为113586.58×10~4 m~3,小于12100×10~4 m~3的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和可供水量;2030年取用水总量为144769.8×10~4 m~3,小于166200×10~4 m~3的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和可供地表水。2020、2030年取用地表水、地下水等各项指标均在用水效率(Index)之内,符合水资源承载能力要求,这将为实现榆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承载能力三层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已有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定义,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三个层次的概念,即水资源承载主体的水资源系统、作为承载客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和承载水平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下的主客体耦合,并建立指标体系的4点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可证实性原则、适当超前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指标体系计算出了海南省水资源承载能力状况,而评价结果与海南现状实际情况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王曦  张永丽  陈康 《人民黄河》2012,34(6):80-82
在研究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成都平原某市进行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价,结果表明:生活用水节水程度对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影响最大;缺水和不缺水是相对的,在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也要进行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和治污是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要把节水和治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该文在总结前人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资源承载能力定义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基于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内涵的理解,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模糊约束线性规划模型;计算了日照市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当用水效率因子、生态环境贡献(破坏)因子变化时,不同福利水平(或生活水平)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文献[8]进行对比计算,表明日照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3,(10):93-95
宁蒙陕能源化工基地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缺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为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指标法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表明:现有水资源总量不能满足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增加水资源的供给量,同时降低需用水量标准,解决人口、经济和水资源的不协调问题。建议采取调整用水结构、建设水源工程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措施来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8.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实践中取水许可管理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用水总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但取水许可管理与用水总量控制之间存在时间差,取水许可属于事前管理,用水总量控制属于事后控制,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将事后控制关口前移,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坚持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的原则,探索建立实际用水量与取水许可水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与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相适应的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并引入广义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将区域全部用水纳入管理范围,可推动"三条红线"落地。  相似文献   

9.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多目标不相容性的特点,在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物元分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对禹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工业高效用水水平,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使整个禹州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密切值法的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将浑河流域发展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建立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年为基准(现状)年,以2020年为近期规划水平年,以2030年为远期规划水平年,采用密切值法对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流域各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整体较差,其中抚顺、铁岭情况优于其他地区;规划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现状年有所提高,但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仍然很小。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指导合肥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管理,在综合分析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从支撑力、压力、调控力子系统选取13项指标,建立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联系数评价模型对合肥市2011-2016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为3级,2016年为2级,整体形势严峻,承载能力较差,但已有所改善,发展趋势良好;运用减法集对势理论,确定指标人均水资源量、产水模数、植被覆盖率、人口密度、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生态用水率是导致合肥市水资源承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实施后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以临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7项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建立水资源承载力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提取水资源自然支持力、社会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3个子系统的主成分,并用熵值法对子系统赋权,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五水共治"综合规划实施后,临海市水资源承载力有明显提高,治污、开源、节流是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支持向量机模型,并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提出了8指标的评价体系,利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对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数在0.22~0.55之间,属于弱承载。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推进、再生水的利用,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明显提高,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可以达到0.6以上。研究结果可促进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并为类似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调性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4个系统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系统宏观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影响系统演变过程的序参量,构建了基于系统协调性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2019年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估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从化区、中心区以及番禺区区域处于水资源超载水平,黄埔区和南沙区具有较好的水资源承载力,花都区、增城区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存在超载的风险,该评价结果符合广州市实际,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可为区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衡量云南省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协调程度,针对云南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程度构建涵盖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VIKOR法对2004—2018年云南省和2018年云南省各地级市(自治州)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8年云南省综合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增大且具有改善潜力,水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呈增大趋势,经济社会子系统水资源承载力最稳定且有明显提升空间;2018年云南省红河州、普洱市、丽江市、玉溪市、大理州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在各市(州)中位于前5位,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分别为0.057 5、0.101 9、0.113 3、0.207 6和0.281 5;怒江州、临沧市、昭通市、保山市水资源综合承载力位于后4位,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分别为0.634 5、0.814 4、0.908 1和0.918 2。该研究对云南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采用基于极大熵原理的水资源承载力模糊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肥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期望负荷值大于现状承载力,并提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南省新乡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支持向量机理论,建立了新乡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支持向量机模型,并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提出了8项指标评价体系,利用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对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研究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数在0.22~0.55之间,属于弱承载。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推进和再生水的利用,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数明显提高,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可以达到0.6以上。研究结果对促进当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并为类似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分析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丰富水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将加权 Bonferroni 算子(weighted?Bonferroni?mean,WBM)应用于水生态承载 力评价研究,构建相应的 WBM 评价模型。通过建立水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熵权法 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 WBM 评价模型进行承载力评价,并将其与广泛应用的 TOPSIS 模型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以 太原市为例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水生态承载力的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 明:太原市 2009—2020 年水生态承载力状态于临界承载上下波动,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近年来呈良好态势发展; 水资源、水生态子系统承载状态波动较大;通过与 TOPSIS 模型对比,该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较为一致,表明 WBM 模型适用于水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制约该地区的障碍因素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度需求,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社会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水资源系统3个方面,构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5级评价标准。针对评价体系,提出水资源承载能力集对分析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优越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选取南京市高淳区为实例,介绍了集对分析评价模型的应用方法,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