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西地处我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四季变化分明,气候温和。江西通过长时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渐产生了一些不同规模的城镇,也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江西民居。时至今日,江西省内仍然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原生态古村落和大量优秀的传统民居建筑,它们因凭借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而各具特色,天井式民居就是一种特色突出的民居类型。本文以江西传统天井式建筑为研究对象,以江西婺源现存的天井式民居为依据,以天井建筑为主线,阐述天井民居的历史形成和空间特色以及分析传统天井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天井在民居内气候环境的改善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天井的功能特点,然后分析我国各地传统民居中天井的设计手法及其积极作用,最后探讨天井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前景,旨在将传统建筑中天井院落的建筑技术手段巧妙地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去。  相似文献   

3.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CFD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1:1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海南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 CFD 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 1:1 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研究通过现场调研、资料收集和归纳推演的方法,对38处荆州民居共计85个天井样本进行解析,从天井的长宽比、面积、饱和度、容积、容量系数和空间形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遵循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出荆州地区代表性的4种天井类型,并讨论其背后的形成原因、具体功能、潜在规律与蕴含的深刻涵义,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更好地认识荆州传统民居的天井特色以及为现代化的新表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天井在我国古代民居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空间中以天井为主的模糊空间的起源、功能、形式的比较与分析,以此启发当代建筑创作中模糊空间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岭南民居天井的热环境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志辉 《华中建筑》2010,28(3):39-41
天井在传统民居中发挥着特殊的调节微气候的作用,在气候热湿的岭南地区,先民就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以天井调节和适应当地微气候的民居范例,通过对五个典型岭南民居的热环境实测,揭示传统天井改善室内微气候的作用原理与实际效果,并对运用现代天井设计的中山泮庐别墅进行了使用回访与热环境实测,通过数据分析说明把传统天井的原理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同样可收良好之效。  相似文献   

8.
《四川建材》2016,(5):83-85
通过对河南天井窑院建筑形式和绿色建造技术的研究分析,针对天井窑院存在的缺陷,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阐述了天井窑院的建筑形式,分析了天井窑院的绿色建造技术,并针对天井窑院的存在缺陷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解析,使得天井窑院这一传统民居的优势与现代建筑的功能更吻合,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先大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徽州地区传统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和类型,在徽州地区传统建筑天井空间特征类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传统徽州民居天井空间的"原型"语言,探索新徽派建筑地域类型与徽州建筑原型相结合的空间特征,揭示徽州天井空间在新徽派建筑平面布局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西赣中天井院民居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天井式民居和赣中天井院民居进行比较,得出了赣中民居为解决排水和防潮而舍弃了传统天井式民居的原因,并把天井推到屋外改造成天井院,还创造性地采用天门、天眼、天窗的采光口来解决厅房的采光通风问题,从而逐渐发展成为赣中地区的天井院民居。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和建设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山西建筑》2008,34(12):41-42
介绍了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背景及其概念界定与分类模式,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发展现状,探讨了适合和谐人居环境发展观的老年人住宅的住房政策,并对其建设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丹  ;张爱萍 《城市建筑》2014,(19):108-111
文章从乡土民居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关系视角,探讨在政治移民导致的居住地理环境发生变迁过程中,黔中屯堡岩石民居通过就地取材、改造山地地形、调整居住模式的方法,成功解决了继承民族居住文化与适应陌生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分析特殊政治军事属性、固有建筑形制、特定地理条件等三种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和交融,塑造出屯堡岩石民居的多重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蕴含的传统的"天人合一"审美思想,朴素的价值观和自然主义的审美意识总结和分析,指出传统民居始终遵循美的规律,处处表现出东方美学的神韵,为研究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由传统的以单个家庭为主体向家庭与社区结合为主体的养老方式的转变,从完善老年人居住行为的空间载体的角度提出基本居住空间系统概念,立足于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构整合,针对北京存量旧住宅不适应老年人居住的现状,总结出北京旧住宅更新过程中应注意的原则,以强调居住空间的整体对新的养老模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15.
武昕  刘晶 《室内设计》2014,(2):37-46
为探讨西方城市规划对华人住区的影响,本研究从殖民时期澳门、上海、青岛的三个案例入手,发现三个城市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由“里”、“弄”串联或者围合形成的低层高密的居住组团.作为传统居住建筑类型的一个重要原型,巷弄住宅空间的出现意味着在文化“他者”到“正本”的过程中,传统中国城市与外来现代城市叠合成双重结构的共生体系,这一发现对我国当下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小城镇形态的真、善、美——偏岩印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纪武 《规划师》2002,18(3):43-44
我国民居从先秦发展到20世纪初,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但基本特点始终是以木构架为结构主体。中国民居建筑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显露出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内涵。进入工业文明的中国,国内原有精美的民居建筑多被现代化的建筑所取代,纯中国式的秀美的小镇风貌或破坏无遗,或仅余大略。传统民居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以重庆偏岩镇为例,分析其布局与构成特色,以探讨中国传统民居中“真、善、美”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7.
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我国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许多共同的传统特征,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本文通过将东北汉族传统民居与其发源地——中原汉族民居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存在与发展变化的因缘关系,力求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有一个新的认识,并希望能为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与绿色建筑研究的兴起,使得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生态建筑理念和技术经验,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特性分析基础上,对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张微 《华中建筑》2007,25(4):53-54
城市的发展导致新城迅速吞噬老城,一些保留下来的"老房子"无依托地存在于崭新的城市形态中,城市形态的变迁对老房子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环境以积极的态度以及恰当的方式来接纳"老房子".巧妙处理新旧差异将会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同时"老房子"也将在新的环境中得到再生.改变我国城市中"老房子"命运的根本途径是观念意识的转变,需要政府、开发商与建筑师各方的协调与配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1993年以来有关外廊式建筑研究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这类建筑分为中国传统的廊式建筑、洋式廊屋及外廊式合院民居三大类,并综述其分布的特点、原因及社会意义。外廊式建筑的研究由商埠扩展到偏远地区,从立面特征深入到探讨内部的空间组织及生活方式。本文分析“外廊式”建筑研究与中国近代建筑史学科发展的关联,指出从外廊式建筑在中国的分布及其特征也反映了“近代化”在中国各地区的不同发展方式和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