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不仅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且关系到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的调节以及肺的免疫防御。遗传性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protein,SP-B)缺失可导致新生儿迅速呼吸衰竭而死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受多种因素调节,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如类固醇、甲状腺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等是其强有力的促进剂。相反,其他因子如胰岛素、雄激素等限制其基因表达。此外,发育过程和炎性细胞因子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的功能及表达调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凤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54-2355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不仅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且关系到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的调节以及肺的免疫防御。遗传性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lein,SP-B)缺失可导致新生儿迅速呼吸衰竭而死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受多种因素调节,一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如类固醇、甲状腺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mal growth factor,EGF)等是其强有力的促进剂。相反,其他因子如胰岛素、雄激素等限制其基因表达。此外,发育过程和炎性细胞因子对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基因也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生物标志。本文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分子特性、功能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经过复杂的加工与修饰后分泌入气道,以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被利用后的这些蛋白主要由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清除。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细胞和Clara细胞合成,结过复杂的加工与修饰后分泌入气道,以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被利用后的这些蛋白主要由Ⅱ型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清除。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证实,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参与哮喘大鼠哮喘发作,并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相关.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发作、表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4/2004-07在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二室及病理学教研室免疫组化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体质量为100~120 g的雄性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每组20只.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腹腔注射免疫原液1 mL及气管炎菌苗1 mL腹腔注射致敏,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致敏2周后,哮喘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给予10 g/L卵蛋白溶液,正常对照组给予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20 min激发,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每次激发前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100 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mRNA.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哮喘发作情况及其支气管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保持为每组20只.哮喘对照组的哮喘激发率[90%(18/20)]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5%(1/20)](x2=28.97,P<0.01).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图像分析显示哮喘对照组的吸光度(9.652±1.086)高于正常对照组(3.267±0.986)(t=18.552,P<0.0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吸光度(4.132±1.012)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各组表皮生长因子mRNA扩增产物电泳带显示,正常对照组呈弱表达,哮喘对照组呈强表达,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较哮喘对照组明显表达减弱.结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轻哮喘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来研究证实,季节气候的变化和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A及白细胞介素6在肺脏免疫防御功能调节方面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季节气候产生影响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的:观察秋冬季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认识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大鼠肺脏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机制,为呼吸系统季节性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于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节气前14 d购入雄性SD实验大鼠,并分为相应组别.自由摄取水及正常饲料和室温饲养,接受自然光照.到相应节气,于当日下午6时将动物断头处死,取出全肺组织作表面活性蛋白AmRNA和白细胞介素6 mRNA检测.结果与结论:与立秋、秋分、冬至组大鼠相比,立冬大鼠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均表达量较低,提示肺部免疫防御功能存在秋季高冬季低的季节节律,而表面活性蛋白A和白细胞介素6正是免疫防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支气管发育不良与肺表面活性蛋白B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2008~2014年接受治疗的肺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35例(观察组),并纳入同期收治的早产儿(无肺支气管发育不良)4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为汉族人。分析对比两组患儿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与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危险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PB的18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740,P=0.005)。两组受试者1580C及1580T等位基因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携带SPB(18A)基因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2;CI:2.213~4.643)。结论汉族人群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基因与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相关,SPB(18A)基因可能是肺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证实,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参与哮喘大鼠哮喘发作,并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相关。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发作、表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观察对比实验。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材料:实验于2004-04/2004—07在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二室及病理学教研室免疫组化实验室完成。选择60只体质量为100~120g的雄性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每组20只。