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引言《伤寒杂病论》自晋·王叔和重新编次改名《伤寒论》以来,不少医家长期认为书中的六经辨证理论只适于指导外感病,直至清代,始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如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  相似文献   

2.
“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韵伯氏的著名论断揭示了《伤寒论》六经的高度实用价值。先师陈达夫(1905~1979)在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与临床探索,将仲景六经大法与眼科具体实践相结合,建立了独具一  相似文献   

3.
清代岭南医家麦乃求是岭南伤寒辨证论治派的医家,其著作《伤寒法眼》传承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学术观点。麦乃求主张以六经为纲、以方类证、方证对应的编排体系来研习仲景《伤寒论》;认为伤寒包括发热病与不发热病,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之本;善治伤寒发热,治热病有叶天士遗风。麦氏《伤寒法眼》近现代知晓者少,但麦氏作为岭南清代重要的仲景理论阐扬者,其学术贡献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六经各有主治之方,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合是症(证)便用是方”;“独重桂枝、柴胡二方;重传变,重预防,六经为百病立法,同病台,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为运用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翼》为清·柯韵伯主要学术思想集中体现之作 ,是《伤寒来苏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伤寒论翼·制方大法》从辨证、立法、处方、选药等方面论述了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 ,主要表现为 :临证立法处方应“知其机得其情” ;“六经各有主治之方 ,而他经有互相通用之妙” ,“合是症 (证 )便用是方” ;独重桂枝、柴胡二方 ;重传变 ,重预防 ;六经为百病立法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等。其学术思想极大地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 ,为运用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 ,为扩大经方的临床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柯韵伯以《伤寒论》第7条为全书之总纲,意在点出仲景以阴阳为纲,但失之于以狭括广,有失于仲景本义,李培生教授特为正之。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不同于经络之经;李老特为纠正,认为仲景之六经与经络之手足三阴三阳并不对立而是有联系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李老认为,外感与杂病不能分裂开来,对立辨治,但伤寒与杂病还是有区别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李老指出,柯氏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仍然是六经统方证。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8.
仲景虽然没有专论脾胃,但其脾胃学说内容贯穿于六经辨证论治体系过程中,仲景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将《内经》确立的脾胃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中医脾胃学说形成和完善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现就脾胃功能在六经传变的作用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索。1伤寒学六经及与六经相关术语的含义1.1六经的含义作为伤寒学的基本概念,六经并未见于《伤寒论》中,其被引用于伤寒学始于宋金时期。朱肱《南阳活人书》认为《伤寒论》之三阳三阴为人体经络,谓“治伤寒须先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以六经作为《伤寒论》三阳三阴之代称[1]1…  相似文献   

9.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邪正抗衡力量对比过程。正盛邪微,病情常较稳定而单纯;邪盛正衰,病情常较多变而复杂。《伤寒论》于六经分证以外,另有“合病”、“并病”的提示,是仲景针对某些病机善变、病情复杂的疾病所设立的辨证施治方法。清代柯琴对此有进一步的阐发。正如他在《伤寒来苏集》一书中所说的:“病有定体,故立六经而分司之,病有变迁,更求‘合病’、‘并病’而互参之,此仲景立法之尽善也”。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中并无“提纲”字眼,可后人在研究《伤寒论》时,发现六经辨证论治中各有“太阳之为病”、“阳明之为病”、“少阳之为病”、“太阴之为病”、“少阴之为病”、“厥阴之为病”。因其行文构思独特,哲理精深奥妙,故尔认为此即是六经辨证的提纲。由于仲景未明言直叙“提纲”,加上后人在研究时所持的方法、思路及角度不同,因此对“提纲”的认识也不尽一致。本文试将拙识浅析于次,并冀斧正。1 对六经提纲不同认识的回顾1.1 全面肯定六经提纲的作用 六经提纲学说的兴起,始于《伤寒来苏集》。柯琴在《伤寒论注》…  相似文献   

