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127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患儿,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予以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CK、CK-MB、cTnT、cTn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K-MB为(20.71±3.46)U/L、CK为(55.93±5.66)U/L、cTnT为(0.34±0.10)μg/L、cTnI为(0.75±0.0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31.68±3.82)U/L、(77.25±6.14)U/L、(0.50±0.12)μg/L、(1.14±0.1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8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肌损伤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可帮助患儿减轻心肌损伤,对患儿心肌进行有效保护,是整体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27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26例为对照组.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LDH、CK-MB水平明显升高,其均值分别为(52.67±7.32)U/L、(265.23±101.34)U/L和(26.75±18.75)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cTnT及cTnI阳性率分别为70.4%和81.5%,与对照组相比,其比例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心肌酶谱联合肌钙蛋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兴  王国良 《安徽医药》2021,25(4):821-825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血管内皮功能、心肌损伤和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濮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MI病人9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用药及比伐卢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处理的病人情况,对比治疗前、治疗1d及治疗7d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比较术后3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1例采用IABP治疗,对照组有2例采用IABP治疗,均恢复良好;NO、ET、sI?CAM-1、CK-MB、cTnⅠ、cTnT在组间、时间及交互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 d后NO、ET、sICAM-1、CK-MB、cTnⅠ、cTnT水平分别为(62.19±7.04)μmol/L、(73.48±6.49)mg/L、(190.62±16.35)ng/L、(113.38±19.45)U/L、(2.81±0.53)μg/L、(0.66±0.17)μg/L,治疗7 d后分别为(86.19±10.24)μmol/L、(42.69±5.13)mg/L、(160.75±14.36)ng/L、(62.36±13.69)U/L、(1.21±0.34)μg/L、(0.21±0.06)μg/L;对照组治疗1 d后NO、ET、sICAM-1水平分别为(58.45±6.38)μmol/L、(78.06±7.01)mg/L、(198.34±17.59)ng/L、(122.59±20.06)U/L、(3.19±0.57)μg/L、(0.75±0.21)μg/L,治疗7 d后分别为(73.61±9.38)μmol/L、(54.87±5.39)mg/L、(176.62±14.51)ng/L、(75.74±14.58)U/L、(1.49±0.41)μg/L、(0.33±0.09)μg/L,两组治疗1 d及7 d后NO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7 d后NO均高于治疗1 d,观察组治疗1 d及7 d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 d及7 d后ET、sICAM-1、CK-MB、cTnⅠ、cTnT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7 d后ET、sICAM-1、CK-MB、cTnⅠ、cTnT均高于治疗1 d,观察组治疗1 d及7 d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总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24%,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AMI病人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可改善近期预后,可推广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化道清洗联合血液灌流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诊断为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洗胃、导泻,阿托品解毒、氯解磷定复能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6 h内反复洗胃、20%甘露醇导泻、药用活性炭吸附等方法清洁消化道内毒物,612 h内给予第1次血液灌流治疗,第2次血液灌流时间为1224 h。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μmol/L)、胱抑素C(Cys-C,mg/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U/L)、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μg/L)水平,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mg/L),比较两组患者阿托品使用量(mg)、阿托品化达峰时间(h)、中间综合征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最大值(APACHEmaxⅡ)及病死率差异。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史、服毒剂量、毒物种类、服毒、就诊时间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Scr,Cys-C,AST,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Scr[(142.95±21.36)μmol/L比(189.47±20.35)μmol/L,t=2.871]、Cys-C[(1.54±0.31)mg/L比(2.89±0.45)mg/L,t=3.219]、AST[(59.05±9.02)U/L比(80.90±11.06)U/L,t=3.329]、CK-MB[(39.80±4.62)μg/L比(52.18±6.39)μg/L,t=3.164]、cTnI[(0.91±0.12)mg/L比(1.53±0.41)mg/L,t=3.684]水平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阿托品使用量[(51.90±12.17)mg比(83.27±11.46)mg,t=3.286]、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5.13±0.92)d比(8.09±1.23)d,t=2.981]、中间综合征发生率[(36/60,60.00%)比(48/60,80.00%),χ2=2.871]、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最大值(APACHEmaxⅡ)[(23.17±3.28)分比(29.06±5.28)分,t=3.129]及病死率[(6/60,10.00%)比(15/60,25.00%),χ2=2.905]水平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清洗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减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脏器功能继发性损伤,减少阿托品使用量,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丹荣心丸治疗手足口病并心肌损害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根据指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荣心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CK,CK-MB,LDH,AST和HBDH)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K、CK-MB和LDH分别是(163.17±48.94)U/L、(16.83±6.06)U/L和(217.67±53.48)U/L,低于对照组CK(222.75±80.96)U/L、CK-MB(21.92±5.30)U/L和LDH(269.50±59.2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丹荣心丸治疗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害,有助于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九味肝泰胶囊治疗精神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效果。方法 100例精神病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行护肝宁片治疗,观察组则实行九味肝泰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74.96±22.23)U/L、AST(57.13±12.26)U/L、TBIL(20.04±9.13)μmol/L和GGT(50.25±11.74)U/L均低于对照组的(98.29±35.16)U/L、(67.11±17.28)U/L、(28.13±10.09)μmol/L、(62.53±12.93)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34例VMC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血清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VMC患儿治疗前血清cTnT(23.75±14.97) ng/L及CK-MB(25.16±16.24) 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80±4.18) ng/L、(8.53±3.45) U/L(P<0.01),治疗2周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伴心力衰竭者下降程度小.两次检测血清cTnT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K-MB(P<0.01).结论 血清cTnT水平可以敏感地反应心肌损害,是诊断和判断VMC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阿托品治疗,观察组应用血液灌流联合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血细胞参数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胱抑素C(Cys-C)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BUN水平(3.76±1.81)mmol/L、Cys-C水平(667.19±56.84)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97±2.70)mmol/L、(765.42±41.6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白细胞计数(7.02±1.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4.61±1.12)×109/L均低于对照组的(9.12±...  相似文献   

9.
