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在100多年中经历了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80年代的保乳手术等四个历程,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从最大的可耐受治疗转变为最小的有效治疗。由于乳腺癌的普查和影像学的进步,早期乳腺癌的发现逐渐增多,传统的根治性乳房切除术的治疗模式趋于被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模式所代替。乳腺癌手  相似文献   

2.
<正>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始终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原因在于:近年来,全球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反而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次,作为实体肿瘤的乳腺癌位置浅表、易于观察治疗效果,始终是实体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先锋。2010年,全球发表乳腺癌相关的基础和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且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显示15%~25%的脑转移瘤来源于乳腺。近年来,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出现乳腺癌脑转移的概率也在增加。基于大规模长期随访IBCSG研究,在转移性乳腺癌女性中,基于病例系列研究,脑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0%~16%,但是基于尸检系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钯X线表现与ER、PR、Cerb B-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维、汉妇女乳腺癌患者ER、PR、Cerb B-2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钼钯X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钼钯X线表现肿块边缘毛刺征者ER、PR阳性表达高;病区钙化和结构扭曲者Cerb B-2表达高;病区高密度和结构扭曲者ER、PR阳性表达低。结论乳腺癌钼钯X线表现与ER、PR、Cerb B-2表达密切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乳腺癌诊断与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尊敬的专家、教授:当前,乳腺癌的发病率仍居全球女性肿瘤之首,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的乳腺癌患病人数也在迅猛增长。对于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发展的着重点在于个体化、精准化地发展,《第二届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大会》也基于该主旨,将于2014年8月1~3日在北京举行,秉承"防治乳癌,量体裁衣"的大会主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较分析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各30例。传统组实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改良组实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同时改良组术后病情复发率为6.67%低于传统组的3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乳腺癌手术对治疗乳腺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病情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21表达异常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接受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经病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增殖指数与miR-21的表达之间存在紧密联系;miR-2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miR-2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miR-21表达上调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导致miR-21在乳腺癌中表达升高,可能与增殖指数上升及癌细胞侵袭转移有关[1-2]。故而,miR-21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靶点,作为乳腺癌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其与单侧乳腺癌(UBC)的预后。方法收集205例BPBC和1677例UB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比较两者在病史背景、临床情况、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 BPBC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5%;BPBC患者较UBC患者:40岁之前及绝经前发病比例高,初潮年龄早,初产年龄晚,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及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高,肿瘤直径>5cm比例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后三者为BP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罹患对侧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约1.6倍(OR=2.631);二者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BPBC远处转移率为20.0%,与UBC(23.1%)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322);UBC的5年、10年生存率为81.4%和72.3%,以第一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7.4%,10年生存率80.2%,与UB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41);以第二癌为起点计算生存时间,BPBC5年生存率80.0%,10年生存率72.4%,与UBC相比亦无显著差异(P=0.437)。结论 BPBC与UBC的预后无显著差异。有乳腺癌家族史、肿瘤直径>5cm、既往乳腺病史及40岁前发病的乳腺癌患者是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格外重视术后对侧乳腺的监测。BPBC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可能成为预防BPBC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观察性研究。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84例, 依据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59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125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 包括肿块最大直径、肿块位置、是否有脉管瘤栓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抗原(Ki-67)的表达, 分析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组Ki-67阳性表达率、脉管瘤栓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块最大直径、肿块位置及ER、PR、HER-2表达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Ki-67阳性表达、脉管瘤栓可能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OR=3.26、12.67, P均<0.05)。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块最大直径、肿块位置及ER、PR、HER-2的表达无关, 与Ki-67阳性表达、脉管瘤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formin like-3(FMNL3)、磷酸酯酶基因(PTE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101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切取病灶,以距离肿瘤组织边缘>5 cm记为癌旁组织,组织包含癌旁组织与癌组织,取出即刻送去病理科检测。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MNL3、PTEN表达情况,标本多聚甲醛固定、脱水、洗涤,通过二氨基联苯显色后,苏木素复染、脱水、封片。染色范围<5%、≥5%且<25%、≥25%且<75%、≥75%,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结果为0分者记为阴性表达,否则记为阳性表达。对比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中FMNL3、PTEN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FMNL3、PTEN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FMNL3、PTEN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病理分期Ⅰ期和Ⅱ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FMNL3、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中高分化、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及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乳腺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关于乳腺癌的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四种分型乳腺癌在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生存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向治疗、病理类型、肿瘤分期、远处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肿瘤分期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临床特点存在差异,luminal B型、三阴型(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乳腺癌预后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12.