11.
仲景伤寒方,立法严谨,选药精炼,组方周密。不仅对伤寒、温病疗效卓著,如用之得当,对诸科杂病亦效如桴鼓。正如唐容川在《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读法》中指出:“盖病变无常,不出六经之外,伤寒论之六经,乃百病之六经,非伤寒所独也。”笔者据此而录临床验案三则,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伤寒杂病论》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到宋代经林亿等校正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一般认为《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金匮要略》才是古代中医治疗内伤杂病的经典。其实这种观点不对,《伤寒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精神,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杂病,均有普遍指导意义。故柯琴称之为:“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  相似文献   

13.
《伤寒微旨论》为北宋伤寒名家韩祗和所著,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同时,敢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其学术创新思想可以归纳为: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革新,提出伤寒郁阳为病的观点,创辛凉解表治法,发刘河间"伤寒六经皆热论"之先声;以经络阐释《伤寒论》六经,首次提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辨汗、下、温三法别出新意,遣方用药灵活施变;论阴黄理法方药,补充《伤寒论》之未备。  相似文献   

14.
控制论与《伤寒论》二者既是不同的学科又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可谓大相径庭。但如用控制论的某些原理来分析《伤寒论》的一些条文,则可发现有其相合之处,这将有助于对《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认识。从控制论看伤寒六经伤寒六经是仲景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病因、辨证、分证等综合涵义。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六经研究41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伤寒论》的主要学术成就之一,在于其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千百年来,古今中外众多学者十分重视对伤寒六经的研究,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正如挥铁樵【川所说:“(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凡读伤寒者无不于此致力,凡注伤寒者亦无不于此致力。”为了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向读者展示历代医家在六经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古今文献,并对六经诸说加以归纳,共得41种。1经络说朱肽[‘]提出:“治伤寒者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故《类证活人书》卷一专设经络…  相似文献   

16.
柯琴生平致力于《伤寒》、《内经》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普有《伤寒来苏集》、《内经合壁E等书,充分体现其对周t衫》、呐经相b用功精深。柯氏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他的主张六经分证.皆兼伤寒杂病。注意到伤寒之外皆杂病.病不脱六经.伤寒之中最多杂质,放同样可以按六经论治。提出六经提纲证非伤寒一病所专有,其它外感、外伤诸病也多有之。柯氏认为《伤寒论响精神实质是辩证论治.据此大胆提出以方类证、以方名证、方不拘经,汇集请论.各以类从的方法,对《伤寒论除文方证重新编次。柯氏很富有创新精神.对前人不同论点敢于争…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著作,一直被中国医家奉为经典。同样基于对《伤寒论》的研究,因侧重不同,后世学者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学术体系,并开展了不同的临床实践。郑寿全是清代伤寒学大师,被后世中医学者尊为“火神派”鼻祖。其融合《周易》、《黄帝内经》等两部经典著作的思想,对《伤寒论》进行阐释,提出“六经即六气,六经本一经”的“万病一气说”;并以阴阳为纲,总括伤寒六经,又在阴阳之中,重视阳气。使《伤寒论》辨证简白,主次分明,颇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问题,即所谓“六经”实质的问题,是古今研究《伤寒论》者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古今医家争议最大的问题。综合古今医家之论,计有经络说、脏腑说、六经形层说、六区地面说、阶段说、八纲说、气化说、证候群说、系统说、综合说等。目前教材基本倾向于综合说,认为三阴三阳,即六经,是三阴三阳相应的经络、脏腑及其气化功能的综合体,是伤寒疾病不同病理阶段。三阴三阳辨证方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感病临床。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三阴三阳辨证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20.
有人曾经倡导将《伤寒论》“六经”改为“六病”,这一提法,个人是赞同的。因为查遍张仲景《伤寒论》原著中并无“六经”两字,只有“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病字眼,《伤寒论》原著的所有篇名,也都是“辨××病脉证并治”,故将“六经”改为“六病”,既符合《伤寒论》原著的本意,又避免了过去对伤寒“六经”实质的纷争、纠缠、误解。这一改动,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不凡,有所前进。伤寒六病辨证理论的创立,是张仲景对外感病的重大贡献,然而它并不是人为地臆造,而是建立在丰富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之上。这一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