李雯 《北方药学》2017,14(12):17-19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应用于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患者对其肝功能及心功能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损害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对照组30例,进行一些日常的治疗.观察组30例,在日常的治疗基础上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点.心肌钙蛋白恢复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时间等指标比较,同时比较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心肌钙蛋白恢复时间以及心肌酶谱恢复时间(2.41±1.29d、4.41±1.83d、0.68±0.33d、15.36±5.28d)都显著短于对照组(2.87±1.45d、5.62±1.69d、1.26±0.89d、25.39±6.22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LT、AST以及γ-GGT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以及γ-GGT都有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观察组(25.12±5.4%、28.96±8.42%、55.78±3.73%)低于对照组(48.45±3.45%、45.60±12.20%、60.48±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TnⅠ、CK-MB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TnⅠ和CK-MB有所下降,对照组(2.04±0.88μg/L、13.06±4.29U/L)低于观察组(2.42±0.28μg/L、30.61±9.8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2例出现胆碱酯酶,对照组有11例出现胆碱酯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用于治疗AOPP所致的心肌损伤,对心脏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及对肌酶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所有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的收取时间(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2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50例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对照组一组(50例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分别实施磷酸肌酸辅助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患者的AST(31.31±10.21)U/L、HBDH(136.51±102.11)U/L、LDH(173.21±52.04)U/L、CK-MB(20.12±11.01)U/L、CK指标(121.51±52.12)U/L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通过对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新生儿实施磷酸肌酸辅助治疗,能显著改善肌酶谱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医护肝解毒汤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护肝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41.34±10.41)U/L、AST(30.14±15.44)U/L、TBiL(12.26±2.11)μmol/L均优于对照组的(64.26±13.13)U/L、(53.16±24.34)U/L、(17.44±3.1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护肝解毒汤对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治疗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发心肌损害时心肌酶谱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组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检查,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将CK-MB或AST升高的41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剂量VitC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CK-MB分别为(70.25±8.92)U/L、(46.15±13.75)U/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剂量VitC组治疗后AST、CK-MB分别为(49.26±9.31)U/L、(24.32±10.1 2)U/L,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有下降(P〈0.05).结论 手足口病可引起心肌酶谱的改变,治疗的同时注意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不稳定型心绞痛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8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等心肌损伤指标的差异,并采用TIMI帧数(TFC)对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CK、CK-MB和cTnT水平分别为(82.31±22.46)U/L、(16.32±2.67) U/L、(0.07±0.05) ng/ml,明显低于观察组的(102.34±29.58) U/L、(19.29±3.45)U/L、(0.13±0.11)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TFC值和平均TF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够有效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的心肌损伤,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肺结核患者采用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抗结核方式治疗,实验组以对照组为基准增加水飞蓟宾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LT、AST、GGT、TBi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ALT、AST、GGT、TBil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ALT(34.65±6.23)U/L、AST(37.25±8.26)U/L、GGT(7.29±1.69)U/L、TBil(15.27±4.79)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44.76±7.15)U/L、(46.39±9.50)U/L、(12.47±3.01)U/L、(22.31±6.05)μmol/L,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与对照组(18%)比较差异不大,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抽取11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控制血糖、冠心病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818,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58,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TnT、CK、CK-MB水平分别为(10.6±8.4)ng/ml、(105.7±34.4)U/L、(20.3±5.1)U/L,均低于对照组的(15.1±8.2)ng/ml、(180.5±28.8)U/L、(38.4±4.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肌功能及血脂水平,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情况。