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2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引流时间、脱管发生率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脱管率及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效果优于传统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80例小儿胸腔积液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恢复情况,预防胸腔内积液、积气,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及肺膨胀等情况。方法胸腔积液术后下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引流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结果80例术后患者中,无胸腔内积液复发,肺扩张不良等并发症,其中5例严重皮下气肿,给予切开引流,3例脓胸发生堵塞,更换引流管。76例预期拔管痊愈出院,因原发病死亡4例。结论对术后应用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使术侧胸腔得到充分引流,预防胸腔内积液、积气及引流不通畅、引流管脱出等情况,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气胸后,采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方法对26例肺结核合并气胸患者,采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进行护理动态观察。结果护士缓解病情所实施的胸腔闭式引流,对其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与经精心护理,置管引流顺利,肺复张力良好,均成功拔管后康复出院。结论采取带针胸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闭式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密闭、无菌、通畅、固定,确保引流管通畅,是治疗气胸患者痊愈,控制并发症及减轻气胸症状,达到引流成功的效果,是治疗气胸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和捷径,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总结一例肺癌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皮下气肿的原因及护理.护理重点为重视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皮下气肿,加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经治疗和护理,患者大面积皮下气肿消失,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研究对象为自发性气胸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2.3%,对照组治愈率为92%。两组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外科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气肿、脓胸、血胸、胸痛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较多。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联合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有着微创、快捷、并发症少、护理简单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欣 《淮海医药》2009,27(3):268-269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护理的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40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2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3~7d,15例癌性胸腔积液,引流时间为7~14 d,无1例发生肺、胸壁、脏器和组织的损伤,亦无出血、感染、气胸、复张性肺水肿、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引流管的护理、引流液的观察、穿刺点的保护。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感染,是保证置管引流成功,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2种不同引流方式(单根多孔引流管与双胸腔引流管)的效果,选择较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收集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排除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持续出血、支气管残端持续漏气而再次手术的数据完整的83例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依据引流管放置方式不同分为单根多孔引流管组(44例)与双胸腔引流管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疼痛视觉模拟平分(VAS)的差异。结果 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根多孔引流管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小于双胸腔引流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放置单根多孔引流管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景阳  魏景荷  刘建军 《河北医药》2013,35(15):2299-2300
外伤引起血气胸是胸外伤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放置上、下胸引管的胸腔闭式引流术,解除胸腔积血、积气,达到治疗目的。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中等量以上血气胸的常规治疗方案[1,2],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1)2个引流管,创伤更大,更易导致出血、感染;(2)置管位置不固定,临床操作常出现偏差;(3)置管深度不固定,常导致深度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自发性气胸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2006年收治的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结果 63例胸腔闭式引流,其中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4例,平均住院时间为8 d,治愈60例,再次置管2例.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内置管引流术避免了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且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小.  相似文献   

10.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357-2358
目的探讨双腔气囊尿管在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对50例自发性气胸采用双腔气囊尿管替代普通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做好术前准备,讲解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5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均获成功,成功率达100%,管道最长保留时间15 d,发生管道阻塞1例,无脱落现象,发生皮下气肿2例,50例均无逆行感染。