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膈神经移位术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膈神经移位术方法改进后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5-3年,有效率100%。结论 膈神经是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供选择的良好移位神经,通过术前对膈神经功能的评估以及术中对膈神经吻合方式的改进,可以提高膈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邵兵  倪晓威  杨洵 《吉林医学》2008,29(16):1347-1348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造成患者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终生残疾。针对此类患者群体,进行手术、临床护理及康复的难度较大,涉及护理面较广。我科在2005年9月-2008年1月共收治采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1例,经过细致、全面、有效地临床护理及康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通过6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分别采用膈神经移位、副神经移位、肋间神经移位和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来治疗并通过随访。结果:通过随访发现6例病人中,有3例有较好的恢复。结论: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能较好的恢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工伤、交通事故或产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工业、交通事业发展也日新月异,臂丛神经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1986年顾玉东采用健侧颈7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取得了相对理想的疗效[1]。经过20多年的基础研究及实践应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已经成为治疗臂丛撕脱伤安全而有效的一种重要的手术方式。本文就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作一综述[2]。  相似文献   

5.
48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根据病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神经松解、神经修复的方法,随访观察预后,评价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 疗效评定保守治疗有效率90.0%; 神经松解、神经修复有效率分别是53.3%、38.5%.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单纯手术效果不甚理想,应结合术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田晓红  和平 《新疆医学》2004,34(4):125-126
臂丛神经损伤是较严重的损伤,我科1990年前对不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一般采用神经松解减压术治疗,但对完全根性损伤无法处理。近10年来我科开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行多组神经移位术或断端吻合术及松解减压术。即: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颈丛运动支位于腋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或外侧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获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在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中电生理检测,指导手术方案并进行预后判断。结果臂丛损伤5例,4例术中与术前相符;1例不符,改变原手术方案。四肢神经损伤6例,5例术前检测与术中相符;1例不符,改变原手术方案。神经肿物2例,摘除神经瘤体后,术中电生理检测提示明显好转。四肢神经卡压10例,术中松解前后检测神经功能明显改善9例,1例无变化而改变原手术方案。结论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肌电电生理仪对受检神经行术中检测,具有准确、简便、实时等特点,可指导术中手术方案的选择,对神经肿物及神经卡压引起的神经损害,可评估手术疗效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手术治疗经验,讨论影响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1991~2007年收治的68例全臂丛根性损伤患者,采用多组神经移位、神经桥接术等手术方法。结果:术后获得随访的49例病人中,术后功能恢复至M4S57例,M3S414例,M2S217例,M1S111例;臂丛神经完全根性撕脱伤手术优良率40.8%。结论:术前准确诊断损伤性质及部位,术中精细操作是臂丛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对年轻患者应尽可能早期行手术修复。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损伤是临床上最严重的创伤之一,临床治疗困难.我院自1998-2004年对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病人经术前筛选,行膈神经移位术治疗12例,经连续跟踪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损伤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情况下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针对不同臂丛神经损伤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随访显示,手术效果满意。结论:针对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采取不同的神经移位组合,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视胸腔镜下全长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15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膈神经移位术是目前治疗臂丛根性损伤的主要神经移位方法[1 5] 。目前常用的膈神经移位方法是在锁骨上将膈神经切断 ,将其移位至受区神经 ,通常是上干前股或加移植神经直接移位至肌皮神经 ,以期恢复屈肘功能[1] 。由于膈神经长度短 ,使得神经再生的时间很长。我们自 1999年 8月开始应用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获取胸段膈神经 ,进行全长膈神经移位[6] 。目前已完成 15例手术 ,经过功能随访 ,效果良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从 1999年 8月至 2 0 0 0年 3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对 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 [男 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采取基础生活护理;康复训练护理,药物、肌电刺激的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24例患者患肢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22例能生活自理,其中13例患者肌力恢复至Ⅳ~Ⅴ级,2例恢复部分自理能力。