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PCR方法在进行阴道念珠菌病检验的效果分析.方法 使用PCR方法和培养法对100例有外阴瘙痒症状的妇女是否患有阴道念珠菌病进行检验.结果 100例妇女中,用PCR检验出阴道念珠菌病53例,检测阳性率53%,培养法检验出阴道念珠菌病52例,检测阳性率52%.两种方法的检测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PCR方法检验患者是否患有阴道念珠菌病,检验效果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几种阴道念珠菌的检验方法,并分析结果.方法 随即抽取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疑似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患者278例,分别用CTB法,显色法,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革兰氏染色法及快速凝集法进行检测.结果 5种阴道念珠菌检验方法中CTB染色方法的检出率最高,为92.45%,阴道分泌物pH值测定次之,革兰氏染色法的检出率最低.结论 CTB法以较高的检出率及快速简便的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配合阴道分泌物p H值测定及快速凝集法,可以有点互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的病因十分复杂,导致复发的因素涉及临床因素、宿主及病原菌方面.病原菌谱增多,多种因素导致宿主免疫力下降和临床治疗不恰当引起阴道菌群失调,阴道局部微生态平衡破坏,最终导致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发.  相似文献   

4.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目前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药物很多,对初发病例疗效较好,但是复发率差别较大.本文通过临床对比,观察达克宁栓与制霉菌素片治疗阴道念珠菌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的25S rDNA基因分型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49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64%和93.96%,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46.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于深部组织感染菌株;各25S rDNA基因型别的白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地区白念菌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这些不敏感菌株多数来源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贵州地区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别在4种抗真菌药中的耐药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复发机制。方法采用真菌学检查、药敏试验和细胞因子检测比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G)、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病原学特点、药物敏感度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EVVC的主病原菌为白念珠菌(8421%),其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RVVC念珠菌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酮康唑〉伊曲康唑,RVVO患者Th2型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L一10)水平增高。结论白色念珠菌是导致临床阴道念珠菌感染的优势菌群;唑类药物存在一定耐药性,应注意VVO首次治疗中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7.
阴道念珠菌的分型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静  贾冬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02-1003
目的 研究阴道炎致病念珠菌性的分型及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本实验应用显色培养基培养的方法初步鉴定阴道念珠菌的菌型,再结合糖的同化及酵解试验鉴定念珠菌,应用E-test方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84株临床株中白念珠菌为62株,热带念珠菌为8株,近平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各4株,伪热带念珠菌、高里氏念珠菌及类星形念珠菌各为2株.84株临床株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陷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株数分别为0、10、12、12. 结论 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伊曲康唑及两性霉素B的平均抑菌浓度较酮康唑及氟康唑的高;唑类药物之间存在交叉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临床常用检测阴道念珠菌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6例疑似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直接镜检法、革兰染色涂片法、胶体金法及培养法检测,比较四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136例疑似待检标本中直接镜检法阳性73例,革兰染色涂片法阳性108例,胶体金法阳性112例,培养法阳性114例。以培养法作为确诊标准,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涂片法、胶体金法与培养法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培养法可作为阴道念珠菌的金标准,胶体金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可作为临床普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致病念珠菌的临床药敏分析与基因分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阴道念珠菌感染致病菌种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谱;探讨念珠菌基因型检测方法的临床及流行病学价值,为临床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与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酵母菌鉴定板及ATB真菌药敏试剂条对临床589例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的分离株作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ERIC-PCR指纹方法比较147株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60株咪康唑耐药株的基因型.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优势致病菌株,占82.7%,非白色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感染率高达12.7%;非白色念珠菌对酮康唑、咪康唑与益康唑的耐药率高(P<0.01),白色念珠菌则对5-氟胞嘧啶较多耐药(P<0.01);念珠菌对常用唑类药物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存在较高的交叉耐药率;念珠菌对制霉菌素耐药率极低;白色念珠菌咪康唑敏感株及耐药株ERIC-PCR指纹一致.结论菌株的基因型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的稳定标记,但念珠菌阴道炎治疗的临床用药应以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为基础;唑类药物使用要慎防各唑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制霉菌素在无耐药检测条件下可作为部分顽固病例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0.