结论注意引流中的护理及病情观察是置管成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胸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9例患者当中,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做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硬粗管,并对两组置管后的并发症和护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后皮下气肿、管周疼痛、导管滑脱及需使用止痛剂、主动变换体位、自主咳嗽排痰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创伤性气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症,在抢救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措施之一,临床上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做胸腔闭式引流具有质地柔软,头端圆滑,富有弹性,操作方便,不需缝合外固定;护理简单安全,患者舒适,能主动变换体位和咳嗽排痰,活动时不会因引流管移位牵拉而引起疼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收治的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总体有效率、留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胸腔感染率、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管腔堵塞、脱管、皮下气肿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相同,但使用双腔气囊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洪英财 《河北医药》2012,34(14):2117-2118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11例创伤性血胸患者并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5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为导管组,56例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为胸管组,分别对组置管手术时间、平均留管时间、治疗成功率、切口愈合时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导管组置管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与胸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平均留管时间、治疗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血切口感染率低,操作简便,具有更加微创的特点,较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而言,更易为临床所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5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胸腔积液患者中除1例因发生胸膜反应,其余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均无皮下气肿、感染发生。1例脓胸患者因引流不完全,转往胸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对胸腔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术,护士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精心护理,确保引流通畅,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治疗气胸的有效方法,多在反复胸腔穿刺后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施行,难度较大。实践证明引流的方式、引流管的选择应用及处理、引流的体位、效果观察将直接关系到引流术的成功。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引流的方式: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关键,如交通型和高压型气胸以插管引流为好,因胸穿针腔小易堵塞且不易固定,若遇高压型气胸易发生皮下气肿。  相似文献   

16.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项有创性操作,多种因素可能会引起胸膜腔及肺内感染。为了预防及处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相关性感染,我们从临床角度讨论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的间隔时间、胸腔闭式引流管1:7的消毒、胸腔引流液逆流的预防、胸腔引流管的更换以及由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引起的肺内感染的处理等问题,为临床医护人员对该项操作提供参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胸部手术后常规放置胸腔引流管(胸管),以帮助患者尽早排净气体及胸腔积液,达到出院目的,所以胸外科术后胸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主要总结了与胸外科术后胸管管理相关的临床路径、胸片管理、胸管流体输出阈值管理、胸管引流与水封的管理及胸管拔除的管理等内容,对胸外科术后胸管管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共识性的研究成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申秀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32-1433
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多年,但是,如何及何时更换引流瓶及引流液,在现有的教科书中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我科自1995年起开始使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包括食管手术、肺部手术、胸外伤、纵隔肿瘤及自发性气胸的患者.护理方法是每天晨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更换胸腔引流液,不更换水封瓶及一次性引流管,特殊情况下遵医嘱更换水封瓶及引流管,至今已经2200余病例,未发现因更换引流瓶不及时而出现的胸腔感染.为了探讨这种方法是否会增加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逆行感染,明确其可行性及科学性,我们对210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一次性引流管的上端2 ~3 cm及引流管下端2~3 cm进行采样,然后行细菌培养,确定其有无细菌定植,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利 《中国实用医药》2007,2(34):184-185
深静脉导管在内科中应用代替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应用于大量胸水或气胸的引流,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3]。它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小、引流彻底等优点。而在外科中应用不多,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开胸术后、外伤性血胸拔胸管后的胸腔积液,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管径引流管及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时机与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PSP) 患者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关系。方法 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 214 例 PSP 患者中, 所用引流管为标准管和细导管的分别有 136、 78 例;标准管组引流时机≤1 d、 ≤3 d、 ≤6 d、 >6 d 的患者分别有 48、 43、 29、 16 例; 细导管组分别有 24、 23、 17、 14 例。测量破口闭合时间, 记录术前为闭合性气胸者在术后转为开放性、 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及疼痛情况。结果 标准管组破口闭合时间( [ 4.76±1.65) d]与细导管组( [ 4.54±1.6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63)。不同引流时机细导管组破口闭合时间与标准管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组均是引流时机≤6 d 和>6 d 的破口闭合时间低于≤1 d 和≤3 d 者; 2 组破口闭合时间与引流时机均呈负相关(P<0.05)。标准管组和细导管组术前为闭合性气胸在术后分别有 51.96% (53/102) 和36.21%(21/58)转为开放性, 不同引流时机 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均是引流时机为≤6 d 和>6 d 时 的比例低于≤1 d 和≤3 d (P<0.05)。标准管组皮下气肿和疼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细导管组 (P<0.05)。结论 胸腔 闭式引流术治疗 PSP 患者, 不同管径引流管对破口闭合的影响无差异, 延迟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利于破口闭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