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水平,进而分别反映出这三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SAP患者共62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SAP合并细菌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21例),分别检测其血清中PCT、CRP和内毒素三者的含量。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这三者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评估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中PCT、CRP和内毒素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762、0.800,其中PCT曲线下面积最高,其诊断价值更高;但三者曲线下面积都接近0.8,说明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结论 PCT、CRP和内毒素均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指标,且PCT相较于其他两种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和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襄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COPD患者60例(COPD组)、COPD合并肺炎患者45例(COPD合并肺炎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其与COPD合并肺炎的相关性。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吸烟史、并发症、CRP、PCT和FEV1/FVC(%)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和COPD合并肺炎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FVC均显著降低;而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PCT)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PD合并肺炎组CRP[(68.9 ± 3.5)mg/L vs. (45.1 ± 1.67)mg/L]、PCT水平[(28.98 ± 5.9)μg/L vs. (18.34 ± 6.7)μg/L]高于COP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517、P = 0.047,t = 4.102、P = 0.035)。三组研究对象血清HBP和PTX3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7.36、P = 0.003,F = 7.36、P = 0.003);COPD组患者HBP[(372.0 ± 22.0)pg/ml]和PTX3[(5.9 ± 0.3)ng/L]均低于COPD合并肺炎组[(558.3 ± 19.4)pg/ml和(7.9 ± 0.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289、P = 0.21,t = 3.104、P = 0.039)。血清HBP和PTX3水平均与FEV1预测值、FEV1/FVC(%)呈负相关(P均< 0.05);血清HBP和PTX3水平与IL-8、TNF-α、CRP和PCT呈正相关(P均< 0.05)。以COPD合并肺炎组作为阳性组、对照组为阴性组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HBP、PTX3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CRP、PCT、IL-8和TNF-α(P均< 0.05)。 结论血清HBP和PTX3水平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合并肺部炎的客观指标,在评估COPD患者病情及严重程度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SAP合并细菌感染作为合并组,同期选取86例SAP无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作为SAP组,检测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分析血清PCT、CRP水平对SAP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合并组和SAP组第1d血清PCT、CRP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第3、7d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SAP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AUC)方面,血清PCT以11.50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3.72%、81.40%、82.56%、0.754,血清CRP以50.00mg/L为临界值时分别为81.40%、79.07%、80.23%、0.722,血清PCT联合CRP时分别为97.67%、95.35%、96.51%、0.857,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二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单独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水平与SAP合并细菌感染的发生有关,监测二者水平可作为评估SAP合并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且二者联合时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联合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有宫内细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共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组(28例)和非感染组(11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采用免疫荧光快速定量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PCT、hs-CRP表达,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结果感染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0.89 ± 0.25)%]、PCT [(2.24 ± 0.53)ng/ml]和hs-CRP水平[(21.25 ± 2.37)mg/L]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CD64指数:(0.26 ± 0.08)%、PCT:(0.42 ± 0.09)ng/ml、hs-CRP:(6.37 ± 1.3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75、P < 0.001,t = 34.459、P < 0.001,t = 44.171、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D64指数+ PCT + hs-CRP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为0.897,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2.73%、准确度为91.30%,高于两指标联合检测及单独指标检测;且3指标联合检测误诊率(7.27%)和漏诊率(14.29%)也较低。 结论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和PCT可作为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早期诊断检测指标,而CD64指数、PCT和hs-CRP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保定市传染病医院疑为感染的患者其中细菌组94例患者,病毒组38例患者,以10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PCT与健康组相比轻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5、P=0.078);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患者CR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13、P=0.007);细菌感染组与其他各组相比,PCT和CRP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菌感染组PCT和CRP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6、P=0.001,χ2=48.77、P=0.002)。病毒感染组PCT的阳性率显著低于CRP。应用ROC曲线分析PCT和CRP鉴别诊断细菌感染的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783,PCT效能优于CRP。结论在诊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PCT是一个很好的血清指标,用于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转录因子蛋白(NF-κB)和五聚素3(PTX3)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变化以及其与颈动脉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8例,健康体检者47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NF-κB、PTX3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进行相关性因素分析.结果:维持性血透患者中CRP升高组患者血清NF-κB、PTX3显著高于CRP正常组;有斑块组患者血清NF-κB、PTX3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患者中NF-κB与IMT显著相关(P<0.001),血清NF-κB水平与血清CRP(r=0.652,P<0.001)、血浆PTX3(r=0.771,P<0.001)显著相关;合并AS患者血清的NF-κB水平显著高于非AS患者(P<0.001).多元回归法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清NF-κB、PTX3、CRP、Hb、血脂、血糖等显著相关(P<0.001).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中血清NF-κB及PTX3水平显著升高;血透可上调血清NF-κB和PTX3水平;透析患者血清NF-κB及PTX3水平与AS显著相关,可作为患者IMT危险因素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为临床相关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为观察对象(SAP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9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和100例来院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对比检测三组患者的CRP及PCT变化,并分析二者联合诊断价值。