<正>本届大会的主题为"提升规范水平,拓展国际视野",将秉承CSCO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促进国际、国内临床肿瘤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和支持临床研究与创新,大力推动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进程和学科发展;继续举办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血液肿瘤、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与膀胱癌、妇科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案以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收治住院治疗的8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参与实验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情绪、生活质量,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物理检查结合超声诊断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体检乳腺异常患者4000例,结合乳腺物理检查与超声检查结果对患者发病情况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望诊异常组乳腺癌诊断率显著高于望诊正常组,触诊异常组乳腺癌诊断率显著高于触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望诊正常组经超声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16例,乳腺癌患病率为5.13%;触诊正常组经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癌16例,患病率为5.07%。结论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应用物理检查结合超声诊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女性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腺体分型差别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X线摄影的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Selenia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乳腺腺体分型,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二者乳腺分型是否有差异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影响。结果维吾尔族女性全数字化乳腺X线腺体分型:脂肪型1812例,占23.59%;散在纤维腺体型3994例,占52.01%;不均匀致密型1331例,占17.33%;极度致密型543例,占7.07%;维吾尔族女性乳腺腺体分型与年龄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 <0.05)。汉族女性全数字化乳腺X线腺体分型:脂肪型2078例,占7.87%;散在纤维腺体型5712例,占21.62%;不均匀致密型12 261例,占46.73%;极度致密型6369例,占24.11%。汉族女性乳腺腺体分型与年龄有关,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维吾尔族、汉族女性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极度致密型在各年龄段差异均有显著性(P_均<0.05);除60岁及以上年龄段,不均匀致密型在各年龄段均有差异(P_均<0.05)。在维吾尔族女性与汉族女性中,不同全数字化乳腺X线腺体分型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不同(P_均<0.05),其中不均匀致密型(OR_(维吾尔族)=1.55,OR_(汉族)=1.10)、极度致密型(OR_(维吾尔族)=1.69,OR汉族=1.56)为乳腺癌的高危类型;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为乳腺癌的低危类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_均<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女性乳腺腺体分型与年龄有关,且相同年龄段的乳腺腺体分型也有差异;维吾尔族、汉族女性腺体分型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一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膜组分1(PGRM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总医院病理科乳腺癌石蜡标本98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标本50例和正常乳腺石蜡组织标本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PGRMC1表达情况,分析PGRM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RMC1阳性表达率为60.20%,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的28.00%和正常乳腺组织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RMC1阳性表达患者肿瘤大小>2 cm、组织学分级为Ⅲ级、有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期、雌激素受体(ER)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PGRMC1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GRMC1表达患者年龄、孕激素受体(PR)、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PGRMC1阳性表达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ER(P<0....  相似文献   

17.
<正>为落实《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拟建立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该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已启动,于2012年9月15日结束。据介绍,此次拟建立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在恶性肿瘤(以肺癌、肠癌、乳腺癌、肝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相关情况,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3年9月至2013年10月本院诊治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其肿瘤分期、分子分型、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等,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老年乳腺癌TNM分期以Ⅱ期最多见,占52.38%;肿瘤直径以2~5 cm所占比例最高,占55.95%;腋窝淋巴结以N0所占比例最高,占40.48%;病理分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94.05%;分子分型以Luminal A型较多,占39.28%。本研究队列5年无病生存率为88.1%,总生存率为89.3%。TNM分期为Ⅲ期、肿瘤直径>5cm、腋窝淋巴结状况为N3、分子分型为Basal-like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本型其他分层患者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病理类型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状况、分子分型影响可手术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和病理的关系。方法取100例手术切除乳腺癌蜡块标本,病理HE染色均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另取乳腺癌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IDO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乳腺癌组织中IDO表达总阳性率为48.00%,IDO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结论 IDO可促进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在乳腺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VEGF的叙述可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查体拟诊的120例乳腺癌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检查,并与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摄影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阳性预测值为95.9%,阴性预测值为31.8%,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66.3%,准确度为81.2%;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阳性预测值为95.1%,阴性预测值为35.2%,敏感度为89.9%,特异度为65.2%,准确度为82.9%;两种方法联合检查诊断乳腺癌阳性预测值为98.1%,阴性预测值为73.3%,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84.6%,准确度为92.4%,两种方法联合检查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独检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X线摄影用于乳腺癌的检测能够相互弥补因检测原理差异造成的不足,提高乳腺癌的检测效能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