结论对臂丛神经术后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用电视胸腔镜切取胸段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电视胸腔镜技术应用于游离胸段膈神经,获取全长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方法从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我们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VATS)技术全程游离胸段膈神经,结合锁骨上下臂丛显露切口获取全长膈神经移位到肌皮神经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中患者取平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保证术侧肺萎陷.于第5肋间腋前线作小切口置10mm0°胸腔镜,另于第2肋间锁骨中线及胸骨旁线外侧2cm作2个小切口置手术器械.采用2把普通长直角钳及内镜外科器械钝性结合锐性分离膈神经及血管.结果15例均成功地在胸腔镜下完成膈神经的游离,其中4例同时游离伴行的心包膈血管.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全程游离后膈神经平均较传统颈部游离延长(12.3±4.5)cm.结论采用电视胸腔镜游离胸段膈神经,进行全长膈神经移位可以大大增加移位膈神经的长度.手术创伤小,简单,术后恢复快.这一新手术极有可能大幅提高膈神经移位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肌电图(EMG)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评价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手术探查确诊作为金标准,术前采用EMG检测,分析其诊断效果,术后随访采用EMG检测评估其预后效果。结果:术前采用EMG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类型的准确率为96. 25%,Kappa检验发现其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 943,P<0. 05);术前采用EMG检测诊断臂丛神经损伤性质的准确率为92. 5%,Kappa检验发现其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κ=0. 85,P<0. 05)。在后期病情随访方面,采用EMG检测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取得较好的判断效果,很好地实现了术后评估。结论:神经肌电图对检测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及预后效果评价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张倩 《中外医疗》2009,28(27):53-53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几例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的1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检查进行总结。结果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能测出,6例神经传导速度不同程度减慢。结论电生理检查在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范围、性质、部位与程度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神经束支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根性撕脱伤,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病例,男8例,女2例,年龄22~56岁。其中包括C5、C6根性损伤或全臂丛神经不全损伤。供体神经选用正中神经5例、尺神经4例、腓肠神经1例。术后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5个月。本组10例,术后恢复屈肘功能8例,有效率达80%;另2例患者不知如何用力使肱二头肌产生收缩活动,导致手术失败。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臂丛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老年臂丛神经损伤晚期应用斜方肌移位术重建肩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肩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根据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对肩关节功能进行术前、术后比较.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肩关节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110例患者中肩关节功能恢复优20例,占18 18%;良50例,占45 45%;可30例,占27 27%;差10例,占9 09%,优良率63 64%.术后患者的症状、功能得到较好改善,依据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手术前、术后比较,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晚期应用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EMG)检测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50例,均经磁共振成像(MRI)、术前EMG和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结果术前神经EMG检查诊断上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及全臂丛损伤的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极好,Kappa值均大于0.75。术前神经EMG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的符合率为82.2%(125/152),显著高于MRI诊断的68.4%(10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诊断符合率80.9%(123/152)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神经EMG检查可有效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和正确判断损伤性质,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明多组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锐器伤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2008年6月,对3例臂丛上干根性锐器伤患者,将同侧第3、4、5肋间神经移位于腋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肌支,以重建三角肌、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年以上,三角肌肌力2例恢复至M4,1例恢复至M3;肱二头肌肌力3例均恢复至M4。结论:运用同侧肋间神经、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的方法治疗臂丛神经上干根性锐器伤,疗效较好;对呼吸运动、同侧手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肌腱转位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44例晚期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使用联合肌腱转位术来实现功能重建,根据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和恢复情况,分期分别行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关节功能,前臂屈肌群起点上移法或背阔肌移位重建屈肘关节功能,屈腕肌腱转位重建伸腕伸指功能。术后1年,对肩外展功能、屈肘功能和伸腕伸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肩外展重建患者肩外展肌力Ⅲ级以上,全部屈肘功能重建患者屈肘肌力Ⅲ级以上,15例伸腕伸指功能重建中,达到优标准9例,良标准4例,可标准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分期分类行联合肌腱转位术是实现晚期臂丛神经损伤的功能重建的优良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