结果三组受检患者相比,SAP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高于MAP组,且MAP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诊断的ROC曲线下降面积为0.87,最佳节点为≥3ng/mL;血清CRP诊断的ROC曲线下降面积为0.79,最佳节点为≥50mg/L。二者联合诊断的阴性似然比为0.14、阳性似然比为4.14、准确度为88.2%、特异度为86.4%、敏感度为91.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且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感染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SAP患者62例,根据感染存在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32例)和非感染组(30例),检测2组PCT和内毒素值,将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增高较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增高较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对SAP合并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90.6%,特异度为86.7%;内毒素对SAP合并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为65.6%,特异度为60.0%。PCT对SAP合并感染患者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内毒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PCT值对SAP合并感染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重症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6月到2021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0例肺炎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中重症40例(重症肺炎组)和轻症20例(普通肺炎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者1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于入院24 h内使用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进行评估;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散射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sTREM-1水平。比较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入组24 h内血清sTREM-1水平,并比较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研究对象入组24 h内血清PCT、hs-CRP水平及PS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sTREM-1和hs-CRP水平与PS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Spearson相关性探讨血清PCT水平与PSI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应用MedCalc软件比较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血清sTREM-1、PCT和hs-CRP对重症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以及健康对照组血清sTREM-1表达水平(4864.81±1314.53 pg/ml、1144.58±571.01 pg/ml、509.11±43.7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292、P<0.001),其中重症肺炎组较普通肺炎组和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t=10.981、P<0.001,t=9.264、P<0.001)。重症肺炎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以及PSI评分均高于普通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0、P=0.001,t=2.047、P=0.048,t=4.878、P<0.001)。血清sTREM-1、PCT和hs-CRP诊断重症肺炎的AUC分别为1.00、0.86和0.68(95%CI:1.00~1.00、0.73~0.98、0.51~0.86);分别以2916.92 pg/ml、0.31 ng/ml和32.14 mg/L为截断值时约登指数最大,对应的敏感性分别为100%、85%和85%,特异性分别为100%、81%和50%。sTREM-1诊断重症肺炎的AUC与hs-CRP、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63、P<0.001,Z=2.220、P=0.026);hs-CRP与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54、P=0.146)。PSI评分与血清sTREM-1(r=0.641、P<0.001)、PCT(r=0.540、P=0.001)呈正相关,与血清hs-CRP无相关性(r=0.269、P=0.124)。结论肺炎患者血清sTREM-1升高,以重症患者升高更为显著,且其与PSI评分呈正相关;检测血清sTREM-1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且其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均优于PCT和hs-CRP,有望成为新的早期诊断重症肺炎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可溶性Fas蛋白(sFas)、可溶性Fas蛋白配体(sFasL)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并探讨三者对重症肺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绵阳富临医院2016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82例重症肺炎、196例轻症肺炎患儿和178例健康儿童,分别为重症组、轻症组和对照组;重症组患儿再根据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29例)和预后良好组(153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症组、轻症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以及联合指标预测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 结果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和体重,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肺炎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重症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分别为(104.63 ± 19.75)ng/L、(1 062.36 ± 179.85)ng/L和(1 020.26 ± 59.71)U/L,轻症组患儿分别为(80.52 ± 13.66)ng/L、(703.57 ± 127.66)ng/L和(796.75 ± 43.02)U/L,对照组儿童分别为(58.78 ± 10.16)ng/L、(577.83 ± 121.22)ng/L和(632.59 ± 38.71)U/L;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以上3个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Fas:重症组 vs.对照组:t = 27.605、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17.322、P < 0.001;sFasL:重症组 vs.对照组:t = 29.908、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9.744、P < 0.001;MPO:重症组 vs.对照组:t = 71.920、P < 0.001;轻症组vs.对照组:t = 38.647、P < 0.001),重症组患儿以上3个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t = 13.885、22.488、41.973,P均< 0.001)。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发生率为15.93%(29/182)。预后不良组患儿双重/多重感染占比(χ2 = 12.081、P = 0.001)、多肺叶感染占比(χ2 = 32.378、P < 0.001)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t = 6.432、P < 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t = 3.658、P = 0.001)、C-反应蛋白(CRP)(t = 19.415、P < 0.001)、降钙素原(PCT)(t = 26.101、P < 0.001)、sFas(t = 13.717、P < 0.001)、sFasL(t = 5.357、P < 0.001)和MPO(t = 5.435,P < 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为重症组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 = 5.969、95%CI:4.857~6.304、P = 0.029,OR = 7.485、95%CI:6.785~8.126、P = 0.014,OR = 5.332、95%CI:4.593~5.567、P = 0.010,OR = 4.959、95%CI:4.246~5.337、P = 0.015,OR = 5.143、95%CI:4.879~5.695、P = 0.003,OR = 6.126、95%CI:5.630~6.558、P = 0.008,OR = 8.325、95%CI:6.452~9.902、P = 0.005,OR = 8.469、95%CI:7.879~8.653、P = 0.001,OR = 9.132、95%CI:8.882~9.594,P = 0.003)。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预测重症组预后不良的Cut-off值分别为125.07 ng/L、1 171.21 ng/L和1 053.04 U/L;sFas、sFasL和MPO以及3个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90、0.897和0.955,3个指标联合预测AUC均显著高于sFas、sFasL、MPO水平单独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5.693、P = 0.005,Z = 5.192、P = 0.007,Z = 4.982、P = 0.009)。 