外阴和阴道     
CD34、VEGF在外阴白色病变组织中的表达;臭氧治疗念珠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观察;药物结合红外光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效果观察;保妇康栓、米可定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对比观察;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盆腔炎症性疾病(盆腔炎)患者院内继发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住院的盆腔炎继发阴道念珠菌病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盆腔炎院内继发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生率30.18%,以白色念珠菌最为多见,占60.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25.49%,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对各药敏感性高,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耐药明显.抗生素二联以上用药阴道念珠菌病发生率(31.45%)明显高于单药治疗(10%),3—8月份盆腔炎继发念珠菌发病率明显增多.结论盆腔炎院内继发阴道念珠菌病的菌株构成比及药敏有自己的特点,在防治上应予重视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炎热潮湿的环境是其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妇科阴道炎症感染中白带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科炎症患者来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来对患者阴道内部的念珠菌的阳性情况进行检查.对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结果: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的念珠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00%、90.00%、90.00%,三种检测方法产生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养法、凝集法以及镜检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为其选取适合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阴道念珠菌病系念珠菌(85%-90%为白色念珠菌)侵犯阴道浅表上皮细胞所致的炎症过程.本病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病最常见的阴道病.估计75%的妇女一生至少发生一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约45%的妇女每年发生二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14.
足月孕产妇念珠菌感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了解足月孕产妇念珠菌感染的基本状况。方法采用念珠菌培养及革兰染色、芽管实验、45℃生长实验、API20CAUX念珠菌鉴定对232倒足月孕产妇阴道分泌物及口腔标本进行念珠茵分离及鉴定。结果阴道念珠茵检测阳性率为52.15%,口腔念珠菌检测阳性率为47.41%.其中20.26%阴道与口腔同时阳性.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足月孕产妇有较高的念珠菌感染阳性率.应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慎帼芬 《浙江医学》2004,26(11):863-864
阴道念珠菌病也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短期治疗疗效较好,但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即妇女患阴道念珠菌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念珠菌病原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症状,经念珠菌病原学检查又阳性.复发病例治疗方法较多,治疗效果差别较大,我院于2003年6月~2004年6月采用氟康唑间隔口服治疗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累及阴道黏膜,以往称之为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等,该病以外阴瘙痒、灼痛、豆腐渣样分泌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RVVC)是指念珠菌阴道炎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连续3个周期均为阴性后临床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又为阳性,属于复发,1年中如有4次复发,则称为RVVC.据估计有75%的育龄女性至少患过1次念珠菌性阴道炎,40%~50%的患者有再次发作的经历,而5%~10%的妇女则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1,2].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很高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威胁着全球数以万计妇女的身心健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复杂,揭示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伊曲康唑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9年12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达克宁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1周后的真菌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伊曲康唑能显著提高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和真菌清除率,值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β-防御素-2和miR-124在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用0、10~1、10~2、10~3个/mL的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并于0、24、48、72 h用MTT检测细胞的增长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检测β-防御素-2在小鼠阴道表达的变化,用定量PCR检测miR-12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用不同浓度的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MTT法检测并计算得到在48 h、102个/mL白色念珠菌作用于小鼠阴道上皮细胞的增长率最低为(23.11±0.21)%。用10~2个/mL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阴道上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增加,β-防御素-2的表达在逐渐增加,且72 h表达量最高。而miR-124表达量逐渐减低为(0.62±0.03)。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小鼠阴道上皮细胞中β-防御素-2的表达与miR-124表达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病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对1347例生殖道炎症患者分为细菌性阴道病阳性及阴性两组,并对两组进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滴虫、支原体、农原体、淋球菌检测对比.结粜:细菌性阴道病阳性者阴道不清洁度显著增高;念珠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球菌感染率显著增高.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它与其他性传播疾病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对育龄妇女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外阴和阴道     
联合应用波姆光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临床观察;外阴硬化性苔癣病因及治疗研究进展;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阴道黏膜先天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的研究;单克达克宁栓及达克宁栓联合定君生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