方法 10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术后6 h、12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心肌功能水平,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麻醉清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手术麻醉前、切皮时、术中30 min、术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12 h 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 FIB水平低于对照组, PL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 CK-MB与c TnI水平分别为(1.33±0.63)U/L与(0.19±0.1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1±0.71)U/L与(0.37±0.12)μg/L,术后12 h CK-MB与cTnI水平分别为(1.63±0.95)U/L、(0.23±0.18)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8±1.08)U/L与(0.41±0.1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清醒时间(21.01±8.24)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4.52±11.20)min,苏醒期躁动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皮时、术中30 min HR、M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显著,对心肌功能损伤更小,可降低其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肾两虚型CHB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方剂温补脾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乙型肝炎病毒(HBV)实验室检查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DBiL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ALT(77.17±19.56)U/L、AST(57.53±20.21)U/L、TBiL(16.98±4.72)μmol/L、DBiL(14.96±4.47)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97.68±24.30)U/L、(62.21±17.03)U/L、(19.85±6.87)μmol/L、(17.09±3.02)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低于本组治疗前、HBeAg阴性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BV-DNA(67.17±19.56)log10 IU/ml低于对照组的(97.68±24.30)log10 IU/ml、HBeAg阴性率94.29%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脾肾方联合替诺福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脾肾两虚型CHB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相较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HBV复制,且用药较为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军委  赵文静 《中国医药》2012,7(7):800-80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PCI的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PCI术前使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术后6、12 h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后30 min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术后30d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12 h的cTnT[( 1.54±0.35)mg/L比(2.16 ±0.57)mg/L,(1.18±0.65)mg/L比(1.69±0.76)mg/L]、CK-MB[ (32±7)U/L比(46±8)U/L,(31±6)U/L比(42 ±6) U/L]水平明显低(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事件发生率[11.7%(7/60)]明显少于对照组[21.7%( 13/60)](P<0.05);术后30 min观察组TIMI3级患者比例[96.7% (58/6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2/60)](P<0.05);术后30d观察组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66±9)%比(53±7)%],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30±4)ml比(38±5)ml]、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5 ±4)ml比(54±5)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MI行PCI患者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改善心肌灌注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旨在探讨出有效的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方法。方法选择82例在我院接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41例患者为一组采用异甘草酸镁合并谷胱甘肽治疗,其余41例患者只通过谷胱甘肽治疗,用药时间为14 d,然后检测患者血清中ALT、AST和TBIL含量。结果入院接受治疗前合并用药组患者ALT、AST和TBIL的含量分别是(256.2±55.7)U/L、(280.4±70.8)U/L和(80.7±22.5)μmol/L,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前患者ALT、AST和TBIL含量分别是(281.6±61.3)U/L、(299.4±81.2)U/L和(90.5±21.6)μmol/L;治疗14 d后检测同样指标,合并用药组患者为(40.4±15.6)U/L、(41.9±13.5)U/L和(15.6±6.9)μmol/L,对照组为(62.4±20.1)U/L、(70.6±19.3)U/L和(22.3±11.5)μmol/L,合并用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临床上采用异甘草酸镁联合谷胱甘肽治疗脓毒血症合并肝功能损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hs-CRP、CK-MB与cTnI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AMI胸痛发作在3 ̄4h患者,50例AMI胸痛发作4 ̄12h患者,采用定时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CK-MB,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TnI,并与40例健康对照作比较,探讨三者在AMI早期中的变化情况。结果AMI胸痛发作3 ̄4h组、4 ̄12h组hs-CRP含量分别为(7.42±3.27)mg/L、(25.26±18.1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4±0.73)mg/L(P<0.01);CK-MB含量AMI胸痛发作3 ̄4h组(25.4±14.6)U/L与4 ̄12h组(64.6±53.2)U/L均较对照组(5.6±3.4)U/L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MI胸痛发作3 ̄4h组cTnI含量(0.08±0.06)μg/L与对照组(0.06±0.04)μg/L无显著性差异(P>0.05),4 ̄12h组的cTnI含量(28.9±37.6)μg/L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MI患者胸痛发作4h内,以hs-CRP(91.7%)最敏感,CK-MB(55.6%)次之,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nI(25%);胸痛发作4 ̄12h,hs-CRP(100%)、CK-MB(92%)、cTnI(84%)均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结论联合检测hs-CRP、CK-MB、cTnI对于AMI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可将诊断与治疗提前到4h以内,并能作为AMI的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