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外周血sFas、sFasL和MPO水平均偏高,且在预后不良重症患儿中水平均更高,其联合应用可预测患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炎症性发热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06例有发热表现的尿毒症HD患者中,根据有关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细菌感染组和其它致热源感染组,分别检测血清PCT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与尿毒症HD稳定无发热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受原发病,肾功能衰竭程度和HD治疗的影响。细菌感染组与其它致热源发热组相比,前者血清PCT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在两组患者血清中都升高,无显著差异性(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RP的检测。结论血清PCT水平的检测为合并细菌感染的HD治疗的CRF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其检测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CR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白血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者(A组)、30例白血病非细菌感染者(B组)和3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每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和CD64的表达,采用电阻抗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 结果A组患者的CRP、PCT、NEU%分别为3.27(0.14~4.41)ng/ml、2.4(1.7~3.1)ng/ml和89(80~90)%。B组患者的CRP、PCT、NEU%分别为0.10(0.10~0.10)ng/ml、0.4(0.2~0.6)ng/ml和70(68~75)%。健康对照组的CRP、PCT、NEU%分别为0.06(0.04~0.08)ng/ml、0.2(0.1~0.5)ng/ml和62(50~70)%。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RP、PCT和NEU%均低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其中A组和B组CRP、PCT和NEU%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4、0.021、0.029,LSD-t = 8.390、8.511、8.153);A组和C组CRP、PCT和NEU%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7、0.033、0.039,LSD-t = 7.315、7.672、7.123)。A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指数分别为(95.52±0.31)和(0.64±0.03);B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分别为(38.33±0.22)和(0.97±0.12);C组患者的CD64指数表达和CD4/CD8分别为(5.11±0. 43)和(1.64±0.23),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D64表达均低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健康对照组和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患者的CD4/CD8均高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患者,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χ2= 2.274、P = 0.035)。PCT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和89.0%,CR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0%和76.0%,CD64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0%和90.0%,NEU%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0%和86.0%。 结论CD64诊断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特异度,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7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并发感染将其分为并发感染组(35例)和未感染组(35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体征和检测指标。所有数据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含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入院时,并发感染组患者血清PCT(4.4±2.7)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0.05±0.01)ng/ml,(P0.05),而CRP、W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感染组第1、7、14、21天PCT水平[(5.5±3.2)、(10.6±2.1)、(3.3±0.2)、(0.7±0.1)ng/ml]明显高于未感染组[(1.5±0.7)、(0.9±0.3)、(0.2±0.03)、(0.5±0.1)ng/ml](P0.05);并发感染组患者无并发症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病例发生,而未感染组的发生率分别为8.6%、11.4%、5.7%、5.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水平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防治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感染,推荐临床诊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感染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F=4.419、5.807, 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下降(t=6.428、3.513,P<0.05);且经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与SBP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是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并SBP的重要指标,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PCT和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与内毒素和C反应蛋白( 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9月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9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受者临床资料。根据肺部感染的病原体诊断标准将受者分为细菌组(48例)和非细菌组(50例),比较PCT、内毒素和CRP检测3种方法诊断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3种方法对确诊肾移植术后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受者的阳性诊断结果。结果 PCT 检测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94.0%;内毒素检测灵敏度为77.1%,特异度为72.0%;CRP检测灵敏度为52.1%,特异度为58.0%。血清PCT检测细菌组受者阳性结果高于内毒素和CRP检测(χ2=7.36,10.04, P均<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对于肾移植术后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高于内毒素和CRP,可作为肾移植受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肺部感染的优选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在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者共104例,按照是否伴有细菌感染分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的差异,计算各指标联合检测对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效率。 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较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316、8.389、8.495,P均= 0.0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与PCT、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687、21.682、22.753,P均= 0.00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与CRP、WBC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665、11.665,P均= 0.000)。 结论PCT、CRP水平和WBC计数联合检测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对于呼吸道感染的诊断率,同时有利于对细菌性感染的准确判定,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依照2013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疗指南将患者划分为轻度胰腺炎组(对照组),以及重度胰腺炎组(观察组)。通过t检验、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起病24小时内的PCT及CRP水平与重度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PCT、CRP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PCT、CRP的OR值分别为1.41、1.125,两者95%置信区间均1,PCT、CRP均为重度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可联合对重度胰腺炎发生风险进行预测。而ROC曲线提示PCT对重度胰腺炎预测敏感性及准确性要优于CRP。结论通过早期检测血清PCT和CRP水平能够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帮助,而对重度胰腺炎早期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