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哮喘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腹腔注射免疫原液1mL及气管炎菌苗1mL腹腔注射致敏,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致敏2周后,哮喘对照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给予10g/L卵蛋白溶液,正常对照组给予理盐水超声雾化吸人20min激发,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每次激发前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人肺表面活性物质100mg/kg。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mRNA。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哮喘发作情况及其支气管肺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保持为每组20只。哮喘对照组的哮喘激发率[90%(18/20)]高于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5%(1/20)](X^2=28.97,P&;lt;0.01)。表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图像分析显示哮喘对照组的吸光度(9.652&;#177;1.086)高于正常对照组(3.267&;#177;0.986)(X^2=18.552,P&;lt;0.0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吸光度(4.132&;#177;1.012)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gt;0.05);各组表皮生长因子mRNA扩增产物电泳带显示,正常对照组呈弱表达,哮喘对照组呈强表达,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组较哮喘对照组明显表达减弱。结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减轻哮喘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其病理以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的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1].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HMD的主要原因[2].早期给予PS治疗有利于增大肺潮气量,提高肺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阻止低血氧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肺上皮细胞的再生[3].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治疗HMD 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已明确PS,主要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的.其主要成分为90%的脂质、8%~10%的表面蛋白(SP)及少量的中性脂肪和无机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途径。方法孕19d 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肺泡Ⅱ型细胞,试验分组:VEGF组、地塞米松组、VEGF加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薄层层析法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鞘磷脂(SM)含量;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双侧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VEGF组、地塞米松组与VEGF加地塞米松组总磷脂及各成分含量增加,VEGF组和地塞米松组PC、SM、P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VEGF、地塞米松对肺泡磷脂各成分的影响各不相同,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加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改善了肺泡上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生理功能和今后建立肺表面活性蛋白质A(SPA)含量测定,本研究用正丁醇和八-辛-吡喃葡萄糖酐离心法在水中提取和纯化了SPA并免疫兔制备了兔抗人抗体,所得SPA经免疫电泳及蛋白印迹分析纯度都较佳,鉴于SPA在国外已用于抗原测定及在合成磷脂中加入SPA可提高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和成人呼吸窘迫症的疗效,本研究今后建立SPA含量测定,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遗传易感性机制未完全阐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可能在其易感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可能有种族差异。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位点aa62、aa219多态性与新疆蒙古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新疆蒙古族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9例(病例组)和吸烟健康体检者116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探针标记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的aa62(CCA/CCG,rs1136451)和aa219(CGG/TGG,rs4253527)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获得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在aa62位点,两组的基因型频率(AA,AG、GG)及等位基因频率(A、G)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2=7.164,P=0.028;χ2=2.239,P=0.019);且基因型频率在肺功能Ⅱ级与Ⅲ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721,P=0.013)。在aa219位点,两组基因型频率(CC,CT)及等位基因频率(C、T)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0.367,P=0.545;χ2=0.332,P=0.565)。提示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基因aa62位点多态性可能与新疆蒙古族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肺表面活性蛋白A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文  陈美云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1):824-826
肺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 Protem,SP)是70年代末才被认识的一类特异性综合蛋白,主要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和细支气管非纤毛上皮细胞(Clara 细胞)分泌,占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的10%左右。目前分离出的SP包括亲水性的SP-A、SP-D和疏水性的SP-B、SP-C。其中SP-A是最早被发现且在AT-Ⅱ中表达最强烈,信号最丰富的蛋白,是PS中最重要的蛋白成分,其功能及生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其病理以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的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是引起HMD的主要原因。早期给予PS治疗有利于增大肺潮气量,提高肺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阻止低血氧症和酸中毒的发生,促进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并能促进肺上皮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17.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pul-monarysurfactantassociatedprotein,SPA)为最先发现且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中强烈表达、信号最为丰富的蛋白,它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功能及合成分泌调控复杂,临床意义重大。本文对SPA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分泌调节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 SPA的生物学特性  PS中SP占5%~10%,磷脂占90%。SPB和SPC为小分子疏水性蛋白,而SPA和SP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Krebs von den Lungen-6,KL-6)、肺表面活性物质-A(Surfac-tant protein A,SP-A)及肺表面活性物质-D(Surfactant protein D,SP-D)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5例新生儿H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HMD尽早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本组早产儿95例中,治疗存活55例,死亡10例,其他(好转、放弃治疗)30例。结论 HMD给药过程中应加强保暖,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呼吸道管理和体位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丽平 《全科护理》2011,9(28):2616-2617
介绍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类、作用及用途、用法与用量,从给药方法、给药体位及最佳吸痰时间方面综述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